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GB资讯

2015-02-23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筑

ECGB资讯

第六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以下简称“滨海论坛”)将于9月15~1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今年展会的主题是“生态城市与创新驱动”,结合该主题,展会着力打造3个“新”亮点:新常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探讨如何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非传统展会;新思维——联合还是固守?如何共建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的“朋友圈”;新出路——商机引爆点在哪?聚焦区域一体化的巨量新兴市场。

展馆包括绿色建筑与建材馆、智慧城市馆,将分为绿色建筑与建材展区、概念城市体验区和智慧城市展区3个主题展区,展示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绿色建筑研究与设计、绿色建设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以及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技术、产品、成就。展会同期将举办智慧城市与绿色建筑分论坛、国家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宣讲会、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与生态建设采购计划发布会、国际花园城市活动暨展览等活动。两个展馆位于观展主通道,展示机会优异;优秀展品将优先推介进入国家唯一的绿色发展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展示并应用。通过供需同展、论展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等手段,吸引大量的专业观众前来参观。

滨海论坛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生态合作与交流,首个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作为生态城市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方向标,是生态文明政策的解读平台,是绿色产业有效集聚的服务平台。自2010年至2014年,展会已成功举办5届,共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 000名政要、知名学者和企业界嘉宾参会。同期举办的博览会累计展出面积近20万m2,参展的国内外生态城市、知名企业近1 300家次,参观观众35万余人次,签约金额达153余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消息来源:御道咨询

住建部发文力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文件,明确今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

2015年的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在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发展方面有以下要求。

(1)发布我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路线图,进一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水平。到2015年,北方采暖地区普遍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施75%的标准;南方地区探索实行比现行标准更高节能水平的标准。开展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工程示范;做好新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工作。完成“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验收。

(2)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东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地级城市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各地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宣传培训,推进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管理方式改革;做好2015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发布。

(3)进一步扩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模。2015年全年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m2;累计完成重点城市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 600万m2。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促使高耗能公共建筑按节能方式运行。继续做好省级能耗监管平台、节约型校园和医院建设及验收,扩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范围与规模。

(4)大力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出台《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组织研究《建筑工程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发布外墙保温材料等主要类别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建立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组织建筑产业现代化适用技术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鼓励钢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积极推广与应用;支持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消息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

清控人居集团与英国建筑研究院(BRE)将共建中国创新园

3月25日上午,清控人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利斌先生与英国建筑研究院(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Limited,以下简称BRE)中国区总裁杰亚 · 斯甘达穆斯(Jaya Skandamoorthy)先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签署了《关于共同构建中国创新园网络的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英国对华可持续城镇化事务特使熊迈克爵士(Sir Michael Bear),恒大集团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邹天女士等来宾均出席见证参与了本次签约仪式。

该协议的签署,确立了双方今后在中国拓展创新园网络建设中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和科研技术优势,展开长期深入的广泛协作,共同携手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共建中国创新园网络是清华大学与BRE信托基金的战略合作项目之一。为搭建一个推动建筑环境行业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平台,清华大学与英国建筑研究院信托基金于2014年10月21日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共同致力于开展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研究合作。双方优先开展的合作项目包括城市健康指标研究、建筑性能使用后评估研究、中英两国绿色建筑标准对比研究,以及中国绿色建筑创新园的建设研究。

多年来,清华大学在建筑技术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更是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的前列。BRE信托基金则是英国建筑环境研究和教育领域内最大的慈善机构,致力于推动行业内的学术创新和技术交流。清华大学携手BRE信托基金,意味着双方将联手发力,通过一系列深入合作,为两国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与交流全程提速。双方开展合作的模式包括相关领域内研究性课题的合作、中英高校研究生的交流访问、举办国际学术论坛等。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海宁许村牵手“未来大师” 探讨酒店设计

2015“未来大师”(海宁)中国国际酒店设计竞赛新闻发布会暨国际酒店设计趋势论坛于2015年5月10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3楼报告厅举行,竞赛由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欧洲设计中心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丹麦奥胡斯建筑学院与意大利博科尼商学院协办。阿图罗 · 德尔阿夸 · 贝拉维蒂斯(Arturo Dell’Acqua Bellavitis)、苏丹、宋晔皓、弗朗切斯科 · 达普里莱(Francesco D’Aprile)、马克 · 皮瓦(Marco Piva)、安东尼奥 ·拉莫纳卡(Antonio Lamonarca)、奥列塔 · 佩利扎里(Orietta Pelizzarii)等作为竞赛评委会成员,与现场设计师、媒体、清华大学师生进行了一场简洁有力的主题对话论坛。

