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香炉具造型设计研究

2015-02-22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香炉莲花

于 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宋代香炉具造型设计研究

于 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注:本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LX13_753

中华大地用香历史十分悠久,《丁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香”字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史料记载的对香料植物的利用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断快速发展。最晚至魏晋,熏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宋以来,随着外来香料的大量输入,焚香这项雅事更是发展到了鼎盛。

宋代香事的发展催生出造型丰富、材质多样的香炉具,传世及出土的宋代香炉具十分丰富。宋代的香炉从造型上来看大致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类。封闭式香炉有盖,现今一般称为熏炉;敞开式香炉无盖,现今一般称为香炉。

一、熏炉造型

宋代的熏炉在造型上主要有兽形、植物形和几何形几种。一般来说,尺寸大一些,通高约二三十厘米及以上的宋人称为出香。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有“奁具中有白玉出香狮子,高二尺五寸,精妙无比”,所述即出香,出香多设于厅堂使用。

(一)狻猊熏炉

兽形熏炉在宋代最为常见和典型的造型即是狻猊(即狮子)。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一件瓷质狻猊出香,高32cm,炉身是附有底座的莲花,炉盖为莲花中间的莲蓬,盖顶坐有一只戏球的狮子,侧头并张口,用以出香。狻猊出香在诗词古文中十分常见: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曰“故都紫霞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南宋范成大《揽辔录》记金中都宫殿曰“两楹间各有大出香金狮蛮”;南宋周麟之《破虏凯歌二十四首》中云“七宝为床坐殿衙,金猊双立喷飞霞”,并自注:“其御榻以七宝为饰,夹坐有金狻猊二,高丈余,飞香纷郁”。

(二)香鸭

香鸭即鸭形熏炉,它与出香类似,但尺寸要小一些,功能也不尽相同。芝加哥美术馆藏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香鸭是其中的一件精品:熏炉通高18.8cm,下有承盘,承盘之上为一朵盛开莲花,中间莲蓬处托举一只张口小鸭,鸭口出烟,莲蓬台处设有小孔用以进气。南宋周端臣《青铜香鸭诗》:“谁把功夫巧铸成,铜青依约绿毛轻。自归骚客文房后,无复王孙金弹惊。沙觜莫追芦苇暖,灰心聊吐蕙兰清。回头却笑江湖伴,多少遭烹为不鸣。”宋代的香鸭多用于帐中,用以熏衣熏被,其功能如同当时的薰球,北宋秦观《木兰花》云“红袖时笼金鸭暖”即是。

(三)莲花熏炉

宋代以植物为造型的香炉基本见于莲花形制,其来源于唐代的莲花式香炉。唐代莲花炉原是装饰莲花的炉盖与多足炉的合身,炉盖上镂空着若干个花式的出烟孔,如出土于浙江的唐天复元年的越窑五足炉;又见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银鎏金香炉,在盖顶装饰有可以出烟的莲花。宋代沿袭唐代式样,并无太多改变。

(四)香球

两宋时期有一种球体的小巧香炉,被宋人称作“香球”。香球一般由银等金属制成,外壳为镂空的雕有花鸟等图案的球体,可打开,内里设有数个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圆环,圆环大小相互嵌套着支撑一个盛装香料的小香碗,通过两个圆环轴的彼此制约以及小香碗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小香碗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平衡,香料不倾洒。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有云:“香囊者,烧香圆器也,巧智机关,转而不倾,令内常平。”又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昤昽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这种香球因为内部球体如何转动,里面的香灰或火星都不会洒落出去,所以常被置于卧帐之中,即《西京杂记》中所称的“卧褥香炉”。

二、香炉造型

无盖的敞开式香炉在宋代大致分为两种造型,高足杯式和仿古式,而仿古式则又有鱼耳炉、鬲式炉、奁式炉几种造型。

(一)高足杯式香炉

北宋时期,北方最为常见的瓷质香炉是高足杯式样,敞开无盖。炉通高常在10cm以下,上有宽平的边缘,下接直筒炉身,也见斜壁的正梯形炉身,底座大致呈椎体,有白釉、青釉、黑釉的,炉上有些也有刻花,常见莲花。此类香炉成型完成于唐代。陕西黄堡窑址出土一些高足杯式香炉,按照器型整理排序,可由初唐至中晚唐,下顺五代,直到宋金耀州窑,可见宋代的高足杯式炉是由初唐起一脉相承不断发展而得到的。

(二)仿古式香炉

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可以说是南宋最具特色的香炉,最初很可能是直接取用了诸如秦汉的铜鼎、铜鬲、铜簋等容器,用以焚香。可见,好古是这一类香炉出现的时代背景。宋郑刚中《焚香》:“五月黄梅烂,书润幽斋湿。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古鼎即是。又有范成大《古鼎作香炉》:“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南宋舒岳祥在《古铜炉》诗中曰:“殷彜周鼎几千年,土蚀苔封洗涤全。且与道人烧柏子,不须公子爇龙涎。”两宋名窑所出的仿古香炉尺寸一般较小,通高约10cm左右,宋人多将此类型的小型香炉作日常焚香使用。其形制有鱼耳炉、鬲式炉、奁式炉几种。

1.鱼耳炉

鱼耳炉造型仿自古铜簋,根据器铭宋人将其称作“敦”或“彝”。铜簋本是厚重有分量的器物,传承其曲线简洁的造型特点并将材质改变为瓷以后,使得鱼耳炉变幻出一种优雅的气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南宋哥窑鱼耳炉,通高8cm,即是其中常见的式样。

2.鬲式炉

鬲式炉又有称为三足炉,造型仿自古铜鬲,直曲相接,造型简洁质朴,没有多余装饰。通过制胎时有意在某处稍作条状突起,因而在烧制过程中此处的釉比其他处略薄,烧制完成后此处的釉色比他处要浅淡,这种工艺称为“出筋”,薄胎厚釉恰到好处地演绎了鬲式炉独特而又精妙的釉色,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即是形容龙泉窑鬲式炉。

3.奁式炉

奁式炉形似酒樽,圆筒直壁,底平,下有三兽足,简洁洗练,北宋已经流行,宋人称之为“奁”“小奁”“古奁”“奁炉”。南宋陆游《斋中杂题》:“棐几砚涵鸲鹆眼,古奁香斮鹧鸪斑。绝知造物殷勤意,成就衰翁到死闲。”又有宋侯寘句:“黄姑青女交相忌,眼看尘土占芳蕊。急埽满阑金,小奁熏水沉”,所提即是。奁式炉出于汝窑留世较少,定窑则比较多见。此外,南宋龙泉窑、吉州窑也都出产奁式炉,风格较汝窑和定窑有了变化,摒弃古雅却更添活泼生气。

宋人燕居焚香不仅仅是存于诗词书画中的风雅意向,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上至皇室贵族、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都将焚香视为平常。纵观香事发展历史,宋朝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香炉具也在两宋时期集大成:一方面传统造型的香炉具完成了最后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新的香炉具成为后世香炉具造型的典范。(附图为宋代香炉具的造型分类)

猜你喜欢

香炉莲花
程家玉
云莲花灯
勇闯通天塔第一层
花莲的那朵莲花
莲花汤匙
莲花岛再见
三个香炉
三个香炉
香炉 承载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