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带教口译的应用研究
2015-02-23姜晓庆施蕴中
姜晓庆,施蕴中
(1.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浙江宁波315010;2.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中医临床带教口译的应用研究
姜晓庆1,施蕴中2
(1.现代实用医学编辑部,浙江宁波315010;2.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中医临床口译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对外临床教学效果。中医临床带教口译译员必须对目的语(英语)听说读写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必须具备中医临床背景;临床带教口译必须以准确传达临床信息、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为目标;译员可根据不同口译场景,选择用语;可用留学生熟知的缩略词和口语化较浓的词语;切记冷场,应懂得随机应变。
教育,中医; 翻译; 临床实习
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的洗礼,中国传统医学凭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神奇疗效在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世界对中医进一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络绎不绝。中医临床对外教学成为每个中医院校对外进行学术交流和弘扬中医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临床口译工作必不可少。由于中医理论具有医哲交融的特点,其用语也深深烙上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烙印;这一特点在其名词术语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1]。目前,探讨中医药翻译的文章大多侧重在笔译方面,口译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从临床中医口译译员的素质要求、临床口译注意事项和方法2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旨在为中医临床带教口译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口译译员的素质要求
1.1 口译译员的作用 在临床对外教学中口译译员起着桥梁作用,连接着带教教师、留学生和患者,主要涉及临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译员从患者资料收集临床信息,从带教教师获得对疾病的分析、治疗思路、遣方用药的规则等信息,译员对信息进行加工取舍转换成目的语(本文指英语),口述给留学生。译员也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这样留学生可通过译员与患者交流,以获得他们想要知道的补充内容。由此可见,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对同一个信息点带教教师、患者、留学生的作用都是单向的,只有信息的输出或输入;而译员的作用是双向的,先是信息的输入,后是信息的输出,2个环节均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均会导致有效信息的流失。
1.2 对译员的要求
1.2.1 对目的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驾驭 译员必须能将中文译成意义等值的英文,必须将有效信息传达给留学生,这对于提高留学生对临床技能和技巧的把握至关重要;同时,也必须能与留学生自由地交流,能将留学生的问题、疑问及临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带教教师等。总之,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带教教师与留学生进行间接沟通的信息等值性。中医翻译属于科学范畴的科技翻译,在遵循科技翻译的同时一定要遵守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中医译者应培养和提高其跨文化意识[2],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站在作者立场与作者心灵相通,又要摆脱本民族文化的束缚,自觉转换立场,以译语文化和情感身份领略并传译原作的美[3]。
1.2.2 必须具备中医学背景 译员必须有中医背景,否则根本达不到正确传译的要求。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等,不了解中医的译员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要点,也不可能达到等值传译的要求。当然,译员最好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让临床医生来充当口译译员的可行性不大:(1)很多有经验的名老中医由于以前历史的原因,英文水平不够,甚至没有接触过英文;(2)即使现在很多中青年临床医生不但具有较高的医术,还有良好的英文表达能力,但患者多,医生无暇顾及留学生的情况,所以,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口译工作需要有专门的口译人员担任。作者认为,临床口译人员最起码要有临床实习的经历,因为任何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均有很大的差距,对中医这门本身就是从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学科更是如此。有了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一方面可更加详细地了解疾病的诊治情况,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对中医遣方用药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患者的主诉也有更好的驾驭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将最准确的信息传达给留学生,便于他们从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症状阐述不清或当地通俗的说法与常用医学术语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译员最好能捕捉到这种差异性,去伪存真。