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2015-02-22赵龙涛李延勋吕和坤
陈 垒,赵龙涛,李延勋,吕和坤,王 艳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河南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陈垒,赵龙涛,李延勋,吕和坤,王艳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450007)
摘要:河南省化石能源具有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禀赋特点,开发以清洁煤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总结分析了河南省内煤气化、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甲醇蛋白煤化工项目的现状,以及国内其他煤化工项目煤制油、煤制芳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氢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河南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水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煤化工 ; 现状 ; 问题
0前言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一次能源和成品油、热力、电力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2013年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87%,其中石油占32.9%,煤炭占30.1%,天然气占23.7%[1]。2013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其中石油占17.8%,煤炭占67.5%,天然气占5.1%。2013年河南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6.4%,其中石油占11.3%,煤炭占80.8%,天然气占4.3%。这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决定的。河南省保有石油地质储量约8.19亿t,按照2013年河南省原油开采量476.5作者简介:陈垒(1984-),男,讲师,从事煤洁净转化利用工作,电话:13598816690。万t计,目前油田开采已进入“三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分别高度零散)阶段,综合含水率的90%,还能开采100多年[2]。截止2011年底,河南省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95.67亿t,保有251.63亿t,总计547.30亿t。按照2013年河南省煤炭开采量1.53亿t,还能开采300多年。2013年煤炭价格延续2012年走势,整体呈下降趋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在煤炭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企业当中,有24家企业出现了亏损,亏损面占26.7%,河南省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亏损约8.43亿元。主要因素既有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回落、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还有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从过去能源需要进口转变为可以自给,美国自产的煤炭以及大批原本出口到美国的其他国家煤炭转向出口到中国。同时,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速能源结构优化,推进众多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3-4]。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煤炭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清洁煤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
1河南省煤化工发展现状
1.1 煤气化
煤气化是将固态煤或煤焦与气化剂(水蒸气、氧气、氢气等)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氢气及甲烷等气体产物的技术,称之为煤化工的“龙头”。煤气化工艺的气体产物可以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乙二醇、合成二甲醚、合成油品、加氢、燃气、炼铁的还原气等方面。
煤气化工艺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技术、流化床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三大类,各种气化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对原料煤品质均有一定要求。河南能源义马煤气化公司采用鲁奇加压移动床气化技术,该技术是由联邦德国鲁奇公司于1930年开发的,属第一代煤气化技术,技术成熟可靠,是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该技术已经由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国产化。该技术采用的原料煤粒度为6~50 mm,采用水蒸气与纯氧作为气化剂。该技术耗氧量较低,原料适应范围较广,除黏结性较强的烟煤外,从褐煤到无烟煤均可气化,也可以气化水分和灰分较高的劣质煤。气化较年轻的煤时,可以得到各种有价值的轻质油、焦油及粗酚等多种副产品。但是该技术出炉煤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有效气(CO和H2)含量较低,水蒸气分解利用率较低,通常蒸汽分解率约为40%,未分解的蒸汽在后序工段中冷却,产生的气化废水较多。同时由于废水中含有酚类物质,导致废水处理工序流程长,投资较高[5-6]。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技术的其他典型代表还有BGL碎煤熔渣气化技术等。
河南能源义煤综能公司采用的U-Gas加压流化床气化技术,是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技术由美国气体技术研究院研发,后经美国综合能源系统公司改进,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气化工艺,在国外应用较多,该工艺可直接使用0~6 mm碎煤作为气化原料,备煤工艺较为简单,气化剂同时作为流化介质,炉内气化温度均匀。但是该技术的煤气中带出物含量高,且碳含量高又难以分离、碳转化率偏低、煤气中有效成分(CO和H2)低,而且要求煤高活性、高灰熔点等多方面问题。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其他典型代表有德国温克勒气化技术,山西煤化所的ICC灰融聚气化技术和恩德粉煤气化技术等。
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和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采用的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炉是气流床气化技术的一种,是由兖矿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该工艺的水煤浆气化压力为4.0~8.7 MPa,温度1 200~1 400 ℃。在此高温下化学反应速率相对较快,而气化过程速率为传递过程控制[7-9]。为此,通过将喷嘴对置、优化炉型结构及尺寸,在炉内形成撞击流,以强化混合和热质传递过程,并形成炉内合理的流场结构,从而达到良好的工艺与工程效果,有效气成分(CO和H2)高、碳转化率高、耐火砖寿命长。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采用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以下简称航天炉或HT-L)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采用粉煤进料、水冷壁加激冷流程的煤气化技术[10-11]。
