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与建构

2015-02-20朱启友

关键词: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王 虹,朱启友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与建构

王虹,朱启友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思想、西方价值观念强势输入以及自媒体时代的挑战,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要敢于同各种思想进行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好意识形态隐性层面,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平等机制,从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话语权;文化安全;马克思主义

在历史考察中,意识形态总是和国家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任何的阶级、国家和集团一旦掌握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可以控制社会的舆论导向,进而掌控人民的意志,从而有利于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整合,规范社会发展的轨迹,对其他文化形式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在中国就是加强马克思意识形态观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使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中国文化安全。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在其传入中国的初期,其话语权并没有取得主导地位,而是随着中国现实状况的演变,逐渐掌握了其话语的优势。而这一演变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逐步形成

这一段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各界志士仁人都开始探求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使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势逐渐丧失。而新文化运动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到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以及国内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通过与资本主义、小农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论战,使得当时的一些中间派人士逐步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并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到国内战争胜利时,共产党员由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了440多万人,极大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也开始逐步地形成起来。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得到发展和巩固

首先,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得到了发展。这主要因为:第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让亿万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得马克思主义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认同。第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在经济领域,中国共产党没收了官僚资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完善了党的纯洁性。在思想文化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广大的工农群众、青年知识分子以及中间力量的群体纷纷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所有的这些都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从改革开放后到现在,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领域更是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国的领导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在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强调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的指南。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2007年,中国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013年,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着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在新的条件和新的形势下,我们不能放松对其话语权的坚守和巩固。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威胁

时代在不断发展,国际和国内的国情在不断地变化,马克主义的意识形态也遇到多方面的挑战。

(一)西方对华西化和分化的方略愈发强势

冷战结束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的渗透转向了中国,展开了多方面的分化和西化图谋。在政治上,宣传“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攻击中国的政治缺乏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倡导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极力偏低马克思主义,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上,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理论,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他们先后炮制出了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等,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奥巴马总统曾多次指出:“美国代表一套普世价值和理想”;“我们尽最大的努力用我们的榜样来促进我们的理想和我们的价值”。在网络信息上,西方国家更是大肆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宣传,诋毁马克思主义。如李崇富教授在中国社科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与我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问题调研”会议上,就曾针对网络复杂的状况例举案例,其指出:“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雇佣一些写手,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些对中国、社会主义不利的谣言,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无中生有、扰乱人心,造成的影响很坏。”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西方国家企图以分化和西化的手段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推行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的作用,到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演变,都直接的反映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成熟。面对这样的一个趋势,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市场经济催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则是追求高效率和价值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虽然被国家所重视,然而就其对于普通民众的社会实用性来说,则远远的不能为其获取短期内的高效率,这也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挑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先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滋生出来。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物质上,这些思想能够给与个人在短期内获取满足感。同时,人们思想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如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追逐、对自身现状不满。这些思想都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着冲击,并且都极力的想取得民众的认同,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阵地,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地位。

(三)自媒体时代的冲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思想的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工具,使思想以更快和更便捷的方式传播开来,同时另一方面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在自媒体时代,人们除了是信息的享用者以外,同时还是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采集者,公民可以把自己身边亲眼所见、亲身所闻的事件通过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形式发布出来,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在21世纪的今天,自媒体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单一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由于自媒体的进入门槛要比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门槛低,甚至已经达到了零门槛。在这种情形下,大众能够以平等的方式进入到信息的生产系统之中,改变了传统媒体往往以特定的政党、阶级为基础来建构资讯体系的系统,这样使得公共的话语权利结构分散,也使得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其次,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那种长篇大论的宏观叙事的说教式的信息获取越来越缺乏耐心和定力,相反对自媒体时代的微叙事、娱乐性的叙事以及虚假叙事等信息发布则越来越感兴趣。这样一来,使得人们对于理论性强且抽象性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则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理。在《娱乐至死》中,著名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体育、教育等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再者,自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最大的特点则是信息的碎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对象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大打折扣。人们思想上的开放以及认知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说教式的宣传和一板一眼的话题,越来越不能紧跟上时代对文化精神的需求。

三、维护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我国的文化安全

(一)敢于同各种思想进行对话

一种思想的传播,单向的传输是乏力的,要想思想传播的有利和深入人心,辩论和论战是不可缺少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时代,思想的交锋和碰撞极为激烈的。在晚清时期,顽固派和维新派就清政府是否要变法,是否要改革旧的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是否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是否要废除旧的科举制度而兴西学进行了一场论战,而论战的最终结果是维新派取得了胜利并且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沦为了保皇派,逐渐变成了保守势力,为进一步地推动中国摆脱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理论战线上和保皇派展开了一场革命与改良的论战,最终革命派获得了胜利,使革命派的思想盛行于中国。1916年7月20日,胡适发表了一篇名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认为在当时的中国人应该关注的是现实的问题而不是高谈主义。针对胡适的这一观点,李大钊等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他的言论展开了反驳,这一场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广泛。而在今天,我们要掌握话语权,保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被边缘化,同时对西方和国内各种思想应敢于对话,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2013年9 月1日,《求是》杂志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能旁落,否则要犯无可挽回错误》一文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对大是大非问题,不能用“不争论”、“不炒热”、“不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同样在整个社会中我们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态度,积极和各种思潮展开辩论,维护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二)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时,要构建平等机制

话语权的掌握以及它的影响力并不是只能借助于强制力这一项措施,要想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平等机制。只有在平等的原则下,对话和接纳才成为可能,如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自2003年起每年编写一本通俗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在2014年该栏目针对弘扬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这10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阐释。此方式创造了反映国家层面以及和民生的热点问题讨论的平等机制,让公民对国家的动态有一个了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与此同时,要想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还应该为公民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创造话语平等机制。只有国家层面为民众创造了平等对话的平台,才能使民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广度以及民众接受度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除此以外,意识形态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承认和认同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要想真正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问题,平等机制的创立还应该注重公民的心理认同感,如此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真正地掌握民众,其话语体系也就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三)在日常生活中,凸显意识形态的隐性方面

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要让意识形态在人们思想中扎根和生长,重点是做好意识形态的隐性层面。精通文化冷战的美国心理专家克罗斯曼曾说过:“最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好像从来没有做过一样。”把意识形态的观念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民众不仅不对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产生排斥反而是一种本能的接受,从内心深处去维护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政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说:领导能力是指让人做事,“不仅因为你让他们这样做,你在强制推行你的命令,而且还因为他们本能地想要为你做事”。同样,在2010年5月28日,奥巴马政府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也提到:“美国价值观和利益的最佳代表就是……我们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因此,和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构建相比,中国还需要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做好意识形态建设的隐性层面,让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总之,面对现在国际国内各种新情况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今天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为把握好我国的文化安全以及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有必要对发展上层建筑进行探讨。只有观念上层建筑建设好,人们思想上才不会出现困惑,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发展长治久安。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林代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

[6]刘旭青.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西安政治学学报,2014(4).

A81

A

王虹(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朱启友(1979-),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和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