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免疫抑制病的危害与控制

2015-02-23马志刚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法氏囊鸭群胸腺

肉鸭免疫抑制病的危害与控制

马志刚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05)

肉鸭临床生产中时常发生生长受阻、疫苗免疫失败、多种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现象,导致大批死亡或淘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整体状态正常,只是个别的出现呼吸道症状,所谓免疫抑制就是免疫系统对某一抗原的应答反应能力低下,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完全的,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1 产生免疫抑制的原因

免疫抑制往往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疾病的总称。

1.1 非传染性因素

营养因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因素的缺乏,均可导致免疫应答中机体合成免疫球蛋白受阻、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破坏、局部黏膜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功能畏缩从而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药物因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及糖皮质类药物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多种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脾脏等都有抑制作用,可使法氏囊滤泡变薄、髓质疏松、淋巴细胞消失;胸腺皮质、髓质界限失常,脾脏滤泡消失;地塞米松可引起法氏囊淋巴细胞死亡,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

黄曲霉毒素:抑制禽类lgG和lgA合成,使胸腺、法氏囊、脾脏畏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增加肉鸭对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的敏感性,死亡率增高。

应激因素:当鸭受到应激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提高,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机能退化,导致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降低;同时机体为了抵抗不良应激,往往使防御机能处于一种疲劳状态,使接种的疫苗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力。鸭舍通风不良,大量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蓄积,刺激呼吸道、眼等黏膜系统,都会严重影响局部黏膜免疫。

1.2 传染性因素

鸭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感染该病毒的雏鸭临床症状均出现发育不良、消瘦、羽毛凌乱等现象,剖检显示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不同程度出血、肿胀,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病理组织学显示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出血,淋巴细胞出现坏死和崩解等变化。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鸭和鹅等。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我国商品肉鸭危害较大。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患病鸭的临床症状以贫血和生长迟缓为特征。该病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种类型:内脏增生型、坏死型和神经增生型。病毒可侵害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引起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萎缩和肿瘤形成,导致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使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2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

某些免疫抑制病病原可直接导致肉鸭的大批死亡或淘汰。除引起原发感染外,更重要的是,免疫抑制性病原可损害免疫器官,使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免疫抑制病病原所导致的二次污染,使机体内外环境中的致病菌乘虚而入,某些常在菌也可能会对免疫抑制机体产生致病作用。

3 预防措施

加强生物安全,提高鸭群的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避免鸭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等情况,减少呼吸道黏膜损害,减少细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环境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场内病原污染程度,使鸭群免受包括免疫抑制病在内的疾病和细菌的侵扰;注意鸭的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避免鸭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的疫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加强消毒。

加强检疫净化: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等病原的感染,针对这些病原,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并通过临床检测以淘汰阳性鸭。随着禽病研究的深入、水禽养殖观点的改变,可逐步考虑在水禽养殖业实施净化措施。

加强免疫预防工作:做好疫病的疫苗免疫预防工作,特别应加强种鸭的免疫接种,以使子代雏鸭在低日龄内得到被动保护,防止鸭群出现早期的免疫抑制感染,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

注意疫苗的质量:使用弱毒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生产所用的鸡胚和鸭胚来源,防止由于疫苗污染而认为地造成鸭群的感染。

猜你喜欢

法氏囊鸭群胸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上的推广应用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