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15-02-21

关键词:协同机制信息技术

顾 莹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顾 莹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从机制障碍、动力源泉、驱动机理等方面,分析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中心模式、区块模式、联盟模式,明确了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定位、重点领域、保障措施。发展定位包括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服务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包括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筹划国家和地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

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创新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协同创新。MIT学者Peter Gloor最早提出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的概念,他认为协同创新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组成网络小组并形成集体愿景,借助于沟通网络进行交流思想、信息及研究进展状况,从而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1]。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2],已是当今世界信息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成为革新创新理念、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信息行业高校具有高端信息人才集中、信息学科门类鲜明、研究基础雄厚等优势,应在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承担重任,为建设网络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一、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既面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又具有潜在的动力因素。分析探索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形成可持续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一)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障碍

当前,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信息科技发展客观需要。一是管理体制尚不科学。目前信息行业高校基本是行政化的管制思路,主要以“校-院-系(所)”型的直线职能制为主。对机构与人员的管理相对固化,过于强调身份和编制,缺少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组织形式。二是评价体系尚不健全。一些信息行业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仍然简单以论文、纵向课题和专利数量论英雄,过分侧重单学科评价,缺乏对跨学科研究、科研成果应用、课题实际成效的科学评价,“一个导师+多个研究生”的科研模式趋于固化,科研团队的学术背景较为单一。三是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信息行业高校更多关注学校内部的协同创新,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业缺少长期、全面、深度的协同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等尚不成熟。

(二)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源泉

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推进的动力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的导向动力。市场对协同创新研发方向、技术路线选择、技术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具有导向作用,必须以市场为核心,健全信息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信息技术的生成动力。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仅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末班车”的中国,如果能够抓牢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中国梦”的实现将不再遥远[3]。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推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影响[4]。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迫切需要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可有效推动政府部门、信息企业、信息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合作。三是政府的牵引动力。政府的牵引作用体现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创新计划、重大科技专项、人财物支持、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四是高校的发展动力。信息行业高校要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人才培养突出的高水平行业大学,就必须把推进协同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信息行业高校的发展为协同创新的开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协同创新也为信息行业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活力。

(三)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创新网络系统,而这个系统的目标是追求整体最优——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各个创新主体的局部最优,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循环[5]。市场、信息技术、政府、信息行业高校等是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各要素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各不相同,其作用力方向、大小、持久性差异明显。要释放市场配置信息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信息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创造出价值;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促使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移,整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知识流,形成新的平台,产生新的应用,促使产业服务转型升级;要发挥政府的整合功能,加强宏观统筹和基础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要发挥信息行业高校的主体作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信息领域创新人才,产生信息新知识,推动信息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各要素既有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内在需求,也有相互阻碍、相互消耗的风险。要把市场运作机制作为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把政府宏观统筹作为协同创新的有力保障,把信息技术创新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目标,把高校作用发挥作为协同创新的战略支撑,就要厘清政府市场关系,瞄准信息技术发展,找准高校发展定位,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稳定高效、开放完备的创新网络系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二、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设计

信息行业高校必须明确协同创新目标,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核心能力,合理设计选择协同创新模式。

(一)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模式

该模式是由信息行业高校牵头,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信息企业等协同单位参与,主要承担纵向重大信息科技专项任务,成为支撑和促进信息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该模式运行方式主要是成立信息行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挂靠信息行业高校,以协同中心为载体,以创新信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以政府经费资助、法律政策为保障,通过主体间关系协调、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作用的创新活动,使得知识、技术、信息、资源等不断汇聚并迅速扩散,形成信息行业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2013年4月,以南京邮电大学为牵头单位,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物联网骨干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作为协同单位参与组建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江苏首批立项建设的省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6]。它采用的就是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模式。其必将发挥自身优势,有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二)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区块模式

该模式是由信息技术基础性研究实验室、信息专业中试基地和信息产业园区三个区块组建而成。信息技术基础性研究实验室一般在信息行业高校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或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基础上,汇聚兄弟高校、信息企业、信息行业组织等各方面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资源等,通过协同实验等进行信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信息专业中试基地一般由信息行业高校和信息企业共同筹建,主要由信息企业负责,对信息技术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或产业化考验。信息产业园区负责成熟信息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实现知识技术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该模式以合同形式明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清晰、目标明确。这种模式贴近信息行业需求,贴近市场走向,贴近各方利益,有利于各方形成紧密协作关系,为信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投入和稳定平台。

