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唃厮啰身世的几点考证

2015-02-20阿央章态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昌史书藏文

旺 多,阿央章态

(西藏大学文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唃厮啰身世的几点考证

旺 多,阿央章态

(西藏大学文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分裂割据时期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强大的吐蕃地方政权,而有关该王朝的史料在藏汉史籍中都非常少见。唃厮啰作为青唐王朝的奠基人,在现存的藏文史书中却没有关于他明确的记载,在汉文史籍中也只是简约的介绍并没有详细资料。本文对相关藏汉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唃厮啰的身世和名称加以考证,力求贴近史实。

唃厮啰;高昌磨榆里;何郎业贤

唃厮啰政权是一支以吐蕃人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宋、西夏、契丹等政权并世而立,或附宋抗夏,或联夏抵宋,历时近百年。1104年,在宋将王厚的大军压境之下兵败归宋,不久,北宋亡,河湟地区又被金、西夏所并,至此,唃厮啰政权在历史版图上消失。唃厮啰政权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历史文化对认识我国西北各民族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迄今为止,对唃厮啰的身世和名称的研究依然有很多疑点需考证。

一、唃厮啰的释义

唃厮啰只是一个尊称,并非真实的姓名,正如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中记载:“唃厮啰,人号瑕萨篯逋者,胡言赞普也。唃厮,华言‘佛’也,‘啰’,华言‘男’也。自称佛男,犹中国之称天子也。”在《宋史·吐蕃传》中也明确记载:“河州人谓佛‘唃’,谓儿子‘厮啰’,自此名唃厮啰。”由此可见,唃厮啰是藏语音译,在藏语中也能找到“厮”和“啰”音译相同的藏文,即:藏文sras和lags二字,至于“唃”的藏文还有些争议,现在有些藏文书籍中把唃厮啰还原为jo-sras-lags书写,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唃的古音为ɡǔ并非jiǎo音,若称唃厮啰是jo-sras-lags的音译,难免有些牵强之嫌。

唃厮啰的藏文正确原文应该为rkya-sraslags,因为藏文rgyal-ba就有佛的意思,在藏文中也有很多旁证,例如:在藏文中称佛父为rgyal-yab,称佛子为rgyal-sras,称佛言为rgyal-bavi-gsung等等。由此看来,在汉文史籍中对唃厮啰的解释与rgyal-sras-lags词意是完全符合的。清代修订史书时将唃厮啰重新翻译为嘉勒斯赉,这并非没有道理,这是因为藏文rgyal在发音时因后加字la音的

凸出而出现“勒”音。并且在乾隆年间修订史书时京都也有很多藏蒙学者在翻译大藏经等事宜,一些藏文译名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由此可见,唃厮啰的藏文写法应为rgyal-sraslags,并非是jo-sras-lags的音译。

二、唃厮啰的身世

有关唃厮啰的身世,藏汉史书都记载称唃厮啰是吐蕃赞普之后。这在藏文史籍中记载的较为明确但略有不同:早期的史书《西藏王统记》中记载“宗喀王系①是墀扎西孜巴贝的孙辈墀德的后裔所建,”[1](P304)而《智者喜宴》和《安多教法史》等后期的史书中则记载“宗喀王系是墀扎西孜巴贝的孙辈墀德到多麦地区所建立起的王朝。”[2](P229)那么墀德本人有无到过安多地区呢?这个问题在《弟吴宗教源流》可以找到解答,其中明确的记载:“贝考赞的儿子墀扎西孜巴贝有三子,即白德、奥德、吉德,史称‘下部三德’,其后裔为卫藏各地的赞普…奥德有四子…次子墀德的儿子拉加瓦,其子塔尔德,其子塔尔玛德为年楚河上游贡布地方的赞普。”[3](P364)这些记录足以证明墀德本人并没有到过河湟地区,宗喀王系只是和他的后人有关。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汉文史书中记载的唃厮啰和藏文史书中记载的墀德并非同一个人,在此,我们可以试着将他们的出生年代来进行推算加以确定他们的关系。唃厮啰于公元997年出生,而在史书上还没有发现关于墀德生卒年代的记载。经考证可以确定贝考赞生于公元893年[4](P484),唃厮啰与贝考赞相隔104年,因此我们只能推算他们的辈分关系。平均每20年为一代计算,到唃厮啰时已到第五代了,即:贝考赞——墀扎西孜巴贝——奥德——墀德——拉加瓦——塔尔德。如此推算,唃厮啰应该是墀德的孙子辈,跟塔尔德是兄弟关系。不过,这也只是一种推测而已,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还需搜集更多的有关资料加以考证。

