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 绘就建德“三江两岸”生态美景

2015-02-24撰文臧一平

浙江林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千岛湖绿道三江

□撰文/臧一平

绿水青山绘就建德“三江两岸”生态美景

□撰文/臧一平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浙江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装扮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空气更清新”的新家园,描绘出“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的新图景,打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青山绿水间尽享骑行之乐

近年来,建德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思想,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倾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2011年6月,杭州市正式启动“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其中建德段改造林相2300余亩,建设道路景观绿化带96万平方米,提升沿江景观道路51公里,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

驱车行驶绿道中,如游绿色画廊,满目皆绿。乌石滩林场负责人介绍,他们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发展之路。林场安排人员有步骤地开展林相改造升级,首先是将主要游步道、绿道两侧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改造为常绿阔叶林景观带。其次是结合旅游规划选择多处合适的地点打造樱花、桂花、枫香等观叶、赏花基地;还植入一些具有随着季节变化产生多彩的阔叶树,让绿道既是一个休闲的天然氧吧,又能使民众欣赏色彩斑斓的景观林。再次是对封山育林的山地进行科学地定向抚育,培育出更多的常绿阔叶树种。

骑行在绿道的途中,还见到了“珍稀树种繁育示范点”的牌子。自2011年,建德市先后投入资金约合4500万元,采用工程造林、大苗造林方式,在“三江两岸”沿线适宜造林地改造和新建各类珍贵树种示范林和示范基地3000余亩基础上,借助“三江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繁育珍稀树种。

“未来计划把绿道打造成超大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通过绿道建设,串联节点资源,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推动绿色产业。如此一来,当地农民可以开设农家旅馆、农特产品商店,提高自身收入。同时,绿道建设还能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设施等基础建设。”据项目负责人介绍。

杭州绿道建设源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三江两岸”绿道全程起自杭州市区钱塘江两岸最东端(北岸下沙开发区与海宁接壤附近,南岸与绍兴接壤处附近)向西沿江一直延伸到上游淳安千岛湖。在杭州双浦、富阳、桐庐、建德等地,都已建有绿道。环千岛湖绿道,则是杭州绿道建设中的精品。环千岛湖精品绿道主要是由南线(淳杨绿道)、北线(千汾绿道)及千岛湖镇城区环湖绿道组成,绿道规划全长140余公里,是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许多游客到淳安千岛湖,都是坐船或驾车游览,现在多了一项选择:骑自行车沿环湖绿道慢赏风景。这条绿道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鲜花,不但五颜六色,而且搭配得错落有致,形成花带、花环、花海、花图、花泉的形状,加上沿线青山中盛开的野花,山花烂漫,芳香扑鼻,而随着季节的变化,开花的景色也同样变化。如四月份的时候,这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把沿线装扮得格外秀美,而五月份山上那成片成片的千年桐又开出了洁白的花朵,给人清纯秀美之感。随着气候季节的变化,这里的湖光山色也同样在变。于是就出现了游客们赞誉环千岛湖绿道是一季一景、一段一景、一天一景、一步一景,景色迷人、步步生情的说法。因此,环千岛湖绿道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花道,也成了观景赏花人的首选之道。

骑行途中风景很美,而且一路上还随处可见文化底蕴深厚之地。有朱元璋亲题的“金鸡凉亭”和“王室宗祠”,还有芹川村古民居等历史文化景观。一路上青山相伴,碧水相依,百花盛开,百鸟飞鸣,如画中穿行,看着温柔的湖水,感受习习的湖风,很是惬意。

“人工湿地”让乡村污水变清流

在下涯镇春秋村,村民口中的“小花园”格外引人注目。过去村民洗澡、洗衣和做饭的生活污水随地乱倒,房前屋后积满污水,污水顺着附近的渠道、溪坑直接排往村边的大洲溪。

“这就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可别小瞧这个‘污水处理厂’,它可以消纳全村的生活污水。”村管理员方丽娟说,附近上百户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滴滤设备中的处理池,污水经处理池生化处理后,流经一旁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上种植了黄菖蒲、水生美人蕉、矮蒲苇、香蒲等植物。

“一开始我们也不相信这小花园有如此神奇,污水进去,出来就变成了干净的水。现在不仅自家的环境好了,下游河道的水质也变清澈了。”村民开心地说道。站在人工湿地边,笔者看到处理过的水经过水渠流向附近农田,闻不到异味。据了解,该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处理方式。所谓“人工湿地”,实际上就是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处理池根据地势选址,利用高低梯度产生动力。池底铺设防渗漏隔水层,然后通过砂石填料构成生物膜滤床结构,其上种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既有景观效果,又能净化空气,最重要的是能对水质进行净化。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能有效吸收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据悉,村中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在管道引导下进行污水收集,经过格栅渠、厌氧水解池流入人工湿地,然后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目前,建德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这抹“绿色”让建德市变得更清新,生态文明使这座古老而又青春的山水城市披上了生机盎然的新装。

太湖源镇一带农家乐发展迅速,去年共接待住客59万人次。农家乐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却也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临安地处太湖和钱塘江水系的源头,这里的水治理好了,下游杭州等地就受益匪浅。临安也多用植物来净水,治水的方法堪称节能、生态。

位于临安城区的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乎是一个占地225亩的大型湿地。负责人王如水介绍,生活污水首先会进入一个强化生物膜系统,在4米多深的污水池里,生长着聚草、金钱草等植物,它们的根系如同一张过滤网,吸附掉污水中的氨氮等有机物质。除此以外,可以吸附重金属的埃及莎草,可以吸收氮、磷的鸢尾和象草,还有水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这一污水处理厂,不需要任何动力,利用植物就将污水处理到地表水一级A的标准,比其他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更好。

绿色,是浙江大地最美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浙江已走过十年,并将谨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走下去。浙江历届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抓,从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到建设生态浙江、美丽浙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坚信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真正让浙江大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泼墨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图景。

绿色天地

猜你喜欢

千岛湖绿道三江
《千岛湖-2》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杭黄铁路沿线车站探营
——千岛湖站
渔舟唱晚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