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的实践
2015-02-20余万桂龚权任伯绪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余万桂,龚权,任伯绪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下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二个重要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大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
2012年1 1月,长江大学获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成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这对我校医学教育改革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从医学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也必将促进长江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院在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学习国内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医学教育的实际,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突出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
进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适应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形势,也是适应医药卫生改革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势在必行。
1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制订的背景
1.1 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学科的发展和整合,知识总量剧增,导致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无限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同时医务工作者面临许多社会、法律、心理和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对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1.2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的改革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五星级医生”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等标准的提出。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对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2]。
1.3 综合型教学模式成为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显现弊端。学科界限分明,缺乏紧密联系。各学科之间交叉、重复,学生负担过重。基础与临床脱节,影响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近二十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相继为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采用,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英国的巴兹伦敦医学与牙科学院,中国的汕头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医学院校都相继进行了课程整合的尝试。当前,围绕社会服务和群众卫生健康需求,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卓越医师,对保证我国医改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3]。
2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的构建
2.1 制定方案 (讨论稿)的目标明确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
2.2 实施器官系统模块教学
每个模块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分为5大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包含公共英语、体育、医用高等数学、医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7门课程。
2)人文社科模块。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健康与社会等5门课程。在“健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涉及医学社会学、卫生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包括了社会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我国的主要卫生保障机构及其政策法规与制度、医院机构组成及管理以及医患关系等有关问题,以便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知识较全面的优秀医生。
3)器官系统模块。包含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生殖、性、发育和生长,药物概论,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肿瘤学等12个子模块。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减少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内容,使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紧密联系,克服了现在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科目繁多、课时负担过重、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系统整合所学知识而被动学习等问题。
4)技能模块。包含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终身学习,沟通技能等4个子模块。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充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沟通技能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5)临床核心课程模块。包含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基础,耳鼻喉科学,眼科,精神病学,传染,口腔,皮肤性病学等11门课程。通过临床课程的强化学习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3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的实施
1)在临床医学2014级学生中选取一个班正式实施器官系统教学。该班的组建经过了一系列选拔,即院长动员,自愿报名,笔试,面试,综合面试、笔试、高考成绩综合评分录取。
2)每一模块确定基础和临床2名负责人,由3~4位老师协同教学。团队成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团队成员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一定的责任,且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最后的考核与成绩评定阶段拥有平等的发言权。
3)每一模块在授课前制订好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督导员、教学管理部门、模块负责人不定期随堂听课。
[1] 罗素新 .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17~620.
[2] 马静,杨丽莎,梁志清 .浅析卓越医师教育培养 [J].科教文汇 (下旬刊),2012(2):138,160.
[3] 赵菊梅,刘涛,周小燕,等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 [J].西北医学教育,2008(4):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