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禅武医跨文化传播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2015-02-22赵明元,辛松和

体育科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传统武术



少林禅武医跨文化传播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

赵明元1,辛松和2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为使传统武术更好地发展,以少林禅武医跨文化传播现象为例,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少林禅武医的传承脉络与跨文化传播历程加以简要梳理,同时分析其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分析认为,少林禅武医跨文化传播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立足原生态是传统武术保证文化品质的根本;第二,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文化内涵;第三,广泛开展公益事业是传统武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少林禅武医;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

“禅宗”“武术”和“医学”被誉为少林文化三宝。但事实上,回顾少林寺的历史可知,1 500年以来的少林禅学、少林武学和少林医学是“在各守一行中分体传承的”,因而“清代以前根本没有三学相济的统一体系的正史记载。”而清末著名少林寺永化堂武僧寂勤(俗名吴古轮)一脉武术文化——少林禅武医则以禅为引导,武为根本,医为保障,将三者融摄合一,相辅相成,互为援引支撑,集“修行、健身、养生”于一体,形成了禅、武和医“三者兼修,高度合一”的鲜明文化特质。

随后,经过历代武僧的演练,少林禅武医日臻成熟。但是,由于后来清朝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所致,少林禅武医一直处于秘密传承之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多家媒体对少林禅武医当代传承人释德建法师的专访,少林禅武医开始接触世俗社会,使得过去无人知晓的少林禅武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开始走出国门,开启了少林禅武医面向国际传播的大门。

1少林禅武医传承的历史节点

1.1 少林寺永化堂的创建

少林禅武医远源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寺曹洞宗永化堂,其开山祖师为少林寺钦命住持无言正道禅师。无言正道(1547—1609),是明末的少林高僧,禅宗曹洞大师少室常润在少林寺的入室弟子,不仅佛法精湛,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被尊称为道公。其生平与永化堂源起等事略可见于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文士鲁凤仪所撰写的碑记《敕赐嵩山少林禅寺传法住持曹洞正宗低二十六世嗣祖沙门无言道公雪居禅师行实碑记》和董其昌的《道公碑》。据此可知永化堂则是周端王朱肃溱为无言正道所建“周府庵”(别称“八王子院”,因在少林寺本院之南,故又称作南园)中的建筑。由于历代兵祸,目前仅存白衣殿小院一座。

2003年,登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完成了少林禅武医传续的考证,具体所依据的史料如下。第一,以同治四年(1865年)少林寺永化堂祖谱《无言道公一系法嗣》为线索;第二,以清道光十年(1830年)海发及湛谟所立《重修石沟寺碑记》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史兆祥所书称赞湛谟医术的“慧心妙术”匾为佐证;第三,以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吴古轮以下第二、三代传人吴山林、张庆贺等人的口述为补充。最终,编纂委员会综合相关史料后正式确定了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完整的法脉传续为:正道—圆会—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贵—祖双—青泰—静典—真传—如祥—海发—湛谟—寂勤(俗名吴古轮)—吴山林(寂勤俗子)—行性(俗名张庆贺)—德建(俗名丁洪本)。

在上述图示的近代传续中,寂勤(吴古轮)为少林禅武医的重要传人,因为寂勤是融合禅、武、医三种学术于一身的第一个集大成者。同时,少林禅武医也从寂勤开始走上了民间传承的道路。

1.2 麟庆少林观武

麟庆观看少林寺武僧演武一事是促成少林禅武医走入民间的重要事件。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满族官员完颜麟庆(1791—1846)代巡抚杨海梁祭祀中岳。根据麟庆的游记文集《鸿雪因缘图记》中《少林校拳》的记录,事件整体经过是,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据唐豪《行健斋随笔》)或三月二十六日(据日本学者松田隆智《少林拳史(二)》),麟庆“既揽嵩阳之胜”后,“晚回少林寺,谒紧那罗殿”,观看了有关元末少林寺神僧紧那罗王御红巾军的传奇故事的塑像,因见“像甚雄伟,著单衫,持火棍,传曾显神御寇”,于是对寺主僧湛峰提出观看武僧演武的要求。但是寺主僧对朝廷有所顾虑,而麟庆又恰为满族大员,因此“讳言不解”。麟庆听后宽慰说:“谕以少林拳勇,自昔有闻,只在谨守清规,保护名山,正不必打诳语。”随后,寺主僧挑选功夫高超的武僧在紧那罗殿前为麟庆表演。麟庆看后称赞“熊经鸟伸,果然矫捷”。随后,寺院主持湛峰唯恐因武僧们表演少林拳法而获加害,因此命参加演武的海发、湛谟及其徒子徒孙等数人隐匿于少林寺下院石沟寺。

