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研究

2015-02-22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相关研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

王 洋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00)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研究

王洋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25030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洛阳市实验小学和孟津县送庄中心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社会支持水平和人际关系困扰状况,结果如下: 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客观支持维度差异显著; 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困扰,学生在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因子和总分方面年级差异显著; 主观支持因子和支持量表的总分与人际关系量表四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小学生;相关研究

引言

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逐渐深入。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对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它是缓解个体压力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变量。这个社会联系主要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学、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社会支持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2][3][4]其次,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专学生这个群体之中。[5][6]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个体的应激状况,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同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反社会行为增加。国内外学者对人际关系状况也做过深入的研究,但大都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两个群体,研究内容大多为人际交往的动机和特点,而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7][8][9][10]

纵观关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重复性的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多是对各个高校、地区学生人际状况的测查研究,然后对结果进行描述,且大多只描述社会支持或人际交往的一个侧面。(2)对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研究较多,而对小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3)缺乏对小学生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深层次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作为两个单独的变量具体是怎样影响小学生,社会支持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究竟有没有相关,成怎样的相关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本研究选取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支持与其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其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为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提供依据,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供指导和参考;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儿童青少年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唤起家庭、学校、社会对小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视,希望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洛阳市实验小学和孟津县送庄中心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三年级学生80名,六年级学生80名,其中男生80名,女生80名,收回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81.00%。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分布情况人数百分比学校性别年级洛阳市实验小学6852.00%孟津县送庄中心小学6248.00%女6449.00%男6651.00%三年级6046.00%六年级7054.00%表2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N均值标准差主观支持13017.313.819客观支持1305.601.125对支持的利用度1308.602.381总分13031.515.854

1.2 研究工具

1.2.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援、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测量结果总分高于40分,表明社会支持较为充分,遇到困难可从周围获得帮助,可有效减压,压力较小;20-40分,表明有一定的社会支持,遇到困难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帮助,能适度减压,压力中等;总分在20分以下,表明缺少社会支持,遇到困难较少得到帮助,无有效减压方法,压力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经过多项研究表明:该问卷的设计基本合理,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 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 适合我国人群使用。由于本研究受测者为小学生,故对本量表做了相应的修改。如将同事改为同学。

1.2.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由郑日昌主编,主要测量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共28道题目,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包括交谈交流(第1,5,9,13,17,21,25题),交际与交友(第2,6,10,14,18,22,26题),待人接物(第3,7,11,15,19,23,27题),与异性交往(第4,8,12,16,20,24,28题)。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行为困扰程度越大;得分越低,说明困扰程度越小。即,各项得分在0-2分之间,说明人际关系困扰较少;得分在3-5分之间,人际关系困扰一般;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分布和研究目的,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逐步分析。

2结果

2.1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结果

2.1.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对被试样本的描述统计显示,社会支持的总分为37.07±7.59,表明其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良好,遇到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帮助,可以适度减压,压力中等(见表2)。

2.1.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2.1.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客观支持维度差异显著(P<0.05),三年级客观支持的得分高于六年级得分,表明与六年级相比,三年级学生得到的客观支持要多于六年级学生(详见表4)。

表4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注:*P﹤0.05 ,**P﹤0.01,下同。

2.1.4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生源地差异

城市组和农村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5)。

表5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的生源地差异

2.2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的研究结果

2.2.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

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的共73人,占总人数的57%,有一定程度困扰的共41人,占总人数的31%,有严重困扰的16人,占总人数的12%。表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详见表6)。

表6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2.2.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的总分以及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和待人接物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7)。

表7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

2.2.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交谈交流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在交际交友因子、同异性交往因子和总分方面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六年级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和总分方面困扰程度都要高于三年级学生。表明与中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小学生存在的人际困扰较多(详见表8)。

表8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

2.2.4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生源地差异

生源地因素在人际关系量表上的总分以及四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9)。

表9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生源地差异

2.3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分析

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因子和支持量表的总分与人际关系量表四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待人接物因子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一个社会支持状况越好的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就越少(详见表10)。

表10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分析

3讨论

3.1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总体水平良好,该研究结果与高文斌、王毅等人对中小学对照组儿童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1]。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的关注不再仅仅集中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地注意到对学生主观支持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同时,为其提供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从帮助

的来源看,不仅可以得到来自父母、亲戚等家庭成员的帮助,而且可以得到学校、社区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从帮助的内容看,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客观支持,而且能够得到尊重、理解等主观支持,日常生活中其身心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及与人倾诉等多种方式适度减压,能够利用周围存在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高。

