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5-02-22马兴琼毛业炀

蚕学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南充桑园养蚕

马兴琼 毛业炀

(四川省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南充 637000)

南充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马兴琼 毛业炀

(四川省南充市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南充 637000)

近1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展蚕桑产业,如何让蚕桑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是当代蚕桑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蚕桑产业要想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下面就南充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1 蚕桑发展现状

南充是“中国绸都”,也是四川省农业厅规划的蚕桑四大优势产区之一。蚕桑是南充市传统优势产业,全市有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63家,有果桑加工龙头企业4家,2014年丝绸工业产值252.5亿元,利润8.6亿元,入库税金2.3亿元,丝纺服装出口2.75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蚕桑产业快速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帮助农民脱贫等做出重要贡献。200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蚕桑“百万工程”,提出用3~5年实现桑园面积达到6.67万hm2(100万亩)、产茧达到5万t。2007-2009年市财政专项投入1 000万元、县(市、区)投入资金2亿元,用于发展蚕桑产业。2007-2009年全市新栽桑园2.93万hm2,桑园总量达到6.6万hm2。全市年发蚕种60万张,产茧1.8万t,解决近30万农户就业。但在2007-2008年实施蚕桑“百万工程”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茧丝价格下滑,蚕茧收购企业压级压价,收购价格仅8~12元/kg,对蚕桑产业产生了严重冲击,养蚕农户亏损严重,纷纷外出打工,蚕农弃桑不养 ,桑园大量荒芜。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8年养蚕农户减少近10万户。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蚕桑“百万工程”,蚕桑产业在困难中逐渐恢复,目前基本保持稳步发展势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充作为传统蚕桑产区,蚕桑生产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2.1 城市化、工业化及农村人口转移对蚕桑带来冲击

近十年来,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也是我市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最多、最快的时期。据统计,2012年末,全市有农村人口58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49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量达203万人,农村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仅46万人,全市城市化已达39.3%。一些蚕桑基地乡镇,原有100多人的社,现在仅20~30人在家,这些在家人口主要是中小学学生、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非劳动力,在家老年人的主要工作是带好孙子孙女,仅从事部分农活。农村近十年来,基本无外出务工农户回流从事蚕桑产业,农村养蚕劳动力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目前从事蚕桑产业的劳动力基本集中在50~60岁及以上的人群。这些养蚕劳动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逐渐减少了养蚕数量。

2.2 蚕桑产业仍是传统产业,品种、技术、机具等没有突破

蚕桑产业虽有一些技术进步,但这些科研成果都不足以让蚕桑产业带来一次革命。蚕桑产业在桑、蚕品种的研发上,桑园机械化收获,省力化自动化养蚕上,蚕桑综合开发都没有大的技术进步,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比如能适应四川盆地气候的不嫁接的桑品种,能适应农村老年人粗放养蚕的抗逆性强茧丝质量好的蚕品种,桑叶能够机械化管理机械化采收,家蚕工厂化饲养等,这些方面都急需研究解决。

2.3 蚕茧收购龙头企业实力弱,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龙头企业和农民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主体,关系到蚕桑业发展的好坏。但是我市蚕茧收购企业经济实力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无法扶持桑蚕基地建设,与养蚕农民联系不够,抑制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来支撑,虽然建立市县乡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但现实与技术推广需要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农业服务中心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2.4 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养蚕效益偏低,农户缺乏积极性

我市地处丘陵地区,人均耕地不足,受土地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条件、蚕桑技术装备、农村劳动力现状等因素影响,我市乃至我国蚕桑生产一直采用的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无论是基地规模还是户营规模都明显偏小。虽然近年来蚕桑产业通过桑园流转开始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劳动力、资金的制约,无法实现大面积普及,与巴西相比在大规模养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经营零星分散,养蚕收益与打工经济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龙头企业蚕茧丝绸附加值不高,对生产也缺乏反哺能力。

3 蚕桑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发展蚕桑符合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把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打造成1000亿元的“朝阳产业”的指示精神,省农业厅等部门制定了《四川省蚕桑丝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规划提出把南充市建成川东北蚕桑优势产区,南部、西充、嘉陵、仪陇、阆中5县(市、区)为全省40个蚕桑基地县。

3.2 我市有发展蚕桑的基础条件

我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蚕桑产业适宜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已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印染、丝绸家纺、外贸出口等完备的生产加工链条。