壳牌煤气化技术可以处理石油焦、无烟煤、烟煤、褐煤和生物质。气化炉的操作压力一般在4.0 MPa,气化温度一般在1 400~1 700 ℃。在此温度压力下,碳转化率一般会超过99%,冷煤气效率一般在80%~83%。对于废热回收流程,合成气的大部分显热可由合成气冷却器回收用来生产高压或中压蒸汽;如配合采用低水气比催化剂的变换工艺,在变换单元消耗少量蒸汽即可保证变换深度要求,剩余大量蒸汽可送入全厂蒸汽管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气流床气化技术的其他典型代表还有GE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GSP/科林粉煤气化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两段干粉气化技术、五环炉、西北化工研究院多元料浆气化技术、清华大学非熔渣—熔渣气化技术等[5]。
河南省煤气化项目见表1。
表1 河南省煤气化项目
1.2 合成氨
2013年,全省拥有氮肥企业和企业集团21家,合成氨总产能约924.5万t/a,尿素产能890万t/a,采用大型煤气化工艺的有4套,拟建设的有5套,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将达约400万t/a[12]。合成氨工业中能量消耗巨大,能源不仅提供燃料和动力,同时也是合成氨的原料。由于能源资源结构的原因,在我国以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成本较高,且原料供应往往难以保证,而以煤为原料则成本较低,且来源丰富。
河南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和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均采用大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尿素装置,调整合成氨的原料结构。以煤为原料,经气化后及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液氮洗净化、瑞士卡萨里低压氨合成、改良CO2汽提法尿素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核心工艺技术,工程配置和能量利用优化、合理,环保措施完善。建设规模为45万t/a合成氨、80万t/a尿素。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该技术煤种适应性广,摆脱了氮肥生产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块煤的局面。项目于2011年9月开建,合成氨生产能力达260万t/a,尿素生产能力为210万t/a。
1.3 煤制甲醇
甲醇是基本有机原料,也是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甲醇用途广泛,主要用来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低碳烯烃、氯甲烷、甲胺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中间体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生产可采用多种原料,如天然气、煤炭、油、乙炔尾气等,世界甲醇生产以天然气为主,我国以煤炭为主。近几年,甲醇在汽油掺烧方面消费增长较快,新用途将包括甲醇制烯烃、汽油、燃料电池等。
2013年,全国累计生产甲醇2 878.5万t,河南省共生产精甲醇256.7万t,约占全国总量的1/10。河南省年产十万吨以上甲醇的总产能共计556万t,表明甲醇厂开工率不足50%[13-14],如表2所示。2008年以来,河南省新建和扩建甲醇装置总产能约400万t,甲醇下游甲醛、二甲醚企业的开工率偏低,对甲醇的需求有限,以及进口天然气制甲醇的低成本冲击,造成甲醇企业开工率偏低。
表2 河南省年产10万t以上甲醇部分产能一览表
1.4 煤制乙二醇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产量的94%用于制造涤纶聚酯,还可用于制造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制造树脂,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黏合剂的湿润剂,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目前乙二醇的生产路线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乙烯法,以及页岩气、甲醇和煤(合成气)为原料的路线。近年来,随着国内聚酯行业快速迅猛发展,国内乙二醇产能有极大的缺口。2013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高达1 165万t,总进口量约824万t,国内总产量约为340万t,采用石油原料路线的产量约占82.2%,非石油路线的产量占17.8%[15-16]。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和价格攀升,以及我国能源结构的禀赋,以煤为原料经合成气路线生产乙二醇的工艺过程,因原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技术经济性高等众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2013年国内煤为原料经合成气路线生产乙二醇项目已建成产能90万t/a,其中河南能源集团和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合资的永金化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用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在河南省规划了5个2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分别位于新乡、濮阳、安阳、洛阳和商丘。其中新乡项目于2012年3月打通流程,濮阳项目于2012年8月投料成功,安阳项目于2012年12月产出合格优等品,目前三个项目的生产装置负荷可以达到80%。而洛阳和商丘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即将开车运行。鹤壁宝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与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化学研究院联合研发,建设的一期5万t/a煤制乙二醇工业科技示范项目,于2013年建成投产。
然而世界乙二醇产能相对过剩,中东地区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具有价格优势,对我国的乙二醇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威胁。
1.5 煤制烯烃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可以用于生产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天然气或轻质石油馏分为原料的传统工艺,采用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低碳烯烃;二是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取烯烃。
