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空间及景观特色营造
——以天津城市绿道公园为例

2015-02-20汤巧香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绿道天津公园

马 爽,汤巧香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城市慢行空间及景观特色营造
——以天津城市绿道公园为例

马 爽,汤巧香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转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渴望闲暇舒适的“慢生活”,从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慢行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研究城市慢行空间的基本属性,分析天津城市慢行空间的现状,以天津城市绿道公园为例,探讨其在城市慢行空间景观营造上的特点,使有限的城市慢行空间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天津创造更多的城市慢行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城市慢行空间;慢行空间景观;景观营造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所生活的城市环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城市居民往往对大自然有着更强烈的向往,但城市中却无法拥有大面积的自然景观,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否生态、是否适宜生活居住等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身边触手可及的城市园林,开始重视城市绿道、公园、城市慢行空间以及居住区内的园林,以此让身处繁华闹市中的人们与自然生态相联系,从而享受其中的清幽乐趣.

城市慢行空间是城市中以非机动车和步行方式为主的带状空间,可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健身等活动,既有一定的交通连接功能,又具有城市公园绿地的性质与功效,可以弥补城市公园绿地的不足,具有可达性、便捷性等特点;同时,实施城市慢行系统,真正让城市交通从“车性”回归到“人性”,让人们主动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机动车拥堵的问题,促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有效分离,对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增强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城市慢行空间的营造对于提高城市品位、甚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赋予城市慢行空间以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形象,必有益于增大慢行方式的吸引力,创造出更富生机与活力的宜人空间,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慢生活带来的乐趣与舒适感.

1 城市慢行空间的基本属性

1.1 城市慢行空间的内涵

首先,慢行空间属于路径范畴.路径可以定义为到达目标空间的交通载体,例如:城市道路、街巷、小区内部车行与步行系统等[1].其次,慢行空间具有通勤和休闲双重作用,所以慢行空间包括交通性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慢行空间,前者是指以通勤为主要目的所形成的线性体系;后者则是指由交通性慢行空间结合适当的城市功能,从而衍生形成的以休闲为主的慢行区域.

1.2 城市慢行空间的形式及空间特征

城市慢行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环境空间.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与城市的不同区域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慢行空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交通性慢行空间.随着城市交通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慢行交通系统承载着交通枢纽的作用,可以称其为交通性慢行空间.交通性慢行空间,顾名思义,是以通勤为主要功能,串联各个慢行节点,起到

交通疏导的作用,同时满足休闲、生活等综合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性慢行空间

(2)商业性慢行空间.商业空间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交通形式主要以慢行为主,其中步行街在这里承担着重要角色,因此形成了商业性慢行空间.商业性慢行空间大多以开敞通透的空间特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以完善的休息设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同时,慢行空间良好的空间氛围能够为商业区吸引更多的人流,以此达到慢行空间与商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效果(见图2).

图2 商业性慢行空间

(3)居住区慢行空间.居住区慢行空间是依附于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人性化慢行网络.居住区的慢行空间主要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以慢行交通的路径为主线,将公共空间、住宅及景观环境相融合,同时掺杂商业、交往等社会功能(见图3).

图3 居住区慢行空间

(4)文化街区慢行空间.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区是城市文脉、城市特色的展现,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区和建筑群.这类慢行空间可以成为人们接触城市文化和了解城市历史的载体(见图4).

图4 文化街区慢行空间

1.3 城市慢行空间的功能

城市慢行空间以完善人们的休闲功能为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辅[2];以促进社会人文活动和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为目标,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其功能主要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3.1 休闲游憩的功能

城市慢行空间可以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户外场所,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散步、骑行的要求;适当增加休闲娱乐的种类,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有益于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1.3.2 缓解城市交通的功能

创建安全舒适的绿色通行线路,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从而使人们在慢生活中享受其舒适感和安全感,也相对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1.3.3 增加城市个性的功能

城市慢行空间在为人们提供感知城市特色空间的同时,也有益于彰显城市的魅力、改善城市景观、促进生态宜居水平提高,从而带动周边发展.

1.3.4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

城市慢行空间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园林植物作为空间主要的景观要素,植物的净化空气、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减少噪音等方面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慢行空间的小气候,甚至对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生态、低碳城市的发展.

2 天津城市慢行空间现状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人口密度

大,交通发达.调查显示,天津市中心城区内有效道路面积为41.4,km2(不包括绿化带、设施带等),其中机动车空间、非机动车空间和人行空间的比例为72∶10∶18(见图5),慢行空间占用道路资源不足1/3[3].伴随着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逐渐收窄、甚至消失,交通拥堵、空气恶化、居民无休闲散步用地等问题急速显现(见图6).构建慢行空间系统是天津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归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图5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空间比例图

图6 非机动车、人行空间现状

天津市在第十次党代会中再次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确定为奋斗目标,吹响了建设“美丽天津”的号角.在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对慢行交通、慢行空间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生态宜居的评价标准涉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4],笔者主要从生态环境这一子项中的绿化水平方面进行研究.调查显示(截止到2013年),天津绿化格局已经形成,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m2(见表1).

