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23段慧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包 莺,段慧宇

(大连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包 莺,段慧宇

(大连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本文从国家层面、学校体育环境和学生自身情况三个维度构建影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17.0,对影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体育环境因素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家层面以及学生自身。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与整理,提出改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

结构方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策

一、前 言

随着国家队学生体质方面的逐渐重视,各省市也逐步开始加大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设力度,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障碍。究其根本原因,由于国家政策、体育环境以及学生自身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落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调、缺乏新颖性、体育职能部门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等,以上因素使得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只是重视结果而非重点考察活动过程,上下结合不合理,从而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匮乏,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质。

基于此现象,本论文根据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第二阶段(2011—2015)》的指导思想,以大连市高校为例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切入点,利用经济学中研究方法,旨在构建一个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以大连市高校特有的体育资源与优势为辅,以大连市少数民族特色为支点构建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为平台,从而构建大连市高校特有的课外体育活动新型模式。为大连市、辽宁省乃至全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

二、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并不是我国独特的现象,其实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青少年体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各国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或者推行某种计划来改善青少年的体质。

如美国政府针对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的这种现象,建立了一个公共组织,目的是通过对教师、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培训,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培训,从而有效的提高青少年体质。英国政府也在各个阶段制定全国体育活动的内容,完善体育活动体系,以便更大程度上去改善学生的体质问题。为此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目标,要求学校每周必须上好两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并且根据计划,政府也加大了对学校的财政拨款,为学校的体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并且学生的课余体育也已经纳入到了整个社会体育的体系之中,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三大支柱,他们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日本,学校的课余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是俱乐部,一般学校内部的俱乐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特别活动的俱乐部为必修课程;另一种是自由方式的俱乐部;并且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将社区体育作为学校、社会、家庭的连接桥联,这样为大众体育的落实在基层找到了实施载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完善了学校的课余体育。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学生体质方面的改善不仅是政府层面的,更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既有政府鼓励性的积极引导,又有政策性的强制参加,并且国外体育资源丰富,这也使得学生可以在现有的体育资源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从而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国内学校在开展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考虑我国高校特有的体育资源与情况,结合自身优势,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以“课外体育活动”为检索词,检索到相关文章450篇,通过整理发现,国内学者对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内容也主要体现在运作模式、功能相关方面、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与趋势分析的研究等四个方面。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模式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李惠玲,张春美《在建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模式—体育俱乐部初探》一文中从俱乐部角度分析与阐述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1];而在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方面的研究中王艳琼在《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一文中指出: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但因为学校条件与情况受限,呈现出的局面是锻炼时间少,活动频度不足[2];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改革与趋势方面的研究其中以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的《课余体育新视野》以全面的视野新的视角论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思维、新认识、新方法,力求从新世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出发[3]。而席连正在《课外体育活动对终身体育的影响》阐述了学校体育存在着片面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近期效益,忽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和终身受益的教育,该文主要从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方面进行了阐述[4]。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现状说明:我国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理论方面不仅有结合实际我国高校有关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理论上不但有结合实际的调查研究论文,还有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必要性、对策等方面的理论专著,专著中尤其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明确了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高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但国内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成果的专著方面还较为薄弱,本文主要强调的是有关于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章,已有的专著只是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并没有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影响作用进行针对性分析,因此本论文在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成果的同时,主要运用经济学中的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对其关键性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细致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型模型,从而有效的为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服务。

三、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大连市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学校的类型涉及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院校,调查对象将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随机抽取,共抽取学生人数500名,教师30名,力求调查结果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基于结构方程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问卷编制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法,问卷内容将根据大连市高校学生、教师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为了验证国家政策、学生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对于高校课外开展的影响情况,问卷发放形式采取现场发放、电话访问、邮件调查三种形式。

问卷题项主要是通过对大连市高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学生的访谈结果整理而形成的,题项共有 20个,分为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政策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学生自身如何影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部分是体育环境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程度。

调查问卷主要在大连市高校本科生群体中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5分,问卷回收率为92.5%,其中有效问卷 4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4%。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对搜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再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高校体育主管领导进行访谈,初步确定9个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地方相关政策、学校支持力度、学生兴趣爱好、学生活动动机、学生体育意识、学校场地设施、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学校的有效组织。

导出的主成分因子命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高负载值中的关键词决定,一般负载值大于0.7的关键词具有解释意义,从而通过选取最大负载值的关键词来命名;另一种是根据所分类的因子中共同包含的特性来分析与命名。本文根据第二种命名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寻找因数共同上位概念将 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国家政策因子(X1)、体育环境因子(X2)、学生自身因子(X3)。(详见表1)

表1 因子载荷矩阵分析

上述9个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排除影响小的因素,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此9个因素进行降维。因子分析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利用SPSS13.0软件的 Cronbach&系数进行检验,经计算 Cronbachs Alpha值为0.823。通常Cronbach sα的数值在0.7以上,认为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9个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可靠性较高。KMO 的统计量为 0.795,说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最大方差进行因子轴旋转,以特征值大于1原则提取3个公共因子,由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因子X1(国家层面)在V1学校支持力度、V2地方相关政策、V3经济支持;主因子X2(学校体育环境)在V4学校场地设施、V5学校体育活动氛围、V6学校体育活动有效组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值,定义为“学校体育环境”;主因子X3(学生自身)在V7学生兴趣爱好、V8学生活动动机、V9学生体育意识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值。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包括2个外生潜变量、1个内生潜在变量和9个观测变量。其中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用学生参与人数来评价。3个潜在变量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开展之间存在三种相关关系,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国家层面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2:学生自身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3:外在体育环境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图1)。

