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先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5-02-20

关键词:先锋榜样思想

葛 楠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和文化多元化的综合背景下,榜样教育效果呈现出弱化的态势。对榜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时代的选择与需要。本文从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结合大学生先锋工程教育实践经验,提出“先锋教育”概念。先锋教育是榜样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选择,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

榜样教育也称为示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方法。榜样教育以真实、简洁的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生涩的教育形式生动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万柏认为当前榜样教育效果弱化,主要表现为对榜样认知不足,认同度下降,学习榜样呈现功利化倾向,出现情感偏差;对榜样“感动不行动”,其主要原因是榜样教育自身出现了榜样 “理想化”,形象太“完美”,脱离实际;榜样宣传片面化、简单化,忽略时代背景和精神凝练;教育方法单调枯燥,单向灌输,缺少时代性;常规性教育单薄,缺少系统性和总体部署等问题[1]。李诗夏认为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主要原因,榜样教育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个性与需求分析;榜样教育形象完美化,失去认同感;缺少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对榜样的继续教育与培养不够等问题[2]。榜样教育面临现实困境,亟待进行时代化的深入研究,实现从“高大全”的精英化向生活化、草根化的转变。

二、先锋教育的提出

先锋教育是在总结高校开展榜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受清华大学袁驷先生的赶羊与牵羊理论和“中国梦”的启发而提出的。赶羊与牵羊理论认为,在前面牵头羊,让头羊带动羊群前行,发挥头羊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让优秀学生作领跑者,启发我们对榜样的选择要注意与受教育主体的契合性。“中国梦”是家梦、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家国天下情怀,是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不能仅靠少数精英,需要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全国人民的觉醒与奋斗,需要领跑者;大学生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之一,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需要大量拔尖创新人才来领跑、来鼓舞大学生觉醒与奋斗。先锋教育是榜样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的探索。对先锋教育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先锋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先锋教育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教育法的一种教育方法,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同于精英教育,具有浓厚的团队色彩。先锋是团队中的先锋,是领跑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一是把学生先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提高其先锋意识和能力,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二是把学生先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其他同学作为客体,施行榜样教育,以先锋榜样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三是先锋教育不是僵化的教育模式,而是动态的教育方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学科等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运用,从知识、行为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把握。

榜样教育法中的榜样分为系统内榜样和系统外榜样,先锋教育中的先锋则属于系统内的榜样。如果我们把一个专业作为系统,那么上下届学生就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学生就属于系统内榜样。如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党员徐本禹就是系统内榜样,而雷锋同志则属于系统外榜样。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如果选取系统外榜样,那么就应侧重于对其精神品质的学习;如果选取系统内榜样,那么既可以从精神品质方面,又可以从行为和思想方面进行学习。因为系统内榜样可以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观察、评价和选取。

(二)特征

(1)引领性。先锋教育不仅具有榜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示范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团队性。先锋是团队中的领跑者,具有引领作用,先锋教育着眼于引领能力的培养、引领意识的提升,使先锋成为思想的先锋、行为的引导、学业的榜样、品德的模范,因此引领性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特征。(2)实践性。先锋教育活动以实践为主,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以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乐于实践,积极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加深感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因此实践性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特征。(3)时代性。对于榜样教育“我们提到某个时期,总会联想到这个时期的一个个榜样人物,而提到这些榜样人物,又总会联想到某个特定的时期,榜样凝聚和引领了各个时期的主流价值与精神。”[3]因此,先锋教育要从时代特点出发,培育和选择易于受教育者广泛认同与接受的符合时代特点的生活化的先锋,以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4)团队性。先锋教育要从兴趣、特长等出发,自由组合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团队,以团队为基本教育单元,开展教育活动,因此具有较强的团队性。

四、先锋教育的内容设计

内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成败。先锋教育应以需求理论为基础,从受教育主体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心理需要和接受能力,进行教育的内容设计。(1)以行为引导为基础,建立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日常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2)以团队教育为载体,增强团队意识与责任感。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团队意识与担当教育。(3)以实践育人为基本方法,结合专业学习,拓宽育人渠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需要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到实践中去探寻学科前沿,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思考。(4)以培养兴趣为拓展,激发创新思维。人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挖掘自身的潜能,通过兴趣培养激发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也只有在想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时候,才能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有效的教育就是对人的各种潜能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好奇心是人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5)以外语学习为延伸,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获取广博知识的能力。

