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前提条件评价*
2015-02-22贾佳仪杨泽寰
李 林,贾佳仪,杨泽寰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前提条件评价*
李 林,贾佳仪,杨泽寰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相结合,采用修正的QFD技术这一评价模型,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可以有效监督评测建设这类项目的前提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为开展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前提条件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能够较好地体现低碳经济的需求,使基于低碳经济需求下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有效。
科技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修正的QFD技术;前置条件评价
一 引 言
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公共工程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等特点,其建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能源利用有密切的联系并产生重大影响。低碳经济则是以发展绿色环保能源和制定低碳经济措施,达到经济发展的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进而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对现有或待建的公共工程项目是否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优先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建设公共工程项目应该具备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随着公共工程项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公共工程项目的重视,加大对项目的投资。在公共工程项目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角度考虑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项目措施,也造成如项目投资效益不理想、工程质量不高、资源能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这两个方面,但很少见到将低碳经济与公共项目建设结合的研究,即没有将低碳经济理念考虑到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中。
在这样背景下,构建一套低碳经济需求下公共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评价指标,以此来完善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使得政府可以对项目进行事前控制以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监测,从源头上避免建设后的项目不符合低碳经济需求的情况,对这类项目本身节约资源和提高工程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二 文献综述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1]。之后各个国家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对其分别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英国环境学家鲁宾斯德指出,低碳经济是指在市场宏观环境机制下通过对政策措施、制度框架设计进行创新,再生资源技术、能效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及使用,最终以实现低排放、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绿色经济模式[2]。而目前国内采用的最普遍被接受的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为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这一根本目的,其实质是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排放少、能耗少、污染少为基本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政策及发展观的创新[3]。
目前已有相关学者注重通过选取相应指标体系或者将低碳经济这个大目标分解成较具体的目标来评价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付加锋、庄贵阳等指出低碳经济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方式乃至社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以“驱动力-状态-响应”为模型,从与低碳相关的政策、环境、资源、产出及消费五个方面出发,并运用主客观的评价模型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用以衡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4]。吴青芳、任福兵等根据产业链这一横向路线,通过分析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外部因素,筛选适合的指标进而构建了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共有52个指标,确定各层次的指标权重过程中利用了专家函询调查法,以便全面评价社会的低碳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5]。
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按照一定原则构建,指标应满足具有可得性、简洁、有可比性、有代表性,指标选择和相关政策目标具有相关性,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具有相容性[6]。具体还可以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第三次修订版。
(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对公共工程项目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公共工程项目是政府主持修建的公共工程设施,例如机场、港口、图书馆等与公民日常生活、工作等相关的公共工程项目,施工方不限定为政府。其二认为以满足国家或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具有社会福利性、公益性的基础性项目,施工方是政府[7]。根据定义来看,公共工程项目是具有非排他性、非营利性、非竞争性等共同特征,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生产及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包含服务)的项目,并且相比于其他项目,该项目具有投资额更大、政府主导、建设周期更长、影响面更广等特性。所以评价公共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就会十分广泛[8]。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展了对公共工程项目的研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潘彬等从绩效视角研究公共投资项目评估体系与方法,建立了绩效评估方法体系。他指出解决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与绩效、制度与监管等问题是顺利实现国内经济的地区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9]。当前,我国评价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微观层面上。如李林、颜艳梅采用逻辑框架法、平衡记分卡法构建评价公共工程项目绩效的指标体系[10]。在低碳经济需求下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经济绩效、技术绩效、生态绩效、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价[11]。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模型的选择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修正的QFD技术
