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
2015-02-20刘祝安
刘祝安
(景宁农业局,景宁 323500)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
刘祝安
(景宁农业局,景宁 323500)
介绍了景宁县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效,并对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后续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茶文化;实践;措施;成效;建议
惠明茶, 产自中国畲乡景宁,外形茶条紧细稍弯曲,色泽绿翠显毫,汤色清流明净,香气浓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匀整成朵。因其耐泡回甘、滋味鲜爽,富含兰花香、水果味的优异品质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茶因僧而得名,历史悠久,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成为朝庭贡品;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一等荣誉证书;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茶评比中,获得金奖,景宁有了“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之称。
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建设,丰富了茶叶品牌的内涵,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了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进程,推进了茶产业发展的步伐。
1 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1.1 建设惠明茶历史文化景点
据同治版《景宁县志》记载:“中唐时(公元847-859)云游四方的峨眉僧人惠明,被南泉山美丽景色所吸引而在此结庐修禅,并在禅房旁广植茶树,惠明乐善好施,时常为四周百姓除病解痛,倍受乡民爱戴,乡民感其德,于唐咸通二年(861),以其名筑寺,并将寺旁的茶树,称之为惠明茶。”惠明寺与惠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世人对惠明茶追根溯源的起点,也是景宁建设惠明茶历史景点的核心。近年来,景宁对千年古刹惠明寺进行了修建、建设了惠明茶发祥地(惠明古茶树所在地)、完成了敕木山惠明茶王保护,以及澄照乡漈头村的漈茶桥等,惠岭南泉水遗址的建设还在规划中。
1.2 融合畲族文化与茶文化
唐永泰二年(766),畲族雷进裕及其子明玉一家五口,从福建迁徙到景宁。自此,畲族人民在景宁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已超过千年,在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文化与茶文化密切融合,衍生出了许多独具畲族特色的茶文化。如客人进门不分生熟,必给奉上的“迎客茶”;婚嫁时,新娘、新郎为双方父母敬上的“新娘茶”;畲家媳妇亲自采制好茶,邀约爹姆及亲属叔嫂赏品的“妯娌茶”。劳动时,口口传唱的《采茶歌》,等等。现如今,这些独具民族风情的茶俗茶礼,融入到茶艺表演中,朗朗上口的采茶歌成为了大型畲族风情舞蹈剧《千年山哈》中重要的素材。同时,还创作了诸如《畲家问茶》、《白玉仙茶》、《百年名茶说惠明》、《醉了千年》、《敬茶歌》等茶舞剧、茶诗、茶歌。
1.3 营造和浓厚茶文化氛围
茶馆、茶楼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传承、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景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茶楼建设,重视茶楼主题定位。现有及新建茶楼、茶馆对自己的经营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主要的消费群体;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对茶馆进行了符合自己经营特色的内外装饰,积极营造符合景宁地域风情的茶文化氛围,显示茶馆特色。惠明、奇尔、六江源等茶叶公司的茶艺馆以“高雅”为主题,茶楼古色古香、幽静雅致,可赏茶艺表演,品惠明香茗,接待贵宾;2015年初新建的“茶叶一条街”融合销售、品饮两大元素,门店茶楼化,集卖茶、品赏、会友一体;在惠明寺周边如雷成女、敕木蓝氏、香香等茶叶合作社将茶楼、茶馆文化揉入到加工厂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是感受、探寻畲族历史文化和惠明茶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1.4 宣传惠明茶形象
随着茶叶产业发展步伐的不断迈进,名优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好的茶叶形象宣传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景宁县解决了品牌统一的难题,全县共同使用“金奖惠明茶”公共品牌;2015年初,金奖惠明茶包装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计划通过统一全县茶叶包装形象,统一全县茶叶生产和加工标准,树立惠明茶整体形象,工作人员统一着畲族传统服饰进行茶叶形象宣传等,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将惠明茶文化成为与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树立形象,2015年5月,“金奖惠明茶”成为中国茶叶品牌馆首批入馆的20个品牌之一。
1.5 多渠道传播茶文化
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惠明茶文化。2015年,是惠明茶荣获“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为此景宁举办了“2015中国畲乡三月三暨惠明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多种活动展现景宁富有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与创新的惠明茶文化。如民族茶艺大赛、斗茶会及惠明茶手工制作能手大赛、“品饮中国,五洲茶亲”结亲活动、中外茶文化艺术表演、万人品赏百家惠明茶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将千年古刹惠明寺、惠岭南泉水、惠明茶原产地保护区、惠明白茶祖、惠明茶王、天堂湖基地、漈茶桥、大漈陶艺养生体验博物馆、惠明茶艺馆、茶文化研究会址、畲族博物馆等多处景点纳入,打造了集“观人文历史景观、品惠明香茗、赏山村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带。与《茶叶》、《中国贸易报》、《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丽水市电视台、景宁电视台等宣传媒介联系合作,制作金奖惠明茶专题宣传广告、宣传片、微电影。编著《金奖惠明茶》、《景宁惠明茶》等文史、宣传书籍。传播、弘扬惠明茶文化。
