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及其传承
2015-02-22王颖峰李红梅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王颖峰 李红梅(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论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及其传承
王颖峰 李红梅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红色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革命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艺术现象,它产生于特定的年代,在历史上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后世的代代传承,其蕴含的思想精神和艺术魅力持久地散发光芒。红色经典歌曲 《映山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自其诞生后,后世或翻唱或改编为器乐曲,在大众中广泛演唱和演奏;或将其融入影视作品和舞台艺术中,使其成为其中的有机元素;或将其作为学校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甚至将其与有关赛事和民俗节庆日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愉情悦性、德育教化的功能。 《映山红》在历久不衰的传承中,显示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红色歌曲;《映山红》;传承;
红色歌曲泛指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来的各类健康进步的歌曲,它产生于我国近现代革命过程中,艺术地反映了革命先烈和广大劳动民众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因其在内容上反映了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形式上富有音乐愉情悦性的艺术魅力,故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历史上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也滋养了历代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映山红》就是这种红色歌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将对《映山红》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传承方式等进行分析,来探寻这首红色经典歌曲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
一、歌曲《映山红》的诞生
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要插曲之一,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该影片公映于1974年10月1日,内容改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导演是李昂和李俊。电影讲述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江西的某一个小山村里 (小说最初的原型故事发生在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麻城一带),在一个白色恐怖和大土豪胡汉三残酷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的故事,突出了8岁的主人公潘冬子在面对地主、还乡团的残害,勇敢抗争,最后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长的过程。
歌曲《映山红》的诞生颇有戏剧性。当时傅庚辰在接到作曲的任务以后,在革命热情的感召下,短短的两周内就写完了剧本中所有的歌曲,赶出了乐队伴奏的总谱,获得全体摄制组的通过。但是在回北京录制的过程中,傅庚辰偶然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另一稿,其中有这样一首歌词让他爱不释手:“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在当时的文化专制下,这样的语言让他怦然心动,大家都鼓励他换歌。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深入的分析以后,傅庚辰最终决定放弃即将录制的《手捧红星盼红军》等歌曲,改写这首《映山红》,并把歌词中的“若要盼得亲人回”改成“若要盼得红军来”。之所以作这种处理,傅庚辰认为冬子妈唱歌的时候还不是共产党员,红军到了什么地方,何时回来,她也不知道,她是凭着信念和向往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在白色恐怖气氛下,在夜半三更,在山中一个茅屋里,当她的儿子问她爸爸和红军什么时候回来时,她从心里发出了向往的歌声“夜半三更盼天明……”是合乎此情此景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分寸的[1]。歌曲《映山红》创作完以后,交由当时著名的女歌唱家邓玉华来演唱,在其深情、完美的演绎下,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和听众,一时间好评如潮。那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声随着电影的播放,迅速传遍全国的东南西北、大街小巷,并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采访邓玉华时,主持人朱军问邓玉华“在所有原唱歌曲中,被翻唱最多的是哪一首?”邓玉华毫不犹豫地说“是《映山红》”。“从1974年第一次唱算起,到现在有31年了,唱过几千遍了。但是每次唱,还是非常感动”①2005年12月5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走进邓玉华”采访录,主持人朱军。。
二、《映山红》的艺术特色
电影歌曲本来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它能够使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并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但是许多诸如《映山红》等优秀歌曲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早已远远超过电影本身。
1.歌词的艺术表达和精神内涵
映山红又名杜鹃花,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这种花在南方一般叫映山红、满山红、报春红、迎山红,在北方叫做杜鹃花,在朝鲜叫做金达莱。歌曲《映山红》在这里是喻指中国革命红色政权,以及虽然革命过程艰辛但却最终一定会迎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一首好歌曲中,歌词至关重要。《映山红》这首歌的歌词虽然短小精致,但却通俗易懂、意蕴悠长。歌词内容是:“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这短短的四句歌词中,每一句都带有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感叹词,歌词语调根据普通话的音腔,有声调高低的明显变化,极富有音乐性,这是影响和决定音乐旋律风格及走向的重要潜在因素,有利于在旋律创作的时候“依字行腔,以腔传情”,是一种“带腔的音”。歌词的结构也有的类似于《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传统起承转合的艺术设计。