QFD技术即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是由日本两位教授水野滋和赤尾洋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认为是一个管理质量的系统[12]。QFD有多种定义,总的来说,QFD是一种把用户需求逐层转化为产品生产措施的系统性产品开发设计方法[13]。QFD方法是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提供将具体的客户需求转换成对应技术要求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及缩短生产周期[14]。
QFD是基于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常用在新产品开发领域客户需求(whats)转化为适当的产品工程特点[15]。驱动QFD技术实施过程的核心是确定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 HoQ),质量屋实际是通过一个大型矩阵展示出反映需求的指标与影响指标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16]。
修正的QFD在形式上与传统QFD方法相似,HoQ仍为核心基础和手段,修正的QFD技术即是针对某一项目,将项目看作产品,根据项目特定的需求或期望功能,将其转化为工程措施(项目活动),根据不同工程措施与期望功能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得出最终的核心工程措施,并以此作为项目的生产建设标准[17]。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在项目全过程中确保关键措施,从而使得项目建设满足特定需求更具有方向性。
综合以往研究我们总结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已作了大量研究,对公共工程项目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然而较少结合低碳经济需求分析评价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前提条件的研究。所以,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的特征、需求,分析公共工程项目的研究现状并运用修正的QFD技术,在明确低碳经济对于公共工程项目的需求基础上,再将需求逆推到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中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最终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可以有效监督评测建设这类项目的前提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为在实践中评价这类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 基于修正QFD技术的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评价步骤
本文通过构建修正的QFD质量屋对基于低碳经济需求下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前提条件进行评价。该质量屋的旁侧部分描述了公共工程项目低碳经济的需求指标;天花板部分是为满足低碳经济所应具备的工程措施;房间部分是关系矩阵(Rij),Rij称为关系度,表示第j个工程措施与第i个需求指标的关联程度;屋顶是自相关矩阵,表示各个工程措施之间的相关程度;旁侧部分与房间的隔墙部分表示的是各个需求指标的重要度wi(i=1,2,…,m);房间地板部分给出了相对于低碳经济需求指标第j个工程措施的重要度wj(j=1,2,…,n),从而得出项目工程措施的重要度。现对模型的步骤说明如下:
第一步:除去项目常规的低碳需求外,还应结合公共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找出特殊的需求,这是在模型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关键所在。
第二步:确定低碳经济需求以及需求不被满足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对第一步得到的低碳经济多重需求进行挖掘分析,并充分考虑当这些需求不被满足时会产生的影响。
第三步:低碳经济需求转换为项目期望功能。即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将上述需求转换为项目所需具备的功能,这一步是将低碳经济的模糊需求进一步归类整理的过程,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将这些需求明晰化、规范化,以便明确下一步的工程措施。得到“需求—功能”转换表。
第四步:项目期望功能转换为项目期望措施,得到“功能—工程措施”转换表。通过征求和咨询项目专家以及技术人员,也可参照有关项目的法律法规文件或技术手册等,将功能转换为具体的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和标准,但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达到低碳经济,这些措施可以是某些具体的人事行为、技术标准及相关政策。比如项目某项设施应满足何种技术标准等。
第五步:构建该项目修正的QFD质量屋。项目低碳经济需求的重要度是在专家咨询和打分的基础上参考以往的经验,结合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对项目本身的重要程度、以及干系人的需求不能被满足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所做出的数据评判。低碳经济需求的重要度ki(i=1,2,3,4,5)可取五个等级:1、2、3、4、5,分别表示需求产生的影响对项目建设整体的重要程度为无影响、影响较小、一般重要、较为重要、特别重要[18]。
低碳经济需求和工程措施构成的关系矩阵中,关系度Rij(i=1,2,…….,m;j=1,2,……,n)表明需求和工程措施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采用以下几个等级:1,3,5,7,9分别表示该交点所对应的工程措施和项目低碳经济需求之间存在微弱、较弱、一般、密切、非常密切的关系(必要时也可采取中间等级2、4、6、8),0表示不存在关系[19]。
模型屋顶部分为工程措施两两相关矩阵的相关度,表明某两项工程措施之间是否为互相加强或者抵消作用的数量级别,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强正相关⊕:表示⊕交点处的两项工程措施间具备很强的相互迭加作用;正相关+:表示+交点处对应的工程措施间的作用是相互加强的;负相关-:表示具有相互抵消、相互减弱的作用;强负相关:表示措施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是强烈排斥的;空白处表示不存在互相作用[20]。
对于强相关的工程措施,往往可满足多重需求,且有较强的关联影响能力,应重点采纳,而强负相关的措施,说明其有相互抵消作用,应从项目大局出发考虑,择其重者实施。因此,经由上述两种路径,可以得出重要度取值较大和具有较强关联影响能力的措施作为重要工程措施。
第七步:转换为完整的评估指标。经过上述六步后,将得出的工程措施分类整理后,即形成了最终的该项目完整的评估指标,并在指标后赋予1-5分等级的打分项,供专家评审使用。
第八步:对具体项目进行评估。项目评审专家只需对照表格进行评分,即可完成项目的评估。当指标全部符合且得分较高,认为该公共工程项目充分考虑了低碳经济核心需求,若分数较低则认为该项目不能很好地实现低碳经济需求下顺利实施的目标,则应结合指标对项目工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保障项目顺利实施。[21]
四 应用研究
本文利用课题前期收集到的指标建立初步设计表,通过咨询15位相关专家,包括某某省工程项目公司负责人、重点公共工程项目负责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等,总结专家针对设计表指出的相关问题和需要补充的内容,结合低碳经济下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文件建立公共工程项目低碳绩效需求表[22],如表1所示。通过总结他们提出的问题及需要补充的内容,本文将相关需求转化为项目所应具备的措施,如表2所示。
表1 公共工程项目的低碳经济的需求
表2 低碳经济相关需求转化为项目所应具备的措施
构建低碳需求——工程措施质量屋,又请专家打分,得到以下结果:
由图1可知,在满足低碳经济核心需求的工程措施中, 1、2、18、19等工程措施重要度明显高于其他工程措施。因此,本文认为这些措施活动属于该能源项目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措施活动,当项目计划书或实施过程中缺乏此类措施和预案时,项目应视为不够完整或不能很好地满足低碳经济核心需求。另外,2、3、6、7、8、9等措施也是较为重要的工程措施,且存在正相关的联系。而11、12等措施,虽重要度略低于前面几项,但其相关程度很高,说明这同一类措施中的一项得到很好的实施后,将对相关问题都会产生很积极促进作用。
图1 公共工程项目低碳需求——工程措施QDF图
