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发生与诊治
2015-02-22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政府畜牧水产服务中心166250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政府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166250)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政府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166250)
1 发病机理
奶牛体脂动员生成的游离脂肪酸以及通过采食饲料而摄取的乙酸和丁酸都作为生酮先质,在肝内的转化途径一般有3条,即以葡萄糖代谢为条件羟合生成脂肪,或者是通过消耗草酰乙酸而进入三羟酸循环产生能量供应,或者是生成酮体。草酰乙酸的唯一来源是糖类及生糖氨基酸,当奶牛患病表现出厌食或不食时,摄入的糖类和生糖氨基酸均明显减少,从而导致机体组织中含有的生糖先质草酰乙酸也明显降低。此时由于奶牛体内缺乏葡萄糖和草酰乙酸,导致上述脂肪酸的代谢进入生酮途径。对于健康奶牛,其食欲保持正常,供应的葡萄糖比较充足,机体能够分解利用体内生成一定量的酮体,使其血糖与酮体浓度都处在正常的水平。奶牛产后处于泌乳上升期时,有较多奶牛往往会出现暂时性的血糖浓度降低,而酮体浓度升高,却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患有亚临床酮病。如果奶牛此时体内能量代谢负平衡继续加重,导致血糖浓度进一步下降,酮体不断升高,则能够引起临床酮病的发生。
2 病因
原发性酮病:奶牛正常采食,但是长时间采食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饲料,高产奶牛容易发生酮病;或者是奶牛在围产期出现采食量降低等多种原因导致其产后消化机能有所降低,且过多饲喂精料,而缺乏粗纤维,从而造成供应的碳水化合物饲料较少而发生酮病;或者是奶牛饲喂过多的青贮饲料,且其中含有大量的乙酸、丁酸,伴随其产奶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糖元的大量消耗,导致机体必须动用体内脂肪来进行分解代谢,从而生成大量的酮体而导致奶牛酮病。
继发性酮病:由于奶牛患有其他疾病导致其消化机能有所降低,造成食欲减退,血糖水平下降,致使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生产过多的酮体发生酮病。另外,能够导致瘤胃内丙酸生成减少的因素也可造成酮体生成增多,从而发生酮病。
3 临床症状
消化型:患病奶牛初期表现出食欲不振,产乳量降低,只采食少量干草,停止采食精料,继而食欲废绝,异食,喜饮尿液、污水,舐食泥土或污物,无力反刍;瘤胃弛缓,蠕动缓慢;排便量减少,且粪便干而硬;有的病牛会伴有瘤胃臌胀的发生,且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弹性变差,不愿走动,反应迟钝,精神沉郁。病牛初期体温、脉搏、呼吸基本正常,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体温降低至37.5℃,心跳增加为每分钟跳动100次,且心音模糊,尤其是第一、第二心音的界线不清,脉微弱而细。病牛症状严重时表现出全身出汗,全身如同用水洒布,减少排尿,且呈淡黄色,容易形成泡,并散发出特异的丙酮气味。患病奶牛泌乳量降低,即使治愈,泌乳量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神经型:患病奶牛通常突然发病,横冲直撞,转圈,目光怒视,不认其槽,站立不稳,四肢相互交叉或叉开,兴奋不安,全身紧张,颈部肌肉强直,吼叫,空嚼磨牙,流涎,狂奔,舐食皮肤,举尾,震颤。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短,通常是1~2 h,但8~12 h仍可能复发。
4 治疗
补糖法:病牛静脉注射500~1000 mL的50%葡萄糖,大多数有显著疗效,或者腹腔注射25%葡萄糖,可促使血糖处于在正常水平的时间有所延长,同时口服250~500 g丙酸钠,分2次喂给,连续使用10天。病牛使用丙二醇进行治疗,也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可在病牛饲料中拌和甘油或丙二醇,每天添加225 g,分2次喂给,连续使用2天,之后每天用量为110 g,每天喂给1次,连续使用2天,拌饲或口服前用葡萄糖给病牛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明显。
葡萄糖胰岛素(GI)法:当病牛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降低,且用葡萄糖法没有效果时,可用该法。病牛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标准胰岛素0.1 U,同时静脉注射500 mL25%葡萄糖,注射时间超过45 min,从而保持血液中胰岛素处于高浓度水平。病牛一般采用葡萄糖法治疗3天而未治愈时,可以改用该法进行治疗,有90%左右的病牛能够治愈。
补充治疗:当奶牛患有神经型酮病时,可选择内服水合氯醛,初次剂量为30 g,之后为7 g,每天服用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病牛进行补钙也对治疗有好处,也能够缓解神经症状,一般是病牛静脉注射500 mL10%葡萄糖酸钙液,或200 mL5%氯化钙溶液,既可单独注射,也可与葡萄糖混合注射。此外,在病牛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白糖、红糖,能够使瘤胃内含有的丙酸增加,增加生糖物质的来源,同时能够促使小肠增加吸收葡萄糖。每头病牛一般每天可喂给300 g食糖,连续使用5~7天,为了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输入500 mL5%碳酸氢钠液,每天或隔天使用1次。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诊治
王鑫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