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发展高原现代农业问题
2015-02-22张华国
张华国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发展高原现代农业问题
张华国*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作为特殊环境的地区具有高海拔、低气温、资源丰富多样等自然属性与特点,别具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发展属性与特征。西藏农业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一江两河”流域,本文就主要结合高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阐述高原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在观察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文献研究法针对问题进行描述性研究,找出该农业流域开发20余年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西藏农业发展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与分布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呈现梯度发展、生产力与农业推广力度落后、创新力度与科普知识严重不足以及农业污染的扩张和环保意识的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集中发展地方优势特色的农业、充分有效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推广模式、建立观光旅游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发展高原现代农业提供理论建议,仅供学术界参考。
一江两河 发展 高原现代农业 对策
农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时期国家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将逐步推进西藏农业现代化的结构战略型调整,进一步推进西藏“三农”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将有新的突破和进展,鉴于发展西藏农牧业的特殊性,从多方面考虑实施高原现代化农业要根据高原的冷凉气候、适宜条件、区域特色、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市场潜力等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才能不断地推进高原农业现代化的前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农业发展概况
西藏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一江两河”流域,该地区是西藏的腹心地带和粮食重要产区,被外界誉为西藏的“金三角”[1,2]。
“一江两河”农业流域地区是指沿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年楚河、拉萨河中部流域地区的一大片地方,东接林芝,西抵阿里,南近国境线,北与那曲接壤;辖拉萨市的城关、达孜、林周、墨竹工卡、堆龙德庆、曲水、尼木等县区;山南地区的贡嘎、扎囊、琼结、乃东、桑日等县区;日喀则地区的日喀则市、江孜、白朗、拉孜、南木林、谢通门、共合计18个市县,231个乡镇,1890个村,总人口占据83.01万人,大约占自治区人口38.2%[3]。从“一江两河”地区开发源和科技与经济状况看,建设的气候条件、自然资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西藏青稞、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瓜果、蔬菜等副食品基地、部分畜牧养殖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相关设施主要包括干渠36条,总长811公里;水库12座,蓄水量4.6亿立方米,新建提灌站6座,防洪工程4处,人畜饮水工程3处;实现保灌农田7万公顷,灌溉林草地2.4万公顷[5]。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当中,根据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区域特色等方面的特殊性,该农业生态流域有以下几种主要发展模式:1.山地园艺型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主要沿该流域的南北两侧呈现高山阻断形式,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河流之外与山脉之内的区域格局,采取采用该农业生产主要适宜绝大部分的园艺作物、青稞的种植,这是目前西藏最主要的农业发展基本模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农业模式。2.高原农业科技园区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集中在近10年的新型发展农业模式,主要是由政府牵头,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为主体,技术推广以及高校部门等机构为技术依托,展示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和产业化、企业化运作,建立高原现代化建设运行模式。目前西藏园区建设与发展较快,较为著名:西藏拉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曲尼巴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园区以及较小的西藏堆龙德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西藏曲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西藏达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3.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由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发展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在租赁土地使用权基础上,将分散的众多农户土地资源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它是农业推广科技成果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它是未来高原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未来[9]。
二、本研究的高原现代化农业论述与界定
“现代化农业”在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的学科方面有不同的定义观点与标准倾向,在学术界有大约12中不同的定义解释,而本研究主要从发展“高原”农业方面特殊性的角度,以环境经济学和管理学观点为基准来定义“高原现代化农业”,自认为与其他“现代化农业”概念相比具有本身特殊发展属性,“高原现代化农业”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指依据国家农业总体发展方向,结合西藏实际情况以发展区域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导向,优先发展当地的优势特色农牧业资源,满足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在此当中采取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经济和企业化生产管理方式,结合企业组织发展利益联动机制,走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走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工厂化农业、物理农业、特色农业以及订单农业,从技术和思想上面根本上逐渐转变现有的落后农牧业增长方式,推进西藏农牧业经济的大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逐步发展过程当中,要持续地、不断地、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相关环节、主要把农业的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农业发展。
三、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存在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源可利用率偏低,分布区域不平衡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耕地资源可以利用率比较低、分散较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主要的农业(粮食作物:青稞)生产基地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该地区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大区,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地形主要是以高山之底河流冲击平地为主,地势宽广、耕地平坦,水源丰富,是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平均海拔在2500m-3050m之间,耕地面积约占西藏总耕地面积的50.85%;山南地区、拉萨地区的周边县区,由于城市化建设与发展,占用土地面积较多,农业余留土地资源占据少数,且分散较广,可利用种植区域有限,多是沿河流两岸种植少数的农作物,多数主要是以温室大棚栽培园艺作物,山地园艺农业以及相对较大片区以聚集“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的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平均海拔在3400m-3650m之间,耕地面积主要沿一江两河流域沿岸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小规模、小农户、小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对社会贡献较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
