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木立体栽培的意义和前景
2015-02-24撰文周卫文鲁建栋
□撰文/周卫文 鲁建栋
浅析苗木立体栽培的意义和前景
□撰文/周卫文鲁建栋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浙江省北部。该镇区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土地流转面积有限,到2014年底全镇苗木面积近1.5万亩。苗木以行道树品种为主,有香樟、榉树、栾树、无患子、朴树、樱花、合欢、银杏、女贞、垂柳、湿地松、重阳木、枫香、杜英、喜树、乌桕、桂花、广玉兰、杨树、三杉等40多个品种。
传统苗木生产模式积重难返
新塍镇是个苗木种植大镇,苗木生产已成为该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苗木种植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苗木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偏高,管理原始粗放,而且病虫害控制不力,导致冠形较差,极大地影响了苗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苗木的经济效益,况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采购商对苗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美化意识日益增强,这就对苗木的多样化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发展苗木立体栽培意义深远
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现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流转面积越来越少,而发展苗木立体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变行道树长年性作物的种植格局,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最有效的途径。并且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立多苗木共栖、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生产结构,有利于稳定和提高苗木的品质和效益,增强苗木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发展苗木立体化栽培,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元结构相结合,是农村发展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据初步测算,一亩苗圃地采用立体化栽培模式的年利润是普通栽培的2.5~4倍。
加快苗木生产周期,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乔木树种的生产周期一般需要3~5年以上,通过发展苗木立体化栽培模式,下层的色块植物、球形植物的生产周期只需1~1.5年,大大缩短了苗木生产周期,从而加快了苗木生产资金的回笼,增强苗木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绿化美化档次的逐步提升,本地市场对苗木产品的质量、树种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特色小乔木、色块、花灌苗木的需求用量增加,而本地区又缺少色块花灌木树种,都靠外地采购,这对本地发展种植色块、球类及花灌木带来了新的空间。因此,精品、优质的大规格全冠型乡土乔木及花色灌木、地被植物是今后苗木发展生产的主流。通过发展苗木立体化栽培,有利于培育优质大规格、全冠型乔木和色调多彩的球形灌木和色块树种,从而进一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发展苗木立体种植,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与传统苗木种植的单一功能相比,苗木立体种植群落结构更加完善,生产管理更加全面,生态平衡能力更加稳定。苗木立体化栽培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实行多树种、多层次的搭配,增加了土地的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和降水对地面的冲刷,增加了水土保持能力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强了净化空气的能力。立体化栽培不但有利于培养地力,而且还可以减少病、虫、草的危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使农村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
创新模式立体栽培前景无限
