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2015-02-20庞慧玲
庞慧玲
我们仨
庞慧玲
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仨》,笔调轻缓,文风质朴,读来很受感动。
我忽然想起我们仨,文、小米和我。至交至好的三个人,非关亲情,近似亲情。
男女自幼相识交好,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说,那么女子与女子之间呢?我无从考据。只是,偶尔会惊觉,我们仨彼此的生命线难分难解地缠绕了许久。仿若从孩提记事起,六七岁的年纪,原本不相干的人忽然毫无征兆地在生命的渡口遇见。而后,相识,熟悉,直至无话不说,无乐不作。一晃,岁月荏苒,算起年头来,倒有了十七八年的光景了。
我们仨,性子禀赋诸多差异,却相安无事地走过一段漫长岁月:孩童时代心事不多嬉笑作乐的年华自不必叙;初中时代,明追暗赶较着劲比学习但也坦荡无隙私交甚笃;高中时代,文理分科,小米选了理科,文和我同选了文科,却不同班。我们仨,虽不是形影不离,但彼此亲密无间,老师们都不禁疑惑:“你们可是亲姐妹?”
一眨眼,高中三年过去。我们仨终究不能再朝夕相伴。文高考失利留校复读;小米只身奔赴北京;我则去了桂林。三人天南地北,相距千里。好在,时空仅是隔绝了形影,隔不断我们的情谊。偶尔电话联系,总有聊不完的话,并不觉得生分。
寒假时,我们仨聚首故里。小米大包小包没少给我们张罗北京的名小吃。三人胡吃海喝,嬉笑怒骂,离别半年仍旧如故。
文再度高考,志愿城市报了桂林。平日大大咧咧的人忽然很认真地说,不能跟你同一所学校,至少也在同一座城市。为着这句话,我感动得赔了不少眼泪。小米知道后,开怀大笑道,我们仨好歹还有俩能守在一座城市。谈笑间,不带半分妒忌。
去北京旅行,我除却蹭吃蹭喝外,只负责看风景摆pose。小米查地图、做攻略、备食物……事无巨细打理周全,极尽热情。时日渐长,这些成了细枝末节的模糊印象,鲜活恒久的反是那些不经意间的触动。
抵达当日,火车晚点。夜深时分,偌大的车站,小米一人守着电话候了两小时。而后,屋漏偏遇连夜雨,打不到回学校的车,附近酒店客满找不到住宿,我们无奈地呆在火车站等待天明。前半夜,两人东拉西扯,兴奋异常。后半夜,长途跋涉睡意袭来,我睡着,小米则醒着,守护着我的安全。虽是陌生嘈杂之境,但身边有个至亲的人相伴,我仍然睡得踏实安稳。清晨醒来,看见强打精神与瞌睡作斗争的小米,心底最柔软处瞬间触动。
多年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如既往地感动并感激。
毕业后,文和小米回到我们生活多年的小县城,而我则独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
初入社会,一个人,一座城。个中滋味,冷暖自知。跟家人不忍说出口的委屈,跟师友难以解释的心境,在文和小米那里统统得以释然。很多时候,在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往往未语泪先流。我不记得,文和小米陪我度过了多少脆弱无处藏身时独自躲在房间里失声哽咽的日子;我不记得,有多少回急需用钱时文和小米二话不说打钱解围。我成功,她们不妒忌;我萎靡,她们不放弃。
流年更换,身边的人走进走出。但,何其有幸,我们仨未曾离散。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感天动地的戏码。年深日久,便有了些许宿命的味道。
如若可以,就此相携到老,说尽细水长流,阅遍时光静好。
责任编辑:傅燕兰