3.3 发展蚕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人们消费意识改变,国际消费潮流倡导天然、环保、绿色。丝绸属动物蛋白纤维,雍容华贵,轻柔飘逸,天然环保,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发展方向。四川省由蚕茧调出大省变为调入大省,为蚕桑生产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3.4 丝绸文化底蕴深厚

南充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南充丝绸享誉中外。早在唐宋时期,南充丝绸东渡扶桑,被日本皇室视为珍品收藏。1915年,南充丝绸远渡重洋,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膺头奖。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南充丝绸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建设了“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丝绸文化公园,弘扬了南充丝绸文化,提高了南充丝绸影响力。

4 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4.1 建设高效蚕桑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区域

建设高效优势蚕桑产区,就是提高蚕桑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突出规模发展。把蚕桑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集中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重点发展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5个省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形成连片发展、逐年延伸、整体推进的态势。二是突出专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思路,把蚕桑作为市级基地乡的立乡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旱地桑园化的要求,整体推进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建设。三是突出发展集中养殖小区。在蚕茧基地县、蚕茧基地乡镇,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支持,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建设一批集中养殖小区,通过桑园流转培育养蚕大户,蚕农免费入园养殖,技术服务部门提供统一技术服务,建设成为现代蚕业的示范区。

4.2 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技术进步

一是加快培育地方新品种。生产单位与科研紧密协作,按照生产需要研发适宜四川盆地气候条件不需嫁接快速投产的高产优质新桑品种、抗逆性强适宜粗放饲养的优质蚕品种等。二是加快研发蚕业新技术。生产单位与科研单位要加强桑园机械化收获技术,省力化自动化养蚕技术,桑枝、蚕蛹、果桑深度开发等技术的研发。三是加快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普及。生产单位与教学单位协作,加强适用技术的培训,大力推广“统防统消、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做好省力化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示范。四是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驻市省蚕研所、省蚕丝学校等教学科研机构,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合作社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促进蚕桑适用技术到户、信息到人。

4.3 培育新型带动主体,推动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蚕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确定由不同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南部、嘉陵、阆中等龙头企业实力弱的地方,推广“专合组织+农户”模式。西充、仪陇等地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带动能力,走“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路子。三是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的要求,大力发展蚕业合作社,从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加强扶持,合作社承担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实现蚕茧加工增值,反哺蚕农,带领农民发展蚕桑。坚持“招商引进一批、整合改造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思路,抓住“东桑西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茧丝绸企业,对蚕茧收购企业进行整合改造,增强企业实力,引领蚕桑产业发展。

4.4 加强蚕桑多元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调动农民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准确定位,走高端精品路线,提升茧丝质量。茧丝绸是我国在世界占有垄断地位的商品,但我国一些低品位生丝、丝绸长期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大路货,如销往印度、巴基斯坦市场的丝绸每米仅10多元,低于国内普通化纤的价格,严重影响丝绸的形象。二是加强茧丝绸产品总量调控。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要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制定茧丝发展的政策,及时发布茧丝市场信息,对桑园面积、养蚕数量、蚕茧供应量实行总量调控,形成蚕茧生丝“供求基本平衡、略有不足”的局面,避免增产不增收,避免供过于求、低价贱卖,将风险转嫁到蚕农。三是开展蚕桑资源深度综合开发。依托四川劲椹食品、千年绸都酒业、阆州醋业等公司发展果叶兼用桑园;依托尚好桑茶、厦门兴然等公司发展桑叶粉、桑叶茶。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生产桑枝地板、提取花青素、生产僵蚕等,提升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发展体验观光蚕业。发展以果桑采摘、采桑养蚕、蚕家乐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大幅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五是大力推进丝绸文化发展。以中国绸都为依托,着力打造“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培育以蚕桑丝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示范园、文化小镇,着力打造蚕丝历史文化、专题旅游项目。

4.5 增加蚕桑生产投入,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就是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建立蚕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连片基地建设、养蚕配套设施建设、嫁接改良、大户培育等。二是要整合项目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蚕桑产业发展”,省商务厅“蚕桑基地建设”等蚕桑专项资金,并与农业、林业、扶贫、水利、农机、交通、科技等涉农项目资金及茧丝绸加工工业技改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加大对蚕桑基地建设、养蚕配套设施投入力度。三是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信贷机构,加大对蚕桑丝绸产业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向蚕桑产业,切实帮助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猜你喜欢

南充桑园养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养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