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设计的情感因素研究

2015-02-23刘洪

西部皮革 2015年2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师

刘洪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0060)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设计的情感因素研究

刘洪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0060)

服装与人类的文明史密不可分,它是以非纸质文本的方式演绎着社会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历史,承载着一幕幕变迁的记忆,用丰富的词藻向我们娓娓的述说着。服装设计以其特有的设计语言表达和宣泄世间的情感,而不同的灵感来源则让服装变得异彩纷呈。服装,不仅融入了人类的情感,并且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服装设计中,服装设计师将其自身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情感反应倾注于作品中,使服装具有了独有的情感,服装设计的情感因素为服装设计作品注入了灵魂,使其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拥有了精神内涵。

情感因素;超现实主义;服装设计

1 情感因素

情感,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思维,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人们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都会通过情感这一特殊的反应形式传达出来。

设计中的情感概念,与人们的自然情感、日常情感(即普通情感)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设计作品对消费者某种感情的暗示引发产生的情感归宿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非客观存在。

艺术家和服装设计师都是在创作中注入情感,这种情感可能含有部分非理性的灵感来源,但最终作品传达出的是一种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并不只是简单的情感宣泄或涌出。服装设计师通过对各种材质和面料的加工、设计,运用色彩、肌理等造型设计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融入到服装的一针一线之中,从而实现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交流。最终的服装不仅仅具有了实在的物质形象,还隐含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自身的情感。内在情感的外化通过服装成品这一媒介得以最终呈现。

2 超现实主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定义由安德烈·布莱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其内容为:“超现实主义,名词,阳性,是指纯心理的无意识状态,通过它,人们可以用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实活动。它是对思想的记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也不考虑来自美学和道德的任何约束。”[1]

超现实主义是一个文化运动,其开路先锋是诗人和艺术家。在哲学概念上,它解析了理性的对立面,作为正在尝试的梦幻,它赞美了城市的魅力和精神的错乱是一种理想,一种梦幻。它是一切高雅艺术的历史总结,把写作与潜意识,叛逆与爱情,日常琐屑与乌托邦融为一体。它似乎无所不包,令人称奇,吊人胃口,却又无法彻底解读。

超现实主义者相信浩瀚的无意识超越了人类的存在,并且在相对理性精神层面上的道德和美学方面(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概念)解放了人类的想像力。

超现实主义者所提倡的是,离开现实,返璞归真,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这样人类能更接近和探索更自然,最本我的精神领域,以非理性、非意识的方式,避免因为人类理智和理性只关注数量和实际功用,使思维模式陷入贫瘠的状态。

无意识状态下的本我之所以能够让人更升深入的探寻自己的内心,是因为人类的幻想和日常的梦境为之提供了一把钥匙,弗洛伊德在他著作理论光芒的引导下开启了这扇心灵的大门,为超现实主义者带来了福音。

3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

超现实主义不只是一个局限在文学和绘画领域里的的艺术风格流派,它更多的是对思想理论的一个颠覆,对与他同时期的设计、电影、舞台等广泛的行业的作品具有引领作用,各行业的先锋者们也都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去证实了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非理性的、梦幻的创作原则是具有可行性的。

超现实主义一词出现在服装领域是在20世纪30年代。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则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思维的启发,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主张解除任何理性的控制,也不考虑任何来自美学和道德的约束,他们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精神上的无意识或者是下意识、潜意识的精神领域,并且提倡想象的自由。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在形式特征上具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服装设计师们在服装中融入了各种别出心裁的想法,以此表达人类潜意识的梦幻世界,通过图案、色彩、面料、款式以及配饰将毫无联系的对象结合在服装当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服装面貌,服装因为注入了某种思想情感和艺术文化,而体现出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气息。设计师们通过变相的、非理性的、偶然的、奇异的、具有模糊的概念和不拘的形式感,在服装作品中展现出浪漫不羁的情感色彩。

1929年,俄国艺术家塞尔戈·佳吉列夫邀请画家德·契里科参与他的芭蕾舞剧《颂歌》的设计工作,其主要工作是负责该剧舞台的服装和布景的设计,从契里科为《颂歌》所设计的舞台服装,可以了解到超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与服装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20世纪30年代的艾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60年代的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70、80年代的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和让·保罗·戈尔捷(Jean paul galtier);90年代的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 McQueen),以及进入新千年后的荷兰设计师组合维克多和洛夫(Vivtor&Rolf)等设计大师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些个性鲜明的设计师,通过自己的部分服装设计作品来演绎着自己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表达出自己对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酷爱。进入2l世纪以后,服装艺术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各种风格齐头并进,但是,在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亦或是在中国的时装周的秀台上,至少有一位设计师甚至是多位设计师在用超现实主义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管他们设计的目的是出于对超现实主义先驱的致敬,还是他们本身个性独特的表达,把超现实主义应用于服装设计的表达方式是可行的,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超现实主义会成为时尚现在的和永远的新阶段也未可知。

4 情感因素与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

叔本华说过,“风格是心灵的外观”,服装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产物,并不是自然物,所以它与生俱来就承载者人类的情感。

从穿着者的角度看,服装是他们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需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设计师的角度讲,服装传递着他们的情感诉求,并渴望被穿着者理解和认可。于是,互为依托的情感需求与情感诉求通过服装设计这一纽带得以沟通。

20世纪20、30年代,比较激进的、对设计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主要是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和在这一时期开始的超现实主义。虽然有些现代书籍提到这一时期的时装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但受到的影响大概也就诸如立体主义强调的直线、时装图案中几何形式的运用,仅此而已。反而是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对时尚的反映比较积极,其结果是超现实主义对时装的影响力更为显著,并且这一影响主要是思想情感上。

所以服装不仅可以满足护体、保暖这些功能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情达意”,表达设计师的情感诉求,从而满足人们复杂多样的情感需求。

5 结语

设计不是生搬硬套的模版式设计,需要设计师将内心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而超现实主义服装设计作品是无限想象的结晶,使现代服装文化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空间,并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同时也推动着服装艺术的革新与进步。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并不是对超现实艺术的形式上的借鉴,而是深刻地领会到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对自身情感的探究,并将此运用到服装创新设计中去。超现实主义服装的丰富多样的情感因素与造型语言其来源是设计师个人内心的情感探索与表达;而服装设计中统一而连贯的情感表达又创造了服装作品的风格特征,可谓是服装风格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架起了一座贯通设计者情感因素与服装设计风格特征的桥梁,风格的灵魂即情感诉求。服装设计作品不应只是浮于表面的哗众取宠,被造型元素牵制,而应该是关乎人心的情感抚慰。服装设计师要义不容辞地担起诉求时代情感需求的职责,设计出具有风格而历久弥新的作品。

[1]杨玉平.乔治·塞巴格.超现实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丹宁.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3]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张浩,郑嵘.时尚百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刘洪,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设计师访谈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设计师的存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