表1 天津市绿化水平指标

天津在2013年优先建成了城市绿道慢行系统示范段——天津城市绿道公园.2014年以来,全面实施“六绿”工程[5](见图7),其中,外环绿带、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增加绿量、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同时,着力打造“亲民绿化”——城市绿道.天津城市绿道公园的优先建成,推进了中心城区及老城厢、天拖、劝业场等多个慢行空间景观示范区的建设[6],为城市建设全面、人性化的绿色慢行空间景观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图7 “六绿”工程

3 天津城市绿道公园景观营造

随着城市慢行景观的兴起,天津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奋斗目标,结合陈塘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现状,建成本市首座休闲慢行公园——天津城市绿道公园[7].该公园成为集大绿、自然、生态、休闲、健康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廊道”,强调舒适、休闲的设计(见图8).园中乔木、灌木植物景观郁郁葱葱,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交错展现,营造了景色优美的流动空间,为美丽天津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元素.

图8 天津城市绿道公园

3.1 天津城市绿道公园景观特色

天津城市绿道公园的建设是结合陈塘庄铁路的旧址进行空间重生,唤起了该区域周围人对自然生活和旧时轨道空间的记忆.这里将生活和城市记忆相结合,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慢行”理念,而且是通过慢行空间景观的规划与构建,营造城市“慢生活”的环境氛围,从人步行的“路线”以及人与社会的自然关系方面,优化慢行空间的自身宜人性.通过慢行系统的连通,保留、创新地营造多功能公共空间活动区,为附近居民和游人提供文化、休闲、体验设施等,同时也为天津创造更多的城市慢行空间景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3.1.1 接近自然的群落设计

在植物配置方面,保留了原有的大规格乔木作为植物景观骨架,模拟原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规律、结构特征等,进行新增植物的种植设计.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搭配,摒弃了以草坪空间为主的地被形式,运用观赏性好、层次感强的宿根花卉以及观赏草类植物进行组织,强调了花境、草境的概念,把植物多样性的特点近距离地展现给游人,同时运用成片的灌木营造空间结构,有的开敞,有的围合,通过视觉的变化展现出近、中、远不同空间层次的“绿”.在色彩上,遵循时间与季相的概念,随着四时流转,突出植物季相特点,变换出无穷美景(见图9).

图9 植物景观有的开敞、有的围合

3.1.2 低成本的景观构建

低成本是低碳可持续景观的标志之一[8].在绿道公园的建设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低碳可持续的设计理念.绿道公园内的慢行系统是由铁轨步道和慢跑道组成,其中铁轨步道利用了废弃的陈塘铁路支线,选用木塑地板作为铺设材料(见图10);慢跑道则选用了具有透气透水功能的地砖(见图11),可直接收集雨水输送进绿地之中(见图12),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图10 铁轨步道

图11 透水功能地砖

图12 地砖透水性

3.1.3 景观元素的整体连续性

绿道公园沿线新建的郁江园与绿道公园相互连通,也是一座以树林、草地为基调,集浓荫大绿、慢行、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公园[7].通过慢行系统的连通,两座公园采用相同的设计风格、色彩协调统一的绿化和公共设施,在功能性、景观性上达到和谐,形成一系列的景观链条,使整个慢行空间景观形成整体连续性(见图13).

图13 绿道公园与郁江园相互连通

3.1.4 多元化与公众参与的景观

绿道公园的设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具有典型性、季相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征,多元化的景观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绿道公园的建成可以弥补其他城市公园的不足,在整个慢行空间系统内,除绿化景观外,还建有老年健身广场、武德广场、稚趣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在这里,景观不只是供人们观赏的,它与人们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人们置身于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享用这些景观设施,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要求和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公众参与性(见图14).

图14 绿化景观搭配娱乐、休闲设施

4 结 语

城市的现代化带给了人们更大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同时也形成了现代化的空间环境特色,其城市格局、街道面貌、建筑风格、交通系统都展现着现代化的精神气质.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洋溢着热情的生命力,全面打造有趣味性的慢行空间,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慢行”欲望.笔者在对天津城市绿道公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其在城市慢行空间景观营造上的特点,为今后城市慢行空间景观的规划营造及提升改造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借鉴.城市慢行空间景观的营造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可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景观中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对天津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王 函,赵 健. 基于城市活力构建的“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策略[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66-279.

[2] 朱建伟.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陈 璠,贾云娇. 慢行交通系统离你我生活有多远[N].

天津日报,2014-11-04(9).

[4] 张雪花,雷 喆,张宏伟.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方法——以天津市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25(1):18-21.

[5] 刘 超. 天津新建提升绿化1 872万m2,生态宜居提升幸福指数[N]. 今晚报,2014-08-15(9).

[6] 王 月,周 洁. 今年天津天拖、老城厢、劝业场等地区开展慢行交通规划[N]. 每日新报,2014-11-04 (A6).

[7] 程 婷. 天津城市绿道公园建设,陈塘庄旧铁路变“滨水步道”[N]. 每日新报,2013-10-02(A6).

[8] 陈 良. 全球化低碳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思考[J]. 低碳小花园设计(二),2013(1):44-51.

Research of Urban Non-motorized Spac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Taking Tianjin Urban Greenway Park as an Example

MA Shuang,TANG Qiao-x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fe,people begin to change their life style and were eager to the leisure and comfortable “slow life”,therefore,th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demand for urban non-motorized spa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urg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urban space and studying on Tianjin urban greenway park,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ianjin’s non-motorized space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otorized space,maximizing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e limited non-motorized space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of the urban non-motorized space landscape design for Tianjin.

urban non-motorized space;non-motorized space landscape;landscape construction

TU985.12

A

2095-719X(2015)04-0252-06

2014-11-21;

2015-03-30

马 爽(1988—),女,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生.

猜你喜欢

绿道天津公园
如果天津有“画”说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在公园里玩
天津卷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天津之眼》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天津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