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州棉花盲蝽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5-12-07马诗科吴莉莉郭俊杰陈艳杨寒丽吾买尔江阿巴拜克力

新疆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季豆巴州若虫

马诗科,吴莉莉,郭俊杰,陈艳,杨寒丽,吾买尔江·阿巴拜克力

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841000

巴州棉花盲蝽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马诗科,吴莉莉,郭俊杰,陈艳,杨寒丽,吾买尔江·阿巴拜克力

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841000

本研究通过棉田详细、系统的调查及室内饲养研究得到:(1)巴州棉田盲蝽象种类主要有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苜蓿盲蝽Addlphocori lineolatus(Goeze),其中牧草盲蝽占98.4%,苜蓿盲蝽占1.6%。(2)26±1℃、湿度70±5%、自然光照条件下以新鲜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 L.)饲养牧草盲蝽得到:若虫共五龄,卵期、若虫期分别为10.48±1.80d、14.67±1.08d;成虫产卵期平均为17.46±3.91d,产卵量平均为95.74±33.57粒,雌成虫寿命为28.18±6.07d,雄成虫寿命为25.62±3.87d,种群趋势指数为34.46。(3)牧草盲蝽在巴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越冬。(4)苜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量非常稀少。

棉花盲蝽象;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是南疆棉花的主要种植区,每年的种植面积在233 300 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巴州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因素,使棉田害虫的发生种类和动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棉田盲蝽类害虫数量不断增加,对棉花危害逐渐加重,近年呈现出上升为害的趋势[1-4]。棉田盲蝽种群的爆发还波及其他寄主作物,根据资料显示,盲蝽的寄主植物涉及50多科200余种,包括有小麦、香梨、杏、红枣、辣椒、番茄等,对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构成威胁[1]。库尔勒香梨是巴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盲蝽象对香梨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给香梨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根据近年盲蝽象在巴州及国内外盲蝽象发生情况,盲蝽象对巴州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存在严重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2013年~2014年开展了盲蝽象在巴州棉花盲蝽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找出其发生高峰期,掌握其发生规律,为指导巴州盲蝽象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方法

1.1 盲蝽种类、分布及主要寄主调查

于2013年~2014年对巴州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等县(市)主要农作物及田边杂草进行观测与调查,同时,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相关的调查资料,确定棉花主要的盲蝽象种类及其主要寄主。

1.2 棉花牧草盲蝽个体发育

1.2.1 虫源

2014年5月上旬在库尔勒市英下路农科所棉田周围杂草网扫牧草盲蝽成虫,室内用新鲜四季豆饲养至产卵,初孵若虫待用。

1.2.3 处理及测定方法

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6±1℃,湿度控制在70± 5%,光照为自然光照。挑取大小一致的初孵若虫100头,分别放在直径3 cm,高5 cm的玻璃杯中,玻璃杯中放一段宽1 cm、长5 cm的纸条,纸条搓成弯曲状,用新鲜四季豆饲养。每天定时观察若虫的发育情况,记录若虫的蜕皮次数、各龄的历期和若虫各龄期的死亡数。

每天观察成虫的羽化情况,将当天羽化的成虫1:1配对放有新鲜四季豆的23 cm×13 cm×8 cm的塑料保鲜盒中,每个塑料盒放一对,在塑料盒中放置蘸有5%蜂蜜水的脱脂棉球,以便牧草盲蝽成虫补充营养。每日更换四季豆并将取出的四季豆在解剖镜下观察,记录产卵量后放置在15 cm×10 cm×8 cm塑料盒中,塑料盒中放宽1 cm的纸条,纸条用手轻柔至弯曲,每日观察四季豆上卵的孵化情况,记录每天孵化数并把孵化的若虫取出。直至成虫死亡。计算成虫的产卵期、产卵量、卵历期。

1.3 棉田盲蝽象生活史、习性

1.3.1 采用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观察

于2013年4月~9月在库尔勒市托布力其乡棉田定期调查各种盲蝽类害虫数量。棉花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棉花按当地常规管理技术进行调查间隔为4 d。,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棉花,系统调查棉株上各种盲蝽数量,盲蝽分类分龄(若虫)记载。

1.3.2 网捕

调查时间从2013年5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隔3~5天对棉田进行网扫,分类登记盲蝽象及成、若虫(分龄期记录)数量。