在竞赛启动仪式现场,海宁许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殷晓鸿先生致辞介绍了海宁家纺牵手“未来大师”中国国际酒店设计竞赛的缘由,历经近30年发展的海宁许村已成为集设计研发、布料生产、窗帘布内外贸易、沙发布内外贸易、成品加工后整理、成品窗帘销售、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基地,基地内的家纺企业已达1.2万余家,家纺年产值超250亿元。基于海宁许村的强大生产资源,由欧洲设计中心主席贝拉维蒂斯携欧洲设计中心团队与海宁许村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设计服务、品牌营销、渠道拓展等领域开展具体合作,将中国家纺产业的生产能力与欧洲主流的设计理念对接,借助设计竞赛,意在推进和加快海宁许村成为全球设计师集采中心的发展速度,这是迈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步,更是提升中国家纺品牌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良机。

“未来大师”中国国际酒店设计竞赛通过2014年携手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携手海宁许村家纺产业基地,深入到中国建筑装饰领域产业链的核心,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机制使得中国优秀的设计师迅速脱颖而出,竞赛组委会国际化平台、享誉国际的学院和浓厚的产业背景将提供给参赛的设计师一次国际学习之旅,丹麦、意大利、德国……,一次与马克 · 皮瓦、西蒙 · 米凯利(Simone Micheli)等设计大师亲密合作的机会,一条登顶设计大师的星光之路——米兰设计周、米兰三年展。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2015 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15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2015 Shanghai International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Exhibition,简称“BIC 2015”)将于2015年11月4~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馆举办。本届展会规划展示面积11 500m2,109家参展企业,主要展示工业化建筑设计、设计软件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预制构件生产、混凝土化学品、预制构件成品、装配式钢结构等,预计专业观众将达14 600人。

BIC 2015将围绕“建筑数据、信息流、自动化”,即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建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施工、财务、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传输,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对项目进行高效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重点展示预制建筑是如何从一套设计方案通过信息化处理,进行自动化操作,到最后完成各类建筑预制件的过程。为使BIC 2015的展品范围更全面地贯穿建筑工业化整个生命周期的上下游产业链,BIC在去年的基础上精准细化了展品范围,同时新增现场施工版块。

另外,今年BIC重磅推出贯穿全年的媒体与市场推广服务,内容涵盖媒体推广、网络宣传、“小数据”营销、展商定制推广,及独家定制的BIC · 《观》和BIC系列活动。BIC的一项项创新举措,旨在追求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参展企业的产品、技术及系统,并力争将BIC打造为推广创新理念、研学尖端技术、展示前沿产品、发布创新体系、考察落地项目的绝佳平台。

作为BIC同期另一个重要的国际活动,“BetonTage asia 2015——上海国际工业化建筑设计、工程与建设峰会”也将于2015年11月5~6日与展会同期举办。众所周知,BetonTage是欧洲预制建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活动之一,BetonTage asia 2014作为其亚洲首秀,于BIC 2014展会同期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建筑与工程设计单位、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发商等近500位参会代表。今年峰会仍将为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与产品的交流平台,促进更广泛的行业内国际交流与技术转化工作,有效提升建设行业科技水平。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刚柔并济”时代已经到来,让建筑数据转化为生产信息“流动”起来,进行有效的输出,从而实现建筑业产业链联动与科学化管理。BIC紧跟行业风向,将本次展会的关键词定义为“建筑数据、信息流、自动化”。BIC亦希望通过展览、会议、考察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分享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先进技术及项目实操。从理论到落地,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自动化管理,竭力打造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

更多展会信息请登录www.bicchina.com.cn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广州建博会将打响行业最强音

2015年7月8~11日,“亚洲建材第一展”第十七届广州建博会将在广交会展馆开幕,总体展出面积将达34万m2,规模居亚洲乃至全球同类型展会之首。届时,将有2 200多家企业参展,预计超过13万海内外专业观众到会参观。

本届展会在优化结构布局,提升品质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首先是整合题材。广州建博会把原有的16大题材中的关联题材进行融合,全面升级整合为6大类别:定制家居、建筑装饰五金、门窗、室内装饰、卫浴、机械,进一步引领大家居定制时代的发展潮流。其次是调整布局。对门窗展区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化整合,将C区14.2号馆打造为铝木门窗 · 门窗系统专馆;将C区一楼打造成木门专区。第三是完善题材。为适应产业链关联发展的市场需求,广州建博会扩充定制家居产业链上游题材木工机械,在B区11.1号馆集中打造木工机械馆,与玻璃机械相得益彰,和广州建博会众多定制家居企业共享客户和资源。

近年来,广州建博会以涵盖“全产业链”的独特风格——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参展。每届展会,参展企业均借助广州建博会这一平台,纷纷发布企业新产品、新战略、新举措,展示最新研发的技术,举办企业活动等。巨大的平台优势使得广州建博会已成为“冠军企业的首秀平台,品牌企业的筑梦工厂,小微企业的孵化器”。此外,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利好因素影响,工装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广州建博会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的领头羊,不仅是家装企业的重要平台,更是工装企业的“战略要地”。本届展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工装领域的挖掘与开拓,逐步形成工装与家装领域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广州建博会将不断迎合市场潮流,推广跨界的概念趋势,进一步优化展会布局,提升展会品质,使其巨大的平台优势成为企业首发产品、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首选舞台。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全球最佳高楼 澳大利亚垂直花园

