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茶文化精神浅析

2015-02-22

茶业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茶树山东茶文化



山东茶文化精神浅析

秦绪君 , 丁明来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农技站,276812)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在宋。茶文化以礼节规范种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环节,对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的讲究与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一种意境之美,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元素。中共竹溪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贺德斌(2011年)在《依托茶文化发展廉政文化的思考》一文中对茶文化折射的勤俭节约、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元素进行了阐述,这些是中国茶文化共有的精神元素,也是山东茶文化应有的。山东省首次南茶北引始于1959年,第二次南茶北引在1965—1967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鲁东南沿海、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三大茶叶产区,截止2012年,全省现有茶园总面积2.07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8万hm2,茶叶总产量1.3万t,干毛茶总产值达到20多亿元,已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集中分布区。山东经过近50年的探索和积淀,形成了山东茶叶的特有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升华山东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不仅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现代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更有利于增强我省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作者现对山东茶文化中刚强、自强不息、奉献、公仆等精神进行了分析,以作为茶文化精神的有益补充,供借鉴。

1 山东茶文化精神内涵

1.1 茶叶发展体现了山东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山东最早引茶种培育茶树的是泰安县,试种的地点是地处现今新泰和泰安交界的徂徕山,时间是1952年。但是,这次试种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并不成功。1959年,山东省的商业、农业、供销部门再一次启动引种安徽黄山的毛峰等茶种,在东南沿海的临沂、昌潍(今潍坊市)、青岛、烟台的7个县种植330 hm2。除栽种在青岛中山公园内的几株活下来之外,其他野外种植的茶苗,全部死亡。屡试屡败,并没有击溃山东人对于引茶的积极性。1965年,山东省农林部门再次引进浙江、福建一带的茶苗,首先在五莲、崂山、临沂试栽。第二年又扩种到泰安、淄博、济南、烟台,1970年在以上几个地区栽种的160 hm2,成活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5%。可以说正是山东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得南茶北引这项伟大的工程得以成功。

1.2 茶树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唐代陆羽《茶经》中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可见茶树为南方大家闺秀,1959年屈身下嫁到山东这茶树生态适应性区划次适宜区,饱受气温低、积温少、年降雨量也比较少等挑战,遭受冬季旱寒之危害,经过试种探索、大面积引种、面积效益稳步提高、结构性调整、产业化发展等五个时期以及1970年冬春、1974年冬春、1976年冬春、1979年冬春、1983年冬春、1986年冬春、2007年冬春、2009年冬春、2010年冬春等9次较大冻害的考验,目前已长成一株“参天大树”(茶产业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当家项目),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而且山东茶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特征,所产的茶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香气高”的品质特点,并且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可知:山东绿茶氨基酸含量是南方茶的1.6倍;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在4.1- 6.0之间;硒素含量是国内现有富硒茶的6.3倍,因此,山东绿茶的品质不亚于南方茶,甚至已跻身于高端茶行业,在业内颇受推崇,不断深入人心,被冠以“中国绿茶新贵”称号。

1.3 茶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茶文化以德为核心,倡导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就是对“茶之精神”的朴素表达。他说:“茶树,不论生长的环境如何,从不计较土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坚持植根大地,四季长青、绿化大地、净化空气。春回大地时她尽情抽发新芽、任人采用,采了又发,常采不败,周而复始地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直到生命尽头。”茶树叶片本是一片树叶,加工成茶叶,满足了人的各种需求。一是目前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低层次的饮用需求,而是追求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而且这种从“物质”转向“感觉”消费的变化已逐渐显现。其次,茶叶消费由单一同质化传统茶转向多元化系列产品。经营者以色、香、味、形、补为特色,用名优茶为主料,配以辅料,制成多种茶饮料。茶叶多元化走进了当代的茶馆、茶楼、超市,让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第三,消费者更加追求饮茶的生理和心理双重需求。经科学研究证明,对于保健防老,治病解乏,降压、抗癌等具有其它饮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

1.4 茶树“普泽天下”的品质 中国原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徐鵾曾经说过:“茶清香淡雅有君子之风,是文人雅士最钟爱的饮品,既无酒之烈,又无汤之浓。茶普泽天下,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喝得起茶叶,王室有王室的香茗,农民有农民的茶叶,茶的普及是咖啡、可可之类的贵族饮品不能比拟的。”茶可算是最大众化的饮料,国人皆饮,雅俗共赏。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茶又是文人雅士结翰墨缘的雅事:“书画琴棋诗酒茶”,到处飘香,他可以入柴门,也可以入豪门;既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大碗茶可以豪饮,功夫茶可以细啜。既是同布帘菽麦一样不可须臾离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修身养性、淡泊宁静的精神营养品。这种一身而二的灵草,如此随和,如此高洁,如此平凡。

1.5 茶树的“刚健”、“自强不息”精神 茶树从南方老家,千里迢迢来到齐鲁大地,近50多个春秋,经历9次较大冻害的考验,冻害后经过台刈(或重修剪、深修剪)后仍然能焕发出勃勃生机;鲜叶采摘后制干——停止生命,经冲泡后又复原,为人所利用——再生,即先死而后生,正象哲理诗里写到的那样:“干枯的心在热情的怀抱里重现生命的绿色”,这种灵草如此神秘,不惜粉身碎骨,赴汤蹈火,贡献自己,造福他人,实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无不体现出我们“刚健”、“自强不息”民族魂精神。茶玉润雅厚、碧叶金汤,更是一种哲学、一种道,凡上品茶,必出自艰僻贫瘠、人迹罕至之地,唐代陆羽《茶经》中“一之源” 写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茶树在烂石滩恶劣环境的磨练之下,产出了好的茶叶来,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它同样折射着一个民族生存状况和哲学精神。

2 山东茶文化精神对当前人们工作生活的启示

2.1 深刻理解山东茶文化精神,就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一个人对于自己目前所在的工作岗位,把它作为谋生的方式来做,是一种做法,把它作为追求的事业,又是一种做法。是否有事业心,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如果仅仅作为谋生的方式,根据职业道德去做,尽职尽责,不迟到不早退,完成职业所规定的工作,从职业上说,这是无可指责的。但是,这仅仅是稻梁谋,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干事业却不是这样,事业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只有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

2.2 深刻领会山东茶文化精神,就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科学来做 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与“三个代表”和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答复问题不够耐心,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特别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责任重,遇到的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积极开动脑筋,不

〔作者简介〕秦绪君(1975-),农艺师,长期从事茶叶基层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4- 07- 30

〔文章编号〕1006-5768(2015)01-001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571.1

猜你喜欢

茶树山东茶文化
山东图片库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