2 惠明茶文化产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2.1 促进了景宁惠明茶产业的发展
景宁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至2014年止,共有茶叶面积5.6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2187吨,总产值3.19亿元。其中无公害认定茶园面积4万多亩,有机认证面积为1980亩,绿色认证面积为2800亩。目前,全县共有茶叶企业、合作社107家,通过QS认证的茶叶加工单位18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惠明茶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占全县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40%以上,重点茶区农民茶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种茶致富已经成为农民的首选农业项目。
2.2 提高了惠明茶品牌知名度
惠明茶是景宁的一张金名片,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文化名茶。2010年,荣获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绿茶类”金奖;2014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绿茶评比会”上荣获最高金奖,是7个获得“最高金奖”中唯一一个中国产品;2015年,在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2015中国好茶叶”金奖及“中国名茶百年荣耀金品牌奖”。2015年,“雨巷”牌、“六江源”牌金奖惠明茶荣获第十届浙江绿茶(郑州)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
2.3 丰富了惠明茶品牌的内涵
通过建设茶文化历史景点,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开设茶艺培训班,举办茶艺表演大赛;参观示范茶园,观摩生产过程;举办惠明茶推介活动,品赏惠明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大力推广惠明茶,切实增强惠明茶品牌的辐射力,拓宽惠明茶文化的辐射范围,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了惠明茶。使消费者购买、品饮的不再只是单纯的茶叶,更多的是惠明茶集禅茶文化、畲族文化、汉族文化于一体的深厚文化内涵。
2.4 推动了惠明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景宁依托底蕴浓厚的惠明茶文化,以名茶“金奖惠明茶”为核心,以弘扬惠明茶文化为宗旨,开展了惠明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修缮和建设了茶文化历史景点、茶馆、茶楼等; 收集整理和创作了具有景宁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散文、书法、书籍、摄影等方面的内容;建造生态绿色茶园,举办茶山游、采茶节等一系列活动,推进了茶文化传播,带动了茶文化生态旅游,拓展了茶文化发展空间,推动了惠明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3 进一步建设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建议
景宁茶文化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休闲经济、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保证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深度开发茶文化产品。与相应的厂家联系,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份开发延伸性的产品,如茶化妆品、茶饮料、茶食品等;与畲族彩带编织和大漈陶罐技艺相结合,设计创制具有景宁地方特色的茶席、茶具、茶服、茶宠等产品;茶叶产区的农家乐,利用自身优势,研制与茶有关的各色菜肴。改变以往的茶产品以看茶、喝茶、买茶为主的局面。
二是创新茶文化旅游模式。立足生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创新茶文化旅游模式,迎合游客旅游的口味。如建造集茶叶、花卉、水果、动物等一体的立体生态茶园,打造四季茶园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茶乡夏令营活动,茶文化休闲度假养生游,新茶“采、尝、购”游等。
三是建立学习实践基地。茶文化建设与科研教育有机结合,同教育机构联合建办茶叶科教学习实践基地,向大、中小学生宣传、普及与惠明茶相关的种植、生产、文化、科技等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景宁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过程,培养青少年学茶、喝茶、爱茶的兴趣,为茶文化产业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四是挖掘禅茶文化。惠明茶起源于佛,本来就与禅有渊源,以和尚法号为名,因此要与惠明茶寺的佛教文化结合,把惠明寺的建设融入惠明茶元素,像惠明茶叶有限公司的“禅茶”茶艺表演就是一个良好的结合。
Construction of Jingn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LIU Zhu′an
(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ngning County, Jingning 323500)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Jingn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and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of Jingn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were proposed.
Tea culture industry; practice; measures; achievements; suggestion
2015-11-24
刘祝安(1966年-),男,浙江景宁人,农艺师,从事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推广工作。
TS971.21
C
0577-8921(2015)04-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