1.3.3 色板监测

以悬挂20个色板/666.7m2在棉田设置黄、蓝板监测,一方面可作为监测手段,另一方面比较两种色板对盲蝽的诱集作用,最终达到做为防治方法进行推广。于棉花定苗后一周在棉田设置黄、蓝板,设置方法为每种色板10个,5个为一组,共4组交替排列在田间。每3-4 d调查一次,调查后将死虫清除,记录色板上各种盲蝽数量,黄板根据粘虫数量的多少及时换板。悬挂高度随棉花的生长高度升高。

2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盲蝽象主要种类及其分布、寄主

2013年~2014年通过棉田系统调查和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巴州棉田盲蝽常以几个种类混合发生,其中牧草盲蝽占98.4%,苜蓿盲蝽的数量极少,占1.6%。其分布及主要寄主见表1。

表1 巴州盲蝽象种类、分布及主要寄主

2.2 危害特点

盲蝽象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成虫和若虫均能刺吸为害,主要取食各种寄主植物的幼嫩部分和繁殖器官。在其取食过程中,通过口针的剧烈活动撕碎植物细胞,同时向植株组织内注入大量的唾液,其唾液中含有多种酶类物质,可将食物源(组织和细胞)分解为泥浆状的物质并吸入,从而造成植物组织的坏死,形成刺点(刺斑)。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棉花的嫩头、生长点、花蕾、幼嫩棉铃等汁液,最喜危害花蕾,造成棉花蕾铃受害脱落,形成“公棉花”和“破头疯”状。早播,现蕾早,现蕾多,现蕾时间长,生长旺盛的棉田危害重。幼苗被害后不定芽丛生而成多头棉;顶芽被刺,展开后为破叶,称“破叶疯”,幼蕾被害后,由黄变黑,2~3天脱落;大蕾受害,呈现黑斑,苞叶张开,花不能正常开放,顶心或旁心受害,枝叶丛生疯长,称“扫帚苗”;花受害:花瓣初现时,如花瓣顶部遭受棉盲蝽为害,花冠则出现黑色斑点,细胞因受刺激而发生局部增殖现象,表现为卷曲变厚,使花瓣不能正常开放。花瓣开放后,如花瓣中部或下部遭害,则呈现暗黑色的小黑点,严重时密布成片。雌雄蕊、花药、柱头受害后,变黑或雄蕊脱落,只剩黑色的花药,严重时可全部变黑,只剩柱头;铃受害:幼铃遭害后,常密布黑点,一般当黑点达铃面积1/5时,幼铃即行脱落或变黑僵死,不能正常吐絮。中型铃受害后,受害处周围常有胶状物流出,局部僵硬,但很少脱落。大型铃受害后,铃壳上有点片状黑斑,均不脱落。

2.3 主要种类生物学特性

2.3.1 牧草盲蝽

2.3.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5~6 mm,宽2.2~2.5 mm,体绿色或黄绿色,越冬前后为黄褐色。头宽而短,复眼呈椭圆形,褐色。触角第四节鲜红色或赤褐色。前胸背板有桔皮状刻点,侧缘黑色,后缘有黑纹,中部有四条纵纹,小盾片黄色,中央呈心形。前翅具刻点及细茸毛,翅膜区透明,微带灰褐色。足黄褐色。

卵:长0.9 mm~0.22 mm,苍白色或淡黄色。卵盖很短,口长椭圆形。卵中部弯曲,端部钝圆。卵壳边缘有一向内弯曲的柄状物,卵壳中央稍下陷。

若虫:共5龄,黄绿色,前胸背板中部两侧和小盾片中部两侧各具黑色圆点一个;腹部背面第三腹节后缘有1黑色圆形臭腺开口,构成体背5个黑色圆点。

2.3.1.2 个体发育

(1)各虫态发育历期

26±1℃条件下,卵期平均为10.48±1.80 d;若虫共5个龄期,2龄、3龄、4龄龄期较短,分别为2.44±0.58 d、2.26±0.53 d、2.80±0.78 d,5龄龄期最长,为4.06±0.80 d,整个若虫期最长17 d,最短13 d,平均为14.67±1.08 d;

表2 牧草盲蝽发育历期

(2)成虫的性别比例、寿命及繁殖力

成虫雌雄比为1.24:1,成虫羽化后3~5 d即可产卵,雌成虫产卵期平均为17.46±3.91 d,产卵量平均为95.74±33.57粒,产卵高峰期为雌成虫羽化后6~15 d,雌成虫寿命较雄成虫长,为28.18±6.07 d,雄成虫寿命为25.62±3.87 d。成虫将卵产在豆角的两端,即用刀子削成的斜面上。

