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柞园食叶类害虫调查

2015-02-22张耀亭周志栋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群集黄褐色柞树

张耀亭 周志栋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474676)

柞树又称栎树、橡树,简称栎,是壳斗科栎属树种的统称。柞树叶是柞蚕的主要饲料。河南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其产量占一化性地区的80%以上,截至2014年,开发利用柞林面积约300 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召、方城、鲁山等县,占全省85%以上,多集中连片,树种单一,食叶害虫个别年份小面积成灾,偶尔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对此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专门成立课题组,历经两年对河南省主产县南召、方城、鲁山的13 个示范区进行了调查。经调查,食叶害虫共4 个目20 科110 种,占柞树害虫总数的52%。其中对柞蚕生产造成为害的叶类害虫有以下几种。

1 天幕毛虫

1.1 为害状

天幕毛虫以栓皮栎、麻栎、槲栎等柞树和梨、苹果、杨、榆等林业树木的芽叶为食,是柞园内的主要害虫。1 龄幼虫啃食刚萌动的栎树冬芽,一个嫩芽苞上常有几十个幼虫,直至把嫩芽蛀食空,致使成片柞枝没有嫩芽。2 ~3 龄幼虫吐丝将枝梢包裹于丝幕内,取食嫩叶。4 龄后迁移为害。4 ~5 龄期为暴食期,常几日内将树叶吃光。

1.2 幼虫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50 ~55mm,头部暗蓝色散布黑黄点,在颅顶两侧各生一大型黑斑,前胸背板及臀板皆为蓝色,其上各具2 个黑斑。背中线白色或黄白色,亚背线较宽,呈橙黄色,两线之间夹一条黑色纵线,胸部各节背面两侧各具一黑瘤,第八节上的瘤在背中央大而显著,每个黑瘤上均生有黑色长毛,气门线下,密布黄白色的细长毛。

1.3 生活习性

天幕毛虫一年发生一代,是全变态昆虫,以成形幼虫胚胎在卵内越冬,在河南每年4月初孵化,刚孵化的幼虫,多在卵块附近活动,1 ~2 天后爬到附近的柞枝上啃食嫩芽。1 ~3 龄幼虫吐丝结幕群居生活,1 龄中后期吐丝结幕,随着龄期的增加,丝幕增厚,取食时出幕,休息时静伏于幕内。1 ~2 龄昼夜取食,但以夜间为主,眠期在幕内。3 龄以后白天取食。幼虫整齐排列在幕上晒太阳,并摇摆头胸部。眠期在幕上。5 龄期食量最大,常在几日内将柞园内的树叶吃光。幼虫全龄经过约45 天。此虫多以丝将叶卷曲或将几片叶、小细枝等缀合,在其间营茧化蛹。老熟幼虫结茧后约经2 天蜕皮化蛹,蛹经过约18 天羽化为成虫,一般于6月上旬羽化交配,产卵于枝条上越冬。

2 红刺毛虫

2.1 为害状

此虫是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极大,此虫以幼虫啃食嫩芽、嫩枝和嫩叶,幼虫生活周期长,可为害2 个月以上,大发生时每墩柞树上有幼虫300 ~400 头,最多可超过1 000 头,柞叶几乎被吃光,可长距离迁移,在柞叶被吃光后,可长距离爬行转移,很快扩大为害范围,此虫食性杂,除为害栎树外,还为害杨、柳、榆、苹果、杏等几百种植物。

2.2 幼虫特征

体长50 ~70mm,初孵时黄褐色,后变成黑褐色,老熟幼虫头黄褐色并具深褐色的“八”字形纹。背线黄褐色,前、中、后胸节及腹部第1、2 节的背面两侧各有一对蓝色突起,腹部背面两侧各具一对蓝色突起,突起上均生有黄褐色毛。

2.3 生活习性

此虫年发生一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在树干、屋檐下、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幼虫生活周期2 个月以上,6月中下旬化蛹,蛹约经两周羽化为成虫。羽化的成虫不久即产卵,当胚胎发育完成后,便滞育越冬。刚孵化的幼虫多栖息于卵块上,经3 ~7 天借风传播或爬到树枝上,初上树的幼虫多群集于新开放的芽叶上取食,1 ~2 龄幼虫,遇惊吐丝下垂,随风飘荡似秋千状。为害多从树梢开始,逐渐扩大到其它部位,幼虫分布无规律性,在饥饿时能作长距离迁移,形成新的为害。老熟后吐少量丝将柞叶卷起,将其躯体包裹,或用其丝将虫体系于树枝上化蛹。

此虫的发生与树木的郁闭度关系密切,如郁闭度为0.2 ~0.3、林层简单的阔叶林中或新砍伐而被破坏的阔叶林则多发生。郁闭度较大、林层复杂的林区很少发生。

3 黑头麻栎毛虫

3.1 为害状

以幼虫为害柞树的芽和叶。越冬幼虫早春蛀食柞树的芽苞,常将成片柞树芽苞食空,幼龄幼虫仅食叶肉,大龄后可将整个叶片食光,且该虫为害柞树的时间较长,达4 个月之久,严重影响柞树生长,造成大量减产。此虫除为害柞树外,亦为害楮或楠等树体。

