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2015-02-21郭禹汐

关键词:快餐价值观大学生

王 欢,郭禹汐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一、网络快餐文化的纵横分析

(一)网络快餐文化的内涵

追溯文化概念的内涵,是在1871年由被称作“人类学之父”的爱德华·泰勒提出的,他最早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文化的内涵和种类不断得到扩充,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与社会环境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日渐脱离单一缓慢式的节奏,“速度”成为生活中的关键词,这种影响也映射到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上,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快餐文化具体而言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播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面积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割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所独有的资源共享性、超越时空性、实时交互性等,使网络背景下孕育出的快餐文化愈演愈烈。网络快餐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与网络技术手段发展密切相关、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呈现方式多样化、内涵单一重复化,短期内速成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现象。网络快餐文化相比快餐文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果更佳。

(二)网络快餐文化形成的动力

文化是一种“人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描述文化的形成,“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和精神的一切共同业绩。”同样,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也包含独特的时代背景、人为因素和经济因素。

首先,对互联网碎片化时代的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种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大行其道都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的包装下让这场“饕餮文化盛宴”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此外,互联网的点击链接分享功能,实现了文化病毒式的传播效果,简单地点击分享便使网络快餐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如果说快餐文化所凸显的是一个“快”字,那么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更使得文化在形成和传播两个步骤上都实现了“飞快”的目标。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和网络快餐文化两者是相伴相生的。

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同样是对碎片化时代的回应。碎片化的信息正在逐渐肢解和侵占人们深度阅读的时间。今日,人们不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去购买一本书籍,也不会因为一条新闻而守在电视机前,不再会专门花费大量时间获取资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多种网络技术手段在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阅读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导致阅读习惯的改变,跳跃式阅读、扫描式阅读、读图思维都是碎片化时代所孕育的阅读习惯,而网络快餐文化的多变性和丰富性恰恰填充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等人时人们刷新微博获取资讯,临睡前人们打开微信朋友圈接受好友信息的填实,候车时人们打开微视频、微小说追求声色刺激放弃深度思考。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乃至生活习惯,这种被切割的生活必然带来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压缩,而网络快餐文化自然应运而生。

其次,对社会成员压力的排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通过具体历史的人得以积累、传递、发展、变化的,因此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如前文所述,文化即“人化”,就是指人从满足自身需要出发,打上符合人们主观要求的烙印,而网络快餐文化就是打着这个时代人们需求烙印的产物。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在社会中人们寻求放松心情、排解压力的元素,网络快餐文化就成为人们消遣的对象。网络快餐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轻松娱乐性,无视本身的内涵,以声色刺激、消遣娱乐为目的。正如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所言:“在消费文化影响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了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快感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众欢迎的。”[3]包括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上班族承受工作压力、中年人负担家庭压力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发展。社会成员都试图在网络快餐文化中寻找片刻的喘息。

最后,对市场积极形式的效仿。网络快餐文化归根到底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而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从这一点上追溯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就要谈到社会存在中的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已然演变为一个产业,而产业讲求的是使资本进入市场,然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程序化作业。于是文化变成生产线式的流程化运作,即通过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最符合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的文化消费品。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速度成为衡量指标的今日,网络快餐文化正中文化产业发展的靶心,以多样式的形式包装、令人满意的速度不断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消费品。经济因素正在文化产业领域发挥着指挥棒式的作用。

(三)网络快餐文化的独有特征

对于网络快餐文化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其特性的了解之上。网络快餐文化除了继承文化所共有的共享性、体验性等特性外,也蕴含其独特之处,包括易变性、商业性、娱乐性、互动共享性。

第一,易变性。网络快餐文化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地点,以某个具体事件为触发点,再借以网络技术手段传播流行的文化。因此,显而易见地网络快餐文化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盗墓悬疑小说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而穿越、同人小说漫画却正当流行。网络快餐文化不断变化表现形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第二,娱乐性。网络快餐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的文化。而消费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迎合人的口味,无视文化本身的内涵。血腥的暴力、离奇的打斗、香艳的宫廷、风情的军旅,是如今影视作品的主打题材,各种匪夷所思却都登上大雅之堂。编创者无所谓严肃与荒诞,不顾忌真实与谎言,消费者自然也只是图个快乐、图个刺激。看一部悲剧电视,还没来得及体悟悲情的震撼,下一时段的喜剧作品便在哈哈大笑中登场。悲惨与欢乐,都只是一种消遣娱乐。