因此,本文在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基础上,结合实际中对低碳经济视角下评价公共工程项目绩效的情况,最终提出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前提条件评价指标,可供各公共工程项目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事前评估使用,如表3所示。评价方届时只需在认同的评分标准下面打钩即可。如果评价结果中,某一项指标分数明显较低,则需要主管部门责成项目建设方加强此项措施建设,使项目更好地满足低碳经济要求。
五 结 论
在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应当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在公共工程项目中的需求体现,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应该采取的重要工程措施,明确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前提条件的评价指标,对于公共工程项目本身的资源节约、工程效率提高及有效管理都非常重要。
表3 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运用修正的QFD技术,分八个步骤将其运用到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前置条件评价过程中,得出低碳经济需求—工程措施质量屋,进一步明确核心工程措施,确定了该背景下项目建设的目标措施和要求,最后构建判断这些核心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的指标体系。在该前提条件下评价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则可以看作是由评价目标、方法和指标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实践中对项目进行具体评价时需要基于这个一般评价指标框架,依据要评价的项目特点、要求和类型确定更准确、完善、与实际项目更贴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这种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进行调整使用,有效提升了低碳经济需求下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1] DTI.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 [R]. London: TSO, 2003.
[2] 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3] 王雨靖.基于低碳经济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1.
[4]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38-43.
[5] 任福兵,吴青芳,郭强.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与经济,2010,(2):68-72.
[6]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4):344-350.
[7] 朱衍强,郑方辉.公共项目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8] 杜亚灵,尹贻林,严玲.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综述[J].软科学,2008,(4):72-76.
[9] 潘彬.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0] 颜艳梅,李林.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11] 李林,朱沙沙,王雨靖.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9-72.
[12] Hauser J R, Clausing D. The house of qua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8,(3):63-73.
[13] Mallon J C, Mulligan D E.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a system for meeting customers' need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3,(3):516-531.
[14] Liu H T. The extension of fuzzy QFD: From product planning to part deployment[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8):11131-11144.
[15] Sakao T. A QFD-center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product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7,(18-19):4143-4162.
[16] 李晖,黄南京,叶一军.基于模糊QFD的农产品供应链精益化决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9):70-73.
[17] 周灵.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增长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127-128.
[18] 杨明顺,林志航.QFD中顾客需求重要度确定的一种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5):65-71.
[19] 徐光冰.质量工程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若干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8.
[20] 李林,郑长安,陈赟.公路工程合理质量管理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21-124.
[21] 张海良.低碳经济模式、机制及其当代构建[J].求索,2013,(9):236-238.
[22] 胡芳,李树丞,李林.低碳经济模式下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176):108-112.
Prerequisites Evalu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ork Projects Based on Low-carbon Economy
LI Lin, JIA Jia-yi,YANG Ze-hu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requisites of the public work projects'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by using the modified 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technique, to proposes a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monitors the prerequisites of public work projects' construc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provide us with some references to carry out the prerequisites evaluation of public work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properly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economy,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ork projects based on the low-carbon economy requirements more targete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low-carbon economy; public work projects; modified QFD technique; prerequisites evaluation
2015-04-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76);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资助项目 (2014ZK2074);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JA630079)
李 林(1963—),男,广西荔浦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创新管理.
F294.1
A
1008—1763(2015)04—0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