关于建平县地力培肥实施效果的调查
2015-02-24盖亚波
盖亚波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于建平县地力培肥实施效果的调查
盖亚波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耕地总面积276万亩,中低产田在150万亩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2.3克/千克,处于缺乏范围;土壤有效养分偏低,全氮平均为0.86克/千克、水解氮平均为68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为8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为140毫克/千克;土壤碱性偏大,pH值平均为8.2;化肥施用量过大、利用率不高,年施用化肥实物量近8万吨。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易引起森林火灾。
因此,将秸秆这一丰富资源作为有机物料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大量增施商品有机肥,大力开展地力培肥项目,长期归还土壤有机物质,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是建平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建平县地力培肥工作的开展
建平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通过采取商品有机肥补贴和秸秆腐熟剂补助方式,鼓励农民增施商品有机肥同时增施秸秆腐熟剂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2009年,建平县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面积3万亩,2010年到2011年,实施面积逐年增加,到2012年,地力培肥技术逐渐改进,在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同时施用秸秆腐熟剂。四年来总实施面积达到16.6万亩,累计补贴资金366万元,增施商品有机肥1.58万吨,施用秸秆腐熟剂102吨。
通过试验示范,积极探索了地力培肥新模式、新方法;通过培训与指导服务,引导农民推广应用地力培肥技术,几年来,实现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2克/千克,化肥施用量降低了12%,作物增产8%以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品质逐步改善、农民施肥习惯趋于科学、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净化。
二、地力培肥的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
四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累计实施地力培肥16.6万亩,总增产1266万千克,总增效1813.68万元。
2.社会效益
通过地力培肥工作的开展,全县农民转变了传统施肥观念、增强了科技种田意识、形成了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好习惯、加大了有机肥的投入力度。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大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解决了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问题。秸秆腐熟还田的实施,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降低了次生火灾的发生。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同时带动了涉农企业发展,为有机肥生产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也能加速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几年来地力培肥工作的开展,土壤团粒结构增加,质地疏松,耕层加厚,蓄水保墒、保肥供肥能力显著增强,土壤养分含量逐步提高,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群,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土壤地力培肥后各项指标的年季变化如下:
容重下降0.008克/立方厘米,有机质提升0.2克/千克,全氮增加0.12克/千克,有效磷增加0.47毫克/千克,全磷增加0.042克/千克,速效钾提高5.4毫克/千克,缓效钾增加3.4毫克/千克,全钾增加0.16克/千克,CEC增加0.27。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对地力培肥重要性缺乏认识,接受程度低,短期行为意识强,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加资金补助金额,长期坚持开展地力培肥工作。
2.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在施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技术难题,商品有机肥遇化肥易融化,秸秆粉碎质量差,不利于播种,费时费工,农民接受程度低,建议改进施用机具。
3.建平县目前主要在玉米上推广地力培肥使用技术,建议以后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