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中心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2015-02-21朱向会罗永忠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我院医疗

初 春,朱向会,罗永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运用到医疗设备之中,给医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医疗设备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开这些设备,很多医生几乎就变成了“聋子”、“瞎子”,无法进行准确的诊疗。因此,随时保证医疗设备的完好,对每一个医疗单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受编制影响较大的军队中心医院,维修人员不足,导致维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多。本研究结合我院的实际,对中心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供同行参考。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维修人员长期缺编 部分医院对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医工科不重视,甚至为了保证临床工作,压缩医工科编制、缩减人员,导致维修人员长期处于缺编的状态。如我院医工科,军人工程师仅有1名,加上职工和招聘的合同人员,总计只有3人。这3个人要保障全院将近2亿元的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计量、质量控制等,维修人员工作繁重,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的情况时有发生。

1.2 缺乏设备维修后的质量控制 现在的医院大都强调设备的周期检定(检查),按照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对设备进行年检。在中心医院,设备质量控制人员一般都是由维修人员兼职。在维修人员本来就缺编的情况下,质量控制工作只能做到周期检定,往往忽视了设备维修后的检定工作。为此,对于维修后设备的电气安全以及是否完全达到临床使用要求,都缺乏科学的评估,给设备安全和医疗质量留下了隐患[1]。

1.3 过度购买医疗设备的保修 由于本身维修力量不足,中心医院大多过度依赖厂家,购买了过多的设备保修,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同时也造成了维修成本的不合理增长。

1.4 医疗设备被过度维修 如同在中央电视台 “3·15”晚会上报道的汽车在4S店里会被过度维修一样,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一旦把关不严,或者自身技术能力不足,也会被厂商欺瞒,造成设备被过度维修。如本来换个电阻就能解决的故障,却被维修商换了几千元的电路扳。

1.5 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被忽视 日常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校验调试能使医疗设备保持最佳的可用状态,是提高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2]。中心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维护保养的问题,没有制定设备整体的预防性的维护保养计划。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容易忽视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这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生故障,通常会比较严重,维修代价比较高。

2 改进建议

2.1 加强现有维修团队建设 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医院维修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人才队伍,首先得有人。可是在中心医院,军人、职工人数受限制,而合同工由于待遇问题,既招不来新人,也留不住老人。这种情况下,如何留住现有人手,并发挥其最大效力,是大部分中心医院解决目前维修管理问题的最便捷办法。

首先,要留住现有人手,就应提高维修人员的待遇。在中心医院,作为医院职能部门的医工科,每个月的奖金都是平均奖,维修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长此以往,形不成鼓励机制。因此,我院在维修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维修的骨干每个月都有额外的岗位奖励。由此,刺激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其次,要发挥现有人手的最大效力,就要重视现有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于新购设备,在购买设备之初,就要把维修人员的基础培训谈到合同里,要强化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最好能让维修人员到设备组装车间现场学习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维护,增加直观感受,为日后设备维护保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维修技术人员要多利用展会、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跟上设备发展需要[3]。

2.2 专人负责维修后质量检测工作 大部分中心医院已购买了相应的检测设备,建立了质控室,可以独立进行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高频电刀等设备的年度检定。由本身维修工作负担就重的维修人员兼职质控员,容易造成设备维修后质量控制的疏漏。为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医院,应该招聘专职的人员做质量控制员;没有条件的单位,则应选送医工科相对轻松的岗位人员如档案管理员,参加质控培训班,由他们来兼职质控员。同时,对维修后的质量检测形成制度,确保有专人严格执行,不留安全隐患,保证诊疗的准确性。

2.3 合理购买保修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开机率,各家医院多选择购买相应的保修服务,在获得良好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高昂的保费支出,增加了使用科室及医院的运营负担。为了避免过度购买保修,维修人员应该对设备是否需要购买保修服务、购买什么样的保修服务、以及保修服务价格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医院决策时提供可靠的依据。我院对于工作量较大的主力设备,如CT、MRI都购买保修服务;对于工作量少、新机(使用1~3年内)或使用率偏低的非主力机型,则通过成本效益计算慎重决策,选择单次付费维修。同时,对购买了保修的设备,在整个维修过程中,保证我院工程师全程在场。这样即可以向厂方工程师学习维修技术,又可以了解整个维修过程,对保修工作进行有效监管。最后,我院维修工程师还要对保修期内的维修派工记录进行统计估价,作为一个评价售后服务价格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当理论支出接近或低于合同价格时,应对合同价格进行重新谈判和洽商[4]。

2.4 切实监督外修 要解决医疗设备被过度维修问题,医院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又懂医学工程技术的维修队伍,由懂技术的维修人员来认真把关,监督外修。具体说来就是: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工程师须第一个到场诊断并确定是否外修;如果外修,工程师还需负责对外修过程的全程监控。同时,医院应奖励医院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维修。这样对外来维修的技术垄断和技术讹诈以及过度维修报价和索酬才能起到抑制作用[5]。

2.5 加强预防性维修(PM)制度建设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必须树立PM为主的意识和观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与使用部门配合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维修部门负责定期巡检,并监督检查使用科室的日常维护保养。这样,将被动维修变为主动预防性的维护保养,不但可以减低故障率,减低维修成本,还可以延长设备本身的寿命。

3 小结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被动维修,更多的是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对外修保修工作进行监管,为合理购买设备保修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只有建立健全维修管理机构,严格程序化管理,才能使设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利润,使医疗设备发挥更好的效能比。

[1]沈黄欢,张鹏,冯佳怡.浅谈我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84-85.

[2]卢贞燕,何光彤,陈萍.医疗设备最优维修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0):95-97.

[3]周学武,王文慧,张丙忠,等.疗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2):124-125.

[4]赵予涵,刘青,孙晓伟.对我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售后服务的分析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8):82-85.

[5]苏燕平,云庆辉,崔亮,等.我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改进探讨[J].医疗装备,2013,26(7):51-52.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我院医疗
更正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恩施市中心医院:真心服务体现品牌价值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