多年来,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产量分别为1 621.8万t(其中甲醇法产量83万t)和1 626.9万t(其中甲醇法产量83万t),合计产量为3 249万t,而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在内的下游产品当量消费量分别达3 418万t和2 516万t,合计当量消费量达5 934万t,乙烯和丙烯合计供应缺口为2 700万t左右,对外部的依存度高达45.5%[17-19]。
截至2013年,我国煤制烯烃已形成267万t/a的产能,其中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t/a甲醇制烯烃(S-MTO)项目于2011年投产,产出合格乙烯、丙烯,实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原料甲醇采用就近外购的方案,中原石化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签订《年购销36万t甲醇合同》。该项目所用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和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联合开发,该技术所用催化剂由中石化催化剂上海分公司生产。
1.6 煤制甲醇蛋白
甲醇蛋白是以甲醇为碳源生产的单细胞蛋白,通过微生物发酵在甲醇基体中生长,以甲醇、氨、硫酸和磷酸等为原料作为培养基,消耗甲醇,生长成许多单细胞菌体,成为菌体单细胞蛋白。甲醇蛋白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平均在70%以上,含量甚至比鱼粉和大豆高得多。甲醇蛋白可以用于动物饲料,代替鱼粉、大豆、骨粉、以及肉类和脱脂奶粉。在国外,甲醇蛋白已广泛用于添加在肉鸡、仔猪、小牛和鱼的饲料中,目前还正在研究将甲醇蛋白用作人类食品的蛋白质添加剂和调味品原料。
河南能源义煤综能甲醇蛋白有限公司于2012年产出了我国第一袋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蛋白,不仅填补了我国规模生产甲醇蛋白的技术空白,也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项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国家。河南能源义煤集团煤制甲醇蛋白项目是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500万Nm3/a煤制气配套项目,是河南省2011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使生产规模达到10万t/a,最终形成煤→合成气→甲醇→甲醇蛋白→脂肪酶→木聚糖酶→蛋白纤维完整的产业链,推动煤化工由产业链的前端向末端延伸、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20]。
2国内其他煤化工发展现状
2.1 煤制油
煤制油(Coal-to-Liquids,CTL)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括煤直接液化(DCL)、煤间接液化(ICL)和甲醇制汽油(MTG)。煤直接液化是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燃料,并脱除硫、氮、氧等原子。煤间接液化首先把煤气化,再通过费托合成转化为烃类燃料。国内近年煤制项目建设情况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神华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于2008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成功运行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同时神华集团在煤间接液化项目方面,结束了与南非萨索尔公司长达约10年的谈判,转而投向采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的煤间接液化技术,2014年在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开始建设400万t/a煤制油项目。伊泰集团和潞安集团在前期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继续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的煤间接液化技术,2014年分别在山西长治建设180万t/a煤制油项目和新疆伊犁的一期90万t/a煤制油项目。兖矿集团采用其自主研发的煤间接液化技术,2014年在陕西榆林建设100万t/a煤制油项目[21]。国内的甲醇制汽油(MTG)项目的技术提供主要来源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从2015年开始,随着煤制油商业化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中国的煤制油产能将迅速提升,预计2016年将达到1 600万t/a。另外,煤油共炼也是值得关注的煤制油发展方向,利用褐煤或烟煤与炼油厂渣油之间良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幅缓解煤直接液化过程中反应的苛刻度。延长石油集团在陕西榆林的45万t/a煤油混炼试验示范项目,已经于2012年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建成。
2.2 煤制芳烃
芳烃为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是化纤、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塑料等的关键原料,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器产品、移动通讯等。
目前芳烃97%以上来源依赖于石油原料,由于受到产能影响,多年来对外依存都接近总需求量的50%。芳烃产品中产能最大、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对二甲苯(PX),2013年国内总产量约759万t,净进口量约887万t,表观消费量可达1 646万t[22-24]。
同时,中国PX产能增长一直比较缓慢。一些拟建或建成的PX装置因种种原因未能按计划投产,导致国内PX产不足需矛盾加剧。厦门、福州、大连、咸阳等PX项目因当地群众抗议而被迫搁浅。中国PX正遭遇后续项目断档的危机,这为煤制芳烃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煤制芳烃的技术原理是以甲醇为原料,在双功能(酸性和脱氢)活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脱氢、环化等步骤生产芳烃的过程。经过10余年的技术攻关,清华大学率先在国际上开发成功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和便于大型化化工生产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的连续反应再生技术。并于2013年,由华电集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在陕西榆林成功运行。华电集团在陕西榆林煤化工基地规划建设世界首套百万吨甲醇制芳烃工业示范装置。该基地届时将形成年产1 000万t煤炭、300万t煤制甲醇、100万t甲醇制芳烃和120万t精对苯二甲酸(PTA)产能。将煤制芳烃技术与煤制乙二醇技术相结合,用于聚酯涤纶纤维合成,从而实现煤炭和纺织工业的融合。
2.3 煤制天然气
