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2014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5-02-22艾均文
艾均文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7)
蚕桑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2014年主要工作进展*
艾均文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7)
2014年长沙综合试验站全体成员与基地骨干深入基地与广大蚕区调查研究,进村驻点,送科技下乡,积极推进省力、高效、多元、生态发展模式,把为产业为蚕农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1 围绕省力高效,注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有成效
1.1 组装与集成省力高效技术,形成了符合区域特点的养蚕模式
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消毒统一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营茧良蔟化”四个关键环节技术示范,湘乡、沅陵、永兴等基地小蚕共育率春季达到90%以上,秋季达到75%以上,小蚕全龄普遍采取二回育,全年达到95%以上。大蚕地面育、简易蚕台育或省力化蚕台达到90%以上,塑料折蔟、方格蔟普及率达95%。在岳阳市钱粮湖管理区推广简易大棚26个,每个大棚可一次饲养5盒蚕种,开展培植“户均5亩,年养蚕20张,年收入5万”的专业户示范。各基地试验推广长把桑剪、电动伐条机210台(套),基地千亩示范园小蚕共育室购置切桑机23台,永兴、湘潭基地试验推广桑枝粉碎2台,机动伐条机1台。通过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产茧量提高5%以上。
1.2 科学施肥提升桑叶质量,开展新型桑园专用肥的试验示范
在本部桑园开展了岗位科学家胡兴明研究员提供的桑园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比试验。对照区每667m2(1亩)施尿素20kg、氯化钾7.5kg、过磷酸钙30kg、有机无机复合肥40kg,开展了桑叶产量与蚕种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复合肥实验区比对照区春季芽叶收获增产13.28%,片叶收获增产17.43%,秋季片叶收获增产4.08%。利用实验区生产蚕种,其春秋季蚕茧死笼率也均低于对照区1%~3%,良卵率高于对照区,此桑园专用肥有较好推广价值。
1.3 突出家蚕品种在产业的核心地位,加强新蚕品种的选育推广
为了适应产业多元化发展,今年分别引进了岗位科学家司马杨虎教授育成的新蚕组合、岗位科学家徐安英抗NPV组合等多个优质强健品种进行实验室比试与农村比试。实验站依托技术依托单位开展天然彩色茧品种、黑蛾品种、抗NPV品种选育,其中天然彩色茧品种在农村区试表现良好。在我省多地推广本站创新品种“锦·绣×潇·湘”4 520盒,春、秋季平均单盒产茧为43.5kg、35.6kg,分别比“洞·庭×碧·波”的40.9kg、34.2kg提高6.4%、4.1%。“桑蚕夏秋用斑纹限性品种湖·滨×明·光的示范与推广”获湖南省2014年度农业丰收一等奖。
2 促进产业多元发展,挖掘资源新用途,着力新产品研发
2.1 完善桑叶茶加工工艺与生产流程,建立桑叶茶的加工基地
开展了黑茶的茯砖、花砖的分级切整、头青初揉、二青精揉、渥堆发酵、晒制干燥等精制工艺研究。初步确定了桑叶千两、百两工艺参数和流程: 桑叶黑毛茶或普通黑毛茶拣剔—筛分—配伍—计量蒸茶—制形—自然发酵—通风贮藏—循环晒制。桑叶千两、百两分别净重36.25kg和3.625kg。与湖南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试制了桑叶切整配套设备、风选配套设备、渥堆配套设备等。桑叶毛茶加工能力为年60t,2014年实际生产桑叶黑茶2.2t(三家合作)。
2.2 加强茧丝综合开发
指导建立了蚕丝被加工生产线和蚕蛹油提取生产线。蚕丝被加工能力为年3~4万床,蚕蛹油产品通过合作方式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出口。
3 契合生态治理需求,抓住产业调整机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及时抓住2013年湖南省政府出台的《湖南省百万亩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4年农业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2014 年实施方案〉的意见》机遇,深入开展桑树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项目研究。在湘潭市雨花区响塘试验基地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及体系领导与专家的大力支持,先后有全国人大副主任沈跃跃、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体系首席专家鲁成教授等亲临现场视察指导。
3.1 开展桑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
2014年重点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区试验点土壤及桑树样品数据调查分析,初步完成桑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选择在4个不同镉污染区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栽植3个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开展养蚕的生态安全试验。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的雨湖区、临湘市、洞口县、常宁市、花垣县作为试验基地,栽植农桑14号、强桑1号、粤桑11号3个品种,每个品种有1 000株、2 000株、3 000株,春季开展了养蚕试验,试验品种为“湖·滨×明·光”。结果以农桑14号1 000~2 000株的生命力、全茧量成绩最优。
3.2 开展品种筛选研究
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园内进行盆栽实验,人为添加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铅和镉,栽植湘桑6号、湘7920、农桑14号、粤桑11号4个品种,4个重复,主要进行镉污染的定向研究,试验结果因数据检测量大,结果待进一步处理。
3.3 进行大田试验
通过大田及盆栽试验相结合研究重金属镉在桑树中的积累、分布规律及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性,镉胁迫下对桑树生物产量及蛋白酶的影响,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模式研究,污染区养蚕安全性评价及示范推广。在湘潭市雨湖区响塘锰矿区耕地修复区开展了8.7hm2桑树修复耕地试验,得到了国家、省及体系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
4 科技进户,服务落地,大力开展新技术培训
因地制宜,分别在永兴县、湘乡市推广蚕台育,湘潭县推广地面育,沅陵县推广大棚育等不同区域特点的规模化养蚕模式。在岳阳市钱粮湖管理区开展培植“户均5亩,年养蚕20张,年收入5万”的专业户示范。
以咨询、座谈、技术资料、宣传光盘、授课、现场指导、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服务。其中,技术咨询与座谈22次,编写《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教材1册,发放技术资料近2 000余份,专业培训12次,现场指导40余次,特别是全省技术培训2次。共集中培训技术骨干87人次,养蚕大户与蚕农854人次。全年有7名蚕桑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地县驻点指导。
*资助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2-SYZ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