3.2 幼虫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30 ~35mm,头黑色,前胸硬皮板黑褐色被黄色线分成四块。胸部灰黄色,上有茶褐色纵纹12 条,形成的图案较复杂。各节上生有白色长毛数根。

3.3 生活习性

此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群集在树干基部的虫包内越冬,一般一个虫包常聚集幼虫200 ~300 头,在河南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将虫包逐渐向树干上转移,取食柞树芽苞,幼虫于5月上中旬老熟,下树结茧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交配、产卵,7月初孵化。幼虫取食到10月下旬或11月初便下树寻找适宜场所吐丝做虫包,并在其中休眠越冬。此虫取食集中,行动统一,头向叶缘,排列整齐。通常是整叶、整枝、整株被害,极易发现。幼虫出入虫包均排列成一列,排头幼虫边爬边吐丝,后续幼虫以丝为路标跟随。

4 栎毛虫

4.1 为害状

此虫自4月中旬孵化始,到8月上旬为害柞树,大发生年代柞树叶被害50%以上,多是成片柞树叶食尽,严重影响柞树的生长,有些柞园叶食尽后导致柞树枯干死亡,越是干旱年份此虫危害愈大。

4.2 幼虫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65 ~80mm,雌虫密生深黄色长毛,雄虫密生灰白色长毛,头黄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黑褐色斑纹,其前缘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黑色疣状突起,上生有黑色长毛一束,常伸到头的前方,其它各节各有一个较小的黑色疣状突起,上生有刚毛一簇。

4.3 生活习性

此虫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孵化出幼虫,并开始危害柞树,幼虫经过7 个龄期于8月上旬老熟,爬到地面后在枯枝落叶下吐丝结一薄茧,并在其中化蛹。幼虫孵化多在上午7 ~9 时,约经10 个小时爬上柞树取食。1 ~3 龄幼虫群集性很强,取食、栖息和就眠均群集,多是从叶缘处取食,就眠多在枝丫处,7 龄则分散为害,取食集中在夜间,22时到次日凌晨为取食高峰,白天静伏枝丫处,受轻微惊扰则摆动前半躯体,剧烈惊扰就曲身下落,静后再重新上树,聚集一起活动。

5 红头虫

5.1 为害状

此虫主要为害麻栎和栓皮栎,4 ~6月幼虫食害柞叶。常常数百头群集在枝叶上为害,树叶很快被食光,影响柞叶产量,进而影响柞蚕的放养量。

5.2 幼虫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48mm 左右,体基色淡黄,头部橘红色,故称红头虫,体躯背面和侧面密布规则的紫褐色斑纹。

5.3 生活习性

此虫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柞树枝条上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1 ~3 龄幼虫群集在柞叶上取食叶肉。3 龄后食量明显增大,5 龄为暴食期。幼虫的群集性较强,1 ~3 龄始终在一起取食。4 龄虽有分散但不明显,仍几十头几百头的在同一墩柞树上为害,成片柞树叶片被食光,幼虫共5 龄,老熟时从树上爬下,钻入根际附近的3 ~10cm 深的土中吐丝结茧,并在其中化蛹。

6 黄斑波纹毛虫

6.1 为害状

此虫除为害柞树外,还有榆、杨树。对柞树为害时间较长,为害严重时将大片柞树叶吃光,幼虫有1对毒瘤,人接触易中毒成疾。

6.2 幼虫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80 ~90mm,初孵幼虫呈黑色,体侧黄白色长毛,腹部1 ~7 环节背面出现黑褐色方形斑,3 龄虫多黄褐色,4 龄后虫体淡黄褐色,头壳黄白色,后胸背面具一条蓝色毒毛带。每体节两侧各具束状长毛,呈白色或黑色。

6.3 生活习性

此虫年发生一代,以2 ~3 龄幼虫在阳坡的枯枝落叶、石缝、土块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幼虫经过330 天,7月中下旬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开始出现卵,幼虫于8月末9月初孵化,发育至2 ~3 龄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越冬。此虫多在傍晚或上午9 时前分散取食,白天隐伏于枝干的阴面或叶子的背面休息,夏天上午时分,幼虫很少活动,隐藏在树叶下或草层中,不吃不动,当早晚温度较低时,才爬上树梢进行为害。

[1]张国德,姜德富. 中国柞蚕学[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7 ~218.

[2]秦利.中国柞蚕学[M].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49~50.

猜你喜欢

群集黄褐色柞树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带群集耗散项的零压流方程的扰动黎曼问题
长颈鹿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完成“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成果登记
瑟瑟的梦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中西结合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
蒙古栎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