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 210亿 m3,进口天然气530亿 m3,表观消费量1 676亿 m3,进口依存度31.6%。自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建成投产以来,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的大背景下,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要求采暖用煤改用天然气、工业锅炉用煤改用天然气、热电项目用煤改用天然气,导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同时鉴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缺乏,因此通过煤制天然气技术补充国内天然气产量不足,是煤炭清洁转化利用途径之一。2013年,大唐集团在内蒙古克旗煤制天然气13.3亿 m3/a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同年,庆华集团在新疆伊犁一期13.75亿 m3/a煤制天然气装置开始向中石油伊霍支线供气。同时2013年,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公司利用其在新疆准东拥有的148亿t煤炭资源,将建设2座年产1 500万t的煤矿,并建设一个年产80亿 m3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中石化规划建设的新—粤—浙煤制天然气管道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将解决产品运输问题。随着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的继续推进,预计2016年和2020年中国的煤制气产能将分别达到200亿 m3/a和1 100亿 m3/a[25-26]。
2.4 煤制氢
氢气是最清洁的可再生燃料,化学燃烧的产物为水,同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化肥、石油化工、煤化工、食品加工、塑料工业、有机合成、冶金等行业中用量相当大。其中全球51%的氢气产量用于生产合成氨、45%用于炼油。传统中国炼油厂采用石脑油和重油制取氢气,在国内油价相对较高的现状下,已不具有经济性,逐步被淘汰。而煤炭价格相对平稳,大规模煤气化制氢不仅具备成本优势,而且可以优化炼油厂的物料平衡,已经成为国内炼油厂制氢的重要发展方向。煤/石油焦制氢是炼油厂氢气来源的新兴选择,近年来中国的茂名、淄博、九江、南京、安庆等地炼油厂建设了一系列大规模煤制氢装置,另外印度也在建设全球最大的石油焦/煤气化多联产项目[27-28]。
3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省已经建设和运行了多个不同技术路线的煤化工项目,也积累了大量的现代煤化工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也很多,例如2014年豫北某煤化工项目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被政府和企业紧急叫停,因此还需要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继续探索。
3.1 水资源问题
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仅407 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世界平均水平的1/16,按照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m3为严重缺水边缘的标准,河南属于严重缺水省份。新型煤化工普遍高水耗、“三废”排放量大,煤化工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比较突出。煤化工吨产品耗水量在10~30 t,河南省煤化工项目年耗水量在0.3~1亿t。煤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酚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杂环类、氨氮和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重点布局的煤化工基地时,要适度参与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在节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下功夫,尤其是排量较大的含盐废水深度处理,推行多效蒸发技术[29-30]。
3.2 环境保护问题
一个规模以上的煤化工项目,少则用地数千亩,多则上万亩,这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严守耕地红线相矛盾;煤化工项目的废渣排放量巨大,在省内平原地区难度较大;煤化工项目周围必须留出安全距离,煤化工园区要有生态绿化带,这与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密度较大的现状相矛盾;煤化工项目远期可能还面临碳排放压力问题。国家对煤化工项目环保审批的政策越收越紧,所以只能从技术上、管理上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促使煤化工行业走上清洁发展的道路。
3.3 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化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在国家出台的许多方针、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国内一些能源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弛放气回收综合利用、污水净化回用、油渣深加工处理、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技术。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已经应用的项目效果还不理想。另外还需要加强煤化工项目中灰渣利用、脱硫物(石膏或硫酸铵)利用、装卸作业油气回收、废氨水利用、油渣制水煤浆等方面的研究[31-32]。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整体突破,真正将煤化工项目中污染物的排放减至最低,最终实现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3.4 技术研发问题
河南省的煤化工项目大部分采用省外或国外的煤化工技术,如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省内的煤化工技术研发相对较为落后,缺乏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成立企业研究院,加快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同时,要加强与省外或国外的知名技术拥有者合作,促进新型煤气化、精细化工技术、煤制油等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煤化工技术的不断开发,将有限力量用在重点技术的突破和技术的成套整合上,走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道路。
4结论
河南省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合理开发煤化工项目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需途径,以清洁煤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河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煤化工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转化利用的发展应该以煤的合理、清洁、高效转化为基础,构建大型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煤制化学品、氢、油、燃气及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为主线的多联产体系,以期实现循环经济、提高转化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降低能耗及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立敏.能源市场灵活调整应对世界变化——《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3》发布[J].国际石油经济,2013,21(7):74-80.