(三)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模式

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内大中型骨干企业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连结的较为稳定的松散型网络组织,通过网络主体的互动与协同来实现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过程的不断推进[7]。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属于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更具信息行业特色。其发起主体既有可能是信息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也有可能是信息企业或信息行业组织,主要是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动态联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推进信息行业某一方面技术或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目标,通过各方在信息、人力、财力、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建立战略信任,互相密切配合,实现功能互补,形成协同优势。这种模式形式松散,运行管理成本较低,有利于创新力量的集聚和创新要素的流动,促进创新主体的相互学习和技术积累,是提升国家信息行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三、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方向选择

信息行业高校扮演着信息时代创新生力军的角色,是信息领域实施协同创新计划的重要责任主体[8],应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发展成为培养信息领域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基地,信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信息理念和网络文明的辐射源,政府和社会的人才库、技术库、智囊库、思想库。

(一)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定位

一是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大力培养信息行业领军人才,造就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通过协同创新实践锻炼,大力培养信息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造就我国IT企业的技术骨干。二是推动自身创新发展。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既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又是推动中国大学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突破口[9]。信息行业高校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改革特区和改革试验区,努力推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科研机制、人事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现信息行业高校内涵式发展。三是服务信息产业发展。通过协同创新,加强信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信息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以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信息产业发展。四是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信息行业高校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主动与地方立法机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协同互动,参与制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参与制定地方信息行业发展规划,参与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

一是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信息网络、量子通信、生物计算机、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服务外包等。二是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主营业务等多个方面打破行业原有的业态,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10]。要以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为目标,推动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移,形成“互联网+”模式,使互联网渗透到教育、医疗、物流、交通、旅游、娱乐、工业设计、农业发展等领域,突破传统行业对互联网在工具和技术层面的应用,深化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发展模式创新层面,促进彼此竞争、相互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网络化,最终完成整个经济引擎的切换升级。三是筹划国家和地区网络空间安全。欧洲安全与防务知名智库SDA公司2012年对23个国家的网络安全防御水平进行评价,中国的信息安全水平排名第16位,处于中下水平[11]。从统一筹划、综合防护的战略高度,参与制定国家和地区网络安全战略及配套政策,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防护手段上有所突破,实现核心设备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安全标准等完全自主,构建自主可信的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三)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网络战略目标和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化为信息科技研究创新目标的良性机制。注重解决政府各部门在信息科技创新支持方面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投入、分散投入等问题,建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决策协同机制和政府主导下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二是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要引入市场机制,尊重市场规律,根据市场反映不断调整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向。按照市场原则,改革应用型信息行业高校对教师协同创新工作的评价机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事聘用及分配制度,形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和权益分配法律制度,明确各方利益范围与责任边界,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成立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机构,制定总体发展战略,负责协同创新科研事务的协商决策。改革科研组织结构,强化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管理评价机制,营造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引导支持科研人员全身心地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1] GLOOR P A.Swarm creativity: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6-11.

[3] 历军.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未来[J].瞭望,2014(2):34-35.

[4] KIST.Re-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s of regions of economics in translations[J].Advances in Business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2011(2):26.

[5]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6-11.

[6] 赵波,徐昳,张志华.协同创新网络对物联网企业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6):1-6.

[7] 张丽娜.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3:64.

[8] 代金平.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127-131.

[9] 殷翔文.高校协同创新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追求[J].中国高校科技,2012(7):9-13.

[10]姜奇平.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路[N].人民日报,2014-04-03(23).

[11]许蔓舒.筹划中国网络空间安全[J].瞭望,2013 (26):46-47.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riented by Information Industry Universities

GU Ying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03,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echanism obstacle,power source,drivingmechanism,it is to be done to analyze dynamic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riented by information industry universities,to construct the centermode,block mode,alliancemod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riented by information industry universities,and tomake clear development orientation,key areas,safeguard measur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riented by information industry universities.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ncludes training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talents,promoting its innovation development,servic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Key areas include strengthening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core technologies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and planning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safety in cyberspace.Safeguard measures include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guidancemechanism,developing the guiding role ofmarket,aswell as form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search organizationmodel.

information industry universiti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mechanism

G640

A

1673-8268(2015)01-0135-04

10.3969/j.issn.1673-8268.2015.01.025

(编辑:段明琰)

2014-04-29

南京邮电大学校级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XC213004)

顾 莹(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信息技术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