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2015-10-13刘行芳刘修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媒介

■ 刘行芳 刘修兵

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 刘行芳刘修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阶段。作为城镇化的对象,农民媒介素养的高低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决定农民改变身份后对城镇生活的适应程度,也关系到其融入城镇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未来事业的发展。城镇化需要以农民较高媒介素养为支撑,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必须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总趋势。充分认识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的最优路径和实现方式,使之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大局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跨越,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新型城镇化;农民;媒介素养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随后,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的先后颁布和江苏、安徽两省及宁波等62个城市(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已经从规划论证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社会大变革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农民从来就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但由于封建政权长期对农民问题的漠视,使得三农问题错综复杂,积重难返,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进步的瓶颈,一直是近代执政者力求破解的难题,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家的 “一号工程”。①最近,中央作出三农“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的判断,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等六个方面的任务,发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动员令②。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依据《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达到8.4亿,每年会有12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作为城镇化的对象,农民素质特别是其媒介素养难以适应这一变革的问题日渐突出,需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加以解决。

一、媒介素养是新型城镇化的内生性动力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含义是指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实现这“两化”需要内外两股力量推动。外力包括国家顶层的设计、配套政策的制定、市场力量的推动和大众传媒的引领,内力则主要指农民自身的内在要求及其素养的提升,其中媒介素养中对信息的获取、甄别、筛选与利用的能力是核心。上个世纪国际互联网诞生以来,信息迅速替代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没有人能够须臾离得开由大众传媒编织的信息天幕。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有效防止欧美陷阱,③需要依靠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大众媒介的积极作为,更需要农民依靠自身媒介素养对信息自由收集、科学处理和有效使用。

借助各种媒体准确认知世界,促进自我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一条主线。文明社会尽管也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社会,但更多的还是指人类掌握并利用媒介工具进行记录、交流和沟通的社会,是各种传播手段在人类发展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社会。城市居民要借助媒介指导才能从事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和思想表达,而对于那些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畅、人际交往机会稀缺、交往范围狭窄又面临城镇化的农民群体来说,媒介更无疑是他们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否则,他们就不可能顺利融入城镇,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化。

人是社会的动物,传播是社会的粘合剂。没有信息沟通,人群就会变得像一团散沙,应对社会变化、抗争自然灾害的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人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问题,人的生存本能催生了不同样式的传播媒介,这些媒介形态又与不同时期人类自我发展的能力大体相一致。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要面对全新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劳动模式,要实现居住地由农村向城镇转移,交往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移,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决策由依靠意见领袖向依靠大众传媒转移,这些都需要依靠媒介的一路指引,媒介素养成为他们正确接受这种指引的前提,成为他们适应城镇生活的第一要素,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及时跟上,不能缺位和延后。

二、媒介素养缺失制约农民自我发展

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要花气力提高农民媒介素养,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城镇的生活能力。农民文化水平总体较低,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这成为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瓶颈。从全国农业普查机构公布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在所有农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2%;而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超过50%,其中文盲占9.5%。④一方面因青壮年外出打工造成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另一方面文化程度偏低,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这种情况会越来越突出,这成为我国农村人口媒介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公共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为了准确把握农民媒介素养现状,我们先后对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宋楼镇、大沙河镇等地若干行政村作了田野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首先是媒介拥有结构上的不平衡。在问卷列出的12种媒介中,VCD/DVD、电视机、手机、电话机等拥有率较高(57~84%),其中手机(64.5%)已超过电话机(57%),成为被访者的主流媒介,是农民日常传播现代化的象征。而收音/收录机(26.8%)、有线电视(22.8%),尤其是电脑(4.8%)、上网线路(3.5%)、广播喇叭(2.6%)的拥有率都相当低,历史上在农村曾盛及一时的广播正在退出农民生活,报纸、杂志订户数不到两成。

其次是异常的媒介接触率。开路电视(许多行政村未接入有线电视)是被访者接触最多的媒介,稳定受众(每周接触4次以上)达90%以上。而不读报纸、杂志的农民则达到55%,不听广播的农民接近八成。在空闲时进行的13种活动中,看电视高居榜首(93%),而读报纸/杂志只有25%,读书只有21.9%。

再次是媒介内容接触上的失衡。以平均接触强度(最高5分、最低1分)计,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中,除天气预报(4.17分)、电视剧(3.72分)、时政新闻(3.46分)、法制报道(3.01分)等接触率较高外,其他内容的接触率都明显低于中间值(3分)。

下面是北川调查的数据,反映了农民对信息的认知情况(可以多选,/左边为选择此项的农民数,/右边为有效问卷数)。

1.您最喜欢的信息是:时事政治(91/292),文化体育娱乐(90/292),市场经济(62/292),社会逸闻(36/ 292),司法案例(45/292),致富经验(122/292),科技知识(78/292),教育卫生(62/292),流行时尚(39/292),其它(24/292)