(二)农业机械化普及率有限,呈现梯度水平发展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受自然环境、特殊地貌、山地形态、作物属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使用适宜当地的耕作方式、机器设备与相应的农业装置,其中大田面积青稞播种与采收基本普及了机器化生产,但是在山南地区部分县区呈现高山梯田种植青稞,机械设备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绝大部分呈现人力、畜力等原始生产方式;其中拉萨、山南周边县区除少部分之外,蔬菜、花卉园艺种植、采收基本主要还是以雇佣人力为主,分散较为广泛,种植比较原始;在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少数采用翻土机、拖拉机等农用设备;目前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普及率不足,基本呈现出了“原始生产-半原始半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生产”的梯度发展模式,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4,8]。
(三)劳动生产力素质落后,科技推广力度有待深入
西藏地处西南高原边疆,当地少数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受到地域的差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影响,当地农牧民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思想保守、意识传统、绝大部分农牧民的农业生产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农业技术、农业科学、农业设备、农业种植等方方面面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原始的农业种植思想根深蒂固,农业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助、相互合作意识尚未成熟,农牧民劳动力主要是以老残病弱等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的生产只是为了单纯的自给自足,形成了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封建迷信的思想,造成了农业生产能力有限,对未来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任务艰巨。
(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科普知识缺乏实践
西藏科研队伍同全国各个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相比,在数量、质量、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的自身发展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数量方面居全国最后,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占1.3%,本科学历占到13.6%,绝大部分科技人员科学文化水平在本科以下[6,7];在质量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在进修、再教育居多,专业与实际工作互相交叉混杂,造成实际专业工作与自身专业技术不服,科技工作逐年落后;科技创新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多数项目敷衍了事、科研成果较低、多于应付上级各级部门的安排,科技含量较低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数量之少;各类专业人才方面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接受欲望能力不强,绝大部分人员只是工作消磨时间,对书本、网络、信息的接触和学习甚少,科研工作只是停留在日常的经验层面,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与科学技术的指导工作,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严重脱节。
(五)污染面源不断增加,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西藏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在近十年左右局域部分出现了不同的农业污染,主要表现在:区域无秩序的开垦土地、部分村落分散布局凌乱、部分地区砍伐树木严重等人为故意污染;白色垃圾、废弃塑料大棚、污染水塘、过度施用化肥、土壤污染等种植污染;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污、废气排放、粉尘等工业垃圾污染等方面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恶性循环,正在呈现逐步加深的方面,伴随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循环再利用农业等农业形式将逐步面试,农业生态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和深入。
四、解决高原现代化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区域特色、区域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西藏处于高海拔、低气温地区、气候变化异常且极端,农业发展差异性很大,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广阔的大田粮食作物是青稞、油菜等,园艺作物为各类蔬菜、瓜果等,随着西藏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加快建设,农业区域优化布局工作进一步明确,根据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布局、农牧业特色、区域农业优势等方面的因素考虑,结合自然条件、运输情况等充分利用有效地耕地资源、水资源、阳光资源等,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做到“发展一片,更新一片,繁荣一片”[10],建设具有高原山地特色的农业,不断的提高山地农业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能力水平,不断的加强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进优、新、特农业新品种进行相应的技术推广、科技普及、应用示范等工作,加强政府的主导职能地位,不断的加强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抓好高原“三农经济”的发展,采取优惠的政策,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加强农业的现代化机械装备的引进和相应的改造,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不断的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高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减少区域农业断节发展的旧格局。
(二)培育“学科学、懂技术、专农业”的高原现代化农牧民
针对高原农业现代化建设当中,偏低的农民素质、严重的陈旧观念、落后的思想等方面,要不断的采取优惠的政策,免费加强农牧民的知识培训、文化培训、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牧民的现代化农业知识,促进现代化的农牧民逐步培养获取、发布、共享信息的能力,结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队伍、农业技术推广站、民间组织的工作,加强对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广适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降低农牧民的交易成本,积极鼓励农业现代化的组织体系的形成,发展农牧民专业化合作社组织,积极有效的聚集闲散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力量,促使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培养农业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助氛围,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为基点与标准[11],不断的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大创新性农业,增强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能力
农业科研工作需要有人才、知识、技术、成果等不断创新的方式。在此过程当中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一要务,人才方面主要把“用好现有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普及推广人才”做好,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人才的建设与发展,人才的学术价值、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知识方面主要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农业创新领域的微观领域科研工作;技术方面主要是探索适宜西藏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引进与推荐适宜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新模式、新思维、新举措;成果方面主要是科研的创新成果的展示、从分体现民族特色、民族农牧业经济、迎合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先进成果,结合区域发展取长补短,发展适合自身农牧业的成果转化平台。
