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5-02-20张晓婷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心理

张晓婷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张晓婷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有着新特点的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当前,伴随着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行为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更大的难题和挑战。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为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在新的环境下,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推动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念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要是对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包括对过去的满意和满足,对现在的福乐和幸福以及对将来的希望和乐观。相对传统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加提倡用一种积极心态来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方面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未来并获得良好生活[1]。

积极心理学以尊重人、尊重价值、着力开发人为己任,在其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2]:一是主观层次上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研究。积极情绪体验包括幸福感、快乐、心流体验等,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这种主观的体验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在认知领域、生理方面、人际关系、积极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个人层次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人格特质研究始终是在坚持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开展的,包括正性的利己主义和与他人的积极方面这两个维度。积极人格特质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幸福、希望、信心、满意、好奇、乐观、宽容、创造力、天赋、灵性等范畴。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于快乐的研究和对心流体验的研究[3]。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社会背景有关,个体的生活环境系统会影响个体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积极的环境系统更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因此需综合考察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这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竞争力日益增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的人、事、物等各方面的信息都要比以往年代的大学生要更多、更广、更全面,使得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受挫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作为市场经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也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最为明显的是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个人的自我价值。大学生崇尚独立自主、张扬个性,在评价标准上坚持个性化和个体化。在各种选择中,大学生更加趋于现实的选择,集体优先的原则在当前大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薄的。此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更加迫切,甚至有些大学生通过一些非正常的途径获取自身利益。

(二)大学生依赖性强、受挫能力差

当前的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享受着极好的待遇,在优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很多都养成了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和经济物质上依赖家庭,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所降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老师和同学,一部分大学生就会感到不习惯,加上对于现实的大学生活环境与憧憬的不一致,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久而久之,就会对生活产生无趣、厌倦等情绪,还可能会出现焦虑、压迫等心理疾病。对于依赖性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在感受到挫折后,总是通过不满情绪、盲目行为来反映,消极多于积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攻击行为、压抑行为、逆反行为等消极现象。

(三)大学生个性强烈、关注自我

90后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着信息飞速增长的年代成长起来的,接受信息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在思想上变得更独立,也变得更有个性。他们能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各种不公平现象敢于公开评价,毫不掩饰个人喜好,注重个人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还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自身合法权益。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往往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走向了极端,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我行我素;一切以自己喜好为是非的判断标准,不合群,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自私自利,在一些事情和问题的处理上想法幼稚、片面。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

在当前大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这是摆在高校眼前的现实问题。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层次上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研究,关注人的情感体验,与当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关注自我的行为是较为吻合的;个人层次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对于当前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行为特征的引导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如何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是有着指引作用的。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上不谋而合,对于新时期新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

(一)着力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

培养具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要增强大学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体验,就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需要。

1.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名词,是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感受,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大学生身在校园,其主观幸福感与职业、收入等方面都没有很大的联系,却与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方面有着直接的关联。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幸福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自身存在的美好方面和优势之处,通过参加活动使这些优势之处和美好方面得到体现,构建大学生的良好效能[4]。当今的大学生注重自我形象、注重才艺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后期跟踪报道等方面,全面提供大学生展示的平台,让自身才能可以充分展示,在活动和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2.培育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心理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培育。要让学生取得积极的体验,首先就要让学生有兴趣去从事开展某项工作、参加某个活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权利,而不是较之以往一味强制性要求参加活动和工作。积极思维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的实现需要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兴趣爱好社团,逐步提升对于不同活动和内容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通过资源组合的形式,促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的友好交流和往来,保证认知上认同,情感上共鸣。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做出合适的决定、参加合适的活动和选择合适的发展目标的权利,都是自我决定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保证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信息畅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参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学体验来增加情感上的体验。

3.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需要

情感情绪的变化与个人需要密切相关,当个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这是大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达到心中的目标,满足自身的需要,愉悦、快乐生活,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持续积极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由于人的需要都要受到经济水平和价值观的制约及影响,个体的需要应该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不能盲目的攀比、跟风,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新鲜事物和网络信息,避免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破坏积极的心理体验;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效刺激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

(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工作中主动接触大学生,促使大学生“知、情、意、行”的主动参与,在行为中培养出大学生主动向上向善的精神气,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用雄厚的心理资本保障个体心理健康发展[5]。

1.主动接触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有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学生观就应该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全面的发挥,发挥学生的优势和规避劣势,致力于让大学生获得主观幸福感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要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主动接触大学生,要把以往大学生上门找、门进了、脸难看的“等客上门”情况转变为主动找、主动谈的积极行为,在交往中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要用平等、热情的态度进行友好往来,摒弃以往的那种以师为主体的心理,避免只说不听,在平等交流中发掘大学生的优秀品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活动、比赛、竞赛、班干选举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2.提高大学生的逆商水平

积极心理学认为,挖掘大学生自身的潜能,激发其解决困难的能力才是根本。当前的大学生普遍都接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给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困境;面临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压力前,需要大学生增强应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即应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逆境的胆识和能力,也就是逆商水平。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用正向的手段去处理,这才是积极的品质,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逃脱、退缩、自暴自弃的消极和沉沦的应对方式。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逆商水平,要通过积极的后天训练,教导大学生用平静的心对待挫折,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水平及能力。教育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实施正向引导。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讲故事、谈心的形式开展心理辅导,让大学生“自己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的积极力量来达到摆脱心理问题,或者是抑制心理问题的产生”[5],塑造积极的个性,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3.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强调“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6]。研究人的潜能发挥和健全人格培养,就是要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现实情况看,当前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为人处世、为人处事方面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紧张。要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用心去经营,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和艺术去培养大学生的“爱商”、“情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友好待人;要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成长;通过课程教育、竞技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等载体,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心理案例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大学生诚信、宽容、友爱等积极的人生特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维护人际关系和积极品质的意义。

(三)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包括校园环境,也包括社会和家庭环境。这需要统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素,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努力、协调以及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积极组织系统法强调,学校教育始终是个体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组织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校园环境包括班级环境、宿舍环境、社团文化、活动氛围等方面。在班级环境方面,要建设一支富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带领班集体呈现良好的班级风貌。在宿舍环境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社团文化方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使活动成为弘扬主旋律的中坚力量。

2.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把工作置身于社会发展趋势下去开展。在这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国家发展的形势,明确思想政治任务,在宣传工作、教育工作方面要体现主旋律的要求。要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用社会故事、百姓故事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要主动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

积极组织系统研究认为,现代教育要利用网络的巨大优势,实现校园和家庭的沟通。一直以来,家庭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十分有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与家庭无关,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是少之又少。要实现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对接,就要运用互联网建构联系的平台,整合、共享资源,实现互动,使校园和家庭融为一体。家庭是大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多种途径与大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指导、了解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沟通交流共享信息,相互配合,为大学生提供家庭方面较好的氛围环境,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凤影,袁立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27-129.

[3]任俊,李倩.积极心理学:当前的困扰与未来的走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43-146.

[4]洪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及情绪调节方式关系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5]谷素华.关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66-68.

[6]徐飞.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价值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47-48.

Inspir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up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ZHANGXiao-ting

(LiangnanNormalCollege,Zhanjiang,Guangdong520408,China)

The research about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ctively organized system, has offered an answer to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focused on enhancing students' positive experience, min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qua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positive psychology;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4-12-22

张晓婷(1987-),女,辽宁锦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B844.2

A

1672-934X(2015)03-0143-05

猜你喜欢

心理学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