2.你获得消息的主要渠道是:亲友传话(79/292),会议(52/292),文件(35/292),干部讲话(55/292),朋友通报(26/292),道听途说(12/292),报纸(102/ 292),广播(97/292),电视(246/292),互联网(23/ 292),广告(17/292),其它(12/292)

3.您认为比较可靠的消息来源是:亲友传话(47/ 292),会议(57/292),文件(75/292),干部讲话(63/ 292),朋友通报(36/292),道听途说(8/292),报纸(132/292),广播(126/292),电视(203/292),互联网(28/292),广告(36/292),其它(9/292)

4.您最不相信的信息是:亲友传话(54/292),会议(11/292),文件(9/292),干部讲话(22/292),朋友通报(49/292),听途说(196/292),报纸(15/292),广播(6/292),电视(9/292),互联网(15/292),广告(71/ 292),其它(25/292)

5.您喜欢信息的主要理由是:使你了解了世界的变化(114/292),使你获得了就业的机会(84/292),使您找到了发财的路子(103/292),使你获得了快乐(61/292),使您增长了知识(170/292),其它(13/292)

数据显示,农民的信息来源是多元的,但不同信息对他们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其中,通过亲友获得信息的比例为27%,而认为亲友传话可信的只有16%,显示人际传播的作用在减退。不过亲友传话对农民决策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对农民选择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外出打工、是否在城镇落户等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亲戚之间的血缘信度,还因为亲友提供的信息往往都是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特别是外出打工,很多都是在外打工的亲友根据其老板要求返乡招工,这种串联效应成了当前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信息来源。总体来看,农民获得公共信息的主要方式依然是看电视(84%)、读报纸(35%)、听广播(33%)。

丰县调查显示出当地农民获得信息的特点与北川有所不同,即对媒体的选择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尽管丰县不同收入类型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有一定的差异,但在主要消息来源上大同小异,见表1。

表 1 丰县不同收入类型农户信息获取渠道

从表1可以看出,低收入型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广播电视、乡村能人、邻居和亲戚,对进入城镇基本上没有期待;中等收入型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所增加,他们接触政府官员的机会增多,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但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媒体和人际传播,对城镇化跃跃欲试,有的已将孩子转至城镇上学;富裕型农户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对现代媒体和信息中介机构的选择率大幅提高;不少种植、养殖户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市场信息,进行网上销售,并出现中华果都网、唐安果园网等品牌。一些经济条件好、媒介素养高的农民已经或正在将户口迁往城镇,有的已经在城镇有了住房和事业。

在城镇化、市场化背景下,在各种市场主体中,农民群体是一个具有先天性弱势的群体。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小农经济的环境里,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技术手段,只能依靠政府和媒介提供相关信息。但是,政府发布公共信息又总是要考虑其普适性、公用性和稳定性;于是,大家得到的信息就会大同小异,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市场的随机性拒绝陈旧滞后的信息,只有能够及时捕捉到新鲜、独家、个性化的信息,才能抓住时机,稳健出击,赢得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对获取政府信息积极性不高、向政府寻求信息帮助不主动,而大量通过媒介信息来进行决策的根本原因。

与其他传播形态不同,大众传播在信息传授过程中摆脱了时空情境的限制,任何事实、观点与言辞进入大众媒体之后,就会以一种不可逆转之势通过目标受众发生社会影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改变文化呈现形态与文明发展进程,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改变整个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与生活习惯。大众传播的社会性特征,使它比其它传播形式更严肃、更庄重、更具社会公信力。即便是在自媒体时代,公众依然把大众传媒当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当成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协调行动、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当成寻找社会坐标、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农民要想顺利融入城镇,实现身份转化,就一定要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借助大众传媒实现自身梦想。

三、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

大力提升农民群体媒介素养,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要求,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设施建设、提供基础培训、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当前要特别做好媒体宏观格局的顶层设计,赋予媒体相应的责任。毋庸讳言,我国媒体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还没做好准备。无论是媒体观念,工作兴趣点、着力点,市场开发,还是媒体资源配置,与中央的要求、国情的实际和农民的期待,都还存在明显的滞后、脱节、错位等不相适应的情况。国家应从行政指配和政策扶持两个方面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发展涉农媒体,普及农村互联网,促进农民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积极稳妥地发展三农报刊,完善和提升服务三农的公共广电体系等,使农民尽快了解城镇生活规则、行为方式、就业要求,以便早做准备。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有一个战略性转变,核心是要解决好对农传播信息的“送达”和“有效”问题。⑤