[2]张兴辽.河南省能源资源产业现状评估与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08):9-15.
[3]任娜, 张慧.中国2013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现状简析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21-22.
[4]琚华琴,蔡丽娟,孙廷辉,等.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4-01-27.
[5]刘思明.关于我国煤气化技术进展和升级发展方向的思考[J].化学工业,2013(8):7-19.
[6]韩玉峰,冯华,马剑飞.碎煤加压气化和水煤浆气化工艺组合在煤制天然气项目中的应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4(4):35-37.
[7]于广锁,龚欣,刘海峰,等.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J].现代化工,2004(10):46-49.
[8]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转让成果丰硕[J].山东煤炭科技,2014(9):202.
[9]马园媛.关于水煤浆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6):264.
[10]卢正滔,姜从斌. 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HT-L)的进展及装置运行情况[J].化肥工业,2012(4):1-2,36.
[11]赵华斌.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探究[J].化工管理,2014(30):115.
[12]苏东,邵国斌,李恒.河南省氮肥工业未来发展的思考[J].河南化工,2014,32(10):17-20.
[13]齐玉琴.我国甲醇产能严重过剩[J].中国石化,2014(9):32-35.
[14]王中银.2013年甲醇市场述评及2014年甲醇市场预测[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4):41-43.
[15]田东红.煤制乙二醇现状及问题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4(2):25-27.
[16]汤鹏,张惠惠.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J].中外企业家,2014(19):51-52.
[17]吴秀章.煤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工程最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4(4):787-794.
[18]徐兆瑜.煤基甲醇制烯烃工艺研究进展和市场动态[J].乙醛醋酸化工,2014(9):8,26-31.
[19]罗翔钟.低碳烯烃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2):25.
[20]汪家铭.河南义煤煤制甲醇蛋白联产脂肪酶装置投产[J].四川化工,2014(2):39.
[21]沈小波.煤制油新局[J].能源,2014(05):42-49,112.
[22]刘致强,董睿敏.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述评[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4):1,7-17.
[23]钱伯章.煤经甲醇制芳烃技术与应用[J].石油知识,2014(3):18-19,43.
[24]段超.国内甲醇制芳烃专利技术发展现状——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C].西安:工业催化,2014.
[25]余倩.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合理产能布局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6]华博.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及发展现状[J].广东化工,2014(19):105-106.
[27]汪家铭.茂名石化20万 m3/小时煤制氢装置投产[J].四川化工,2014(2):58.
[28]汪学峰.GE水煤浆气化制氢技术在九江石化的应用[J].西部煤化工,2014(1):16-18.
[29]童莉, 周学双, 段飞舟,等.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4(7):45-47.
[30]顾宗勤.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及政策性建议[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2):7-12.
[31]田莉.煤化工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42.
[32]任继勤,李仲.基于煤化工产业链的节能减排问题研究[J].化工管理,2014(16):90-92.
Discussion of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CHEN Lei , ZHAO Longtao , LI Yanxun , LV Hekun , WANG Yan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 Zhengzhou450007 , China)
Abstract:Henan Province is shortage in oil and natural gas,relatively has abundant coal resources.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 henan province.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such as coal gasification,ammonia,coal to methanol,coal to glycol,coal to olefins,coal to methanol protein.Other domestic coal chemical projects are collected,such as coal to oil,coal to aromatics,coal to natural gas,hydrogen from coal.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henan still faces bottlenecks,such as water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 words:coal chemical Industry ; present situation ; problem
基金项目:河南科学院博士基金(02014020)
收稿日期:2015-02-27
中图分类号:TQ5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467(2015)05-0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