三、唃厮啰出生地考证

在藏文史书中至今还未发现有关唃厮啰诞生地点的直接记载,而在《宋史·吐蕃传》有记载:“唃厮啰者,绪出赞普之后,…生于高昌磨榆国。”那么高昌磨榆国又指的是哪里呢?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高昌磨榆国是吐蕃本地,并非当时西域高昌回鹘的某个地方。具体是指吐蕃哪个方位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说法,在康嘎尔·慈诚噶桑的《佛教前宏期时期历代吐蕃王族史考释》中说“唃厮啰出生于阿里狮泉河附近的芒域郭仓朵地方。”钱伯泉认为“高昌磨榆国是指吐蕃本土孙波茹郭仓两部地区的党项羌聚居的木雅王国。”[5]但上述说法与藏汉史书中的记载不相符。首先,在唃厮啰出生的年代里并没有关于党项羌聚居的木雅国存在的史料记载。其次在《弟吴宗教源流》中也记载:赤扎西则巴贝在后藏拓展领地、发展势力,他有三个儿子,即白德、奥德、吉德,史称“下部三德”。宗喀王系与下部三德之中的奥德有关。“芒域郭仓朵”当时是“上部三衮”所统治的区域。唃厮啰是由一名叫何郎业贤的胡僧带到河湟地区的,其中没有任何有关何郎业贤曾到过该地的记载。因此,笔者认为唃厮啰出生于mang-yul地区,高昌是指gung-thang,磨榆为mang-yul,藏语通常以mang-yul-gung-thang相称。在10世纪末,mang-yul地区恰好为“下部三德”活动的地域,当时由“下部三德”之首贝德的儿子奥赛德在mang-yul地区建立了贡塘王朝。如此,藏汉史籍中的记载都能解释得通。

另据范成大②的《吴船录》中记载:“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诏沙门三百人人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书,有继业三藏,姓王氏,耀州人,预遣中,至开宝九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归。寺所藏《涅槃经》一函,四十二卷,业于每卷后分记西域行程,虽不甚详,然地理大略可考,世所罕见,录于此,以备国史之缺。业自阶州出塞西行,由灵武、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人伊吴(吾)、高昌、焉耆、于阗、疏勒、大石诸国。度雪岭至布路州国、(犍)陀罗国……逾大山数重,至泥婆罗国,又至磨逾里国。过雪岭,至三耶寺,由故道自此人阶州。”[6]由此看来北宋前期,通往西域的道路尚未完全受阻。相信河州羌何郎业贤亦是经此古老的商道客高昌、经磨榆里、到武三咩、而后回河州。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何郎业贤的取经请佛路线,他从河州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再翻越葱岭向东至泥婆罗,由泥婆罗经

高昌磨榆里再到武三咩,随唐蕃古道回到河州。此处的磨榆里就是指mang-yul地区,磨榆里为藏语mang-yul的译音,由于藏语中突出了后加字la的发音便有了三个音节的磨榆里一词。何郎业贤便是经磨榆里mang-yul地区进藏。

因为mang-yul地区在古时为吐蕃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更是古时泥婆罗进藏的必经之地。据载早在松赞干布时尺尊公主就是由此道进藏;莲花生大师、米拉日巴尊者、大成就者帕丹巴桑杰都是经此道到天竺求法或进藏弘法;唐使王玄策亦是由此道几度出使南亚各国。从泥婆罗入藏此路最为便利,如若翻过重重雪山到狮泉河流域再回头去桑耶寺的话,路途坎坷,费时费力,这种游历路线不具有可行性。