歌曲的开头用“夜半三更”和“寒冬腊月”来隐喻在地主阶级和反动派残酷的压迫下,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况;但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是压不倒、摧不垮的,人们依然心存希望,盼望着“天明”和“春风”,因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战局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时的回信,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在信中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这所有的希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歌词里所说的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从艺术的手法来讲,词作者并不强调对事物表面的描写,而是寓情于物,并以情感的自然表现为最终目的。这种寓情于景、情景相融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自然观照、物我合一”的意境追求[2](P238)。
2.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
由于这种“带腔的音”的歌词的旋律暗示,以及根据歌词内容的情绪表现需要和电影画面背景的要求,《映山红》的音乐旋律带有一种江西地方民歌的韵味,旋律的演展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体现出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那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中,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原唱邓玉华用饱含深情的声音,非常完美地演唱出歌曲的韵味,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深深地沉浸在感人的声画意境之中。这首歌曲除了传达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美好的期盼之外,从流淌的音符中也传递出一种舒缓、温柔、真挚,甚至带有一种梦幻的味道。
从音乐的结构上看,歌曲为方整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为:每个乐段为两句,每个乐句由8小节组成(还可以细分为两个4小节)。其中,第二段(B段)的歌词是通过对第一段歌词的片段重复衍生的,体现在旋律上,则是c句通过重复第一段的第二句(b句)旋律的头,随后旋律和音程快速上扬、跨度增大,使音乐的张力自然延伸,水到渠成地迎来了全曲的最高潮。第四句即B段中的第二句(d句),它是从第一段a句的后半部分旋律变化衍生而成的,然后重复一遍,在渐慢减弱中结束全曲,造成一种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从音乐风格上看,该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五声g羽调式 (bB宫系统),地方风味极其浓郁。全曲中反复出现的装饰性的前倚音更是富有特点,其中,第2、4、8、12、20和32小节出现的是单前倚音,而在第6、14、22、26和30小节则使用了双前倚音,这些精心设计的细微变化体现了作曲家在音乐上独具匠心的风格化处理手段。
从旋律手法上看,歌曲的开头在中音区用稍慢中弱的速度和力度,深情地娓娓道来。第一句落音在徵音上,第二句和第三句都终止在宫音上,在第四句的全终止时才用自由延长的方式停留在主音羽上。从整个旋律发展上看,是以中音区为主,音域音区的总跨度在11度以内,平稳的音程连接多在三度以内,最多不超过纯五度。乐曲的最高潮在第三句,通过对前面旋律的延伸和变化,使最高音分别出现在第20和21小节出现,即小字2组的g2。
三、《映山红》的红色传承
时代的进步不只是科技和经济的发达,精神文明的丰富和与时俱进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映山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广受世人喜爱,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红色符号深深地印在了广大人民的心底,它的传承就是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的传承。在诸多的传承方式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大量翻唱中传承
多年来,翻唱此曲的知名歌手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董文华、宋祖英、刘欢、戴玉强、蔡国庆、韩红、廖昌永、陈思思、刘媛媛、谭晶、梦鸽、黄英、刘紫玲、尚雯婕、童丽、李丹阳、庞龙、陈楚生、黑鸭子组合、龚琳娜、刀郎、吕薇、丁晓红、刘罡、陶旭光和常安等歌手。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歌手自身的声音条件、音质特点和审美倾向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翻唱必然有着不同的风格差异。这里我们暂且不说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的发声方式的根本不同,即使是用摇滚和说唱等比较新潮的大众音乐表现形式,只要你心目中《映山红》的颜色没变,就都是正能量。比如,有人曾点评黄英版本的《映山红》有点流浪的味道,与红歌相去甚远,不够庄严神圣,但国外却有很多华侨特别喜欢听她演唱的《映山红》,因为这首歌勾起了他们对祖国的思念。同时,他们还将《映山红》赞为继《茉莉花》之后又一首代表祖国的民歌。所以,音乐形式或音乐风格的差异既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2.在不同器乐改编中传承
相对于声乐作品而言,有些人称器乐作品为“纯音乐”,把经典歌曲的旋律改编为不同体裁的器乐曲,在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也深受人们喜爱。一方面这样的旋律大多都是听众耳熟能详的,另一方面纯器乐曲也为听众带来更多的意境和想象空间。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的器乐改编曲目前发现的有:琵琶、扬琴、钢琴、古筝、手风琴、葫芦丝、小提琴和单簧管等不同版本,改编的方式大多是基本的主旋律加上简单的技巧变化,有些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成功改编作品还成为了该乐器种类全国考级的必选曲目,这使经典的红色音乐艺术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琴儿童。?
