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广播剧声音创作的核心要素

2015-02-20魏晓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广播剧时空空间

■ 魏晓军

简论广播剧声音创作的核心要素

■ 魏晓军

广播剧是运用声音手段创造听觉形象的一门艺术,既是声音的艺术,运用声音来完成叙事,也是想象的艺术,听众可以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展开联想。在广播剧创作中,需要发挥声音的表现力,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典型环境以及推动剧情发展,利用声音的表现力巧妙地转换时空并注重节奏的控制。具体说来,广播剧声音创作中应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环境营造、时空转换以及节奏控制等核心要素。

一、犯中求避:塑造人物性格

犯中求避,就是在重复中出新意,于重复中求变化,在相同的场景、情节、人物中,抓住各自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广播剧声音创作中“同中求异”是刻画人物性格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人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对于一种事物由感而生,必然体现在声音变化方面,广播剧的特点正是“闻声而知情”。“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①人的声音会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气平和;内心渐趋激动之时,就有言语偏激之声。心性宽缓柔顺的人,发出的声音温和而美好。由此可以通过角色发出的声音,体现人物的气质类型与性格。

科幻广播剧《男人的墓志铭》中,女主角苏蔚说话沉稳缓慢,有着很强的思考力,表现出人物心性的柔顺且有节制,通过声音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温润和蔼、美丽媚人。院长的声音则生硬、坚决,表现出人物的高傲、自信与冷酷。从该剧角色的声音可感受到35(角色代号)由愤怒、自卑到自豪、自负的心理变化以及始终不屈从的性格。另一角色32(角色代号)说话声小且“女里女气”,体现出人格的不完善,属于内向型的人,对他人的警戒心也非常强烈,一心想“隐藏”自己,不会畅所欲言,语气轻且“神经质”。

在说话的过程中,人的内心感受能直接影响声音。反之,声音大小、韵律、语速、语气等也是内心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艺术创作中正是通过这种特点表现出人物性格心理的异同。

二、先声夺人:营造典型环境

声音不仅可以扩展广播剧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表达更为多元化,而且还可以为观众营造一种情境,通过大量现场环境声的运用表现出临场感。

奥逊·威尔斯制作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在美国播出时曾引起巨大恐慌。据说当时听众以为火星人真的登陆了地球,都纷纷跑到街上,拿湿毛巾挡着头,以保护自己免受“火星毒气”伤害。奥逊·威尔斯在广播剧中先声夺人地制造情境,它不只靠对话,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音响营造了一个想象空间。

广播剧《茶馆》中不时响起茶馆内炒勺、面案的敲打声以及茶馆外的各种吆喝声等,音响烘托出特定地点独特的生活气息。这些典型声音的提炼为准确定位作品环境创造了条件。

广播剧中环境、空间通过声音表达,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空间的存在。《男人的墓志铭》中苏蔚和助手在实验室走廊的一场戏,由于声音的良好定位和混响特征的体现,使得空间感很鲜明。由于广播剧的空间是一种假定的空间,所以它有很大的创作自由,既可以实现空间的任意切换,又可以“创造”空间。

该剧还提炼了如雷声、雨声,这些具有天气变化特征的声音,运用简练的手法表现出现实时空。当苏蔚进入梦境后,现实时空的环境声渐弱,接着营造出“梦境”时空。由渐强的雨声,开灯的声音,又转回到现实时空,表现出人物在卧室小空间内的状态。剧中发动汽车的声音、雨滴打落在雨伞上的声音、实验室门口输入密码的声音、实验室里抖动X光片的声音以及建筑工地敲击的声音等等。通过这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声音,表现出不同的环境与空间。

广播剧创作中对声音层次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声音元素时要有重点、有层次,否则无法展现立体时空,展示声音的美感。如果只是将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时空的所有声音罗列,就无法表现出重点。如果找不到具有代表性、表意性的声音元素,就不能促进听众合理的想象,对故事链接、故事脉络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独辟蹊径:自如转换时空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有云: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②广播剧是时空艺术,时空组合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对时间做延长、缩短等创造性处理,把回忆与现实,过去与将来,通过交错、颠倒等方式组接在一起,以求得到生动的叙述与丰富的感染力。

广播剧故事叙述常见的类型是按照时间发展而展开的顺序型结构。这种叙述方式是以时间为轴线,强调故事有头有尾、连续发展,剧情的发展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如广播剧《爱在圆梦岭》就是采取顺序结构,按事件发生的时序来组织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平静的叙述中给听众不同一般的感动。

交错式叙事则是打乱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将不同时空的场面、动作、事件按照特定艺术构思的逻辑关系交叉、衔接,组合为一个独特的艺术整体。在情节格局上表现为大幅度的时间颠倒、跳跃。用倒叙、插叙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并以之形成时空自由颠倒。

广播剧《男人的墓志铭》中运用大量的现实与梦境交叉、现实与历史交叉的手法,使时空转换自由自如。例如:女儿(幼年):(失望)“男人就是大一号的……大妈妈和小妈妈。妈妈,你说是吗?妈妈。”女儿(成年):“你说是吗?妈妈,妈妈。妈妈……”女儿叠声叫“妈妈”作转场,手机铃声响,从过去转回现实,利用“你说是吗?妈妈……”进行时空转换,巧妙独特。利用音色的不同以区别年龄的不同,创作中捕捉相同的说话内容自然转换,从幼年跳跃到成年,将时间的跨度收缩。再如:(院长办公室)苏蔚:(哭,持续一段)“……为什么……”(哭声接下场,转至观察室)苏蔚:(低泣)“……”利用相似的“哭声、低泣声”,从院长办公室转到观察室,自然巧妙地实现空间转换。

四、张弛有道:控制节奏律动

广播剧的节奏一方面体现在对话表达上,把握好演员对话节奏,角色要通过声音表现出张弛有度、缓急从容。另一方面,在广播剧整体创作中,要设计好高潮与低谷、叙事与抒情的位置关系,控制好强弱缓急,张弛有道。正如“《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所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③

广播剧声音创作中,除了对人声节奏的调节控制外,还可以利用空间变换来形成节奏。不同空间、内外景的交替,形成不同的声音空间特征,如大厅带有大的混响,山谷会形成回声,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声音不同。这样,声音在听感上产生变化,形成律动。

广播剧中的音乐也要做整体设计不可零散,不能只考虑局部而忽视整体。音乐擅长情绪渲染和主题的烘托,有时所起的作用甚至比对话更有力。音乐要有变化有统一、有整体韵味。当确定一个主题动机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变奏,而非散乱的音乐片段的拼凑。不然,会有断裂感,缺乏整体性和有机性。

广播剧的音效是流动的,如人物走路的脚步声,实际蕴含着音乐的节奏。由于声音是运动的,所以有效地把音乐与音效揉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音效应通过强弱关系、远近关系、音色关系、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比例关系等有组织地布局,以形成清晰的律动。

广播剧中人声与其它声音元素应做到和谐统一,人声、音乐与音效的运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三者互为补充,和谐搭配,从而构成了一部剧的总体律动节奏。

面对新媒体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广播剧的生存空间被日益压缩,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一方面需要保护广播剧;另一方面,创作者也要潜行艺术修养,达观静默,进入创作圣境,用声音写作,以声传情。

注释:

① 蒋孔阳:《评〈礼记·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② 陈广宏:《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③ 刘梦溪:《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下)》,《读书》,2010年第5期。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录音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立】

猜你喜欢

广播剧时空空间
跨越时空的相遇
空间是什么?
镜中的时空穿梭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创享空间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