悉尼One Central Park项目是法国建筑师让 ·努维尔(Jean Nouvel)在澳洲设计的首个作品,该项目获得了由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CTBUH)颁发的2014年度全球最佳高楼大奖。建筑包括两栋分别为33层和16层的住宅塔楼(分别高116m与64.5m),由休闲平台相连,下面是一个购物中心、银行、餐厅和大型超市。建筑坐落于悉尼中心Chippendale区,占地约6hm2,附近是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城。

One Central Park的特色在于其悬臂结构,作为空中花园(Sky Garden)从建筑东楼29层向外延伸,支撑起一个可以反射光线的定日镜系统,这是澳洲首次在住宅项目中使用这种定日镜设计,同时也是在都市环境中所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定日镜。

电动控制的定日镜相应地追踪光线并把它深深地往下反射到大楼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公园绿地上,把太阳的能量带到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到了夜晚,建筑上的绿植配合灯光艺术家扬 · 凯尔萨莱(Yann Kersale)设计的灯光,通过320个LED照明灯的变化,塔楼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梦幻景象,如同一座城市中的大吊灯。“他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确实存在。在我们现今的时代,定日镜是大楼一种视觉化的表现方式。”让 · 努维尔说。

同时,One Central Park的垂直花园覆盖面是世界上最大的。让 · 努维尔说:“与其使用铝或是铁来遮蔽阳光,何不使用这些会吸收阳光进行生长,并逐渐增加遮阴面积的绿色植物呢?”于是他与“垂直花园”的创始人——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 · 勃朗(Patrick Blanc)合作,完成了塔楼立面上众多竖向花园的设计,外墙安装的植物由190种澳洲本土植物和160种外来引进植物组成,覆盖面积为1 100m2,并让绿意盎然的视觉感延伸到一旁拥有64 000m2的中央公园。同时One Central Park也是帕特里克 · 勃朗迄今打造的垂直花园中最高的一座,无水灌溉系统使之成为可能:无土的垂直植被覆盖物在种植袋中沿墙一直往上直达大楼顶部,所形成的绿色表面吸收CO2,释放出O2并提供节省能源的荫庇。

让 · 努维尔早在2008年就开始酝酿该项目的概念设计,他表示:“项目表达了一种概念,也就是植物生命和重新导向的阳光能够通过新的方式结合,提高都市高层大楼生活的质量。有了‘无水栽培’和‘定日镜’两个技术的帮助,可以对植物和光线进行更好的管理,并且扩展到之前无法抵达的区域。”

消息来源:www.treemode.com

巴西生态商业建筑

作为LoebCapote Arquitetura e Urbanismo建筑事务所跨国发展可持续建筑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巴西圣保罗的“巴西生态商业建筑”(the Eco Commercial Building Brazil)是其招牌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400m2,在使用新型材料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当地气候的系统和技术,旨在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建筑的经济性。

矩形选址中划定了许多半透明的聚碳酸酯表面,且建筑场地内有很多高大树木,木制地板和藤蔓缠绕在大树周边,使得土壤具备良好的渗透性。

该建筑的一大亮点在于对雨水的处理,雨水水池帮助该建筑维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建筑内的能源消耗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室内照明系统会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消息来源:www.archdaily.com

交错搭接的新加坡翠城新景

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位于面积达8hm2的高地上,周边环绕着亚历山大路和亚逸拉惹高速公路,坐落于新加坡南部山脊葱茏的绿意之中。建筑总面积约为170 000m2,该开发项目将提供面积不等的1 040套公寓,以及开阔的户外空间和美丽的景观。场地与肯特岗公园(Kent Ridge)、直落布兰雅山(Telok Blangah Hill)及花柏山公园(Mount Faber Parks)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绿化景观带。

该建筑由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合伙人奥雷 · 舍人(Ole Scheeren)设计,打破了新加坡标准的独立塔楼模式,为热带生活探索了一种极为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共享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广阔的互联网络。该建筑共有31栋公寓大楼,每栋都是6层高,它们按照六角形排列层叠,形成8个开阔通透的庭院。交错相连的公寓楼通过层叠的空中花园、私人及公共屋顶平台形成了垂直的社区。

该设计利用宽阔的场地,通过融入大量的屋顶花园、风景优美的空中露台和层叠的阳台,将大自然的存在最大化。尽量减少地面上的车辆流线,在场地范围内释放较大的绿化空间。经过仔细分析场地的日照、风向和微气候条件,以及引入低能耗能源策略,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该建筑利用开阔的间距和视野,在保护公寓私密性的同时也提供公共社交活动空间。大量住宅设施交错部署在绿色景观中,满足社交活动、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奥雷 · 舍人认为:“这一设计直接探讨当代社会中共享空间与社交需求的问题,并通过提供针对热带环境的多种室内和室外空间,兼顾公共居住空间和私密性的要求。”