期间,湛谟的弟子寂勤(1831—1914,俗名吴古轮,又名吴轱轮)五岁时出家在少林寺下院石沟寺,于湛谟门下苦心习武,成为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少林功夫巨擘,也是少林绝学近代民间传承的第一代宗师和唯一传承者。此后,由于清朝末期义军纷起,清政府禁武愈严,因此时年四十岁的寂勤,为了保存少林文化精髓,按照寺规打出山门,还俗山野。

1.3 释德建:少林禅武医的当代传人

目前,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的传承人和代表人物是在嵩山三皇寨禅院隐居修行的释德建。释德建,号合一,俗家名字丁洪本,黑龙江省克山县人,回族。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1999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在少林当时的主持素喜的见证下,行性法师举行仪式宣布正式将少林传统绝学少林禅武医传于释德建。因此,释德建成为少林寺永化堂第十八代禅武医传人,吴古轮师以下第四代禅武医传人,也是目前少林禅武医的代表和唯一的衣钵传人。同年,释德建正式隐居在嵩山少室山南麓,距离少林寺十几公里外的嵩山三皇寨禅院,成为少林禅武医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2少林禅武医的当世传播与影响

1997年,释德建首次出访意大利并接受采访。此后,国内多家媒体以及日本电视台、韩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美国等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对释德建作了不同层面的报道(见表1)。释德建也因此博得了“少林武功第一高手”的赞誉,并入选2009年度美国世界名人录。

随着媒体的相继介入,少林禅武医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媒体的推介下,少林禅武医跨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也随之繁盛。

第一,自从1997年3月释德建第一次出访意大利后,又于1999年出访日本,并在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总部,释德建现场讲解示范白衣殿上所绘制的功夫,引起了极大的轰动。2007年,继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一年之后,俄罗斯国家社科院奥西波夫院长一行访问嵩山三皇寨禅院。参观访问活动结束之后,奥西波夫院长邀请释德建访问莫斯科。此后,少林禅武医国际间的交流活动持续不断。特别是随着释德建频繁往返于中国大陆、香港、欧洲和美国等地,积极宣传少林禅武医传统武术文化以及养生功法,通过演武、讲学等的活动使得少林禅武医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影响力获得迅速提升。

表1 国内外媒体对少林禅武医传播的代表性作品

第二,2005年正式成立河南嵩山禅武医研究院,由释德建担任院长一职。河南嵩山禅武医研究院成立后,积极对外传播少林禅武医文化。目前,由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旅游发展促进会、登封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联合主办,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承办,已经先后于2007年5月10日、2009年11月14日和2013年5月3日成功举办了三届“嵩山少林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相关论文集与其他学术著作也相继出版。例如,由德建大师口述,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教授陈瑞燕整理编著《德建身心疗法》一书,自2008年在香港问世,就大受欢迎。随后又相继出版《少林禅武医精要》《少林禅武医随身书(一)——专业人士自我提升手册》和《少林禅武医随身书(二)——自我提升身心健康》等养生书籍。书中在继承中国古代禅修方法的基础上,又适于现代社会节奏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探索适合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对少林禅武医的医学价值研究以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智综合复康中心总监陈瑞燕最为深入。陈瑞燕教授有着近20年从事脑疾病复康研究的经历,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提升人类智慧及心理素质的方法。自从她接触了少林禅武医以后,她放下手上其他的研究,着力开展少林禅武医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陈瑞燕教授已经在美国医学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详细论证了少林禅武医对改善情绪及智慧有正面的效用。研究成果引起海外学者对少林禅武医的关注,同时也为一些绝望的病患者带来一点希望。 陈瑞燕教授说:“有些病例如自闭症及痴呆症,我以往用其他方法成效不大,今日用少林禅武医的方法,病况都有改善。”也正是陈瑞燕教授的不懈努力,促成了德建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科研合作。 自2011年7月起,在香港中文大学陈瑞燕教授大力推介下,多次邀请释德建及其弟子赴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做学术报告。至此,少林禅武医已经开展了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在内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总之,在多种传播途径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武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都加强了对少林禅武医的关注,世界各地参加习练少林禅武医的学员逐年增多。

