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席明纳: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5-02-20陆天明

物理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陆天明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 南京 211102)

席明纳: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陆天明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211102)

摘要:席明纳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已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开场入题─展示演讲─研究讨论─总结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有诸多优点,如人文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励性、促进深度学习、培养表达能力等.席明纳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对创新的关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席明纳教学模式作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席明纳;教学模式;拔尖创新型人才

席明纳对应的英文单词为Seminar,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后演化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教学形式或机构.席明纳最早出现于18世纪虔敬派(即Pietism,德国路德宗教会中的一派)教育家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J.M. GESNER)在德国哥延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中,作为一种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模式逐步被广泛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发展,Seminar已被各国高等教育广为借鉴.Seminar在我国有多种译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Seminar被译为“研讨课”,作为一种研究机构,Seminar被译作“研讨班”.费孝通将Seminar译为“席明纳”,他在《留英记》写道:“席明纳简单地可以译作讨论会,但是讨论会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所以用这个音译的名词.”费孝通的这个“席明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如此情景:研究者们在轻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中“席”地而坐,围成一圈,自由地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通过对话和思维碰撞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最终能够在自己的思想中“纳”入新知识和新观点.

我校的复习课提倡使用席明纳模式,预先布置问题,确定主题,采用“开场入题─展示演讲─研究讨论─总结反思”的操作程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校教师多次对全市开设席明纳公开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下面是一节公开课的片段.

图1

老师开场入题,在介绍了电源电动势等概念后,就讲义上的一个问题让一位同学进行展示演讲,问题如下:如图1所示的图线,a是某电源的图线,b是电阻R的U─I图线,求:(1)这个电源的内电阻;(2)用这个电源和电阻R串联成闭合电路,电源输出的电功率是多少?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吗?

师:下面我们首先请这位同学谈谈她的解题思路.

师:她的讲解很到位,谢谢她!(这时有一男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观点要发表吗?

生2:我同意她的做法,但最后的数学处理,我用的方法和她不一样.

师:思路很好,具有代表性,大家谢谢他!(又有一名男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3:是的,我的想法与他们不同.

这时一位男生直呼:“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立刻所有学生的目光聚焦他身上,他显得非常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说说你的方法.

最后老师简要地作了总结:总的看来,同学们对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提出了三种研究的途径,即输出功率与外电阻、输出功率与外电压、输出功率与总电流,讨论很充分,研究有深度!

听完本节课,笔者感触很深.本节课教师没有多少讲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活动的主持人.看似平常的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席明纳模式的诸多优点:(1)人文性,本节课充满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培养了学术自由的观念和追求真理的信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主动性,席明纳将“单向传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富有主动性;(3)独立性,席明纳要求学生在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或观点发表个人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合作性,本节课实际上有若干个小组,同学们以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并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5)激励性,席明纳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相互交流中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6)促进深度学习,席明纳能够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促使师生共同探究教学内容,使得学习有深度;(7)培养表达能力,学生在同他人进行讨论、沟通时,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充分的论据,还要有良好的逻辑性和清晰的表述,所以席明纳有助于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拔尖创新型人才特指基础特别扎实、综合能力特别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潜力成长为领军人物的人才.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悖论一直在困扰着当今的教育界.席明纳的上述特点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创新意识的启蒙、创新思维的碰撞、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席明纳不仅仅在形式上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席明纳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对创新的关注.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关注小组中的合作交流.席明纳将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静慧.“习明纳”教学模式:优势、功能及其实施原则.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林崇德.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中国教育学刊,2010,(6).

[3]徐昕.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探索.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