如有些患者会将嗳气(belching)当做单纯打嗝(hiccup)的表现来进行描述,此时如果译为“hiccup”告诉留学生就造成了临床真实信息的流失;再者,就简单的临床问题,译员能自由地与留学生交流,这样一来可减轻带教教师的负担,用不着一点小问题就问带教教师,如译员最好要了解某些常用中药的别名和一些临床常用而在教科书中未涉及的中药的来源、功效及用法等;二来可增加留学生对译员的信任感,还便于利用空余时间与他们讨论一下中医翻译的问题,听听他们对中医的笔译、口译和一些术语翻译的意见,让译员在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临床口译注意事项和方法
2.1 以准确传达临床信息、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为目标 翻译的目的在于交流,用译语真实地反映原语的意义和意图。临床口译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将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用译语展现给留学生,当然,完全将整个事件原版复制的可能性极小。一是因为大多数译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二是因为有些言语与疾病无关。译员要做到取舍有当、准确客观地反映诊疗过程,不必面面俱到,始终将反映临床信息和辨证论治要点作为翻译工作的中心和首要任务,其他问题应适当舍弃,必要的时候用一句话概括,并对留学生讲明是疾病以外的事情。当然,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1)一些中医特有词汇如何翻译的问题,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大都已接受过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前经常讨论的一些像“气”、“阴”、“阳”等词汇译员采用音译,对方均能接受,但要注意的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如当“气”表示功能的时候,就不能再用音译了,如“肝气”则要译为“liver function”。翻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作者主要提及方剂名称的英译。临床带教口译对方剂名称的处理通常采用音译,一些直接以某种主要药物为方剂名称者,如大黄附子汤、桑菊饮及银翘散等,留学生很好理解。而有些方剂名称得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向留学生传译,在此特别应注意看似以动物名称为方剂名的传译,如白虎汤及龟鹿二仙汤。吴衍鹏[4]曾提到,1例美国患者对吴衍鹏传译的“you should use Turtle and Deer Decoction to cure it(应用龟鹿二仙汤治疗)”勃然大怒,事后,吴衍鹏查阅相关资料后才知道:在美国龟是保护动物,在美国饲养龟必须经国家许可,而且禁止随意捕杀。因而,在听到龟这个词的时候,该患者才会有如此大的反映。当然,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吴衍鹏是没有中医背景的英语系学生,而患者也没有接触过中医,但衍射出的问题还是值得临床带教口译人员借鉴。康广盛等[5]建议,可将白虎汤译为“baihutang 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也是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2)隐晦语和委婉语的翻译,隐晦语和委婉语各种语言中都有,都是为了采用一种较为温和、文雅的语言去表达一件事情,使听者更容易接受,避免原本生硬、粗鲁的语言。但很多时候,一种语言无法理解另外一种语言的委婉语,如郝莉莉等[6]指出,妇产科患者谈到房事生活,不少患者会说:“我们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就痛”;什么叫做“不能在一起”,这句话患者想表达的是性交痛,即交媾困难(dyspareuni)。如果直接翻译成“We cannot stay together.If we stay together,I feel painful”。留学生会感到很困惑,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更无法理解这与“sexual life(性生活)”有关。
2.2 根据不同的口译场景,选择用语 陈滟等[7]总结出中医临床带教的3种模式,即灌输式、评论式和讨论式。灌输式即留学生被动接受整个患者诊治过程;评论式提高了留学生的主动性,留学生根据从译员处得来的患者信息,自行拟定治疗原则和方药,然后,带教教师进行点评;讨论式则是针对某一患者当时未详细讨论的问题进进深入探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灌输式主要是由译员呈现整个看病的环节,由于患者较多,带教教师很忙,这一模式仍是临床带教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译员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临床信息,因此,应尽量采用简单句和短语。这一方面也是因为临床医生与患者对话往往采用很简短的句子或短语。医生问患者:“怎么不好啊”、“怎么啦”;问一般情况的时候也是如此,如“胃口怎么样”、“胃口呢”、“睡觉还好吧”、“睡眠呢”……。患者通常首先用词语或短语回答,然后,加以具体阐述,如患者常说:“肚子疼”,很少说“我肚子疼”。当然,这些与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有关,汉语是意合语言,借助文字本身表达意义;英语是形合语言,对句子的形式和结构要求很严格。但作者认为,在临床翻译中应提倡用短语或单词,一般医生的常规性问题译员可不译,直接译出患者的描述,这样可节约时间,也便于译员思考。如患者回答“肚子疼2 d”,译员最好直接用“abdominal pain for two days”,省却烦琐的时态,这样也更便于留学生记笔记。罗海燕等[8]也提出,中医英译可根据需要采用英语名词化结构,这样可简化四字结构(如腰膝酸软:weakness of the waist and knees)、简化句子结构(如只有正常的气的循行,方能有正常的血液循环:normal qi circul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normal blood circulation)、实现翻译的功能(如黄连解毒汤:decoction of coptidis for detoxification)。当然,要警惕过度使用名词化。但对特殊病例,如部分对患者的询问是出自于医生的思考,也就是说常规来说,医生不问的问题,译员要译出完整的问句,这样可帮助留学生理解医生看病的思路。