苗木立体化栽培要充分考虑给下层灌木、地被植物生长有一定量的空间和光照。同时要考虑乔木和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在根须分布和耐干、耐湿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生存空间、植物机理习性方面要有互补性和一致性。结合新塍镇苗木生产实际,制定以下立体化栽培模式。模式一:高杆大乔木(香樟)、矮小耐荫或半耐荫灌木球类(海桐球)和色块地被植物(金边黄杨)立体化栽培。要求作陇的宽度在2米以上,大乔木株距在3米以上,每亩种植40~60株,灌木球类株距在1米以上,每亩种植250~350株,色块树种的芽苗种植行距控制在15厘米×15厘米以上,每亩种植1.2~1.5万株。模式二:冠型稀疏小乔木(红枫)、矮小耐荫或半耐荫灌木球类(大叶黄
杨球)和色块地被植树(红叶石楠)立体化栽培。要求作陇的宽度在2米以上,小乔木株距在2米以上,每亩种植120~180株,灌木球类株距在2米以上,每亩种植250~350株,色块树种的芽苗种植行距控制在15厘米×15厘米以上,每亩种植1.2万~1.5万株。确保水分,避免过涝,潮湿与干爽相结合;经常性的清除杂草,避免过荒,影响正常生长。高温时,最好用遮荫网覆盖;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适当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施肥,并掌握适时适量、分期巧施、少量多次、由稀到浓的原则;病虫害要早防早治,药量要中等偏轻,避免中午高温喷药或药量过重引起烧苗、枯死;不断提高树形美观度,经常性开展修剪整形工作,使其达到冠型丰满、树态优美的良好效果。
以该镇苗木大户普通栽培与立体栽培苗木为例,按照一亩地种植五年来测算效益对比。普通栽培,每亩种植胸径5厘米带冠移栽香樟166株(株行距为2米×2米),种植三年后开始出售胸径8~9厘米香樟83株,每株设价(按目前市场均价)为100元,计销售额为8300元;第四年出售胸径10~12厘米香樟42株,每株设价(按目前市场均价)为200元,计销售额为8400元;第五年出售胸径12~14厘米香樟41株,每株设价(按目前市场均价)为280元,计销售额为11480元;三年合计销售总额为28180元。成本测算,香樟苗木成本每株为48元(包括苗木费40元、运输3元和种植费5元),计7968元;第一年翻耕、开沟及整平均费为800元;每年每亩管理费用(按目前统计平均数)为550元(农药费50元、肥料费200元、人工费300 元),5年为2750元;年租金每年(平均)1000元,5年为5000元;合计成本费用为16518元。五年内销售总额为28180元,扣除总成本费用16518元,总净利润额为11662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额为2332.4元。
立体栽培(按模式一)。每亩种植胸径5厘米带冠移栽香樟48株(株行距3米×4.6米),海桐球五年内设种3批(每批为1.5~2年),每批设一年生海桐球290只(株行距1米×2.3米),三批合计种植为870只;金边黄杨(扦插苗)五年内种4批(每批为1~1.5年),每批种植27800株(株行距12厘米×10厘米),4批共种植111200株。香樟成本每株为48元(包括苗木费40元、运输3元和种植费5元),计2304元;第一年翻耕、开沟及整平均费为1200元;香樟每年的管理费用为250元(农药费30元、肥料费120元、人工费100元),5年合计为1250元;海桐球每株苗费(含种植均价)设0.7元,计609元,每年每亩的管理费用72元(每株每年农药、肥料和人工费约0.25),5年合计为360元,海桐球总成本费用为969元;金边黄杨(扦插苗)每株苗费(含种植均价)设为0.15元,计16680元,每年每亩的管理费用1390元(每株每年农药、肥料和人工费约0.05元),5年合计为6950元,5年内金边黄杨总成本费用为23630元;年租金每年(平均)1000元,5年为5000元;5年三项合计总成本费用为34353元。
香樟根据稀植栽培管理到第四年开始出售胸径11~12厘米香樟24株,每株设价(按目前市场均价)为220元,计销售额为5280元;第五年出售胸径13~14厘米香樟24株,每株设价(按目前市场均价)为380元,计销售额为9120元,合计香樟销售总额为14400元;5年内共销售海桐球50厘米左右(1.5~2年正常生长期计算)三批为870只,每只(按目前市场均价)为4.5元,合计销售总额为3915元;5年内共销售金边黄杨H40厘米左右(1~1.5年正常生长期计算)111200株,每株(按目前市场均价)为0.35元,合计销售总额为38920元;5年三项合计销售总额为57235元。五年内苗木立体栽培总销售额为57235元,扣除总成本费用34353元,总净利润额为22882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额为4576.4元。
苗木立体栽培经验总结
发展行道树苗木立体栽培是提高土地产出和收益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改变行道树长年性作物的种植格局,并有利于稳定和提高苗木的品质和效益,增强苗木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2010年选择苗木种植大户行道树苗木立体栽培示范面积200亩到2014年底扩大到近2500亩,经对照采用苗木立体栽培的每亩净收益是普通栽培效益的近1倍,根据苗木立体化栽培示范推广2500亩测算平均每年可增加苗农经济效益560万元左右,为新塍镇的苗木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浙里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