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在学前儿童绘本中的特殊功能探析
2015-02-20王发花
■ 王发花
图画在学前儿童绘本中的特殊功能探析
■ 王发花
绘本,顾名思义为“画出来的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文紧密结合,共同叙述故事或主题的一种图书类型。本文所谈的“学前儿童绘本”,仅指那些符合学前儿童阅读心理、专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绘本图书。
绘本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图画书。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图画在图书中担当的角色不同。图画是绘本图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文字合奏完成、甚至独立完成作品的故事讲述,有明显的“图画语言”功能;而普通图画书虽然有图有文,但图画只是文字的注解,从根本意义上,不具备讲述故事的“图画语言”功能,仍然扮演“以图解字”的文字系统功能。如含插图的教材、教辅类图书、传统连环画等。另一个区别在于,绘本中的图画往往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角度灵活多变、绘画形式丰富多样、艺术欣赏价值较高;而普通图画书则集中体现图画的“解字”功能。
一、图画是学前儿童绘本阅读的首要和主要关注点
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笔者利用眼动仪的眼动追踪技术,以学前儿童在绘本阅读中的图画注意为研究指标,对北京市四所汉语教学幼儿园的106名3—6岁儿童进行了测试,通过记录和分析被测儿童在不同类型绘本阅读中的眼动数据和注视点轨迹图发现:几乎所有学前儿童在母语语言绘本的独立阅读过程中,注视点首先为图画且主要集中于图画,注视时间和次数也大多集中于图画,对文字的关注很少;与母语语言绘本相比,在外语语言绘本的独立阅读中,学前儿童对图画的关注更为突出,几乎完全不关注文字;与新读本的首次阅读相比,学前儿童在二次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对图画细节的关注明显增多,图画细节的注视点轨迹表现更密,回视次数更多,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也明显多于首次阅读。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刘宝根博士、周兢教授等人以学前儿童在图画书自主阅读中的文字注视为指标,对上海市五家幼儿园中的121名儿童的文字意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无独有偶:4—6岁儿童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关注文字,首要关注图画且主要关注图画。②近几年,国外一些针对亲子阅读和独立阅读过程中学前儿童文字关注度差异的研究也表明:在亲子阅读情境下,学前儿童对文字的关注度远低于独立阅读过程中的水平,但对图画的关注度则比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更高。
以上各研究结果均明确表明:图画是吸引学前儿童绘本阅读兴趣的主导,是其阅读的首要关注点和主要内容;重复阅读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图画注意更侧重于画面的细节。这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独特性相符合:其真正的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阅读心理更倾向于生动、直观、形象、富有趣味的图画材料,而非抽象的文字。
二、图画更容易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处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联想的产生和想象的开展往往依赖于具体的符号、图像和图形。在阅读过程中,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依赖于作品中的图画与成人的语言描述了解故事内容,而在图画与语言两条线索中,其想象力的激发更依赖于前者。相关研究证明:讲述故事时,即使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也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的形象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造成联想困难,阻碍故事情节的描述和人物情景的想象;游戏过程中,他们也同样需要一定的实物作支撑,否则就不能长时间地扮演某一角色。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学前儿童在绘本的亲子共读中,首先需要弄清楚画面中的角色,才能一边看图画,一边听故事。总而言之,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展开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图画,只有凭借图画提供的具体视觉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开展思维想象和再创造。
与纯文本的故事读本相比,儿童绘本以图为主的呈现方式无疑更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图画中鲜活具体的形象、生动有趣的场景,为学前儿童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具象凭借物;此外,绘本中的图画一般为跳跃式的静态画面,与动态影像相比,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此以来,画面间的衔接、线索的完整、场景的定义、动作的完成、角色表情与心理的联系等都需要儿童去自我填补、链接和完整。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训练和增强儿童的观察能力,对于调动儿童的联想和想象力,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三、图画更能引发学前儿童审美愉悦的产生
学前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了其阅读心理存在明显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学前儿童在绘本阅读中,除了倾向于关注形象、直观、具体的图画,还有如下特殊表现:喜欢重复阅读;注重阅读的游戏性,看重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而非逻辑性和知识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前儿童普遍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阅读同一本书。这一现象说明,其重复阅读的目的并非只为了解故事本身的具体内容,而是为了体会故事带给他们的快乐,即体验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学前儿童审美愉悦的获得,不在于他对作品中携带和传递的具体信息辨识了多少,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把作者所表达的美的格调、美的技巧和美的意识转变为自身的体验。对学前儿童而言,这种美的信息的主客体转化离不开形象具体的图画:与文字相比,富有感染力的色彩配置,气氛浓郁的场景表现,角色的形象、动态和表情等都更容易激发学前儿童复杂的心理活动,引起他们情感和情绪上的共鸣,继而引发联想,并通过思维再创造将个人体悟延伸到自身的行为、生活和心理体验中,审美愉悦就此产生。以日本绘本大师林明子和井筒赖子的经典合著作品《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为例,该作品通过大量的图画,配合简洁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五岁小女孩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故事:独自去家附近的街口小店,小主人公“美依”遭遇了一桩桩的冒险事件——迎面冲来自行车、偶遇阿友、摔破膝盖、弄丢硬币、不见店主、不知如何开口买东西、慌乱地忘记拿找回的零钱……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不在于它描绘的情节多么生动有趣;更在于它即情即景,通过一幅幅栩栩如生、贴切巧妙的图画生动再现了小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历程,给小读者强烈的代入感,并由此引发他们丰富的心理活动,带给他们无穷的回味和情感慰藉。孩子们同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冒险,切身体验着“美伊”的紧张、沮丧、担忧、羞怯、委屈、慌乱以及看到妈妈后终于放松下来的快乐。第一次独自完成某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孩子们之所以喜爱这本书,无疑是“美伊”的故事,画里画外都具体印证和生动再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体会,给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亲切、美好、温暖的精神体验。
美的图画极易调动儿童的审美体验,带给他们美好、愉悦的精神享受。与文字相比,图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天然的视觉吸引力: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表情、美的格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都迎合了儿童的审美趣味,与学前儿童至纯至真的天性、至善至美的心灵相契合。
综上所述,图画在学前儿童绘本中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它是学前儿童绘本阅读、信息选择的出发点和主要方向,也是学前儿童提升阅读兴趣、激发联想和想象、引发审美愉悦不可或缺的具体凭借物。
注释:
① 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② 刘宝根、周兢等:《4—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意识发展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1年第1期。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