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客观支持维度差异显著,三年级客观支持的得分高于六年级得分,表明与六年级相比,三年级学生得到的客观支持要多于六年级学生。可能的原因在于: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尊重、理解等客观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与低年级相比相对较少,而对家长和老师而言,当学生遇到困境时,他们也不再仅是给予其物质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更多的是愿意与学生促膝长谈,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六年级客观支持的得分显著低于三年级的得分。

3.2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分析

对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其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善于交谈,性格较为开朗,能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的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生活丰富多彩,与异性朋友相处也很好,他们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赞同,但也有一些得分较高,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严重困扰的学生,他们不善于交谈,性格内向,不开朗甚至是孤僻,或者其具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六年级的学生在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这三个维度和总分方面困扰程度要高于三年级学生。可能的原因在于:六年级学生由于开始进入青春期,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害羞的情况,且由于面临升学压力,与三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在沟通交流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与三年级相比较少,因此在交流交谈方面的得分低于三年级学生的得分。由于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小学生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没有得到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因此六年级学生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大于三年级学生。随着小学生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小学同伴关系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点: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因为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而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因此,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异性交往这个维度的困扰程度要高于三年级学生。综上,六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要高于三年级学生。

3.3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量表的主观支持因子和支持量表的总分与人际关系量表四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小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这是因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同学、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圆满地解决问题,同时能从家人、同学、朋友那里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满足感,个体相信他们能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自己积极的帮助,所以,在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时,往往也会抱以真诚、坦然、大度的态度,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当自己或是朋友遇到困难或压力时,个体能够积极思考,冷静分析问题,力图以最有效的办法帮助自己和朋友渡过难关,因此人际关系较好,受到家人、同学、朋友的青睐。

4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客观支持维度差异显著;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困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因子、同异性交往因子和总分方面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要高于三年级学生;主观支持因子和支持量表的总分与人际关系量表四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同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5建议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强有力支撑,家庭和学校是学龄学生社会支持的两个重要来源。根据依恋理论,在童年期与抚养者接触的过程中,个体根据与抚养者的关系及质量,会发展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工作模式是个体评价自己并和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家庭中长期经历的人际关系,奠定了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表征基础。

为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会适时出现。因此对于家庭和学校而言,不仅要给予孩子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关怀、支持、理解和尊重,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需要这种主观支持,而并非传统观念中的只有女孩子才会柔弱,才需要周围环境中的关怀,男孩子同样需要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怀;对于客观支持,家庭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味地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注意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性格品质。

(2)学校应在低年级时就开始引入心理辅导课程,教会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如何沟通交流,如何与异性交往,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自我调节,如何利用自身周围的有利条件合理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各个学校在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同时,也应同样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方法的培养。通过学习、游戏、社会实践的多种方式,使学生寓教于乐,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品质,以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应胸怀阔达,接受别人也接收自己,乐于助人,乐于分享,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3)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育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家长要捕捉机会,适时地教给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采取的方式方法,通过故事及生活的实践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让孩子懂得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如:教育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与同学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朋友之间要坦诚相待,热情大方、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等。有的孩子胆小、怯懦、不主动,教师要引导他们和熟悉的同伴交往,使他们体验到与伙伴交往的乐趣,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交往范围,增强他们的交往兴趣与信心。

(4)充分的社会支持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困难或问题,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入手。教师、家长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和帮助,开导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这些支持和帮助,把客观支持转化为主观的力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正确认识和对待矛盾,合理归因,以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寻求社会支持和解决办法,以期通过良好的社会支持水平培养学生完善的性格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35.

[2] Malecki C K , Demaray M K. Measuring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A dolescents Social Support Scales [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2002,(2): 43-54.

[3] 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4.

[4] 纪梦楠. 大学生社会支持研究现状[J].精神医学杂志,2008,(5):14-16.

[5] 孙崇勇.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2):5-8.

[6] 秦向荣,毛丹,丁玲.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5):13-17.

[7] 赵德员. 青少年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1,(7):18-19.

[8] 张倩,桂守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3):14-16.

[9] 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17-19.

[10] 郭海燕.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10,(8):19-21.

[11] 高文斌,王毅.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支持和校园人际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11):32-36

(责任编辑:张连军)

作者简介:王洋(1989 -),女,河南洛阳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11-17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11-06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02

猜你喜欢

相关研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
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相关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