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入欧罗巴海洋的蒙古洪流——鞑靼人

2015-02-23孛儿只斤苏和

老年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喀山共和国俄罗斯

孛儿只斤·苏和

流入欧罗巴海洋的蒙古洪流——鞑靼人

孛儿只斤·苏和

鞑靼人的概况

鞑靼人(Tartar),又译作“塔塔尔人”,是俄罗斯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人口为5554601人(俄罗斯境内,200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鞑靼、巴什基尔两个自治共和国境内和彼尔姆、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地。在中亚国家的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分布。

“鞑靼”一词源于7至9世纪时在贝加尔湖以南地区游牧的蒙古部落。在西方人眼里,蒙古和鞑靼一样,游牧、善骑射,并且在蒙古西征军中,便有许多鞑靼人,所以,“鞑靼”便成为蒙古的代称,中国明代把成吉思汗的后裔皆称鞑靼。随着蒙古的强盛,鞑靼已不只是族称,而且是个政治名词,赋有威慑力。欧洲人也把当年成吉思汗远征大军的蒙古人通称为鞑靼人。

现代鞑靼人是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后所建立的金帐汗国蒙古征服者的后裔,混合了跟随蒙古人西征的其他种类的突厥人的血统,形成了今天的喀山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分支。15世纪金帐汗国灭亡,在伏尔加河卡马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16世纪中期,被沙俄兼并。1920年建立自治共和国。

经过长达800年的蒙古人与其他民族的混血,从种族学特征来看,鞑靼人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当然,也有一些人的种族特征更类似于中亚人。可以推测,鞑靼人的民族形成经历了多元混血的过程。鞑靼人的种族属性已经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其文化也是欧亚文明交汇的产物。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鞑靼语,分中部(鞑靼斯坦共和国大多数居民的用语)、西部(或称米沙尔语)和东部(西伯利亚鞑靼人的用语)三大方言。1927年前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后一度改用拉丁字母,1939年又改用斯拉夫字母。现代鞑靼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也有少数改信东正教(称楚瓦什人,主要在俄联邦楚瓦什共和国境内),还有部分信原始的萨满教。10月革命前,在鞑靼人居住地区清真寺到处可见,在一些穆斯林家庭中也设有礼拜点。

过去,鞑靼人主要从事农业,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则从事畜牧业和渔业,部分人从事制作靴子等皮革品、首饰以及纺织等手工业。乌拉尔地区鞑靼人的传统住宅是用圆木柱架成的木屋,墙上绘有各种色彩艳丽的壁画。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较多地保持着草原畜牧业的传统特点,夏季住帐篷。男女喜爱穿肥大的衬衫和灯笼裤,外罩无袖长袍。男子戴绣花小圆帽;妇女戴丝绒小帽和各色头巾,并喜欢佩戴

金属胸饰。民间口头创作形式多样,长篇历史传说深受群众欢迎。

鞑靼斯坦共和国是俄罗斯境内鞑靼人的主要居住地,位于东欧平原东部,伏尔加河中游地段,俄罗斯中央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地区的结合部。疆域从南到北长290公里,从东到西长460公里。共和国西接楚瓦什共和国,东接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西北接马里埃尔共和国,北接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和基洛夫州,南接奥伦堡州、萨马拉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共和国境内百分之九十的领土属低地平原,森林面积占共和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境内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流经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的长度是177公里)和卡马河(流经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的长度是380公里),水域面积占共和国领土的百分之五。

鞑靼斯坦共和国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带的一部分位于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众多的石油矿都在这个地方,如罗马诗基斯克矿、诺沃—叶尔霍夫斯克矿、五一矿和邦杜斯克矿。鞑靼斯坦共和国自石油开采之日起至今已开采了约26亿吨石油。其石油绝大部分分散在中小矿区,这些矿的开采期限为30~40年。因此,据有关资料统计,可供开采油量达8亿~9亿吨。近些年每年石油开采量减少了200万~300万吨,年均开采量为3500万吨。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矿产区,每吨石油就会伴生40立方米的天然气。除此之外,鞑靼斯坦共和国还蕴藏有褐煤层、可燃烧的页岩以及石灰岩、白云石、建筑用砂、石膏和黏土等。

鞑靼名城喀山

今天的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经历了千年历史洗礼的喀山市,不断焕发出现代化的朝气。喀山市分为老城和新城两大部分,老城主要指市中心一带的区域,各种历史古迹保存完好,一些主要的政治经济设施都坐落在老城。而新城指的是城市周边一带的居民区,那里建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喀山有3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和27座东正教教堂,是世界上两大宗教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并存的地方。另外,市内老城的不少古建筑物也融合了西方与东方的建筑风格,达到了和谐与统一。城内的居民楼大都是米黄色或淡绿色建筑,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但雕刻细致的彩绘木制窗框,却透露出伊斯兰的建筑特色。走在喀山的大街上,能够观察到,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与东正教堂的葱顶交相辉映。