第三,商业性。在认定网络快餐文化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的同时,就意味承认网络快餐文化的商业特性。在文化市场,同样会本着低成本、高收益的原则运作一本网络小说、一部微电影,在这种前提下网络快餐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互动共享性。互联网时代下链接分享、@好友功能让网络快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更体现了互动共享性。一本网络小说、一部微电影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下,会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果。坐在家里我们能够欣赏模仿世界上最流行的“江南style”、效仿韩剧“喝啤酒吃炸鸡”。这样的传播效果也同样考量着传播内容的内涵。

二、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构成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相关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具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好坏、利弊、得失、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神圣与世俗等的观念,是人们特有的关于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约束性规范[4]。大学生价值观是群体价值观中的一种,群体价值观是指以一定群体为主体,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影响制约下,基于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态度[5]。因此,依据人所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自身需求及满足程度的不同,价值观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所处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待周围现象、事物以及自身所持的基本观点。

大学生价值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价值目标、价值评价、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是指支配人行为活动的根本目标,具有指导性意义;价值评价是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衡量基准,正确的评价标准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价值取向是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

(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心理特征。要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必须了解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描绘后工业社会是后现代文化主义思潮的大温床。理想信念的缺失和精神家园的被放逐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如今这种社会形态的变迁,深刻地印刻在青年一代身上。相关调查显示:有34.5%的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有32.2%的人不相信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6]。大学生陷入信仰消解、精神焦虑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易受不良社会舆论的影响。

第二,文化基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所接触的文化密切相关。网络的传播特点与大学生的行为、价值观等具有某些契合性。如互联网的开放性同大学生接纳心态的开放性具有某些相通性。网络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社会主流文化、居次要地位的亚文化和背离现存秩序的反文化。本文谈到的网络快餐文化就从属于亚文化。一般而言,信息是形成网络文化的本质因素,而信息的开放性、庞杂性、易变性、创新性都恰恰契合了大学生的特点,就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而言,由于上网技术、软件技术的复杂,对于年龄较大者反倒是陌生不开放的。因此,网络文化的受众更多是年轻人,其中以大学生尤为突出。由于受网络内容交互、超文本性的影响,网络文化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庞杂性。一般而言,信息处理能力强者——大学生更易处理接受。因此,可以说网络快餐文化对于大学生影响至深。今天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三、网络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效用的探讨

作为18~19岁乃至20岁出头的青年,大学生仍然处于社会化的进程中,大学学习阶段正是他们在心智上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完善自身价值观的过程。而网络作为大学生新的社会化途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汤因比曾言:“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

网络快餐文化在当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大学生是受到这一文化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快餐文化既然作为大众文化能被社会认可并接受,必然存在其积极的方面。

第一,丰富大学生信息认知途径。互联网所实现的是信息的最大联通性,它使得跨地域、跨时空的交流畅通无阻碍。这种网络快餐文化所带来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多视角学习知识、认识社会的机会。此外,一些新鲜的思想更需要一些实体来承载它的抽象概念,而快捷、时尚、通俗的快餐文化就成了它的首选,然后以杂志、影视、音乐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帮助他们理解、接受这些新鲜的事物。

第二,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7]。网络文化具有的去中心化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传播媒介中受众被动接收和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使传受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想法的平台。网络快餐文化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机制,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文化的创新性,这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不仅仅是网络文化快餐的享用者,也是网络快餐文化的创造者。

第三,促进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网络快餐文化作为消费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经济的界限,突破了文化观念的狭义性和封闭性。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在提供丰富文化快餐的同时,使青少年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身,也使社会加强了对青少年的了解。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得以加强,从而促进了青少年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网络快餐文化的流行,像一把双刃剑,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第一,助长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如前文所述,信息是形成网络快餐文化的本质因素。传统信息传播理论将信息传播功效理解为“告知”,即通过传递信息完成交流任务。威廉姆·斯蒂文森提出游戏和娱乐理论(play theory and entertainment theory),将信息传播作为“取悦大众”的游戏过程,即“告知”的娱乐化过程。在“信息”传播中,含有快乐、痛苦、娱乐和工作等多种元素。个体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会将“娱乐”作为选择信息的重要标准。例如,人们倾向于读图胜过阅读文字;喜欢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超过经典原著。于是轻松愉悦性成为人们选择文化内容的标准,长此以往将使大学生缺乏斗志、贪图享受并形成思维惰性。

第二,形成功利主义求知价值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齐普夫曾提出“最小努力原则”,即“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益”。将这一理论应用到网络信息处理中则是指,人在选择信息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速度”而不是“最优”。网络快餐文化所凸显的正是高速度低质量。当大学生面对纷繁冗杂的海量信息时,会选择有意识地回避复杂、不熟悉的内容,而去寻找低质高效的信息源。但是阅读世界名著精简版、观看改编微视频对于知识的积累收效甚微,对知识不求甚解,反而形成了功利主义的求知观。