3.在同名影视作品或舞台艺术改编中间接传承
影视作品和舞台艺术都是综合性极强的视听艺术,采用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为其创作素材的间接改编或同名异事的作品时能见到。2013年,江西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电视剧《映山红》一经播出,广受好评。其故事情节展开于1927年战火纷飞的江西,泼辣的农家女陈满金、来自上海的知识女性倪之慧、地主家的小姐蔡福、帮助过红军的女孩玄易,分别参加了红军,走进了革命队伍。她们共同经历了瑞金时代,在长征前夕各奔东西,直到1948年解放前夕在上海再次聚首,而此时,陈满金、倪之慧、玄易都已经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蔡福则脱离革命。故事人物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发生精神上的蜕变,产生了良好的教育示范意义。
2001年7月,上海京剧院向建党8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现代京剧 《映山红》的成功首演,在上海引起热烈反响。该片讲述在赣南革命老区,漫山遍野长满了映山红,梁玉梅等女游击队员正值火红的青春年华,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故事。在随后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上海戏剧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对《映山红》在现代戏创作方面取得的突破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近年京剧现代戏创作的又一新成果。作品从人情和人性出发,突破了 “高大全”、概念化的俗套,细腻展现了女共产党员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创作者根据演员的特点,在舞台上追求 “文戏武唱”的风格,体现了新的美学追求。剧中音乐唱腔设计优美动人,梁玉梅的几段核心唱段,吸纳民歌小调的主题音乐,都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指出,京剧《映山红》在主题立意上,超越了《党的女儿》,由一个关于“忠诚和背叛”故事,引发对于“理想和信仰”的思考,表现了英雄人物对信念的坚守,打通了今天和历史的通道[3]。
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江西瑞金耗资800万元打造一台大型主题综艺晚会《映山红》,这场晚会已经成为红色故都江西瑞金的一张新的“文化名片”。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他们总共投资了4 000万元建立了一个叫《映山红》的项目,建设了一座映山红大剧院、3个电影院以及这台大型主题综艺晚会《映山红》,项目建成后,作为瑞金旅游新的亮点,预计每年可创造产值1 200万元,现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4]。
4.在各种赛事、民俗节庆日中传承
音乐赛事是促进音乐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良好手段。在当代音乐传播的诸多媒介中,电视歌手大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传播红色音乐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没有哪一个节目能和江西卫视的 《中国红歌会》相比,这档开播于2006年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连续的八年里(2006-2013年)共吸引了国内外60万的红歌爱好者直接参与,将近15亿人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收看了中国红歌会,而《映山红》就是歌手们最喜爱的参赛曲目之一。在众多不同的演唱方法和版本演绎过程中,几乎每次都能成为观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以黄英等人为代表的歌手因为翻唱 《映山红》而备受观众喜爱,用比赛的方式让人们重温历史的歌声,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传承形式。
作为一个常设性的江西音乐大奖——“映山红奖”,是由江西省文联、江西省音协联合举办的大型比赛活动,截止到2014年11月,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这是江西音乐界的最高专业奖项,旨在促进江西音乐人才成长,提升群众音乐素养,通过比赛的方式遴选出优秀的人才,为推动江西省音乐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再如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映山红奖”评选活动,到2014年1月为止,也已经成功开展了四届,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浙江地域民间文化,繁荣浙江民间文艺创作,促进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有些地方把“映山红”作为当地的民俗节日,以期凝聚人气、发展旅游和带动经济。例如:1989年,湖南首创的“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从1999年第五届开始,成为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质的民间戏剧节,改名为“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民间职业剧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民间戏剧工作者不断进取的风采。又如“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这是安徽省岳西县2008年以来创办的节日,到2015年4月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八届,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使“红色土地、绿色海洋,三生福地、净土岳西”的岳西形象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5.在文化教育活动中传承