(四)走“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伴随西藏经济的发展和逐步推进,西藏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农牧业经济正在逐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农业正在逐步提倡,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被许多国家逐步的共识和认可,根据西藏的农牧业发展特色,保持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西藏农业经济建设要走“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农业”主要从发展农业建设的环境保护力度评价农业发展的趋势,逐步采取有益于农业生产的无污染、高效能的农业,具体表现在减少和合理评定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业白色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农药、化学物质的使用与排放等多个方面;“特色农业”主要是指根据西藏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体现民族区域发展属性,着重发展建设具有别具风格的农业,具体表现在发展区域西藏青稞种植、油菜种植、马铃薯种植、大蒜种植以及西藏特色藏猪、藏鸡等畜牧业的区域养殖基地建设;“观光农业[12,13,14]”主要是指体现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建设高原农牧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大力发展乡村建设,接触自然、释放心情、从分体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建设西藏“一江两河”观光农业生态园,发展农业经济的附加值,构建与提升乡村农业的竞争力,为西藏农业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服务。
五、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的展望
发展高原现代化农业要采用现代管理理念与科学方法论,指导农业的发展,要把农业的发展作为服务“三农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升现代农林企业管理创新方式,组织经营农业建设,把科学技术服务融入农业建设,不可忽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采用适宜科技技术改造农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给予农业经济建设相应的倾斜政策,保障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建立相应的高原农业现代化保障体系以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任务繁杂艰巨、需要有不断改革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思维,相信高原的农业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高原新型现代化农业。
[1]牛治富.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10):203_215.
[2]群觉.中国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13):107_108.
[3]董运来,郭丽娜.关于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16_20.
[4]蔡庆,姜宗昌.如何发展建平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3):6_9.
[5]南珠桑姆.浅谈阿里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藏科技,2009,(12):6_10.
[6]高万龙.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科技论坛,2007,(08):3_7.
[7]张丽英.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J].科技资讯,2010,(14):23_24.
[8]王虎.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J].山西科技,2008,(02):10_14.
[9]张晓莉,李辉.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09,(04):33_34.
[10]马胜杰.西藏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J].西藏发展论坛,2009,(02):5_11.
[11]周小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持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06):32_35.
[12]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_42.
[13]养大蓉.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闲性农业模式的探讨-以苏州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 (6):65_69.
[14]练炳维,王松林.海南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75_80.
Tibet“one river and two stream”Agro-ecological Basin on Theplateau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t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huaguo
(Academy of Tibet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850032)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as a special areawith high altitude and low temperatures,abundant resources and diverse natural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ha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a of Tibe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Three Rivers“basin,this paper main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on the plateau,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plateau from the angle of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s,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method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of descriptive study to solve the problem,find out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watershe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lateau, For example: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ibet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and unbalanced distribu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has developed and backward,efforts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science knowledge and serious lack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he low expansion,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the advant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stablish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tourism promotion,aspect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ystem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au of modern agriculture,for academic reference.
three rivers;development;Highlands of modern agriculture;countermeasures
张华国(1983-),男,汉族,中级经济师兼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者联系电话:13228995314,作者邮箱:zhg2002hbhs@163.com投稿日期:2015年3月30日修改日期:201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