五、先锋教育过程及其特点

先锋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先锋进行持续的教育。抗震小英雄雷楚年锒铛入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这个少年榜样的继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先锋教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己修身。内容以日常言行为主,强化行为引导,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阶段:术业专攻。内容是业务认知与团队认知。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第三阶段:推己及人。内容是发挥领跑者作用,引领和感染身边同学。通过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训练和考核的同学已经具备了服务同学的能力,表现出了先锋的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才能提高精神境界,成为名副其实的先锋。

(二)先锋教育过程的特点

(1)协同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部门、多领域、多环节、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教育,需要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先锋教育在校外涉及学校、家庭、个人,在校内涉及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部门,还涉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虽然面广、范围宽,但均处于整体的系统化设计之中,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要把握先锋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考虑不同受教育主体的情况,努力做好协同创新工作。

(2)阶段化与层次性。先锋教育的各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和相互衔接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循序渐进的。先锋教育呈现出目标阶段化和层次性提高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内容也要相应深化和扩展。

(3)考核与评价。学生要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只有通过阶段考核和评价才行。每个阶段结束时,要进行自我、同学、教师、家长和辅导员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合格者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不合格者继续在原阶段学习,打牢基础,夯实能力。

六、先锋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先锋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受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重要方法。实践性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特征,先锋教育的各个阶段均以实践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激发受教育者的理论认同与情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要求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提高教育效果,先锋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大学生的生活特点相符合。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目标旨归。先锋教育无论是培育先锋还是发挥先锋的引领作用,其目标都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八年的先锋教育实践表明,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基本上做到了抓住根本、抓住人本身,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

第二,先锋教育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先锋教育在内容设计和目标设定上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学生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身心健康等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需求,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等是人的个性的主要体现,反映出每个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先锋教育以内容的广博性和丰富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需求,以目标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等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参加不同教育团队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可以激发和增进情感,激活教育的主体间性及能动作用,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积极转变[4]。先锋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先锋的思想和精神的强化上,放在科学对待兴趣和特长,理清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引导上,实现教育客体的主体化,从而锻炼并提高其思维能力与水平,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第三,同辈群体理论是先锋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提出,在孩子的成长中,同伴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同伴行为的影响胜过对孩子的一切教育和训练。他将此观点提升到真理的高度[5]。同辈群体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先锋教育中的榜样就是团队中的先锋,是建立在共同的群体基础上的,无论是先锋教育中榜样的培养还是榜样作用的发挥,都是在团体中实现的。

第四,观察学习理论更能阐释先锋教育。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观察学习虽然是学习主体在自身生活环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学习的,但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行为,而是一种个人的认知调节过程。现有的很多关于榜样教育的研究,都以观察学习为理论基础和依据,实际上在现实的榜样教育中,观察学习并不一定适合教育者所选择的榜样教育,主要是榜样的选择问题。比如大学生对方永刚的学习,由于方永刚和大学生属于系统外榜样关系,就不能以观察学习为理论依据。榜样不一定都可以观察到,观察学习理论与其说是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如说是先锋教育的理论基础更科学。“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许多行为很复杂,所以不能通过强化或惩罚这样缓慢的进程来学习”[6]。真实性、生活性是榜样教育价值的生命,先锋是日常化、生活化的,只有让学习者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和条件进行学习,对先锋能够“看、读或听说”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

先锋教育是榜样教育的深化,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先锋教育的特点要求其在施行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时代性和个性化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内容和目标的系统化设计,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

[1]陈万柏,何英.对青少年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李诗夏.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榜样教育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9).

[3]李蕊.执政视角下的中共榜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8).

[4]邓旭阳.孔子道德人格榜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4(5).

[5]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社,1988.

[6]罗伯特·J斯腾伯格,温迪·M 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先锋榜样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