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5-02-20刘华清陈秋金郭楠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

刘华清 陈秋金 郭楠

(华侨大学 审计处,福建 厦门361021)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刘华清 陈秋金 郭楠

(华侨大学 审计处,福建 厦门361021)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应加强科学管理。搞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对廉洁、高效、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具有重要意义。从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出现的问题出发,寻找深层原因,为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提出相关策略。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对策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科研,并且向高校投入大量科研资金。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使科研经费能够真正为科研做贡献,规范高校科研资金的审计,对促进我国高校科研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我国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较大误区

目前,我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以课题制管理为主。课题制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由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和使用,但如何使用无具体规定,因此产生了部分人的错误认识。很多课题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他们花的是自己钱,因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绝对的支配权。对于这种认识,甚至有些学校也默认了。从而出现了课题负责人使用课题的经费购买私人物品,或者不按照预算计划来进行经费支配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科研项目难以完成,并且由于课题负责人对项目预算法律意识淡薄,这无疑给科研经费的审计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财务审计管理存在不足

在很多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出台,财务部门极少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中。这种情况加大财务部门审计过程中的难度,从而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出现较大漏洞。

虽然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是由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项目的申请是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区域,但是对课题的进度以及经费的到账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并不特别关心。特别是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对课题是否按时完成等问题上科研管理部门做的工作更是不足。常出现科研经费的使用和课题的后续工作链条断裂的情况,使得科研项目的来源类型以及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合理等问题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困惑。他们很难判断科研经费中开支的一些物品是不是科研项目中一定需要的,有些由于金额低于一定标准而不要求罗列购物清单的那些项目是否属于项目开支的范围,他们也同样难以准确判断。由于财务部门对于科研专业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缺乏与科研部门和课题负责人的有效沟通,使得财务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而难以有效监督经费的有效使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部门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

(三)高校审计部门机构不完善

虽然各高校都有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高校审计部门和专业的审计部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审计部门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高校内部建立的审计部门往往存在人员少、人员不够专业等问题,并且高校内部建立的审计部门受到的管制相对较多,往往导致审计部门难以发挥独立性。由于高校的科研创收往往是和高校在全国排名直接相关,而高校排名越靠前,高校获得荣誉和科研经费的数额将更大。因此,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往往会对一些不合理的支出项目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由于高校审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认识不足,导致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失真。

(四)成本核算不实

从目前高校审计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的成本列入教育经费当中。这种情况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成本核算不真实。

在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大部分学校把属于科研经费的支出,比如和科研相关的水电费、房屋租金以及科研仪器相关的费用都列入教育经费的支出里。这种情况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科研资金被挪用,使科研经费没有被应用到相关的科研事业当中。此外,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往往没有按照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有效控制。并且在科研经费的报账上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劳务支出和用餐费,这些本不属于科研项目支出的费用也被科研人员人为地加入到科研项目的支出中。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使得科研经费难以真正有效地应用到科研事业当中。

二、高校科研审计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科研经费管理和高校行政管理产生冲突

随着科技部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多,财政部和有关资助部门出台了如“863经费管理制度”等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高校行政制度的干预下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这种现状是导致高校审计环节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高校的行政化体制下,课题制是高校经费管理的主要方式。这种建立在课题制基础上的高校经费管理方式,往往会和国家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产生冲突。因为承担课题的单位主要是高校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该办法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中难以实现准确的审核目标,对于一些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分担的费用也往往会因为相互之间的职责不明确而难以有效进行费用的分摊。此外,由于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与否也事关学校的荣誉,高校往往会为了维护高校的声誉而对挪用科研经费的事情采取不予公开的态度。

(二)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难以得到经济认可

在我国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是不可以从科研过程中获得另外工资的。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使得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

科研人员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这导致了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在经济上很难得到体现,从而导致了一部分科研人员在心态上难以有效平衡。其实按常理来说,科研人员付出了劳动需要获得相关的经济补偿也是合理的。为此,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自己在科研过程中付出了精力,从科研经费中挪用一部分资金补贴自己的付出也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情况导致了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常常会将部分经费用来购买与科研没有太大关系的私人物品。

