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统计分析与思考

2015-02-23朱建青李晓莉国起

关键词:年份生源入学

朱建青,李晓莉,国起

(苏州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数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统计分析与思考

朱建青,李晓莉,国起

(苏州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通过对我校数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寻找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探讨相应对策。

硕士研究生;就业;统计分析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超常规的发展积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在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初期,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急需的骨干教师和研究人才,很少有研究生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工作,而目前只有优秀博士研究生才能进入国家重要科技、教育及研发部门[1]。所以目前硕士研究生抢本科生饭碗的情况已很普遍,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进入了中小学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一线岗位[2]。

今年年初,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斯对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毕业生中,最焦虑的是女硕士和高职男,75%的女硕士和74%的高职男觉得“找工作压力大”。与本科生就业难一样,硕士研究生就业不仅是令学生本身和各培养单位头疼的难题,同时也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涉及因素众多:经济与行业发展状况、培养单位声誉,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期望值等[3-5]。比如,我国具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200多个,其中大多是地方高校,而其中相当多数是地方普通高校。相对于“985”、“211”高校和科学院,地方普通院校在区位、历史、生源、师资、资源、品牌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笔者仅以我校数学专业为例,分析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应用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定量统计分析,得到一些有启发价值的结果,这些结论一方面可以为我校调整自身的研究生办学思路,制订决策方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希望“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共性的问题引起有关专业或管理部门的重视。

1 我校数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统计分析

我校自2006年获得基础数学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具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招生人数见表1。

表1 数学专业历年招生人数

目前已经毕业了五届共45名硕士研究生,根据笔者跟踪调查,对学生的入学年份、性别、参加工作(首次就业)工作单位以及在校学习成绩、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与导师科研、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奖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下面在收集的数据基础上对研究生学习和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1 就业分布

根据实际情况,将首次就业工作单位分成就读博士、大专院校、中小学、企事业等4类,统计数据得到所有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见图1和表2。

图1 就业分布直方图

表2 就业情况频率分布

整体来看,我校数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偏重于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

1.2 性别与就业分布

从观察得知,性别因素对就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对此,利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χ2检验

由于至少有一个组的频数小于5,所以采用费歇尔精确检验,根据输出结果,知检验P值为0.034<0.05,所以得出下面结论:性别因素对就业影响显著,女研究生考博明显少于男研究生,但中小学就业的女生比例多过男生。

1.3 入学年份与就业分布

从近几年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得知,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利用独立性检验分析入学年份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的入学年份对就业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同样使用SPSS进行分析见表4。

图2 入学年份与就业的马赛克图

表4 χ2检验

由于至少有一个组的频数小于5,同上,采用费歇尔精确检验,根据输出结果知检验P值为0.013,小于0.05,因此,可以得到结论:入学年份因素对就业影响显著。比如,2007级硕士研究生没有在中小学就业的情况,而2010级、2011级没有研究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

进一步对入学年份与就业进行Logistic拟合,拟合曲线如图3所示。图3表明,随着入学年份的增长,就业显著偏向于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

另外笔者对其他可能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具有规律性结果。

图3 入学年份与就业的Logistic拟合

1.4 入学年份和学位平均成绩

从这些年的教学情况来看,随着入学年份的增长,研究生的学位平均成绩也在逐年下滑如图4所示。对此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图4 入学年份和学位平均成绩散点图

表5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为2.943 2,检验的P=0.031 9<0.05,故入学年份因素对研究生的学位平均成绩有显著的差异,总体而言,研究生在校学习成绩正逐步下滑。

2 原因探析

2.1 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持续增加

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消息,2000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大约以4%的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将达57万,招生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和就业压力。

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数据进行散点图分析(如图5所示),基本符合阻滞增长的Logsitic模型。

根据模型,得到2015年、2016年录取人数的预测值和95%的置信区间见表6。

图5 录取人数散点图

表6 2015年、2016年录取人数的预测值和95%的置信区间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今后每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将不会减少,因此,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并且只增不减。