“我们可以在吉门岭建造一个可以挑战当前建筑界关于居住空间定义的建筑,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除了出众的外观之外,我们也非常关注内部空间的舒适度。‘翠城新景’这一名字强调社区和周围自然环境的交互连接。奥雷 · 舍人先生创造了新加坡的新地标。”新加坡嘉德房产开发首席执行官谢昭白(Patricia Chia)说。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巨型油轮的再利用

如今中东南部海湾地区的沙漠充满了高层住宅、机场、科学与技术中心、大学、连锁酒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博物馆。一些阿拉伯国家空前的经济繁荣已经给该地区带来极大的财富,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里某些世界上最奢侈浪费、炫耀做作的建筑所不断增加的文化批判和反感。

为了将区域发展与泡沫膨胀的矛盾调和,克里斯 · 科拉里斯(Chris Collaris)设计事务所,联同鲁宾 · 埃瑟(Ruben Esser),桑德尔 · 巴克(Sander Bakker)以及帕特里克 · 范德格龙德(Patrick Van Der Gronde),一起创作了这个“黑金项目”(Black Gold Project)。

对于设计团队而言,巨大的油轮是阿拉伯石油国家的地理、经济和历史文化的最精确的代表。然而,由于全世界愈加紧迫地着眼于减轻技术上对矿物燃料的依赖,未来的数十年或许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结果。

因此,“黑金项目”摒弃游轮作为海上运输工具的原有功能,而将其变作在陆上使用。内部存储空间和油罐的完美组合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双层的钢制墙体有助于维持一种适应于短期或长期使用的可持续气候;巨大的底面积能适应大型活动,并且室内的高度使得在内部堆叠多个开放或封闭的功能分区成为可能。该项目的功能包括博物馆、文化展览馆、购物。如果经过适当的调整,也可以用作长期的住宅。除此之外,改造后的甲板成为了风景优美的景点,为游客们提供了散步、社交的空间。

消息来源:www.designboom.com

基于可持续性设计的Tagus燃气总部

设计大胆的Tagus燃气总部,以可持续性为最大特点,是葡萄牙最具创新性的建筑之一,也是葡萄牙第一座得到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认证的办公建筑。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 430m2,楼梯正面白色的穿孔板与内院巨大的玻璃幕墙加强了内外空间的联系。通过轻质墙将空间分隔,从而形成一个愉快、舒适且现代的工作场所。

项目由Saraiva+Associados事务所与Ecochoice合作开发完成。Ecochoice开发了一套可持续性的方法,以确保运营成本的减少、建筑的环境管理、使用的舒适度以及BREEAM认证的资格。

方案在各个方面都采用了可持续性的方法,比如材料、能效、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易达性、流动性及健康和舒适性。能源消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也非常舒适,这得益于立面系统所带来的自然照明、热能调节和隔音处理,而且自然通风优化了室内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了舒适度。

在施工期间,对建造过程进行环境监控,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废物管理和用水消耗的监测,监督能源利用和空气污染及材料运输过程。

此外针对这栋建筑还有一个用户指南,讲解了维持其可持续性的方法,提供了所有的维护说明以及建筑正常运行的必要信息。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意大利瑟格林商务园区

由世邦魏理仕环球投资公司(CBRE)开发、Lombardini22设计的意大利瑟格林商务园区将参与“最佳翻新建筑”的竞选。瑟格林商务园区距离米兰市中心10km,距离米兰利纳特机场5km,目标是获得LEED金级认证。

该项目是将一座低效高能耗建筑改建成一座综合大楼,满足各家公司在创新性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主体建筑具有大尺度高质量的空间,通过面向“广场”的通透和渗透式的手法相互联系。附近2 421m2的建筑是一个五星级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将用于美食广场和其他设施。停车区足以停下613辆汽车、21辆摩托车和62辆自行车。

赛格林商务园的工作区环境舒适,充满活力并且令人愉悦。大面积的玻璃窗让空间变得通透,使室外环境与室内相交融。广场直接与周围的绿地相连,形成令人愉悦的人行道路。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形成了一个整体,照明系统规划了路线和节点。

该项目采用的绿色建筑手法包括: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材料和能源的选择,都采用可再生能源(包括来源及处理);最优化建筑的形体和朝向;用可控制的百叶窗进行遮阳,减少夏季的光照量,但同时能优化冬季的采光。四管风机盘系统灵活地控制内部环境,以最大化地满足使用者;光伏电池提供可再生电力(大小和容量正在研究);自行车架和淋浴设施鼓励工人们使用自行车出行。在至少两年的合同期内,改造项目通过可再生能源能为建筑提供至少35%的电力。