(三)高校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

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科研事业。因此,国家财政对高校的科研事业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支持力度。由于国家的支持,高校科研经费大量增加,这使得高校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新的需求。

高校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是针对科研规模较小、管理相对粗放的情况而建立的。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下,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一般比较少。在课题制管理模式下,审计部门对项目经费的预算、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也往往不够。对当前科研资金大量增加及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的情形,原有的经费管理模式往往不能够有效满足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十一五”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的规模达到了历史新的高度。很多高校的年度科研经费规模都突破了10亿元的大关。在这种情况下,校一级的科研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四)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存在较大的偏差

高校为了使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尽可能少受干扰,往往给予了相关课题负责人大量的自主权。但是,有个别科研负责人往往把高校赋予给他们的自主权人为地放大了,不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来控制经费的支出。因而在经费的支出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和科研无关的项目支出,而这些支出在审计部门看来能够勉强说得过去也就给报销处理了。这些情况导致了高校科研经费滥用甚至是误用,这不仅给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带来了难度,而且使得科研经费遭到浪费。

三、促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高质量运行的策略

(一)建立经费分权控制的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往往是谁争取到的就由谁来负责支配,这种情形导致了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为了使科研经费的使用能够有效,有必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建立分权控制模式,以达到监督经费使用的目的。

审计部门应该严格把关预算管理,并且审计部门应该配合财务部门控制经费发放。审计部门应该尝试建立由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管理科研资金的模式,从而使课题负责人全权支配预算资金的现状得到改变。[2]在这样的模式下,科研负责人只能通过向财务部和审计部门提出申请并且说明申请理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相应的科研资金。通过该方式,科研负责人使用资金得到监督。这种有监督的经费分权模式将能够使科研资金得到相对有效的使用,也能够为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便利。

(二)加强审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沟通

由于高校建立的审计部门和政府的审计部门在功能和要求上都有区别,因而高校的审计部门往往不那么专业。他们对科研项目以及一项科研需要什么器材往往不那么了解,在科研经费的审计中容易产生偏差。

要解决高校现有审计部门不够专业的问题,高校审计部门应该做好与科研机构以及科研课题负责人的沟通。高校的审计部门应该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到科研机构去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对一项科研需要具备的器材和大概的经济预算有个直观了解。并且,高校审计部门还应该加强和科研课题负责人的沟通,使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够适应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使高校科研经费得到较好的利用,同时也使高校审计部门更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三)要建立独立查账的机制

高校的审计制度往往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高校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审核上功能发挥不明显。为了使科研经费审计更有效,有必要在高校建立起独立的查账机制。

高校审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科研财务相关的报销制度,需要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一个准确把握,对国家没有允许报销的项目应该不予报销。[3]同时,审计部门也应该建立一套独立的查账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审计部门也应该配合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对科研的结课工作做好相应准备。在了解课题开展的过程之后,审计部门应该独立对科研经费事项进行仔细校对,并且对存在含糊的账目应该有权向相关的科研负责人提出疑问并且要求解答。

(四)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的审计部门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对科学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一方面,结题前相关的科研负责人应该做好项目的绩效报告,然后科研处应该对科研负责人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相关评价;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对每一项科研使用的经费状况做好统计,并且以表格或其他方式直观表现出来。[4]此外,审计部门应该利用财务标准和经济指标来对每一项科研都进行客观评价,并且依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科研的结果做出有效评价。高校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才能促使科研的相关负责人真正在科研上有所作为。

(五)尊重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

不允许在编人员从项目中获得劳务费,无论是从人性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科研经费管理上,要使科研人员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只有使科研人员的劳动得到一定经济体现,才能够使科研人员愿意配合工作。从而使科研人员愿意主动将科研进展,以及经费使用状况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有助于使科研人员配合高校审计部门进行经费使用的审核工作,有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更好开展。

[1]何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的难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2]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5).

[3]汤靖.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财会通讯,2009(1).

[4]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审计月刊,2011(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2015-05-21

福建高校教育管理研究项目(13HJY21)

刘华清(1984—),男,福建泉州人,审计师,主要从事高校内部审计研究。

F239.45

A

1673-1395 (2015)08-0054-03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