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变质岩石组构浅析

2015-02-23蒲利国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变质岩哀牢山长石

蒲利国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变质岩石组构浅析

蒲利国*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选取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变形特点及EBSD组构分析,探讨其变形特征及机制,为进一步讨论其区域构造提供有益信息。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变质岩石;组构分析

1 地质背景

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印支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三江—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域东部边缘。北西—南东向展布的ASRR主要由2套变质程度不同的深、浅变质岩系组成,大体上以哀牢山剪切带为界,其南西侧为低绿片岩相带,主要由马邓岩群及三叠系的千枚岩及千糜岩、片岩、板岩和变质砂岩等组成;北东侧至红河断裂之间为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带,主要由哀牢山群的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石二云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等组成,并有多期花岗质岩浆侵入[1-3]。

2 岩石变形序列

2.1 高温变形作用

哀牢山群变质岩系变质程度较深,一般达到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局部地方具高角闪岩相的特点,并伴随糜棱岩化作用,变质变形温度在700℃左右,表现为:形成石榴石+矽线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以及石榴石+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

变形分析:石英岩中石英颗粒的边界迁移为动态重结晶,反映经历了高温度的变质变形作用,长石呈亚颗粒旋转;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以脆性变形为主,并有一定的韧性变形发生;花岗质糜棱岩中发育长石应力条纹结构呈雁列式,还可看出其指示左行剪切作用;斜长石的机械双晶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长石残斑边部发育蠕英结构。

2.2 中低温变形作用

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糜棱岩化变形,这是哀牢山变质岩系中最主要的一类,变质变形温度为450℃~600℃,表现为:①高温矿物组合: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方解石+角闪石+透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红柱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石榴石+绿泥石+云母+石英、方解石+绿帘石+透闪石等。②高温岩石组合:花岗质岩石、斜长角闪岩、石榴石片麻岩、糜棱岩等高温岩石的2种或1种伴生出现。

变形作用分析:在该组合中,石英、长石均发生膨凸重结晶,由于石英长石发生膨凸重结晶的温度不一样,石英发生的温度为250℃~400℃,长石发生的温度为450℃~600℃,指示该地区经历了2期的变形作用,一次是中温的长石膨凸重结晶,一次是石英的膨凸重结晶或长石的显微破裂,由温度与变形的关系可以看出;石英出现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现象,该组合中矿物特点是:角闪石强烈拉长定向排列,且矿物定向排列有2组,说明其发生了2期变形作用,由他们的切割关系可初步判定出他们形成的先后顺序;从镜下可以看到该岩石仍经历了2期变质作用,体现为2个面理的形成根据面上矿物的定向排列平行于面理,可知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镜下矿物定向排列明显,云母发育S-C组构,石英不均匀消光为,见动态重结晶亚颗粒;石英呈拉长定向排列,应为动态重结晶结果,颗粒边界模糊,有膨凸重结晶颗粒,长石和岩屑呈残斑组构出现;此外在该变质相的矿物组合里,云母S-C组构明显发育、长石呈σ型残斑,指示左行剪切;糜棱岩中石英,长石细粒化,定向排列,长石发育矿物鱼,指示左行剪切;长石发育布丁构造;长石矿物定向排列,且排列显示两期性,黑云母呈褶皱弯曲。石英膨凸重结晶,云母呈S-C组构,矿物定向呈不同期次性,表明经历了2次变形作用。

2.3 低温变形作用

形成局部韧性剪切带,长石发生脆性破裂,石英呈现波状消光、塑性变形以及边缘亚颗粒化,局部可见膨凸重结晶,变形温度低于300℃。其一般与中温变质变形作用叠加在以前,形成上面所述的2期变形作用。