该项目使用的材料最少有50%经过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的认证;提供足够的仓库和收集区来满足整个建筑的回收需要;在采光方面改善玻璃和非玻璃立面的隔热能力;为了利用建筑的热能而采用特殊能源系统;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水资源管理系统采用专门的双网系统以便利用地下水(热泵排热、灌溉、厕所双网系统);A~D号建筑屋顶采用无消耗降温技术。

冷却系统综合利用了风机管盘和新风空调系统。新风的气流组织通过中央广场的两部楼梯旁的4个地下电缆室,回风则通过办公区旁的屋顶。终端单元是连接到位于屋顶的高感应扩散器的风机管盘,新风通过风机管盘后释放到空气中。

冷热水由两个被称为ERACS-QI/LT-SL2622的多价装置生产。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根据天气条件和建筑物需求,选择由两个装置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两装置分别为空气冷凝器和水冷凝器。水回路包括地下井和放电器,它们通过板式热交换器断开冷凝式电路。多价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同时满足对冷热水的需求,因此它是传统冷却器和锅炉的有效替代品。

消息来源:www.treemode.com

韩国首尔废弃高架路变身“空中花园”

荷兰的MVRDV工作室赢得了将韩国废弃的高架路段改建为空中公共花园的竞赛项目。该项目被命名为“首尔空中花园”,设计师将用254种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和鲜花装点这座高架路,创造一座可供全城共同欣赏的城市植物园。

改建后的高架路也是一座按韩文字母布局的植物库,能够大大丰富首尔城自然元素的多样性,提供便于市民交流的空间,并有机会去认识发现新奇物种。这座新的人行步道将邻近火车站间往来的25分钟步程缩短至短短11分钟。不仅如此,据预期,这座高架路将产生相当于其改造和维护总成本1.83倍的经济效益。

高架路原结构建于1970年代,建造目的是为当地最大的传统贸易点之一的南大门市场提供机动车通行道路。在2006年强化安全检查中,首尔当局认为这座17m高的高架结构不够安全,意欲拆除,并在2009年禁止重型车进入高架路。之后与市民和专家的进一步探讨,催生了将这座高架路(总使用面积9 661m2)改建为人行道和公共空间的计划,并在2015年发起了设计竞赛。

来自荷兰的MVRDV工作室最终赢得了该设计竞赛,他们在空间改造中使用尽可能多的绿化设计,与此同时通过模块化的、灵活的设计来引入新的休闲功能。除大小不同的圆形花坛外,他们在设计中引入一系列定制的、起催化剂作用的建筑小品,如咖啡厅、花店、街边市场、图书室和温室等,赋予这所空中花园生机和活力。

“这座首尔的空中步道将会大大优化首尔居民的日常生活。”MVRDV工作室的首席建筑师兼联合创始人威尼 · 马斯(Winy Maas)说,“他们将会拥有一个宜人的捷径,犹如在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中的一片绿洲。这是一条游园小路,是首尔城自然历史的一本活字典,将居民与自然紧紧相连。项目中有一部分规划为苗圃,为周围公园培育绿植。这座空中步道将帮助绿化这座城市的整个中心。”

其余结构,如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新建的卫星花园,都可与这座空中花园相连接,就像由现有的主体结构生出的枝桠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将有更多的扩展部分添加于其中,有助于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绿化和公共空间。

消息来源:www.archcollege.com

香港首个社区环保站“绿在沙田”

2015年5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耗资2 050万港元兴建的全港首个社区环保站“绿在沙田”正式对公众开放。

“绿在沙田”占地1 600m2,前身是临时停车场,香港特区政府于2014年3月敲定选址,咨询区议会后改建而成。这是香港特区政府“绿在区区”计划下的首个项目,该项目采用中国传统庭园设计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望成为沙田新地标。

“绿在沙田”的设计和建造美观实用,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绿色建筑特色。例如,项目由货柜为模组搭建而成;室内弃用冷气机,起用对流式窗户以通风散热;采用了多种环保建筑物料,配合绿化,大大美化了原来用作临时停车场的用地,将其转化为适合区内人士享用的公共空间,达到“地方营造”的效果。

“绿在沙田”分为“环保教育设施”和“回收物料收集设施”两部分,与之相对应,环保站的功能之一是加强社区的环保教育,因此设施内设有多用途室和其他空间,适合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或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绿在沙田”将致力补足私营回收商的现有服务,重点支援在社区上收集价值不高的可回收物料(例如电器、悭电胆、光管、玻璃樽及充电池等),送往具有回收资格的回收商处理,将废物化成资源。试运至今,营办团体已成功与区内超过70个屋苑、机构及学校确定合作安排,并按实际情况开始协助回收电器废物或玻璃樽。营办团体将继续扩大区内的服务网络,并逐步增加收集的回收物料种类。“绿在沙田”与私营回收商在功能上各有分工,两者不会构成竞争,成功推行项目可望逐步提升区内所收集回收物料的质与量,亦有助更多类别的回收物供本地进行循环再造。

