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荑止泻贴治疗小儿伤食泄
2015-02-20杨维华
张 鑫,杨维华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长沙410007;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长沙410006)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饮食不知自节,加之家属喂养不当,易发为伤食泄。小儿伤食后,药食难进,笔者跟随导师应用非药物疗法磁荑止泻贴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选择3岁以下,诊断为轻至中型伤食性腹泻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6.21±7.81)月,平均病程(5.95±4.96)d;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5.69±6.93)月,平均病程(5.57±4.37)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伤食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伤食型者[1]。1)有伤食病史;2)大便酸臭,状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3)伴有恶心呕吐;4)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有力。具备上述1)和2),结合3)、4)项,可以确诊。其中轻型腹泻少于10次/d,每次大便含水量不多,患儿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重型腹泻多于10次/d,或便次不多,含水量很多,患儿伴有中、重度脱水。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磁荑止泻贴治疗,磁荑止泻贴包括两部分:一是芜荑消积散敷脐,将芜荑、木香、槟榔、苍术、牵牛子、芦荟、党参各10 g,胡黄连5 g,常规消毒后,用粉碎机加工成超微细末,充分混合,加入适量凡士林,按生药与凡士林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成糊状,放入无菌容器内备用。每次取药约3 g,捏成1分硬币大小的薄饼状,将药饼置于脐上,以透气胶布覆盖固定,换药1次/d;二是由钡氧体磁片(40 mT~50 mT)制成“止泻贴”,每次2片,根据泻南补北的原则[1],分别将南极或北极(同极)置于患儿双侧天枢穴上,外用胶布或纸胶带固定,2 h/次,2次/d。
2.2 对照组 口服思密达,<6月者每日1/2剂,6月~1岁每日2/3剂,>1岁每日1剂,少量多餐代茶饮。2组均以3 d为1疗程。可根据病情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ORS),3 d为1个疗程,连用3 d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小儿泄泻的判定。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以上有效标准者。
3.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4 讨论
《素问》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家长喂养不当,乳食无度,过食肥甘及生冷果蔬等,加之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极易损伤脾胃,脾胃受伤后,失其运化,不能腐熟水谷,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伤食泄。小儿伤食泄后,小肠分清泌浊及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口服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非药物疗法可避免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的难题。中医认为:“外治之理,既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既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磁荑止泻贴中的芜荑消积散以芜荑杀虫消积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槟榔消积降气、行水化湿共为臣药;苍术、牵牛子、党参、芦荟、胡黄连为佐药,其中苍术燥湿健脾,牵牛子逐痰攻积,党参补中益气,芦荟清热凉肝,胡黄连清虚热而除疳,此五味相合,使脾运、湿祛、热清。诸药配伍,共奏化积消滞、行气止泻、补中健脾之功[2]。将其贴于神阙穴,因脐后为小肠,将药物敷贴于脐部,药物可通过渗透直达病所,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能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3]。而其中的磁疗天枢穴法,以磁片产生的磁力线,相当于针刺的效应,作用于天枢穴,能调肠腑,理气滞,可迅速止泻而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有学者[4]对造模的脾虚泻小鼠进行针灸天枢穴研究,结果针灸天枢穴后能增强SIgA的分泌,改善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并有效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从而促进了化学和机械消化,增强小肠吸收功能而达到止泻效果。现代研究[5]认为,将磁片贴于天枢穴,磁片产生无形的磁力线透入皮肤并达到穴位相应深度,再通过经络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可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功能,促进小肠对水分、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而收敛止泻。
芜荑消积散贴于神阙穴重在运脾化积,针对伤食泄脾虚食积之本;而磁贴天枢穴磁疗能迅速调节胃肠功能而收敛止泻,重在治标,二者相互配合,一散一收,标本兼治,且同属非药物疗法,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杨维华.专科专病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小儿腹泻与疳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5.
[3]姚芳,杨维华.杨维华内外合治小儿食积性腹泻的临床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16.
[4]周传云,张瑞雪.穴位磁疗的作用机制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8-10.
[5]王富春,逄紫千.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