2.2 生源质量的下降

自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生源,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生源参差不齐。以我校数学专业为例,生源大多来自新建本科和本三院校,其中不乏“五大生”及非数学类专业毕业生,例如2014年基础数学专业学生是非数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超过50%。部分院校对数学基础课要求低,专业课设置不一,选修课学生只有成绩没有印象。因此,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滑,从上述“入学年份和学位平均成绩”的分析中可见一斑。另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读研究生不再是因为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而成为了暂时躲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攻读研究生动机不纯必然导致其在读研期间的努力方向有所偏失。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培养质量的降低,从而降低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就业市场大背景的变化

当前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环境与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初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就业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以数学学科为例,目前只有优秀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具有海外背景的)才能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从“入学年份与就业”的统计分析得知,如今更多数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转向中小学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一线岗位,因此,必须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进行重新定位。

2.4 高校对研究生就业重视不足

比较而言,在高校普遍存在着更重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无论是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还是信息提供等,研究生就业更多的是靠自主就业,学校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本专科辅导员的配备,却忽略了研究生辅导员这个环节,配备了专职辅导员的学院很少,大多数学院都是由其他行政人员(如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等)兼任研究生辅导员[4]。这必然会导致研究生学生工作的折扣,学校不能很好的给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

3 研究生就业问题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及如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 提高生源质量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加强招生宣传,通过建立研究生生源基地、与重点高校加强联系、争取优质生源的调剂等措施努力提高生源质量,把控研究生入口关,完善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虽然不能改变扩招的大背景,但至少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软件”与“硬件”都允许的情况下,酌量招生,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数量,研究生培养应更重质而非量。

3.2 确立多元化培养目标

在目前就业的大环境下,高校也应加强研究生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便更适应就业市场,要实现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转变。近几年有就业单位反应,在专业技能方面,研究生的水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好,甚至部分研究生根本就不如本科生[6-8]。因此,在数学硕士研究生试行分类培养,将现行的数学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研究型硕士生”及“学术应用型硕士生”两类,明确分类培养目标:“学术研究型硕士生”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能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继续深造、考博读博,从事学术研究为目标;“学术应用型硕士生”结合其他应用型学科、专业,适当强化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通过加强实训实践能力,以达到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为目标。

3.3 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针对“学术应用型硕士生”,根据应用领域的人才要求,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应用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积极探索与应用学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应用型硕士生”第二学年将在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强化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重视实践性教学,因此,课程设置方式比较灵活,以应用领域为核心进行设计,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分类培养目标设置研讨课程,学生可以跨学科、跨学院甚至跨校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并作为课程之外的必修环节。

3.4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

对于“学术应用型硕士生”目前是采用数学专业导师与应用型学科导师相结合组成的“导师组、导师团队”的指导模式。聘请我校优势学科土木工程、电子、机械等领域中数学应用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授为导师,他们既是数学学科的导师,又是某工程或应用领域的专家,与我院导师组成“导师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为“学术应用型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保证。

3.5 加强研究生学生工作

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是创造性与政策性相结合的工作,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应该坚持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成长教育,给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另外还应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重视研究生第二课堂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开展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研究与学科竞赛,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做好地方普通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要。对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的定量分析,有利于调整办学思路,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研究生培养方式,拓宽研究生培养途径,对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培育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罗清海,邹海贵,周玉林.几所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20-24.

[2]古永司.研究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1):9-11.

[3]温馨.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0(8):26-28.

[4]奂婷婷.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以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高校论坛,2014(9):14.

[5]邓中伟,季民河,宋天征,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0(6):106-110.

[6]阮平章.分类培养时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21-24.

[7]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22-26.

[8]杨光崇,周磊,任励耘.一般工科院校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48.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mathematics

ZHU Jianqing,LI Xiaoli,GUO Q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SUST,Suzhou 215009,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mathematics in our university,we have found some main impact factors to their employment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graduate;employment;statistical analysis

O212MR(2000)Subject Classification:62-07

A

1672-0687(2015)04-0015-05

责任编辑:谢金春

2015-0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72227;11271282);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LX12-093;JGLX13-088;JGLX14-116);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双语教学试点项目(2012)

朱建青(1962-),男,江苏苏州人,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年份生源入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特殊的一年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图表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