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助竹乡腾飞 生态红利惠千万林农

2015-02-24撰文谢琼环

浙江林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安吉县林农公益林

□撰文/谢琼环

绿色发展助竹乡腾飞生态红利惠千万林农

□撰文/谢琼环

来到安吉已是立夏时节,“春来新竹竞接天,酷暑清凉绿意浓”,印象中的安吉清风送爽、竹波涌动。进入安吉县域内,刻着“中国竹乡”四个大字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公园内、道路旁、村庄里,到处可见青青翠竹,碧绿如洗,蕴意无穷。安吉,这个以竹闻名全国的县城从来不止步于美丽的竹林风光,而是将竹优势带进了产业的发展大潮中,做深竹子文章,将活竹变成活钱。

“一根翠竹挑起百亿元产业”早已成为安吉县以竹致富的生动现实。多年来,安吉竹产业效益逐年高升,其产值从2005年的53.6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80亿元。目前安吉竹业从业人员在4.5万人左右,竹产业为农民平均增收7000多元。“竹产业相关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一半左右,是安吉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撑。”安吉县林业局党委委员张宏亮介绍说。

竹产业效益的良好态势离不开竹加工企业的积极带动。目前,全县共有竹产品及配套企业近2000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为全县的竹加工科技创新、竹产品研发升级注入了强有力的血液。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批竹加工企业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竹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永裕拥有高水准的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研发团队,以竹地板和竹家具为主打产品,以绿色低碳生活为理念,致力实现全竹家居一体化的企业目标。“去年,公司和世界五百强宜家家居建立战略合作,为他们提供竹家居的加工;我们也为县里的生态旅游度假酒店——大年初一风景小镇提供客房竹家居加工。”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竹产业生态博物馆负责人王洁介绍说。公司还成立了竹产业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等专家为研发指导团队,共同致力于竹精深加工的科研开发。

通过深度加工利用,一根竹子的价值能从最初的15元增值到60元,大大实现了竹资源的高效增值。竹企业的发展给安吉竹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以竹林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也加大了竹产业的三产效益。目前,全县全力打响“中国大竹海”等品牌,推出“竹乡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农家乐”发展到600余家1.5万余张床位,直接或间接从事生态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民有2万余人。

2005年以来,安吉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以竹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产业效益,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大林企林农扶持力度,加强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有效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200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公益林补偿资金9733.7万元,涉及151个行政村,2089个自然村,农户4.27万户,惠及人口25.66万人。浙江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从最初的每亩8元增加到2015年的每亩30元,为林农带来了最给力的生态红利。“生态公益林补偿给村民带来了收益,大家都非常支持,这也给公益林建设带来了一定好处。”安吉县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健锋介绍说,“公益林建设是营造环境,生态旅游则是经营环境,好的风景才能带来好的效益。”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实施为建设公益林、维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更为间接有效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影响村民依靠生态旅游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

“往后我们打算加大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余村来,感受余村的绿水青山。”余村村委书记胡加红自信满满地说,“近几年,村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也慢慢兴旺起来,目前村里有14家农家乐,发展得都不错,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里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纷纷打算注资进村,这也会给村里集体经济带来不少好处。”目前,余村的旅游休闲经济已经达到了每年1000万余元的产值规模,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余村,这座将矿山变为青山,实践十年绿色发展的美丽村庄,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正朝着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目标不断前行,成为成功实践“两山”论断的浙江缩影。

猜你喜欢

安吉县林农公益林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千年的回眸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