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探析
2015-02-22楚长彪
楚长彪,王 玥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0)
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探析
楚长彪1,王 玥2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0)
神经病学内容繁多,抽象且复杂,科学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单一的教育手段很难满足实际的临床教学工作的需求。传统课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各有不同的利弊,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工作,该文首先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随后在实际的神经病学教学工作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医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作为一名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还要掌握实际的医学技能操作。因此,临床医学教学一直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单一的教育手段很难满足实际的临床教学工作的需求,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临床教学。神经病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由于其涉及全身各个系统,解剖学纷繁复杂难于记忆,教学内容抽象且难理解,临床病例复杂多样鉴别点多,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比较大,所学内容难懂、难记和难掌握,对学习的兴趣也相对受到影响,故而也使神经病学教学工作陷入被动局面[1]。因此正确认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劣,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传统课堂教学法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知识、经验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将一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按照先后次序制成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其优点有:(1)节省教学资源。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受众面广,学生人数可从十几至百名,且便于管理,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的人力资源,仍是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主要手段。(2)传授知识准确、系统和连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详实且具有连贯性。
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不间断灌输,学生易产生倦怠,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在神经病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难点需要重点说明,如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重点讲解的只有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疾病只需简单介绍;而真正的难点却在发病机制,这需要联系到神经解剖、病理及生化,复习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解。(2)教师语言准确,讲解生动,富有感染力。神经系统疾病的讲解开始于神经解剖,虽然神经解剖为所有内容之基础,但其相对枯燥,作为教师自身可以利用比喻、联想等方法,将枯燥的基础知识变换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生动存在,如讲解运动系统的传导通路,可以将神经纤维比作高速公路,不同核团、神经节可以比作不同级别和大小的加油站,神经冲动比作一辆疾驰的赛车,车辆如何在不同路径上从周围行驶到中枢,何时中转、转弯,最终完成神经冲动传导过程。(3)结合临床示例讲述,使学生能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例如,优势半球顶叶角回损害所致古茨曼综合征表现为:失写、失算、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等症状,这些高级皮层功能损害表现相对少见,多数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表示只凭借想象无法理解该类症状。这就需要临床教师结合病例、查体,向学生生动地展示特征性临床表现,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果当时没有合适患者,可考虑视频记录经典查房,上课时可播放给学生观看。(4)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授课幻灯。神经病学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复杂且抽象的神经解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不仅加深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例如,脑梗死疾病教学中,作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脑供血系统,指出脑缺血发生的常见部位。其次通过录像演示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获得体征,结合血液学检查及头CT、MRI等大型辅助检查诊断脑梗死。最后可以通过临床中常用的头MRA或CTA等影像学资料形象地展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从而解释脑梗死的原因。
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虽然目前仍是不可替代的,但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述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教”与“学”之间沟通不足,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发现教学法克服了以上的缺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也叫做假设法或探究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或者解决问题。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发现,每门学科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法则等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更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取[3]。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设置问题,或者由学生本身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假设,然后教师协助学生把问题分解成若干疑问。(3)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验证假设。(4)根据实践获得的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在讲授帕金森病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什么?(2)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3)帕金森病的诊断包括哪些方面?(4)需与帕金森病鉴别诊断的疾病有哪些?(5)帕金森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可能的假设,然后通过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分组进行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进行归纳总结。
发现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有以下的优点:(1)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答新问题,提高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责任心。(3)课题气氛活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神经病学习的兴趣。(4)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例如,通过上述帕金森病的发现教学法,学生更容易了解该病发病机制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更容易记忆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及其他知识点。但发现教学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不太适合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事件为题材,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4]。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授课前,临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准备典型病例,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问题应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并涉及病理生理、解剖及病理等基础知识,内容多样;(2)教师提前将病例和问题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学;(3)学生通过自学,带着问题接触患者,询问病史及查体。学生在问诊和体检过程中,自己发现并验证事先自学的理论知识;(4)问诊结束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患者情况,概括其临床表现特点,讨论发病机理、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讨论期间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并适当地启发和引导;(5)学生归纳总结讨论结果,提出初步结论;(6)教师对讨论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帮助学生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病例;(7)最后,教师总结该疾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其认识。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一种疾病的特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知识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案例法不足之处在于,病案的收集和编写困难较大,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较高的基础理论水平,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
4 PBL教学法
PBL是美国著名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21世纪医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探索新科学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5-8]。PBL教学法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集中论证、小组总结五个阶段。PBL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根据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了自学能力;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间合作,提高了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授课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病例,及时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但PBL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虽然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知识并提高了自学能力,但同时也弱化了学习目标,使学生感到课程目标不清晰,学习效率比较低。
5 总 结
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仅仅掌握临床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临床工作中,一个临床病例往往综合了多个学科,因此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差别较大。在临床教学中,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地选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对于一般性知识内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法,并通过现代信息学技术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于重点内容和难点,采用发现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兴趣;对于常见病或者罕见病,结合案例教学法,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1]柏华.交替运用多种方法改进医学本科生神经病学教学的实践与效果[J].华西医学,2013,28(6):934-936.
[2]罗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37-238.
[3]王美岚,王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42-43.
[4]徐忠,艾清龙.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24-526.
[5]郭秀丽,张倩,梁丕霞,等.改良式PBL与标准PBL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410-1412.
[6]刘军,陈生弟.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5-6.
[7]郭万刚,刘军,师晓琴,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J].医学与哲学,2013,34(3B):85-86.
[8]张小勤,任庆帅,陈以宽.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41-14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58
B
1009-5519(2015)20-3178-03
2015-0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10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4418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410025004);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基金(13JL25);首都医科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GJZDSS004)。
楚长彪(1970-),男,山东莘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生物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bjccb@263.net。
王玥(E-mail:wyjoe2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