第三,造成游戏主义交往价值观。网络快餐文化也影响到了人际交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被“快餐化”。在大学生面对学业和情感孤独的双重压力,又掌控垃圾式休闲碎片时间时,交友工具便成为情感出口。手指轻轻地随意滑动手机,就可能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虚拟化的多元社交形式似乎更像把年轻人带入快餐化的情感世界,谈得来,你一句我一句就打开了交往之门;谈不来,有来无往也不会遇到纠缠,前所未有的方便简捷。然而,这种极简主义、简单、好玩的快餐式交友形式具有局限,快餐式交友形式大多是情感的碎片、只言片语的诉说与回应,这种游戏主义的方式交友造成现实人际交往障碍。

第四,培养低俗品味审美价值观。网络快餐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和隐蔽性,网络既是信息的宝藏也是信息的垃圾场。网络快餐文化作为眼球文化,以吸引受众注意力为目标,因此表现内容多为娱乐、粗俗、色情为主的低俗内容,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网络快餐文化给年轻人带来泛滥的美感和快感,却不能给他们提供一套全面的超验的终极价值理念[8],而仅仅是流于艺术形式上的不断花样翻新,因而对大学生审美观施加低俗化影响,使其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

四、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应践行三步走的方法,即以打造优良网络环境为前提,以学校社会教育引导为重点,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甄别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重塑价值观路径。

首先,重视环境浸染,净化网络快餐文化市场。马克思曾强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因此,重塑大学生价值观,需要打造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而所谓“环境浸染”,是指充分发挥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外部因素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对网络主体即90后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活动施加渗透性和弥散性的有益影响。为此,社会应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考验政府如何在社会责任、商业利益和创作者自由之间取得平衡的能力,需要政府在网络信息过滤技术和文化市场监管领域双管齐下。

一是网络技术监控,打造优秀文化快餐。网络快餐文化对于高技术、高智能的互联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通过加快必要的技术手段,不失为规范大学生价值观的可行方法[10]。例如,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提供者加以审查,控制信息源头,屏蔽、过滤和净化各种粗俗、色情的网络快餐文化,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是文化市场监管,以“快餐”辅配“正餐”。网络文化市场应确保信息产品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为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产品开发商的指导和管理,文化部门要规范与青少年价值观发展联系紧密的网络内容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商业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信息产品的抽查力度。另外,要加强政策引导,疏堵结合,鼓励和引导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在网络文化源头注入更多的活水,才能有效防止技术的异化所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三是发挥高校教育功能,营造良性校园文化生态[11]。网络快餐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信息、充满视觉吸引力的主页等独特的魅力让许多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面对这些情况,在相关的技术监控和法律规范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高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价值观的规范[12]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其首要任务。而现在网络成为知识、信息的资源库,蕴含着巨大的学习资源。但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不乏缺乏营养、内容粗俗雷同的网络快餐文化。其直接表现为:浏览信息的数量增加,接触媒体的种类减少;浏览信息的内容加快,消化内容程度降低;浏览信息的时间增加,感受信息的阀值递减[13]。而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批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加以判断。例如,高校可以开展网络资源学习研究以及学术研讨平台,加大对高质量网络文化内容的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熟悉那些对其有帮助的网络资源。

最后,反思自我言行,打造自身深层次文化内涵。人的价值观的生成、发展、成熟不是靠“灌输”,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因此,重塑大学生价值观还应从自身树立意识,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有关的艺术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情操、思想境界,丰富生活阅历;多读经典文化,以经典文化的艺术、思想、精神、人性之美洗涤心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8]。

五、结 语

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社会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不但是他们个人行为选择的依据,更是其他社会基层的参照。而如今充斥在大学生眼前的网络快餐文化良莠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这一前提下,应打造一条以优良网络环境为前提,以学校社会教育引导为重点,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甄别阅读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引导路径。

[1] 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2] 张景臣.快餐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0-103.

[3] 丁琼.快餐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探微[J].中国土族,2007(3):62-64.

[4] 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6-51.

[5] 陈章龙.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6] 戴长澜.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新鲜“出炉”[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7] 高德扬.网络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8-83.

[8] 梁建华.论快餐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08:60-6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10]薛明珠,陈树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现实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

[11]姚兰,陈亦龙.试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炼与培育[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23.

[12]林成金,黄发友.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7.

[13]王贤卿.道德是否可以虚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快餐价值观大学生
一只鸡的IPO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