3 岩石组构分析

3.1 石英的滑移系与组构型式

优选方位的发育,晶体滑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晶体内部结合力相对薄弱的一些面(滑移面)或线(滑移方向)方向。石英的晶体内部可以出现滑移系有{0001}〈1120〉、{1011}〈1120〉、{1010}〈1120〉和{1010}〈0001〉,依次简称为底面〈a〉、菱面〈a〉、柱面〈a〉和柱面〈c〉。不同滑移系的启动和活跃需要特定的条件,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往往会有不同类型的滑移系或滑移系组合活跃。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启动的滑移系类型、应变型式和应变量等因素决定了变形岩石组构的基本型式。构造岩中石英光轴极密型式有8种(Fairbairn,1941),是由不同温度条件下共轴应变过程中晶体内部不同滑移系所致。Ⅰ型组构形成于中等温度条件,大约为550℃~650°C,是由柱面〈a〉滑移完成的;Ⅱ型、Ⅳ型、Ⅶ型组构的发育多与较低温度条件(400℃~550°C)下菱面〈a〉滑移关系密切;Ⅴ型组构的产生,低温(400°C)底面〈a〉滑移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Ⅷ型极密的产生,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柱面〈c〉滑移是重要的因素。Festa(2009)近期研究揭示出,Ⅲ型的发育型式及极密开角大小与变形温度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低温条件下较小的半开角Ⅲ型极密是由低温底面〈a〉滑移形成;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柱面〈a〉滑移的作用逐渐加强,并且Ⅲ型极密的开角逐渐增大。

3.2 测试样品描述

进行EBSD测试的2个样品均来自ASRR南段金平岩—蛮耗剖面。测试对象分别为花岗质糜棱岩和绿泥石化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号分别为AL1046-2和AL1046-3)

通过薄片观察可以看到,AL1046-2中的长石呈残斑组构,发育布丁构造,内部见黑云母小颗粒,石英发育膨凸重结晶颗粒,边界呈缝合线,说明其至少经历了一次中温变质作用。AL1046-3中长石发生膨凸重结晶作用,石英它形,呈椭圆拉长定向,带状消光,亚颗粒旋转重结晶,黑云母含量很低,有的黑云母几乎已完全退变质为绿泥石,是低温变质作用(很可能为低绿片岩相)的结果。

3.3 岩石组构分析

样品AL1046-2为花岗质糜棱岩,石英c轴组构发育一个Ⅳ型点极密,一个Ⅰ型点极密一组Ⅴ型次极密,一个Ⅶ型的微弱极密,Ⅰ型极密形成于中等温度条件,大约550℃~650℃(角闪岩相),是由柱面〈a〉滑移完成的;次极密和微弱极密的发育可能是后期低温底面〈a〉滑移有关,代表了左行剪切作用的结果。

样品AL1046-3为花岗质糜棱岩,石英c轴组构比较复杂,至少存在3个点极密,因此,可能反映了至少存在3期变形(这与镜下对该区的3个变质岩序列的划分是相吻合的),表现为一个Ⅰ型点极密一个Ⅴ型点极密,2个Ⅲ型点极密,以及在4个象限均发育次极密或微弱极密,Ⅰ型极密的发育,中温或中高温度条件下,(约550℃~650℃角闪岩相)的柱面〈a〉滑移起着重要作用,Ⅲ极密是中低温条件(600℃)由底面〈a〉滑移和柱面〈a〉滑移综合作用的结果,Ⅴ型极密的产生是低温(〈400℃)底面〈a〉滑移的结果,同样指示了左行剪切作用。

从这2个样品的EBSD石英c轴组构图可以看到,他们的Ⅰ型极密和Ⅳ型、Ⅴ型极密的位置基本一致,反映出他们存在多阶段的一致变形。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南段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变形特点及EBSD组构分析,探讨其变形特征及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研究区的变质岩可划分为3个序列,高温变质岩序列(变形温度700℃左右,高角闪岩相),中温变质岩序列(变形温度450℃~600℃,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温碎裂岩叠加序列(变形温度低于300℃,低绿片岩相)。

(2)研究区变质岩变质作用分析及岩石组构分析显示存在两期变形作用,显微构造分析中我们找到了诸多指示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证据。

[1] 胡长寿.云南哀牢山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矽线石的初步研究[J].云南地质,1996,15(3):293-298.

[2]李兴林.哀牢山韧性剪切变质带类型划分及岩石分类命名[J].云南地质,1994,13(4):371-378.

[3]王义昭,和丁俊.云南哀牢山中深变质岩系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变[J].特提斯地质,1996b,20:52-70.

P31

A

1004-5716(2015)10-0150-02

2014-10-26

2014-10-27

蒲利国(1987-),男(汉族),云南弥渡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矿产地质找矿与勘探工作。

猜你喜欢

变质岩哀牢山长石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储能式发光涂料在长石岭隧道中的应用
听哀牢山(外一首)
水铵长石成因分类综述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穿行于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
浅谈斑岩铜矿成因
哀牢山
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