要加大对农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使他们有能力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媒介信息,有能力辨析、选择和利用媒介信息,使媒介成为农民市民化的良师和益友。长期的熟人社会生活环境养成了农民作风散漫无视规则的历史惯性,当他们突然被推进城镇化漩涡,茫然无助和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通过媒体不断向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规范信息,介绍城镇生活的基本常识等,使新进城的农民能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从而有所遵循。在这方面,地方媒体既有优势,更有责任,特别是各地电视媒体,一定要发挥其形象逼真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大量提供城镇生活的基本范式,报道相关典型样本,使进城农民能够有样学样,尽快融入社区生活,成为城镇生活的主人。

要大力促进农民观念的根本变化。信息的效益具有暂时性,而观念的变革则具有长效性。信息寿命一般都比较短暂,尤其是经济信息,更是时间上的易碎品。培养农民对信息的追求和肯定信息的价值并愿意为获取信息进行投资,这才是农民需要形成的生存理念。政府要帮助农民强化信息意识,形成现代化的信息观念,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当他们懂得透过媒介感受世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行动的意向被激发出来后,就不再是简单地“借助媒介来表达自身利益要求”,而是“借助媒介来追求对自身利益的实现。”⑥

四、提升农民媒介素养传媒负有特别责任

在提升农民群体媒介素养的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大众传媒的作用。作为社会教育工具,大众传媒是培育智力活跃公民的最有效的手段,能有效提升全民自治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种不间断连续出版物,它先天性具有汇聚最新知识,提供多元意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辨别真伪的能力,为公民提供赖以作出正确选择的各种信息凭据。大众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化工具,每天都在为社会成员顺利融入社会提供相关知识和意见参考。

马克思早就认识到大众传媒的这种潜能,认为报刊“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真正的纽带”,“它无所不及,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它是从真正的现实中不断涌出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的思想世界。”⑦“报刊是改造这个社会的新的强有力的因素。”⑧在谈到德国现代报刊的任务时,马克思明确指出了报刊协助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作用,他说:报刊“把国家由神秘的僧侣式的东西变成公开的个个了解人人有关的现实世界的东西,迫使国家和自己的公民建立起血肉般关系”,而在报刊发展很弱小的时候,人们“只是凭道听途说才知道自己的国家的。”⑨

新型城镇化要求农民媒介素养从“了解和使用媒介、获取和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提升到“利用媒介了解城镇生活、熟悉城镇规则、寻找就业门路、建立社群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上来,要从听从型、跟随型思维转换为自主型、创造型思维,媒介在提高农民媒介素养、培育农民市民精神、指导农民融入城镇方面大有可为。

新闻事业越发展,信息流动越通畅,农民群体对信息的获取越方便快捷,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其顺利融入城镇就越有保障。遗憾的是,有关部门通过大众媒介公开信息的工作并不理想。2008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就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341个部门2007年省本级行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以100分计,我国省级部门机关透明度平均成绩只有3.21分。名列前三名的为福建(16.57分)、宁夏(9.97分)、北京(7.27分),而江苏、四川等得分在2-3分之间,山东、安徽等得分在2分以下⑩。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2014年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国务院55个部门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透明指数。其中国务院55个部门在及格分以上的有6个,前三名为教育部(65.08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4.03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3.45分)。但不及格的有49个。(11)省级政府透明度及格以上的达到了7个,天津、安徽、江苏评分飙升到71分以上。但依然有24个透明度不及格,13个透明度在50分以下,最低的辽宁为37.70分(12)。

之所以公众希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公共事务,获得公共信息,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密切相关。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本身就是一个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文化生成者与和谐社会建构者。(13)进入网络时代,公众更是把大众传媒当成获取信息的通道,当成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协调行动、传承文明的方式,当成寻找社会坐标、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大众传媒有责任满足农民的这一期待。

五、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的现实路径

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完成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历史使命,有效提升农民群体媒介素养是重要前提。但如何提升农民媒介素养,还需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1.政府要强化信息服务功能

2014年2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提出,政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脚下向管天下转变;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14)这表明政府管理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政府转变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或者原本就应该由社会、企业管的事情交给社会和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公共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的配置、管理、协调等工作。各级政府要找准位置,坐正身子,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工作到位,从而发挥好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