消息来源:www.info.gov.hk

植物生长发电可点亮城市

由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研究人员成立的一家Plant-e公司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从生长的植物中不断获取电力,在夜晚点亮城市的LED街灯。目前该技术已在当地两个地方启用。

这项利用植物发电的技术项目很适合应用在城市建筑物和房屋的屋顶。据介绍,新技术基于自然的过程,从土壤中捕获电子,依靠植物的持续成长过程产生电力。该方法使用过程中不会损伤植物,仅需光、CO2和水。当植物生长时,它们会产生比其自身需要更多的糖,这些多余的糖会被周边土壤回收和分解,释放出质子和电子。研究人员将电极放置入土壤,从中捕获电子发电。

据报道,海姆拉格市(Hembrug)300多个LED灯已完全由这家公司名为“星空”(Starry Sky)的项目点亮。并且,植物电源也被用于该公司在荷兰瓦赫宁恩的总部。这两个项目都使用到本地水生植物。

该公司的新技术装备已经可以用于现有的稻田,而各类湿地更为适用。工程师可在湿地水平面以下放置管道,像泥炭沼泽、红树林、稻田或三角洲等均可如法炮制,进行发电。

该公司于2009年由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戴维 · 斯特赖克(David Strik)和马乔莱因 · 赫尔德(Marjolein Helder)成立,是一家开发潜在能源的公司,主要做植物发电项目。公司的终极目标是将该项目发展到世界各地。公司创立者希望这项技术终有一天能够为贫困地区提供电力,而那里有着丰富的植物世界,如水稻或附近的湿地。如果能够计算出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运作,则意味着这一新的清洁能源将给电力匮乏地区的人带来福音,能惠及占世界近25%的人口。

消息来源:科技日报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花盆

什么时候给植物浇水,应该浇多少水是一件令植物爱好者们特别困惑的事。传统的花盆设计,并不能使我们清楚地了解植物内部的状况,不能准确的把握浇水量的多少,浇水多了不仅对植物不好,也浪费水,甚至还会洒得满屋子泥水。针对这些不良体验,设计师专门为植物爱好者们设计了这款更加环保好用的花盆,这款花盆可以迅速地排出根部多余的水分,并将其贮存于花盆底部的空间。这些水分在受到阳光的照射时,又可以蒸发并以水滴的形式滴在植物上,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循环利用。这个设计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植物养护的问题,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消息来源:www.de1919.com

梦幻的漂浮花园

在东京的日本科学未来馆中,TeamLab景观事务所设计了一座让游客沉醉不已的漂浮花园,超过2 300朵的鲜花在白色的展厅中自由开放,当游客靠近时花儿会缓缓从地面升起,离开就落下,从而在游客的附近形成一个圆顶形的空间,让游客感觉被花儿包围一般,空间还会随着游客的移动而移动,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仿佛给花儿魔力,让它围绕人们自由舞蹈。而当观赏者们互相靠近时,彼此的圆顶形空间就会连结起来形成一个空间。观赏者们宛如沉入到花草的庭园之中与庭园形成一体化。花草们生生不息,每天都在不停地成长。花朵们随着它们的昆虫伙伴行动时间的不同,改变空气中香气的浓度,所以花园中的香气随时都在变化。漂浮花园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在自然中修行的禅僧们,他们把日本禅庭园作为集体修行的场地,进行与自然合为一体的修行。设计师通过花与人的互动,希望在人看到花的时候,花也会看向人,进而在这种互动中,让人进行真正的赏花体验。

消息来源:www.team-lab.net

无需插电的音箱

普通的音箱在使用时基本上都需要电源的输入,对于喜欢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的人们来说,电源成为其享受音乐的主要阻碍。TOK TOK设计工作室根据传统的扬声器设计原理,利用木材设计出了一款不需要电源的音箱Trobla。这款音箱采用号角形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音频输出,扩大声量。在材料选择上,Trobla选用很好的木材作为音箱主体。木材作为上乘的声学产品材料,可以确保音频的保真度,提高声音的舒适度,具有绝佳的听觉效果。该音箱外观为一个小立方体,适合随身携带,方便人们在户外空间随时使用,对于喜欢锻炼健身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作为扬声器,它还可以发挥手机支架的功能。

消息来源:www.de1919.com

EcoBag环保购物袋

购物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使用产生大量的碳消耗。在环保成为社会主题的今天,设计师也开始将环境保护纳为购物袋的设计要素。EcoBag这款购物袋在环保购物袋的设计上,带给人们焕然一新的体验。EcoBag选用易降解纸作为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将草种放进购物袋内,当购物袋的结束了使用寿命,被遗弃在野外的土地上,在受到雨水的滋润后,就会长出绿油油的小草,袋子也会作为肥料降解。为了突出购物袋的环保特性,设计者们在购物袋的外表面手绘了多种唯美的草木自然生长插画,更好地传达了设计师们的环保理念。

