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015-02-24薄琳

现代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土壤质地砂质肥力

薄琳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农科农机服务中心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薄琳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农科农机服务中心

土壤组成十分复杂,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并随外界水热条件时刻在类化。要全面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需要对它进行一系列的理、化、生物学特性的测试。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土壤的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讨论了改变土壤质地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土壤质地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一、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1.养分因素。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没有养分,土壤肥力就无从谈起。

2.物理因素。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物理因素对土壤中水、肥、气、热各个方面的变化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3.化学因素。指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4.生物因素。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进行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是影响土壤肥料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质地的土壤在肥力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1)砂质土。总的来说砂质土的肥力特征是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力较差,土温变化较快,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容易耕作。

(2)黏质土总的特点是保水力和保肥力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透水性差,并且耕作比较困难,黏质土由于粒间孔隙很小,孔隙相互沟通后形成曲折的毛细管,水分进入土壤时渗漏很慢,保水力强,蓄水量大,水分蒸发慢,排水比较困难。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怠排水措施,采用深沟、高畦、窄垄等办法。整地时要尽可能耕操作,精耕细锄。播种插秧宜浅,密植程度可高于砂土,基肥要足,以利于作物早期生长的营养需要。黏质土中薪粒含量越多,所含养料特别是钾、钙、镁等阳离子也越丰富。黏质土由于粘结力强,在利用上要特别注意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粘结成硬块,不利耕作。有些黏质水田土壤,在排干晒烤后,田面就会龟裂。对这种泥土必须多施有机肥料来改造土壤结构。

(3)壤质土是介于黏质土和砂质土之间的一种土壤类别,就颗粒组成而言,这种土壤同时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在性质上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对一般农业生产是较理想的土壤,有些地方群众所称的“四砂六泥”或“三砂七泥”的土壤大致就相当于壤质土。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和肥力有重要关系,但质地并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一种土壤在质地上的缺点,可以通过改良结构或调整颗粒组成得到改善。

土壤质地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砂质土宜种植生长期短的作物及根茎类作物,而需肥较多或生长期长的谷类作物,一般在黏质土中生长。一些耐病的作物如芝麻、高粱等,实施早熟栽培的作物如蔬菜等,也以砂质土栽培为宜。单季晚稻生长期长,需肥较多,宜种在薪质土壤中。而双季稻则因要求其早发速长,宜在灌排方便的壤质土中生长。大部分作物对土壤质地的适应范围都相当广泛。

二、土壤质地的改良对于过砂或过黏的土壤质地的改良主要途径

1.客土法

可用“泥入砂,砂掺泥”的办法调整耕作层的泥砂比例,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性、提高肥力的目的。这种搬运别地土壤,掺和在过砂或过薪的土壤里,使之相互混合,达到改良土壤的办法,称为“客土法”。

2.引洪漫淤法

自然洪流中所携带的细泥本来就是农田表层土壤,含养分丰富,是改良质地的好材料。通过人为办法,有目的地把洪流有控制地引入农田,使细泥沉积于砂质土壤中,就可以达到增厚土层,改良质地的目的。所谓“一年洪水三年肥”指的就是这种漫淤肥田的效果。

3.改良土壤结构

消除过粘或过砂土壤所产生的不良物理性质,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因为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黏粒弱,增加有机质含量对砂质土来说,可使土粒比较容易粘结成小土团,从而改变它松散无结构的不良状况。对黏质土来说,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可使粘结的大土块易于碎裂成大小适中的土团,从而改变了黏土的结构及物理性状。

4.增施有机肥料

无论是砂质土还是黏质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为有机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粒大,但是比粘粒小,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

猜你喜欢

土壤质地砂质肥力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的发展与建议修订方案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宁夏南部土壤质地空间分布研究
砂质板岩地层下小断面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方法
河北省砂质岸线修复现状及思考
基于MATLAB GUI的土壤质地类型自动识别系统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基于墒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采煤废弃地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砂质海滩区域差异分布的构造成因及其堆积地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