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
2015-02-23郜冬雪
郜冬雪
(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讷河 161300)
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
郜冬雪
(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讷河 161300)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问题
我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和牛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消费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奶牛的养殖提高了关注度。随着近几年的不断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高了高产奶牛的管理水平。
1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技术与水平的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大大提高,然而,饲养技术、管理技术等的落后却满足不了奶牛的需求,出现了许多问题,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产奶量增大,奶牛缺乏营养奶牛产奶量增加,身体负担也会增加,很容易导致分泌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排卵出现紊乱,如果这一时期的营养跟不上,则会对奶牛终生造成影响,例如不孕、流产、死胎等。
1.2 奶牛生产条件不好许多养殖户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奶牛生产后,认为只要多喂饲料就能提高产奶量,这导致了奶牛采食干草量减少,影响胃的蠕动,不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极易引发奶牛的各种疾病,如乳房炎、消化不良、产后瘫痪等。
1.3 产前、产后采食不稳定,产奶量降低当营养摄入达不到奶牛高产奶量下的需求时,就会影响奶牛整个产奶期的产奶量,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这些问题的影响都比较深远,有些问题会导致奶牛终身产奶量下降从而遭到养殖场的淘汰。
2 高产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措施
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出了退耕还草的措施,使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就能保证奶牛摄入营养的均衡,避免由于才是过多精料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等问题。
奶牛的产奶期是整个饲养周期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奶牛产奶量的多少,因此养殖户应格外注意。产奶期共分为4个阶段:产奶前期、产奶旺盛期、产奶中期、产奶后期。
2.1 产奶前期我们把奶牛产犊后的两周称为产奶前期。
(1)由于产奶前期的奶牛体制比较虚弱,消化功能受到限制,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此阶段应以健康恢复为主,不可对奶牛进行催奶;(2)尽早驱赶奶牛站起,避免子宫外脱和乳房炎的发生,对奶牛饲喂含有盐和钙的麸皮汤,促进奶牛体质恢复;(3)为了加快奶牛子宫的复原,应每天饲喂益母红糖水,连续2~3d,益母红糖水的配制方法为:益母草250g磨成粉,水1.5kg,煎成水剂,加入红糖1g,水3kg,混合均匀。益母草红糖水的最佳饮用温度为40~50℃。(4)适量增加精料的投喂量,由母牛自由采食干草。
2.2 产奶旺盛期母牛产犊后的16~100d,为产奶旺盛期。
此期是整个产奶期的黄金时期,产奶量在全产奶期产奶量中大约占到了40%。饲养管理会影响到母牛的产奶性和整个产奶期的产量。
(1)这一时期应补充高蛋白、高能量饲料的饲喂,同时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放置母牛胃酸过多;(2)使用引导饲养法,产奶多,相应喂料也增多,多喂精料,适量粗料。在引导饲养期内,粗饲料要保证足量、优质,让母牛自由食用,并保持饮水充足,降低母牛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引导饲养法可以让高产奶牛在达到产奶高峰期之前能够将营养物质储备充足。甚至能够出现新的产奶高峰期,使养殖效益得到提升。
2.3 产奶中期母牛产犊后101~200d为产奶中期。
这一时间段内的奶牛产奶量会逐渐减少,另外食欲会有所增加,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任务是延缓产奶量下降速度,应注意饲料多样化,选择适口性好的饲料,减少精料饲喂量。
2.4 产奶后期产犊后201d到停止产奶为产奶后期。
对体质消瘦、营养不良的母牛,要针对性增加相应营养,使母牛的体重尽快恢复,体力增强,身体状况达到中上等。防止奶牛过于肥胖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3 综合管理措施
3.1 适量运动为了增强母牛的消化功能、体质、产奶量等,应适当的增加奶牛的运动量。长时间不运动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天气良好时应驱赶母牛到宽阔的平地上做运动。
3.2 保证充足与卫生的饮水牛舍内应安装有自动饮水器,在运动场中也应建造饮水池。保证母牛能够及时饮用充足的、干净的水。
3.3 优胜劣汰检查奶牛的各项身体状况,挑选身体状况良好的奶牛留下,保证产奶量的稳定,对身体素质差的奶牛应及时淘汰,求精而不求多,使良种奶牛的基因能更好的遗传下去。
3.4 环境控制夏季防暑,冬季保温。温度对奶牛的生长影响较大,尤其是高温天气。因此在夏季应加强养殖场的通风,安装喷水设施,预防奶牛中暑;增加青绿饲料的喂养,减少粗料的饲喂。
4 结束语
对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应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与不同奶牛的特点,强抓细节,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另外还要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增加干草的储备,尽量减少各类添加剂的使用,使奶牛健康的成长,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