政府强化公共信息服务的路径之一,就是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对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教育的资助力度。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民进入城镇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保护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为农民媒介素养提升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服务功能,还要不断创新执政环境,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为农民提供参与主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通道与便利,因而政府要不断强化公开性、透明度,善于通过媒体主动与农民对话,把社会普遍关心、关乎公众利益、涉及公平正义的政府事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公开,接受社会评议、评价和监督,(15)这些都有利于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要建立农民市民化的量化指标和农民媒介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媒介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对媒介的信任感、接触媒介频次、利用媒介进行决策的概率、遇到困难通过媒介寻找帮助的比例等。要不断探索农民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绩效评估办法,做好必要的陷阱规避预案。要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案》为契机,做好文化惠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及其传播能力,(16)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2.分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农民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分三种类型三个层次进行,要牢牢抓住农村中那些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素质较好、常年在外打工、对城镇化有认识、有期待、有行动的农民工群体这个重点,系统介绍城镇生活的规则,市民的权利义务,讲述劳动技能知识,以及城镇生活需要特别注意的各种问题;要多渠道做好农村青少年、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前做好融入城镇的心理、技能和规则方面的准备;要及时服务好中老年农民,这类群体对城镇生活缺乏基本的认知,往往是跟随子女进城,不懂城镇生活规则,缺少城镇生活常识,难以适应城镇高速运转的现代化生活节奏,所以需要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在教育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便于进城农民接受和应用,比如在互联网上开设专门的网站、网页和专题,在电视中提供回放、点播等功能,报纸杂志拿出专门的版面和栏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要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兴办一批农民自己的媒介,使农民在不断进行媒介接触中,在对媒介的充分利用中,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媒介素养的熏陶,提升媒介素养的品位。各高校要通过“信息技术进农家”“媒介素养进农户”等活动,为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提供支持;各农村中小学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创办学生媒体,提供上网条件,使农村青少年能够较早接触和使用媒介,获得较高质量的媒介素养。

3.大力培育和推广典型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原本是一个以收废品为主的穷村,被戏称为“破烂村”。2006年3月,80后孙寒辞去移动公司客服经理工作,回到东风村开起了网店,他把手头积攒的30张面值100元的充值卡,以每张95元的价格挂在淘宝网上,“没想到一个晚上就卖光了。”之后,村民纷纷效仿孙寒,开起了网店,一跃成为睢宁县名噪一时的“明星村”:1180户,经营2000多个网店,几年来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17)

东风村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孙寒似的媒介明白人,“无中生有”出一个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农民就地城镇化,过上城镇生活,并非遥不可及。

江苏省丰县的实践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

几年前,丰县先后创办了“中华果都网”“唐安果园网”等,吸纳了大量农户加入,先后与全国几十个省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特别是由农民唐怀海创办的“唐安果园网”几年累计销售果品两千余吨,成为丰县赫赫有名的网络致富能手,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渠道多元,需要的样板也必须多样,因此,各地应该积极培养、及时发现不同类型的好典型,加以总结推广,形成示范效应。

4.部门各司其职,形成社会合力

农村传媒资源缺乏、媒体助农意识淡薄、农民决策跟着感觉走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水平,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花气力加以解决。

要在国家层面对提升农民媒介素养问题作出政策安排,各部门、各地区应将农民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具体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的基础设施,持续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快“金农工程”建设,切实从农民需求出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农民媒介素养的稳步提升。

要降低媒介素养教育成本,大力推广经济适用技术,提高教育实效,人才、资金、设备投入应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率先对农村干部、党员、信息员、中小学师生、各类农业协会、龙头企业、种养植大户等进行培训,激发和带动农民学习、使用各类媒介的积极性,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激发他们城镇化的欲望,提升他们城镇生活的能力。农村中、小学不仅应该建设成农村的教育中心,而且应该发展为农村的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成为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的“桥头堡”。

注释:

① 1982年发布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以来,中央每年都以“1号文件”来部署三农工作。

② 《城镇化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民日报,2013/12/15。

③ 即农村人口“只能迁移到大城市外围聚落地带、产生空间扩散、阶级冲突以及次文化马赛克”等,参见[美]布赖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版,第56页。

④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gb_detail.asp?id=11192。

⑤ 张振华:《强化服务“三农”是媒体的历史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5期。

⑥ 陈力丹、陈俊妮:《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当代传播》,2006年第3期。

⑦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5、194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⑩ 《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公布福建宁夏北京领先》,《京华时报》,2010年6月16日。

(11)《社科院公布国务院部门透明指数:铁路局得0分》,《新京报》,2014年2月24日。

(12)《社科院公布省级政府透明指数:天津最高辽宁垫底》,《新京报》,2014年2月24日。

(13)李敬坡:《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军事记者》,2008年第3期。

(14)《文化部部长:文化管理不能长官意志》,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2014-02-24/112829549358.shtml,2014年 2月24日。

(15)齐冬梅:《正确应对新媒体要转变观念和认识》,《学习时报》,2010年4月20日。

(16)《文化部部长:正起草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案》,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2014-02-24/114929549473.shtml,2014 年02月24日。

(17)《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村庄》,《人民日报》,2015年01月09日。

(作者刘行芳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刘修兵系《中国文化报》城市科教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国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群体媒介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4AXW01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媒介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人口与就业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