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2015-02-20黄苏琴
黄苏琴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护理部,浙江 浦江 322200)
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黄苏琴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护理部,浙江 浦江 322200)
目的 观察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中风患者常规治疗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饮食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腹部按摩;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将生大黄用75%的酒精调成膏状敷脐。结果 观察组痊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大黄敷脐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满意。
生大黄; 敷脐; 中风; 便秘
Rhubarb; Umbilicus; Stroke; Constipation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发病和再次中风的常见诱发因素。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患者多在发病1周内发生便秘。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多采用番泻叶、酚酞片等泻剂,临床效果不满意。2013年以来,我院内科对中风并发便秘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敷脐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中风并发便秘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5~85岁,平均(66.5±3.5)岁;病程1~14 d,平均(12.5±1.3)d;脑梗死33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2~80岁,平均(65.8±4.2)岁;病程1~14 d,平均(12.3±1.6)d;脑梗死37例,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1]便秘是指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的一种病证。大便秘结,超过3 d以未解大便。
1.2.2 治疗方法
1.2.2.1 对照组 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中风患者常规护理:(1)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排便环境。(2)饮食调配,嘱病人多饮开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水果及饮品。(3)向病人说明便秘的可能性及危害,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4)指导、督促病人活动。(5)腹部按摩,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按摩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嘱排空小便;患者取平位或低半卧位,双腿屈曲,腹部放松,操作者用一只手掌以掌心贴附腹部,另一只手叠在上面。用下面手掌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轻轻边按边摩擦,自右下腹经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如此循环交替按摩10次。当按摩至左下腹时,应适当加强按压力,以不感疼痛为度。按摩同时让患者配合做深呼吸,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每次10 min左右,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饭后1 h。手法既要柔和、均匀,又要有一定的力度,但不要使劲往下压,那样容易伤害体内器官。
1.2.2.2 观察组 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予生大黄敷脐治疗。方法:患者仰卧,用75%酒精消毒肚脐及肚脐周围皮肤,将生大黄用95%的酒精调成膏状,涂于6 cm×7 cm医用敷贴上,制成1.5 cm×1.5 cm×1.8 cm膏剂,盖上纱布,敷于脐部,每次10~12 h,每日更换1次,连续3 d。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治疗后2 d内排便次数在1次以上,便质明显转润,排便非常通畅,短期内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有效:治疗后3 d以内患者已经排便,便质开始转润,排便尚通畅。无效:便秘症状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便秘虽病位在肠,但中风病人多因邪实阻滞,痰热中阻,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邪不降,腑气不通; 或体弱久病,脾胃虚弱,脾虚生痰,内风旋动,邪盛正虚,虚实夹杂,痰浊阻于中焦,郁而化热,肠道津亏,气血输布失常,传导失司所致,刺激该穴能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速达病所,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泄热通便的作用[3]。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脐部表皮角质层薄,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差,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处敷大黄有利于药物长时间贮放和渗透,加之乙醇的辛温作用,使血管扩张,利于大黄渗透至大肠,刺激大肠壁,引起收缩及分泌增加而达到通便的目的。
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而神阙穴位贴敷起到了穴位刺激和药物局部吸收双重作用。中风患者长期卧床,运动量不足无法刺激肠道运动,加之进食及饮水较少,易引起便秘,而过于用力排便,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中风后保持大便通畅对于中风的恢复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多采用泻下药、灌肠、开塞露等,只能解决一时痛苦,还可造成病人对药物依赖性,并有一定毒副作用。而中药敷脐疗法作用缓和持久,老年患者易于接受和坚持。操作方便、易于掌握、见效快和无副作用的特点,因此应大力提倡中医护理操作。
[1] 陈湘君.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8.
[2] 苏广炎.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2):73-74.
[3] 黄河芝,刘梅,甘建. 神阙外敷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6):20-21.
黄苏琴(1962-),女,浙江,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R472,R242,R743.3
B
1002-6975(2015)07-0666-02
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