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5-02-20古仁刚朱小丽聂子羽
古仁刚 何 涛 朱小丽 聂子羽
温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古仁刚 何 涛 朱小丽 聂子羽
近几年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蔬菜灰霉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除危害番茄外,还可侵染茄子、黄瓜、韭菜、莴苣、甜椒、菜豆、西葫芦等,发生早、传播快、危害重。
1 症状
番茄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可危害植株的叶、茎、花和果实,但以花器和幼嫩果实受害最重。
1.1 苗期症状苗期多从子叶和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一般叶片先从叶尖开始,形成大型“V”字形病斑,向内扩散,病斑初期成水浸状,边缘不明显,浅灰褐色,后期干枯,潮湿时表面出现灰色霉层,以叶背较多。
1.2 花果症状往往先从花开始发病,并从花器蔓延到果实上,果实被害多以青果为主,主要在果顶、果蒂两处发生,多数先侵染青果上残留的花瓣和花托。花和幼果呈水浸状,淡褐色或褐色,以后病部软腐,表面生有大量灰褐色霉状物,被危害的花和果实脱落。
1.3 茎蔓症状常造成茎节腐烂、折断,病部产生灰褐色霉层。
2 发生规律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来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露珠及农事作业传播蔓延,尤其是病果采摘后随意扔弃,最易使孢子飞散传播危害。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的高峰期。该病发育适温为20~30℃,最高31℃,最低2℃。
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期都能遭受灰霉病,以花期、幼果期受害最重。在秋季9—10月和春季4—5月最易流行,造成花和幼青果腐烂脱落,甚至整棚毁掉。
据近年观察,灰霉病属高湿性病害,天阴多雨,田间光照不足,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该病发生。相对湿度低于60%~70%时,病害停止发展。冬春茬番茄不加温的中、小棚和改良棚发病重,常在4月出现中心病株,5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阴雨天气,气温低、光照少、通气不及时,病害会严重发生。另外,植株密度大、偏施氮肥病情也会加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灰霉病的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药剂复配的效果也不稳定。因此,在温室大棚栽培条件下,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1 适地育苗要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土壤肥沃、无病菌的地块做苗床。最好是在近2年没种过番茄、韭菜、黄瓜、茄子的生茬地育苗。
3.2 土壤消毒整地前,清除温棚内的枝叶、病残果及杂草。翻地时搞好土壤消毒,每亩施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敌克松)1 kg,翻入土中,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3.3 高温闷棚在7—8月高温季节密闭温棚15~20天,利用太阳能使温棚内温度达到50~60℃,最高达到70℃,进行高温闷棚,可杀死棚内的病原菌,减轻病害的发生。
3.4 调控温湿水加强棚室管理和通风换气,控制棚室内的温、湿度,可有效预防灰霉病。晴天上午晚放风,当棚室温度上升33℃时,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病菌发育。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20~25℃,当棚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夜间棚温保持15~17℃。棚室湿度不超过65%,是预防或减轻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措施。采用高垄或半高垄种植,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且实行膜下暗灌。浇水后要加强通风,及时中耕,通风散湿,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节制浇水,严防大水漫灌,防止结露。
3.5 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要经常检查,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病茎,并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进行深耕,减少病菌侵染源。
3.6 施药防治
1)苗期、定植前防治。可用特克多烟剂,每100 m3用量50 g,或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 g,熏1夜。也可于傍晚喷撒5%加瑞农粉尘剂或6.5%甲霜灵微粉尘剂,每亩次1 kg,间隔8~9天喷撒1次。
2)蘸花期防治。在配制防落素或2,4-D蘸花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或扑海因,然后蘸花,也可用保果灵500倍液直接蘸花,具有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
3)果实膨大期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喷药后药液可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灰霉病病菌侵染果实。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低,可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即可有效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古仁刚,陕西省南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3100;何涛,朱小丽,南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聂子羽,南郑县种子管理站,
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