表3 成虫的性别比例、寿命和繁殖力

(3)存活率

在食物充足、排除天敌和雨水等饲养条件下,牧草盲蝽低龄若虫存活率较低,大龄若虫存活率较高。世代存活率为65%,种群趋势指数为34.46。

表4 牧草盲蝽的不同发育阶段成活率

图1 牧草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

2.3.1.3 牧草盲蝽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越冬。3月中、下旬温度9℃以上时,出蛰活动,主要在冬麦、杂草上,4月上旬在香梨园诱集到牧草盲蝽;5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和若虫,主要为害苜蓿,棉田边杂草胖姑娘(花花柴)上数量较多,并开始少量向棉田迁移。6月中旬之后,牧草盲蝽数量逐渐增多,此时正值棉花现蕾期。6月下旬棉田灌水后,牧草盲蝽数量增加较快,此时正值棉花开花初期,这也说明棉田牧草盲蝽受田间湿度的影响较大。第二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中上旬,主要为害棉花中上部蕾及铃,8月中下旬开始迁出棉田;第四代成虫、若虫发生在9月下旬,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缝中越冬,对棉田为害较少。见图2-4。

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牧草盲蝽对蓝色诱虫板的趋性较强,但差异性不大。

图2 牧草盲蝽成虫数量消长动态-黄、蓝板监测

图3 牧草盲蝽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网捕

图4 牧草盲蝽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百株(2013年)

2.3.2 苜蓿盲蝽

成虫:体长8~8.5 mm,宽2.5 mm,全体黄褐色,被细绒毛。头小,三角形,端部略突出。眼黑色,长圆形。触角褐色,丝状,比体小,前胸背板绿色,略隆起。后缘褐色,前方有两个明显的黑斑。小盾片三角形,黄色,沿中线两侧各有纵行黑纹1条,基前端并向左右延伸。半翅鞘革片前缘、后缘黄褐色,中央三角区褐色;足基节长,斜生。

若虫:全体深绿色,遍布黑色刚毛,刚毛着生于黑色毛基片上,故本种若虫特点为绿色而杂有明显的黑点。头三角形。眼小,位于头侧。触角4节,褐色,比身体长。足绿色。

在两年的调查中,苜蓿盲蝽的数量都非常稀少。2013年黄、蓝板共诱集到10头,2014年仅诱集到1头。2013年7月下旬普查,棉田未网捕到,仅在棉田边杂草上网捕到,但数量也较少。网捕数量较多的甘草、番茄、苜蓿百网成虫数量最高分别为7头、5头、6头,若虫数量分别为0头、6头、25头,其中2龄、3龄若虫占65%,甘草、番茄、油葵等田边杂草上百网成虫数量最高为7头。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是当前巴州棉田主要的盲蝽类害虫,占盲蝽类害虫的98.4%,苜蓿盲蝽的数量极少,仅占1.6%。由于巴州农作物种植结构、棉花品种和栽培技术发生了较大变化,牧草盲蝽的寄主较为广泛,对巴州其他农作物也产生了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牧草盲蝽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仅研究了牧草盲蝽在26±1℃、自然光照条件下以四季豆为寄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该虫在不同温度、光照和取食其它寄主植物条件下的生命表及生命参数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牧草盲蝽发生数量消长动态的研究表明,牧草盲蝽在巴州棉田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越冬。危害高峰期在6月下旬棉田灌水和开花之后,受田间湿度的影响较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4]。

通过在田间设置黄、蓝板对牧草盲蝽进行诱集、网捕、定点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开展研究,几种方法互补,对牧草盲蝽及其他蝽类害虫在田间的数量消长动态有了较为准确的研究。

[1]陆宴辉,吴孔明.棉花盲蝽象及其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7;

[2]Wu K等,2002.Wu K,Li W,Feng H,et al.Seasonal abundance of the mirids,Lygus luconrum and Adelphocoris spp.(Hemiptera:Miridea)on Bt cotton in northern China[J]. Crop Protection,2002,21:997-1002.

[3]杨明超,杨涛.牧草盲蝽在南疆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5):31-32.

[4]李号宾,吴孔明,徐遥等.南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种群数量动态[J].昆虫知识,2007,44(2):220.

[5]张孝峰.牧草盲蝽个体发育进程研究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14,62(2):43-44.

马诗科(1960年—),四川射洪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保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学技术研究“星火”计划项目(201311)

2015-09-20

猜你喜欢

四季豆巴州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巴州红枣产业发展中科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梅干菜炒四季豆
吃四季豆掐头去尾才安全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