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2015-02-23崔秀敏
家禽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崔秀敏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064200)
免疫抑制是指由于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到生物或理化因素损害而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或低于正常水平。家禽在营养不全、用药不当、霉菌毒素侵害、发生应激反应等情况下,都会引发免疫抑制。对家禽危害主要导致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疫苗免疫失败,家禽群体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复杂及多样化,严重影响家禽生产性能,使产蛋率低,雏鸡成活率低。
1 发病原因
1.1 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有许多种病毒感染可能在鸡群中引起免疫抑制,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有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病等。
1.2 药物因素
研究证明,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本身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抑制骨髓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性质,从而发生贫血和免疫抑制。过量、不科学地使用免疫疫苗可引起免疫抑制。
1.3 应激因素
当鸡受到如过冷、过热、抓捕、转群、断喙、换料等应激会引起机体血压升高,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胸腺、淋巴组织和法氏囊机能退化,导致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降低。
1.4 有毒物质的影响
黄霉素可抑制禽类lgG、lgA的合成,使胸腺、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重金属元素,如镉、铅、汞、砷等可增加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
1.5 营养因素
饲料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缺乏症造成免疫抑制。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须物质,若缺乏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2 防治
防治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预防病毒感染
预防病毒感染引起的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提高和改进免疫抑制病毒感染的检测手段,将其对养禽业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2.2 做好免疫接种
搞好免疫接种、对有疫苗的抑制性传染病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引种进雏前应选择好种禽企业。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和净化程序。在疫苗免疫的同时使用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缓解免疫抑制,激活免疫系统。
采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防控:大连三仪的转移肽,疫苗免疫时使用拌料或饮水,每100g本品拌料200kg或兑水400L,每天1次,连用3~5天。
微生态活菌制剂:养殖中将微生态活菌制剂作为常规饲料添加剂使用,可以对免疫抑制现象有预防,缓解的功效。
中草药类:许多中草药可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及免疫力。补益类中药大多具有多糖类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花多糖、人参多糖、党参多糖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黄连、黄岑、穿心莲、黄柏、大蒜、板蓝根、鱼腥草等也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优质脱霉剂的应用:脱霉剂具有防霉、吸霉、脱霉、解霉、解除免疫抑制。
2.3 进行预防性投药
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日常预防性投药,发病后立即使用药物控制并发和继发感染,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养殖场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疾病直接导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生耐药性。饲料营养全价化,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3 总结
免疫抑制是指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及对病原菌高度易染,称免疫抑制。越来越多的科研和调整资料显示,免疫抑制病在我国家禽养殖中非常普遍,大多数呈亚临床感染状态,当发生包括应激在内的二重或多重感染情况下,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免疫抑制及其他病理反应才能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