评论式比灌输式多了2个环节,即学生自拟方药和带教教师点评环节;还有就是讨论式,此时的英译就不能完全用短语了,而应尽量采用完整句子;这样有利于留学生与带教教师双方的相互理解,还有一点就是能增加留学生对译员的信任感,要不然带教教师讲了一大串,译员只说了几个短语,留学生会觉得很疑惑,会问“他刚刚还说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2.3 可用留学生熟知的缩略词和口语化较浓的词语像一些解剖名词、一些疾病的西医名称和一些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单词或短语均比较长,译员可采用一些熟知的缩略词。这一点要根据留学生的背景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他们本身对临床知识和西医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甚少,那么在第一次使用这些缩略词时要进行解释;如留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知识,对西医常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译员就可放心采用这种对双方均有效的方法。如骶髂关节简称SIJ(sacro-iliac joint)、颞颌关节简称TMJ(temporomandibllar join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潜血简称OB(occult blood)等。还有一些可采用比较口语化的单词或短语,如肚脐可用“belly button”、梅核气可用“plum qi”。甚至有的时候如译者不知道这些缩略语和口语化的单词,留学生均会告诉译者。一位留学生就曾告诉作者,活血可简称为IBC,而不用说“invigorate blood circulation”。孙天杰等[9]提出了“衷中参西”的翻译方法,认为该法既以中医内涵为本,又参照西医理论、西方民间医学知识和西文语言习惯,将中西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中医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信息完整性,提高了西方接受度;这种方法值得临床带教译员总结经验,具体实践。
2.4 懂得随机应变 译员在临床口译中一时忘了某些专业术语的英译,如高血脂(hyperlipemia)、肾结石(nephrolithiasis),此时译员可采用通俗的说法,切忌冷场,可用“high blood fat、kidney stone”;遇到实在是连通俗说法都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可采用阐释性语言与留学生进行沟通达到契合点,仍然不行的话记录下来,随后再解决。
总之,临床口译在中医对外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中医的对外交流;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和留学生对中医翻译的意见必将会促进中医翻译水平的提高。目前,在医院承担中医临床口译工作的绝大部分是中医院校在校研究生,虽然他们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临床口译任务,但这些译员的英语水平和翻译技巧仍有待提高,所以,培养专业的中医临床口译人员很有必要,这就给中医院校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是作者通过临床口译实践得到的一点启发,有些策略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中医翻译这个领域,为中医的对外交流提供新的血液和契机,也希望中医院校加大对中医英语教学的力度,更加重视对专业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
[1]李照国.中医临床用语的英语翻译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5):591-596.
[2]王小芳,刘成,刘海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55.
[3]刘天宁.中医翻译中的跨文化移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414-1415.
[4]吴衍鹏.论中医词句口译中的非对等转码[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5]康广盛,周洪伟.浅谈中医英译中方剂名称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55-556.
[6]郝莉莉,施蕴中.从译语接受情况看中医妇科临床口译[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81-782.
[7]陈滟,施蕴中.中医临床留学生教育口译话语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81-83.
[8]罗海燕,邓海静.有关中医英语名词化及英译策略的讨论[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806-2808.
[9]孙天杰,丁年青.中医术语“衷中参西”翻译方法探讨——以“肝着”英译为例[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4-1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1.058
:B
:1009-5519(2015)11-1740-03
2015-01-25)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本刊编辑部
姜晓庆(1980-),女,浙江淳安人,医学硕士研究生,编辑,主要从事医学编辑、中医药英语翻译工作;E-mail:vera1224@163.com。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