四、唃厮啰与西域武三咩

张方平的《乐全集》卷二《秦州奏唃厮啰事》中记载:“唃厮啰,西域武三咩人,盖唐吐蕃之裔。”对武三咩的地理位置学术界一直认为是桑耶地区。这个也不难发现,因为在藏汉音译中容易发现。“武”肯定指的是卫地,藏文化中对藏区地理有传统的分法:卫、藏、阿里、安多、康等五部分,其中dbus为前藏,gtsang为后藏,合称dbus-gtsang,元代汉译为乌斯藏,而桑耶地区正好处于卫地dbus之中。再次,为什么把bsam-yas音译为三咩了呢?这个也不难理解,藏语发音时很多时候将前面的后加字跟后面的音连起来读的现象,此处也一样,藏文bsam中的ma后加字影响了后面yas字的发音,所以变读为三咩。武三咩,即是藏文dbus-bsam-yas的译音。武dbus是指大方位卫地,三咩bsam-yas是指具体地点,即现在的桑耶。

由于宋史记载唃厮啰生于高昌磨榆,张方平的《乐全集》中记载唃厮啰为西域武三咩人,因此,有人一直纠结唃厮啰到底是出生于高昌磨榆里还是西域武三咩。笔者认为这两种记载并不矛盾,因为张方平的《乐全集》中只是记载唃厮啰为西域武三咩人,并没说他生于西域武三咩,在宋史中也只是记载唃厮啰生于高昌磨榆,并没有说他没去过西域武三咩。而且《弟吴宗教源流》记载:“墀扎西孜巴贝的后代下部三德的后裔,在卫藏各地做了赞普。”[3](P364)唃厮啰在高昌磨榆出生后,迁到武三咩的可能性也极大。但至少可以肯定,唃厮啰确实到过武三咩,因为这两个地点都在何郎业贤的游历路线之中,不过唃厮啰是由何郎业贤从高昌磨榆带到武三咩,还是之前就已经在武三咩,何郎业贤在武三咩寻得唃厮啰而后将其请至河湟地区,这方面还没有可靠的资料,需要挖掘资料做更深入的考证。

综上所述,唃厮啰为藏文rgyal-sras-lags的译音,他是吐蕃赞普之后,贝考赞的儿子墀扎西则巴贝一系,“下部三德”之中奥德之子墀德的后裔,并非墀德本人,公元997年生于高昌磨榆里,磨榆里为藏文mang-yul的译音,即:mang-yul-gung-thang地区,现在的吉隆县及其周边地带。何郎业贤从泥婆罗返回时经过mang-yul地区到卫藏,到卫地后到过吐蕃第一寺桑耶寺,即汉史中记载的武三咩,途中请得唃厮啰,将其请至河湟地区,开启了风起云涌的青唐王朝。

[注 释]

①藏文史书中将唃厮啰王朝称之为宗喀王朝,因其所处在宗喀地区而得名。

②范成大(1126-1193),宋诗人。字致能,江苏吴县人。1177年著《吴船录》。

[1]萨迦·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弟吴贤者.弟吴宗教源流(藏文)[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11.

[4]恰白次旦平措主编.西藏简明通史(藏文)[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06.

[5]钱伯泉.唃厮啰生于高昌磨榆国辨正[J].民族研究,1990(2).

[6]吴逢箴.曾巩《隆平集·唃厮啰传》笺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5).

[责任编辑 顾祖成]

[校 对 陈鹏辉]

K828.7

A

1003-8388(2015)02-0033-03

2014-10-15

旺多(1963-),男,藏族,西藏拉孜人,现为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宗教史。

阿央章态(1988-),男,藏族,甘肃天祝人,现为西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藏族)史。

猜你喜欢

高昌史书藏文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扶贫杂感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汗青”原来是史书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为小人物喝彩
案上水仙(外二首)
元代高昌鲁氏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