建于16世纪的“克里姆林宫”,形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只是规模略小。宫外有称“苏尤姆卡别”的7层红色尖塔,是以鞑靼族的喀山汗国末代王后的名字命名。城中有18世纪建造的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教堂,有带有鞑靼族建筑格调的喀山博物馆。喀山也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当地人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金发碧眼,穿着也非常现代和欧化,但若注意观察,也能发现一些穿着民俗服饰的少女。她们头戴花冠状的白色头饰,身着鲜花点缀的白色连衣裙,成为街头一景。从着装上看,既可以看到蒙着纱巾的穆斯林女子,也可以看到穿着休闲的时髦女郎。

从民族学来说,鞑靼人是当年征服并统治俄罗斯大地的蒙古人同斯拉夫白种人混合的后裔。13世纪,蒙古大军横扫俄罗斯后,建立了金帐汗国,统治过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大片土地。正是这种历史背景,形成了喀山的多元文化和包容并存。喀山位于喀赞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处,如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伏尔加河也哺育了俄罗斯

族以及包括鞑靼人在内的众多民族。大约至少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而喀山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约11世纪初,当时统治喀赞河流域的伏尔加—保加尔公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卡赞河东岸的一个山坡上修建了第一座木质的关隘,这也就是喀山的雏形。在鞑靼语中,“喀山”的意思就是“大锅”,这是因为当时这座城堡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着的大锅而得名。与此同时,伊斯兰教也传入鞑靼人居住的地区,在此后的800年间,尽管这块土地几经易主,但鞑靼人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这里一直是鞑靼人的故乡。

鞑靼人同俄罗斯人的关系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俄罗斯人同鞑靼人之间发生连年征战,互有胜负,鞑靼人曾俘虏御驾亲征的莫斯科大公,而俄罗斯人也曾经一度占领喀山城。直到1530年,一个名叫伊凡的俄罗斯王子的降生,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后来的第一位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传说伊凡出生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喀山王妃伊琳娜从梦中惊醒,惊魂未定的她对喀山汗说:“莫斯科出生了一位皇子,他有两副牙齿,一副会吃掉我们鞑靼人,另一副则会吃掉莫斯科公国。”

1548年,年仅18岁的伊凡加冕为俄罗斯的君主,并改称沙皇,莫斯科公国也从此改称沙皇俄国。这位以暴戾和智慧而著称的年轻人,被后人称为“伊凡雷帝”。正是他,宣告了俄罗斯人与鞑靼人之间这场百年战争的终结。1552年,22岁的伊凡率领15万大军和150门大炮渡过了喀赞河,在喀山城下同鞑靼人展开血战。鞑靼人退回城内死守,伊凡雷帝下令坚壁清野,切断水源,欲不战而胜。然而10天、20天过去了,鞑靼人依旧生龙活虎,这令伊凡雷帝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一个鞑靼人的叛徒道出其中秘密:鞑靼人在城内的水塔下修建了一条密道,通往俄罗斯伊凡雷帝攻入喀山数百米之外的喀赞河。伊凡雷帝立即下令集中火力炸毁水塔,然后对喀山城发起强攻。几天之后,喀山沦陷,喀山汗国这个鞑靼人的政权,也就此灭亡。

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在苏联十月革命后成立于1920年5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1944年6月24日,按照斯大林的命令,以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战争中同德国纳粹合作为借口,将10多万鞑靼人全部强制迁到哈萨克斯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克里米亚鞑靼人才陆续迁回到他们的故土克里米亚半岛。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政局剧烈动荡,联盟面临解体,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发表主权宣言,改国名为“鞑靼斯坦共和国”,希望脱离苏联和俄罗斯独立,宣布除国防外,其他一切权力归共和国所有。1991年苏联解体后,1992年3月21日发动了一场全民公决,结果希望独立的人占全共和国选民的61.4%。为了制止民族分离运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动车臣战争,试图以武力制止分离运动,与鞑靼斯坦签署第一个双边分权条约,以条约形式和平划分利益和权限范围。1994年2月15日,俄罗斯联邦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条约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可以参与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享有特权。这个条约给予鞑靼斯坦超出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权力,实际上鞑靼斯坦成为留在俄罗斯联邦内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国家。

猜你喜欢

喀山共和国俄罗斯
千年喀山的独特韵味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共和国的春天
共和国的春天
喀山池—生态岸线之俄罗斯喀山伏尔加河湾滨水区设计国际竞赛方案
喀山——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城市
伏尔加河畔的聚会——记喀山的第20届IAO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