图1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假设模型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述的10项指标及提取的 3个因子在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影响的可靠性。假设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尚可,但是卡方值偏大,比较适配指数偏小,概念模型还需进一步进行修正。为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参考AMOS17.0提供的修正指标 ( Modification in-dices,MI )数据判别。修正指标从统计学的意义看,指的是自由度为1时(即固定参数被重新设定为自由估计时),前后两个估计模型卡方值之间的差异值,所以通过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假设模型基本满足要求。

(四)模型拟合结果

运用 AMOS17.0,采用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检验各种影响因素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开展的影响程度。输出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体育环境与学生自身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性开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三个因素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从各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值得到,体育环境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影响最大,并且国家层面与学生自身对于其开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2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体育环境,其次是国家政策,最后为学生,而 9个潜在变量中经济支持影响国家政策最大,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对于体育环境氛围的影响最大,而学生自身影响最大的则是学生活动动机。

2.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受到潜在因素的影响,其中丰富性与完善性指标作为潜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大连市高校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学校支持力度与机构设置还不完善,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实施之中。

(二)建议

1.改革活动内容与形式,创造良好活动氛围

(1)体育俱乐部模式构建

①参与形式:组织形式上既要体现自愿参与的灵活性,又要凸显规定参与的强制性。主要以强制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松弛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与质量。

②组织内容:各项目间应定期举办周赛、月赛以及年赛等,可以将比赛的时间拉长,从而拓展其长度,从而将业余活动作为其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器材使用:体育俱乐部举办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器材、场地的使用情况,避免场地资源出现浪费,应将举办活动尽量紧凑、缩短各场次比赛间的中途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场地资源。

④评价体系:对活动组织与学生参与情况进行量化与评价,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并且根据课外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管理评价的需要,建立一系列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2)运动会模式构建

①举办时间及次数: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运动会为最低标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开展运动会的次数,做到每学期举办一次综合性的学校运动会。可在改革过程中适当的开展一些小型的球类运动会、表演类运动会等等,最终达到让学生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可以参与到运动中来。

②竞赛项目设置:学生参与形式可以为分段式,根据个人能力水平酌情进行参与,高校运动会竞赛项目应考虑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趣味性项目相结合,期间穿插竞技性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性项目为主。

③场地、器材设施:高校运动会应将一些专业类、竞技类项目进行简化、趣味化,要求学校利用已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举办运动会所用器材可在运动会结束后作为文化节以及社团活动的器材。

④宣传工作:在举行运动会之前,应做大量宣传,宣传形式应从学校网站、学校海报以及学校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内容不仅涉及到学生报名等基本情况,更多是将运动会内容的基本概况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这样给参与人员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其参与热情,这样也就起到了最初宣传的效果。

2.学校加大支持力度,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1) 充分利用教师指导,达到效果最优化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议学校应将部分工作态度积极、经济状况较好并有一定闲暇时间的教师作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专职指导教师,首先这部分教师应为工作一定年限、职称较高、有一定经济基础、有较多闲暇时间的资深老教师。他们愿意参与服务工作且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前提,在师生之间一般威望比较高,因此在指导活动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予以这部分教师重要职务,从前期服务计划方案的制定就开始介入其中。

(2)高校应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

建立一个有效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以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效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点,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直接纳入到管理网络中,每学期进行统计,将参与情况作为评优评奖的基本考核条件之一。

(3)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达到分工明确

学校内部机构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活动举办的相关材料下发至下设的各部门及相关辅助单位,使其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并且根据学校的情况,由学校副校长主管,学生协会负责检查督促,体育学院体育教研组进行组织实施,下设到学生会、学校体育部配合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型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确。对于活动经费的审核,应该做到直线式管理,要求由主管学生活动副书记(或副校长)为主,审批合格后交由体育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双方确认活动可行方可进行经费批示,最后学工处进行经费支出,这样不仅保证了经费来源的合法性,也避免了学生活动经费经过复杂程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提升场馆运营能力,避免资源重复浪费

对于场馆运营的管理,场馆负责人应对场馆操作流程等内容加以说明,并且要将场馆责任落实到场馆的专门管理负责人,场馆的使用既要考虑到教学,也要考虑到活动需要。应该建立规范的场馆使用制度,如开馆时间、注意事项、服务指南等。并且对学校已有的场地器材应从质量、规格方面等进行改革,将高校场馆的体育设施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投资建设,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3.改变学生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1)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还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去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式,从而真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学校不仅应该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开展形式,还应将体育理论课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3)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网络以及手机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宣传、比赛介绍、健身知识等,将内容贯穿到学生生活中。

(4)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以及建议进行评价以及反馈,设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不断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1]李惠玲,张春美.建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模式——体育俱乐部初探[J].太原大学学报,2005(02):9-10.

[2]王艳琼,李光辉.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2008(1):100-101.

[3]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席连正.课外体育活动对终身体育的影响[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1.

Analysi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Dalian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

BAO Ying, DUAN Hui-yu
(Graduate School,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 of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Dalian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 to use AMOS 17 as the key factors in th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al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which phys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coming before national and student statu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ing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by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structural equation;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countermeasures

G843

:A

:1008-2395(2015)10-0118-06

2014-03-16

包莺(1970-),女,教授,研究生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满课外班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