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
——
2015-02-21乔书田
文/乔书田
连载(二十)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
——
文/乔书田
《吕骥歌曲选集》收录了1929年至1982年53年间创作的歌曲共73首。《保卫马德里a》《参加八路军》《开荒》《陕北公学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鲁迅艺术学院院歌》等,都在其中。《选集》还收录了大型声乐作品《凤凰涅槃》的第一部分:《序曲》。
1988年2月8日,农历戊辰(龙)年即将到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灯火辉煌,在京的800多位作家、艺术家欢聚一堂,举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迎春联欢会”。已经79岁的吕骥出席了联欢会。
吕骥一贯重视青少年的美育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早在1987年9月,他就联合贺绿汀、李焕之等37位著名音乐家,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应该重视青少年美育教育、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十项建议。内容包括:尽快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政策法令(如宪法、普通教育法)中,确立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提出要重视美育教育;尽快召开全国学校音乐教育座谈会等。
1988年3月,他还以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到京郊顺义县第一中学视察工作,了解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5月,又为吉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一本通俗音乐读物走向21世纪中学生丛书《无字的诗——音乐》撰写了序言。他在“序”中说,“早在60年前的二十年代,那时丰子恺先生曾经写了《音乐入门》《音乐常识》《西洋十大音乐家》等书,王光祈先生在30年代编写了《中国音乐史》《西洋音乐史纲要》和几本专门介绍欧洲歌曲创作、欧洲歌剧、以及与音乐创作有关的基本理论。……应该承认这些书在当时,对中学学生以及社会上爱好音乐的青年了解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称赞《无字的诗—— 音乐》“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对于中学同学和爱好音乐的青年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好书。”
当时的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同月,为纪念“鲁艺”建院50周年,吕骥撰写了《鲁艺的音乐轨迹》一文①有文章说,“5月19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6周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鲁艺的音乐轨迹》”,不准确。这篇文章是为纪念“鲁艺”成立50周年而作,不是为《讲话》发表46周年而作。,发表在5月19日的《光明日报》上。文章说,“鲁艺音乐系在延安的8年时间,从1938年到1945年离开延安,转移东北新解放区之前,可以说,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以文艺整风为分水岭,前一阶段主要探索了音乐教育方面如何建设新的体系,这个探索是有效的,培养了一大批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和一批创作干部,后来大多数成为各地区音乐工作的领导骨干和主要创作力量。后来的三四年中,则主要在艺术创作上进行新的探索,如何利用民间艺术形式加以改造,创造新的人民艺术,以适应广大的农村群众、新战士和干部的欣赏要求。”
他认为,鲁艺的建立,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她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强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作、提高;强调向民间学习,研究民间音乐,继承民族音乐传统,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这和过去关在象牙塔里为艺术而艺术、为音乐而音乐的旧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指出,“鲁艺的存在是历史的产物,她在历史上留下的轨迹是不可磨灭的”。“她的工作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都作出了贡献,她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研究她的经验可供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参考”。
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6周年。从“延安鲁艺”音乐系和美术系发展而来的沈阳音乐学院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双双迎来了建院五十周年的生日。吕骥应邀出席了在沈阳南湖剧场举行的两校庆祝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向两校赠送了纪念品。同年8月,《吕骥文选》(上、下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吕骥自1935年以来40年间各个历史时期撰写的文章87篇,完整地体现了吕骥在音乐理论领域的建树,全面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观和艺术观。他在《文选》的“自序”中说,“四十年中,我所写的短文,可以说都属于探索性范畴,因为许多问题都是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而出现的,面对这些新的、甚至从未想到的问题,几乎来不及作更多的思考,出于工作的需要,匆忙地发表了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可以说,纯粹是一种探索性的意见,甚至是在匆忙中进行的探索。”他说,“我并不满意过去所写的这些短文。这不完全是因为只是探索性的产品,主要因为这些论文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或者探索不深,或者联系实际不广,或者材料不多,或者论点没有充分展开”。“但有一点,我以为应当得到肯定的,那就是观点鲜明,无论讲什么问题,我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从来不作模棱两可的发言。我的观点,集中起来,中心就是为人民”。“音乐创作应该歌颂人民的斗争和胜利,歌唱人民的欢乐和苦难,歌唱人民的希望和未来;而音乐理论则应该研究人民的生活,音乐与人民、时代的关系;为人民当前的利益而思考,为人民美好的未来而思考。”
无疑,《吕骥文选》的出版,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20世纪新音乐运动的一件大事。
1988年9月5日,经中宣部授权,中国文联批准,“吕骥同志从事音乐工作60周年祝贺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人民音乐》在1988年第11期登载消息说,“明年,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同志从事音乐工作60周年,为了表彰吕骥同志半个世纪以来,为发展我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经中宣部授权,中国文联批准,将于1989年5月在北京举行祝贺活动。‘吕骥同志从事音乐工作六十周年祝贺活动’筹备小组及在京的各主办单位于9月5日在北京中国文联大楼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由李焕之同志主持。他宣布了经协商后产生的筹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焕之,副组长(以姓氏笔画为序)孙慎、李伟、李凌、赵沨。成员:丁善德、卢肃、江定仙、关立人、李西安、吴祖强、时乐濛、严良堃、金紫光。办公室主任晨耕,副主任冯光钰、黄海涛(女)。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文化部艺术委员会、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总政歌舞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延安鲁艺校友会、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厅、中国音协湖南分会、湘潭市文化局。祝贺活动的具体内容:祝贺大会、吕骥作品音乐会、吕骥学术成就座谈会、拍摄吕骥同志音乐活动电视片。”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