消息来源:www.de1919.com

洗浴节水器

随着夏季的来临,人们淋浴的次数急剧上升,在南方一些湿热的城市甚至可以达到一天3~5次的频率。众所周知,淋浴是件特别浪费水资源的事,但迄今为止鲜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将浪费的这部分水收集起来进行重复利用。设计师经过巧妙的设计,将垫脚与水桶结合起来,使洗浴用水得以最大程度的回收储存,用来冲马桶等。设计师将4个方形的水桶相连接,每个方盒上表面都向中心呈一定角度倾斜,促使水向中心集流。在拼接中心处,每个方盒上表面都设置有漏水装置,将水流直接收集进脚垫下的桶内。洗完澡后,可以将方盒收起,在需要时进行马桶冲洗等重复利用。每个脚垫由4个方盒组合而成,每个方盒可盛装1L的水。这个设计方便实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并获得了红点大奖。

消息来源:www.de1919.com

波特兰开发另类水力发电

有关水力发电,多数人会联想到利用堤坝河流,甚至潮汐涨退来发电。美国波特兰一家公司则想到利用城市中的水管发电,毕竟每天经过水管输送的饮用水不少,通过在水管内安装小型涡轮机,就可以利用水流发电。

开发这项技术的Lucid Energy公司表示在水管内安装涡轮,和安装在户外的水力发电技术最大分别是不会对自然造成干扰,不会危害野生动植物。现时供水设施都需要使用大量电力,用上这个水管涡轮发电系统后,就可以为设施提供电力,减少电力使用量相当于降低供水成本,系统更可以设定将电力回输至电网,通过卖电赚钱。

来源:inhabitat

节电省水的速洗洗衣机

传统的洗衣机耗水量大,洗衣时间长,人们一般会在积攒一定量的脏衣服之后才会集中清洗,这就促使了宅男宅女们家中满屋子都是脏衣服的景象。另外,传统的洗衣机不能满足内衣裤要求分离出来单独清洗的卫生需求,导致资深宅男可能在攒了一堆的脏内衣裤后,直接去买新的。为了缓解这种不良的洗衣体验,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了一款不耗电的小型速洗洗衣机。

这台名叫“Drumi”的洗衣机只有15磅重(约6.8kg),22英寸高(约0.56m)。只需要往里面添加一点点洗衣液,10L水就能轻松洗涤6~7件衣服,全程靠脚踏,不需要使用任何电力,耗时仅仅5min。脚踏的过程并不费力,完全可以边看书边踩踏板,权当锻炼身体。

传统的洗衣机洗一次衣服需要耗费102L水,即便是节能型的洗衣机也要耗费大约53L水,而仅需耗费10L水的Drumi就非常适合快速清洗小件衣服,或者婴儿服装。它比较适合租房居住的年轻人,或者是有一大堆婴儿衣服要洗的初为人父母者。

消息来源:tech.feng.com

一张让熊孩子乐于读书的网

读书对于孩子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想让熊孩子安安静静地呆在图书馆里读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增加图书馆对于小孩子的吸引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西班牙的Play Off ce设计工作室专门在图书馆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新型阅读空间,取代了传统的桌椅阅读。新型的阅读空间主要通过在图书馆里架设一张网,进而让孩子们在上面随着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玩耍以及和小朋友交流。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这样的空间更具有活力,也更适应孩子们好奇、好动、喜欢交流的天性,这张网亦被称作读书网(Reading Net)。

这张网架设在图书馆的半空中,只需要将熊孩子们送上这张网,然后任由他们在网上躺着、坐着或者趴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书籍,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张网为孩子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融为一体,也更利于发展孩子们的天性。

毫无疑问,对于小孩们来说,安装有读书网的图书馆比传统的家庭图书馆更有吸引力,也更能激发孩子们阅读的乐趣,但是,很多家长也会不可避免地担心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消息来源:tech.feng.com

Fernando Laposse丝瓜络家具

丝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点都不陌生的植物,成熟的丝瓜络可以用来洗碗,随着产品的机械化发展,丝瓜络的洗碗功能也日趋淡出我们的生活。墨西哥设计师费尔南多 · 拉珀斯(Fernando Laposse)对丝瓜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丝瓜络具有天然的色调,与众不同的肌理和质感,层层丝线交错相织,密实粗糙。设计师将其天然的姿态与日常家具或器皿设计相结合,搭配出纯天然的环保家具。设计师根据丝瓜形态的不同,将其与原木结合,运用于灯罩的设计,或者是将其作为器皿的外表面,代替传统的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给人自然舒适的全新体验。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丝瓜络的美感,Fernando Laposse将其与屏风相结合,将丝瓜络的结构纹理之美与木质框架实现了完美结合。纯天然的材质,不仅在制作过程中减少了碳消耗,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自然的空间环境,给人焕然一新的自然体验!