3少林禅武医对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传统武术作为西方竞技文化氛围中的异质文化,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在的精神都与西方体育文化差异较大。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中心论情境,如何实现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必然要考虑传播的基础问题。马克思认为“一种理论在一个民族中的实现程度”,基本上“取决于该理论满足于这个民族需要的程度。”因此,在理论上,古朴的格斗技术、宗教或民间信仰、健身、养生、医疗、休闲均可以作为重要的传播基点。如果说传承就是发展,那么传播则是更有效的继承。少林禅武医的国际化传播实践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个案,通过梳理少林禅武医传承与传播的脉络,可以看出少林寺禅武医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一,立足原生态是传统武术保证文化品质的根本。自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中原影业公司的功夫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以来,少林寺以入世的态度积极打造少林文化品牌。然而,由于“泛商业化倾向”使少林寺与少林武术“为浮华所动”,从而导致少林武术的异化,注重套路艺术表现,从而致使少林武术精神内涵的缺失,使得少林武术“受到曲解”与“被通俗化”。同时也致使其内在品质的边缘化,进而“危及着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的文化品位”2。反观少林禅武医依然坚持拳术与功法的传统性,突出实用性的原则,慢练快打,打练结合,至今还保有古朴的原传风貌,具有较强的原传性特征。富有原生态意蕴的少林禅武医文化历经几代单传能够得以继承,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少林禅武医不仅对武学素养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对习练者道德上的考量,乃至精神境界的提升都有要求,也就是说在练习少林禅武医的过程就是一个武术与道德的提纯过程。少林禅武医自民间传承后,历代传人,做人低调,坚守清净本心,而不是好勇斗狠轻易外露真相。既不轻易示人,也不随意收徒。并且,在少林禅武医得以薪火相传的同时较少掺入个人的原有武术理解,较好地保持了原传的风貌。加之少林禅武医以“一尘不染正禅心”的苦学与清修形象示人,因而使得少林禅武医原汁原味的少林武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世人对少林寺与少林功夫的误解,回答了人们心中的重大疑问,同时也正是吸引更多国内外媒体与武术爱好者不断来探求少林禅武医奥义及少林养生之道的关键。

第二,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早在2003年7月,《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一书的作者赵国成先生在得知登封市政府“准备成立三个专门小组对禅武医进行分别研究”后建议对少林禅武医文化的研究,不搞简单的资料拼凑和纯学术讨论,而是“一定要在发掘少林文化的积极内涵上下工夫”,同时指出“要把那些实实在在属于少林传统文化,特别是那些濒于失传的文化遗产发掘出来,去粗存精,介绍给世人,使之发扬光大。”206少林禅武医在继承了独具特色的古轮功夫基础上,并且以身心和合的健康追求作为推介少林禅武医文化重要的切入点。为此,少林禅武医积极推广养生效果良好且更为简便易行的少林内养功。少林内养功法以和谐身心为理念,注重养生,把身心健康置于终极目标的高度,将禅学的空灵和武学的技艺作为身心健康追求的重要途径,从而为少林武术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第三,公益事业是传统武术传播重要途径。少林禅武医自20世纪90年代末接触世俗社会以来,一直以赠书送药,提供禅房素斋,讲学交流,组织网络小班等形式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其中,少林禅武医继承少林秘方而开创的系列滴剂、六味丸、八味丸、散积丸、承气丸、清肝利胆丸等已在香港卫生署经过各项科学检验,并且通过“中国篙山少林禅武医慈善基金会”无私地奉献给疾病患者。不仅如此,嵩山三皇寨禅院(暨少林禅武医研究院)还为广大信众与养身修心的人士提供住宿与素斋,打造清修者的精神家园。另外,嵩山三皇寨禅院还适应时代的特点,于2013年9月创建了组织灵活、范围广泛、并且具有公益性质的网络学习小班。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学员每天向导师反馈学习心得。随着网络学员的增多,进一步扩大了少林禅武医的影响。

总之,少林禅武医当世传人释德建法师以“广播少林声誉”为己任,坚持做公益活动,认为少林禅武医不能与金钱、利益挂钩。为此,少林禅武医不仅获得了海内外各界贤达人士在资金、物力或义工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提升了少林文化品牌的内质。

参考文献

[1]赵明元,辛松和.少林禅武医的文化魅力简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6):101.

[2]王杰.少林禅武医法脉的源与流[J].少林与太极,2014(6):7.

[3]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0.

[4]嵩山少林禅武医研究院.陈瑞燕教授谈少林禅武医[EB/OL].(2012-09-28)[2015-01-29].http://www.chanwuyi.com.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

[6]赵昱,华颖.“少林功夫”的品牌定位与推广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58-359.

[7]吕宏军,滕磊.少林功夫[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08.

[8]赵国成,赵季曾,李国胜.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M].北京:中华书局,2003.

[责任编辑江国平]

Enlightenment from Shao-lin Chanwuy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ZHAO Ming-yuan1,XING Song-he2

(1.School of PE and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2.Dept. of P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better, by ta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he Shaolin Chanwuyi(Chan, Wushu, and Healing) as the cas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he Shaolin Chanwuyi briefly and analyses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by document retrieval and logic analysis. It was considered by integrated analysis that there are three point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Firstly, original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quality. Secondly,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need to give the new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rdly, activity of welfa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Key words:Shao-lin Chanwuyi;traditional Wushu;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15)02-0009-04

作者简介:第一赵明元 (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文化。

收稿日期:2014-10-1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传统武术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社会存在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形态研究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