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农村信息化建设案例研究
2015-02-21于兴艳孔真卞琛买买提阿依甫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0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于兴艳,孔真,卞琛,买买提阿依甫.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0.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新疆地方农村信息化建设案例研究
于兴艳1,孔真1,卞琛1,买买提阿依甫21.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022.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49
本文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研状况,总结和分析当前新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新疆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2012年全省人均GDP为7 500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5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中央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自治区出台了投资、产业、税收、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落后依然是农村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达坂城区东沟乡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在新疆地方农村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以东沟乡信息化建设为案例,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希望为新疆的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 基本情况
达坂城区东沟乡毗邻乌鲁木齐市,隶属达坂城区,下设7个行政村,共1151户,6338人,其中约80%居民为回族,另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当地农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牧业及养殖业,农民人均收入处于新疆农村中等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
本次调研涵盖7个村落,包括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调研通过问卷、走访入户与村民交流、与各村村主任开展座谈会、采访农技站等多种形式展开。共发出调研问卷184份。问卷调研内容涵盖当地村民的信息意识现状、信息需求现状、对信息服务工作现状的评价、对信息化的掌握程度、使用能力、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建议及期望等。
2 东沟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分析
当地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较大,“村村通工程”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该地区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宽带覆盖率显著提高,县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和信息员队伍开始建立。目前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农村广播电台的覆盖率达到100%。农牧民的手机的普及率达到100%,固定电话的安装率达到83%。东沟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同时存在如下问题。
2.1 信息设备与资源开发利用非常薄弱
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开始起步,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普遍缺乏信息员,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很低。各村配备的图书屋、文化室基本处于闲置或关闭状态,图书存量有限,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的报纸等媒介覆盖率也很低,实用性不大。
宽带网络在东沟乡村一级地方覆盖率非常低,调查显示,仅有22%的农户家庭拥有电脑,仅有7.8%的农民能熟练使用宽带互联网,说明当地农民距熟练掌握使用互联网的普及仍有很大差距。
村村通的无线广播已经普及,建立了非常有效的宣传环境,但农民普遍反映广播内容涉及到的娱乐内容较多,农业信息和对村民农业发展有关的新闻很少,对农民生产帮助内容针对性不强。
2.2 当地农业信息组织与管理薄弱,政府推动力不足
调查中显示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其次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当地农民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农产品的销售和政府出台的政策上。
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上,23%的农民认为农民的需求与信息服务内容不统一,46.5%的农民任务信息服务站点太少,20.1%的农民任务信息服务不及时,这说明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当前政府提供的信息服务工作仍然与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上存在脱节。
2.3 当地农民传统农业观念浓厚,信息意识淡薄
东沟乡农业的优势明显,但种植方式传统,同时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当地农产品很容易遭到被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以东湖村为例,每年仅有少数农民能通过个人关系找到销售渠道,绝大多数农民仍以口口相传或消极等待收购商等方式销售,常常出现的产销脱节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地农民普遍学历低下,调查统计,93.4%的农户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农民对于信息化对生产生活和实际影响的评价中,仅有21%认为影响很大,有近45%的农民认为没有影响或说不清。由于农民对信息的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自然也很低。
宽带互联网向农牧民家庭普及难度仍大,农民信息化支付能力相当低下。当地84%的农民每个月能接受的信息费用为30元以下,73%的农民能接受的信息终端价格为1000元以下。由于当地农牧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而计算机设备投入以及宽带成本过高,直接导致计算机普及率过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的信息化发展。
2.4 当地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东沟乡设有一个农技站,工作人员仅一名,每年的工作内容模糊,培训很少,宣传力度薄弱。农户主动与农技站的工作人员沟通率地下,很多农户反映不知采用何种渠道能够获取信息,农技站与农户连接断层。
农村基层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员技术水平低下,导致村里配备的远程教育系统等设备形同虚设,信息员的专业能力与人数配备都亟需提高。
3 加强新疆地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
从工作性质来看,农村信息化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等。就农村发展来说,所有这些方面都包含着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内容,各级政府必须就此承担起相应的职责[2]。因此,在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当地的现状,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进行信息化建设。
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人员在政府的网站、报纸、农业电视台、广播以及网络、移动通信等有效渠道上及时发布与农业生产销售及农业科技指导的信息与政策,来引导农民生产种植;乡政府至村级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有效衔接,确保能够及时传播农民所需的各种信息,同时把外界需求及时反馈到百姓手中。
3.2 通过多样化宣传与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
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和生产销售观念,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的更新、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产品的销售情况等,必须加大多样化宣传力度。
采取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定制展板、请专家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宣传,广大农民不仅仅要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书阅报和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中收集到各种信息,而且要能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农民通过身边真实的致富例子,加深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同,转变思想,从而走上致富的道路。
政府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方式,组建农业价格分析、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生产加工等专家队伍,开通专家咨询系统,实施信息互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便民电话等制度,使农牧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可以电话服务的方式在政府服务中心寻求解决的方法。对基层的图书馆、文化室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并对农牧民开放,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
通过举办各类农业信息化培训班,免费对农民进行网络信息化运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建议在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引导种植和养殖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参加各类培训班,然后组织带动其他农民利用信息实现农产品种植、销售等。
3.3 加强农村基础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上继续积极推动农业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落实乡镇宽带业务。电信运营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农村电信资费方面应实行优惠政策,从多方面降低农民成本,让农民得到实惠。在我国一些地方,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开展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探索了“农民信箱”、“千村通”工程、“12316新农村热线”、“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等发展模式[3],新疆本地电信运营商可以借鉴这些模式结合本地现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期达到农民与企业双赢。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管理,充分调动涉企业、农产品中介公司、农业研究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3.4 有效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制度的落实,对信息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通过他们对信息进行上传下达,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员收集的一手信息,使上一级部门的信息服务站(如农技站)能够及时调节信息分析和对农产品价格销售等方面的预测情况,更能提供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员同时能够通过农技站、工商所等部门收集信息向农民传达。
可以依托区内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采用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在吸收人才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4 结语
从东沟乡的信息化现状,我们深刻认识到新疆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农村信息化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动力量,就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工程,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1]李广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总体架构研究[J].电子政务.2008,13.
[2]李广乾.四川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案例研究[J].电子政务.2008,23.
[3]李军.从实地调研到分析和展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