消息来源:www.de1919.com

《生态之城》

Fertile Cities

本书通过文森特 · 卡勒博建筑事务所的17个项目和研究理论的介绍,传达了可持续建筑的践行者——文森特 · 卡勒博将生物形态主义、仿生以及仿生学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探索性理念,希望能对未来新兴城市的生态发展产生影响。

本书包括3篇关于可持续的短评文章和17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项目案例,每个案例都配有精美的图片。其中包括著名的位于摩纳哥的漂浮生态城市“睡莲之城”,位于中国的项目有5个,如深圳的农庄摩天大楼“亚洲石堆”,台湾可持续发展的塔“仿生穹顶”。

精装:361页

ASIN:B00PC5OFNQ

ISBN:9787538186338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时间:2014年10月

作者:文森特 · 卡勒博(Vincent Callebaut)著,孙哲 译

语言:中文

《绿色太阳能城市》

Green Solar Cities

本书旨在影响关注绿色太阳能城市的欧洲城市决策者,促进领先的建筑部件供应商、能源公司和开发商之间的密切合作。本书将会使那些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但尚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的城市受益,例如丹麦有类似的政策,其总目标是首都哥本哈根在2025年建设成为碳中性城市。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疑问,作为世界头号能源的太阳能,如何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将节能效率政策、利用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联系起来?另外,本书还介绍了国际性的“主动式房屋”标准。

平装:330页

ISBN-10:0415731194

ISBN-13:9780415731195

出版社: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

时间:2015年1月

作者:彼得 · 韦伊希 · 佩德森(Peder Vejsig Pedersen),雅各布 · 克林特(Jakob Klint),卡林 ·卡普尔(Karin Kappel)

语言:英文

《生态住宅》

Eco Houses

在建设生态住宅前,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减少碳足迹?如何实现住宅的高效节能?如何使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

本书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将环保理念最大趣味化的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做了精彩的介绍。这些住宅将现代建筑美学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住宅内部不仅展示了房主的环境足迹意识,而且还体现了他们极好的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本书还附有数百张彩图及设计草图,详细介绍了每个房子建成背后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参与环保住宅建设的许多方面。

精装:400页

ISBN-10:1632205955

ISBN-13:9781632205957

出版社:天马图书出版社(Skyhorse Publishing)

时间:2015年3月

作者:西班牙Loft出版公司(Loft Publications)

语言:英文

《可持续住宅》

Sustainable Houses

可持续性建筑是指保护外部生态环境,对大自然最低干扰,保护室内环境,增进居住人的健康的建筑。毫无疑问,可持续性理念在建筑中不但未过时,而且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书中的案例都是由新兴建筑师精心挑选的,介绍了这些可持续建筑中应用的新技术,特别是展示了建造过程的全景图,呈现了非常有趣的画面。书中通过大量的平面、立面、小插图以及案例研究与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利用当地的材料、技术、太阳能源、废物和水资源来进行绿色设计和建造,以及在重建邻里社区的同时尊重它们的自然环境,等等。

精装:280页

ISBN-10:8415492820

ISBN-13:9788415492825

出版社:Links出版社

时间:2015年5月

作者:哈科沃 · 克劳埃尔(Jacobo Krauel)

语言:英文

《可持续住宅重建》

Sustainable Housing Reconstruction

本书通过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海地、斯里兰卡、越南和美国的12个研究案例,着重介绍海啸、飓风、洪水或火灾之后房屋的重建过程。设计灾后房屋并不是简单地代替被摧毁的房屋,而是意味着,不仅建设更安全的家园,而且建成更具弹性的社区;不是简单地回到受灾前的状况,而是重建更美好家园。本书探讨了两大主题:一是房屋重建的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户参与到设计和施工过程;二是房屋重建的有效性在于将社区基础设施、服务及生计手段集合于一体。

平装:208页

ISBN-10:0415702615

ISBN-13:9780415702614

出版社: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

时间:2015年5月

作者:埃斯特 · 查尔斯沃思(Esther Charlesworth),伊夫特哈尔 · 艾哈迈德(Iftekhar Ahmed)

语言:英文

《生态塔——空中的可持续城市》

Eco-Towers: Sustainable Cities in the Sky

本书介绍了一些突破性的设计、最先进的项目,以及关于新一代绿色摩天大楼的创新思维方式,以期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增长、食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污染、乱砍滥伐等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本书阐述了绿色摩天大楼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本书还介绍了一系列顶尖环保技术,包括节水技术、太阳能电池板技术、风力涡轮机技术、太阳

能LED灯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和黑水回收系统、海水空调技术等。

精装:500页

ISBN-10:1784660175

ISBN-13:9781784660178

出版社:WIT出版社

时间:2015年5月

作者:海尔 · 阿勒库德马尼(Kheir Al-Kodmany)

语言:英文

猜你喜欢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废弃建筑
高一帆
《老建筑》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