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重视专业而忽略了德育,因此,许多红色歌曲都被写进了专业教材,歌曲《映山红》就是高校声乐教材里民歌部分的选唱曲目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井冈山大学,他们联合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和同济大学联手创编了一台节目——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这不是一台单纯的舞台节目,而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延伸,所有演员都由在校的大学生担任,从2004年以来的十年间平均每年约演出近20场,多年来已经有机地融进了该校的本科专业教学、通识课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之中,并获得过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节目中包括了十几首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的红色歌曲,《映山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和最抒情优美的歌曲之一。截止到2015年10月,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已演出189场,在《映山红》等歌曲的传唱过程中,同学们收获的不只是耳目的享受和音乐知识的丰富,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以“映山红”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比如电投江西公司团工委从2003年起开展了“一对一”贫困生爱心资助以及后来的“映山红书屋”捐建活动,截止到2013年12月已捐建书屋七个,捐赠图书共计17 300余册,这也是“映山红”带来的一种正能量表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5](P15)“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P27)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正体现了这一精神。《映山红》的代代传承富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为《映山红》追求的是真善美,这也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映山红》的红色魅力能让我们动心,让我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我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心灵的美。
余音绕梁,岁月留声,《映山红》传承的40多年来,虽然时光流逝,斗转星移,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久唱不衰、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旋律,不管在传承过程中艺术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思想精神和音乐的基本曲调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纵然是改头换面以其他艺术体裁形式出现,但只要大家一看到“映山红”的字样,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那首动人的旋律。《映山红》的红色记忆就这样一直传递着真善美,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坚定信念,满怀憧憬和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可以相信,历史的经典总能穿越千回百转的天上人间,散发无尽的光芒,红色经典歌曲《映山红》必将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高峰.为时代谱出呼声——听“革命诗篇·傅庚辰作品音乐会”[N].中国艺术报,2007-08-02.
[2]王次招: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省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金涛,丁伟峰.沪上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京剧“映山红”[EB/OL]http:news.eastday.com.2001-07-03
[4]刘志敏,谢玲玲.江西瑞金“映山红”打造文化产业[EB/OL].http:news.eastday.com.2001-07-03.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On Classical Red Song Ying Shan Hong and Its Heritage
WANG Ying-feng,LI Hong-mei
(School of Art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Red songs are a unique culture and art type developed in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s.Appeared in warring years,they have played irreplaceable roles historically;with their profound thoughts and intricate artistic features,they shed lights on later generations.Among the songs,classic Ying Shan Hong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Since its composition,the song has been revised and remade into many types of melodies which are frequently played or sung by mass people,and translated into video and stage arts.It has also been adopted in school teaching,thought education as well as sports and folk ceremonial events,well serving for delights and moral education.Through its lasting inheritance,the song Ying Shan Hong has displayed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red song;Ying Shan Hong;heritage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5.06.006
1674-8107(2015)06-0032-06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5-06-20
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传承红色音乐与繁荣江西特色艺术的研究”(项目编号:YG2012077);“江西红色经典歌曲在当前的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G2014148);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红色音乐资源在高校专业教育和德育导向中的转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YB070)。
1.王颖峰(1973-),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研究。2.李红梅(1970-),女,安徽阜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